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区即是城市最基层的自治组织,也是住房、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社会安全等公共服务承接和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社区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最为活跃的试验田,是国家治理体系最重要、最基础的领域,是走向善治的基石。
关键词: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1 社区治理的内涵及特点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和基本平台,社区和谐是城市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治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与社区和治理两个概念的提出紧密相连,自腾尼斯于1887年提出社区概念后,其内涵随着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而逐渐丰富。在滕尼斯看来,社区即共同体,是由传统的血缘、地缘和文化等自然意志占支配地位的共同体,是有着相同价值取向、人际关系亲密无间、人口同质性较强的共同体。
2 新形势下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外社区发展经验证明:有效的国家治理,不是通过国家权力的无限扩张来完成的,而是通过合理范围内的国家权力运作、社会自治的有效开展以及这两者的相互配合与合作来实现的。而与国外相比,当前我国社区治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社区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
目前,与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相适应,以增进社区社会资本为目标以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合作和互补机制为重点的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机制还远未建立起来,使得社区难以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
2.2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发育不足
现代社会治理是一种多元有机和谐的整体治理结构,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治理主体,其他治理主体在满足社区居民需要致力社区服务和治理方面,具有政府和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总体来看,由于保障多元治理主体参与治理的机制缺乏,导致多元治理主体的成长空间和成长潜力严重不足。
2.3社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滞后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去由企业承担的社会功能逐步向社会转移,社区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但目前,由于社区治理结构缺乏,导致社区服务治理供给主体不清、主体供给方式单一、供需脱节和供需矛盾突出,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仍然是政府供给主导型,市场难以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导致公共产品在供给数量结构和质量上很难真正满足城市社区居民日益增长和变化的实际需求。
2.4社区治理手段单一陈旧
社区信息化是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广泛参与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综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随着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社区治理中运用信息化思路和方法更能优化组织运行提高政府绩效。
2.5社区法治建设滞后
社区相关法律数量上还比较少。现有的社区相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90年制定)《物业治理条例》(2007年修订)。而且,社区治理的相关法律不够规范,可操作性不强。现行法律条款有些规定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可操作性不强。
3 多措并举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3.1治理体制的转变
当前,公民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及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公民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当前社区治理结构和治理状况已不同于过去,新的治理環境要求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政府,必须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并转变政府职能,变统治型政府角色为治理型政府角色,从而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营造新的治理体系,即改善政社不分的体制,理顺政社关系,按照政社分开责、权统一财随事走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界定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能和责任,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使社区居委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自治组织。
3.2治理主体的转变
当前,在社会利益日益多元的时代,我国社区治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社区治理的主体既包括党团组织政府组织,也包括非营利组织市场组织,还有居民个人;既包括政治性组织,更包括经济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组织。为此,一是建立多元治理主体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的政策和途径,解决其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完善和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合作对话机制,实现社区组织间的有效合作和交流。
3.3社区资本的转变
社区治理需要采用市场化理念,使用新的开发模式,尤其是包括资金信息技术教育及医疗资源等优质资源的注入。可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百姓受益的模式运行,改变传统单纯依靠政府推动的被动局面,充分调动多元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创新社区资本供给方式。
3.4治理方式的转变
统筹城乡社区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城乡社区发展,需要在充分尊重不同类别社区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差异化治理,形成各类社区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
3.5治理手段的转变
社区信息化是政府充分掌握信息、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基层工作水平、提高服务效能的重要方式,也是社区居民反映诉求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渠道。
总之,社区治理应该突出治理理念,进行制度配套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以及角色和功能的重新定位,以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结构为重点,以提高公益性、福利为目标,以社会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提升社区安全感、归宿感、幸福感和凝聚力为关键,努力建成治理有序、服务完善、职能明确、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参考文献
[1] 赵守飞,谢正富.合作治理: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J].河北学刊,2013.
[2] 闵学勤,黄灿彪.适度的社区自治及其路径选择 基于香港和内地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作者简介:
赵春澄,山东德州人,中共德州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讲师。
关键词: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1 社区治理的内涵及特点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和基本平台,社区和谐是城市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治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与社区和治理两个概念的提出紧密相连,自腾尼斯于1887年提出社区概念后,其内涵随着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而逐渐丰富。在滕尼斯看来,社区即共同体,是由传统的血缘、地缘和文化等自然意志占支配地位的共同体,是有着相同价值取向、人际关系亲密无间、人口同质性较强的共同体。
2 新形势下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外社区发展经验证明:有效的国家治理,不是通过国家权力的无限扩张来完成的,而是通过合理范围内的国家权力运作、社会自治的有效开展以及这两者的相互配合与合作来实现的。而与国外相比,当前我国社区治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社区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
目前,与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相适应,以增进社区社会资本为目标以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合作和互补机制为重点的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机制还远未建立起来,使得社区难以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
2.2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发育不足
现代社会治理是一种多元有机和谐的整体治理结构,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治理主体,其他治理主体在满足社区居民需要致力社区服务和治理方面,具有政府和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总体来看,由于保障多元治理主体参与治理的机制缺乏,导致多元治理主体的成长空间和成长潜力严重不足。
2.3社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滞后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去由企业承担的社会功能逐步向社会转移,社区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但目前,由于社区治理结构缺乏,导致社区服务治理供给主体不清、主体供给方式单一、供需脱节和供需矛盾突出,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仍然是政府供给主导型,市场难以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导致公共产品在供给数量结构和质量上很难真正满足城市社区居民日益增长和变化的实际需求。
2.4社区治理手段单一陈旧
社区信息化是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广泛参与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综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随着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社区治理中运用信息化思路和方法更能优化组织运行提高政府绩效。
2.5社区法治建设滞后
社区相关法律数量上还比较少。现有的社区相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90年制定)《物业治理条例》(2007年修订)。而且,社区治理的相关法律不够规范,可操作性不强。现行法律条款有些规定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可操作性不强。
3 多措并举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3.1治理体制的转变
当前,公民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及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公民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当前社区治理结构和治理状况已不同于过去,新的治理環境要求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政府,必须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并转变政府职能,变统治型政府角色为治理型政府角色,从而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营造新的治理体系,即改善政社不分的体制,理顺政社关系,按照政社分开责、权统一财随事走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界定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能和责任,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使社区居委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自治组织。
3.2治理主体的转变
当前,在社会利益日益多元的时代,我国社区治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社区治理的主体既包括党团组织政府组织,也包括非营利组织市场组织,还有居民个人;既包括政治性组织,更包括经济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组织。为此,一是建立多元治理主体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的政策和途径,解决其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完善和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合作对话机制,实现社区组织间的有效合作和交流。
3.3社区资本的转变
社区治理需要采用市场化理念,使用新的开发模式,尤其是包括资金信息技术教育及医疗资源等优质资源的注入。可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百姓受益的模式运行,改变传统单纯依靠政府推动的被动局面,充分调动多元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创新社区资本供给方式。
3.4治理方式的转变
统筹城乡社区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城乡社区发展,需要在充分尊重不同类别社区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差异化治理,形成各类社区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
3.5治理手段的转变
社区信息化是政府充分掌握信息、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基层工作水平、提高服务效能的重要方式,也是社区居民反映诉求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渠道。
总之,社区治理应该突出治理理念,进行制度配套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以及角色和功能的重新定位,以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结构为重点,以提高公益性、福利为目标,以社会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提升社区安全感、归宿感、幸福感和凝聚力为关键,努力建成治理有序、服务完善、职能明确、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参考文献
[1] 赵守飞,谢正富.合作治理: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J].河北学刊,2013.
[2] 闵学勤,黄灿彪.适度的社区自治及其路径选择 基于香港和内地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作者简介:
赵春澄,山东德州人,中共德州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