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恶性肿瘤,临床诊断困难,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确诊。患者男,35岁。鼻内镜检查见右侧鼻咽部一肿物,表面光滑,下极呈分叶状,触之柔软。送检标本为灰白色碎组织,镜下见淋巴样组织弥漫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大细胞呈CD20、CD79a、CD30阳性;背景小细胞呈CD3和CD45RO阳性。原位杂交示大细胞呈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阳
【机 构】
:
云南大理大学基础医学院 671000,云南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病理科 67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恶性肿瘤,临床诊断困难,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确诊。患者男,35岁。鼻内镜检查见右侧鼻咽部一肿物,表面光滑,下极呈分叶状,触之柔软。送检标本为灰白色碎组织,镜下见淋巴样组织弥漫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大细胞呈CD20、CD79a、CD30阳性;背景小细胞呈CD3和CD45RO阳性。原位杂交示大细胞呈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阳性。血清学检查示HIV阳性。患者接受抗病毒及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龙)方案治疗,一般情况良好。
其他文献
胃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胃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胃淋巴瘤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所致的慢性胃炎关系密切。慢性胃炎、宿主反应以及特征性炎性微环境在胃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文重点综述了HP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与胃B细胞淋巴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未定类树突细胞肿瘤(indeterminate dendritic cell tumor,IDC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3例)和福建省立医院(1例)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收集的4例IDCT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RAF V600E基因检测,并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30~52岁(平均年龄40
在我国,消化内镜医师大都采用了日本制定的内镜术语和标准进行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和治疗。但我国病理医师多数接受了以西方观点为核心的WHO肿瘤诊断标准,常常导致按照日本病理标准诊断为早期胃癌,我国病理医师常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异型增生,造成内镜医师和病理诊断不一致,给临床诊疗工作造成困惑。为此,该文介绍了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中关于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及其前驱病变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的变化,比较了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的胃癌病例中伴有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GAED)所占比例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8至2018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共724例,以术前血清AFP>10 μg/L为标准,筛选血清AFP升高的胃癌病例,在此基础上按病理学标准筛选GAED病例,进一步观测其形态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分化表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
中枢/脑室外神经细胞瘤是WHO Ⅱ级伴神经元分化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发生于脑室内,脑室外神经细胞瘤可发生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神经细胞瘤非常罕见。该文报道1例27岁女性起源于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的神经细胞瘤。镜下肿瘤由一致的小圆细胞构成,位于纤丝背景内,并与衬覆室管膜样细胞的囊肿相邻。免疫表型: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神经元核抗原及神经胶原酸性蛋白阴性,Ki-67阳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在检测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符合率。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6年4至5月临床诊断为慢性胃炎的胃黏膜活检标本92例,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HP检测,观察两组感染情况,比较荧光定量PCR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感染的符合率。结果荧光定量PCR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感染阳性符合率达82.1%(23/2
目的探讨混合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2013至2019年确诊的6例混合性嗜铬细胞瘤,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年龄37~68岁,中位年龄48岁。男女比为5∶1。肿瘤最大径3~9 cm,平均直径4.6 cm。CT及MRI显示肿瘤呈实性或囊实性,2例考虑为嗜铬细胞瘤,3例考虑为皮质腺瘤,1例考虑为皮质腺瘤或嗜
印戒细胞样形态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罕见亚型,该文报道1例63岁男性的胃印戒细胞样神经内分泌肿瘤,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形态一致,细胞核偏心性位于细胞一侧,胞质空亮,极易误诊为印戒细胞癌细胞。该文描述其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电镜特点,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并复习和总结相关文献。
报道1例青少年伴多骨累及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男,13岁,因全身多发骨痛伴发热2个月余就诊。影像学显示全身多发骨破坏伴多发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可见大的免疫母细胞样细胞弥漫增生,并显示浆母细胞分化。骨内病变显示瘤细胞于骨小梁内弥漫生长。髂前上棘骨髓活检未见肿瘤累及。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表达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并呈现典型的细胞质内颗粒状表达;OCT2、BOB1、CD38、CD13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单纯性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Sm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9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及青岛市市立医院诊断膀胱原发单纯性SmCC 15例,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观察,并与同期诊断的28例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进行预后比较。结果15例SmCC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