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石膏农用的环境安全风险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xiao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渣,是化学工业中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物之一。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发展磷复肥产业,但生产中排放的磷石膏废渣堆积量不断增加。为解决大量磷石膏堆存造成的环境问题,目前,磷石膏被再次利用作建筑材料,如用于生产水泥缓凝剂和制作石膏建材,以及用于充填矿坑和筑路等。自20世纪90年代也有研究尝试利用磷石膏替代天然石膏改良盐碱化土壤。然而,磷矿石中多种有害元素在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残留或富集在磷石膏中,导致磷石膏中重金属、氟化物(F)及放射性元素镭(226Ra)等污染元素含量较高,且存在不同程度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如磷石膏中重金属Cr、As、Cd和Hg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比率为20%—67%;且检出Hg、Cd、Pb、Ni、Cr和Be浸出浓度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IV—V类水质标准。磷石膏中氟含量已超出中国地氟病发生区土壤全氟和水溶氟临界值的比率分别为89%和100%;且检出其浸出浓度远超出地下水V类水质标准,部分已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浸出限量。按照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估算了磷石膏在不同施用量条件下带入土壤的污染物元素累积量超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所需要的年限,表明短期内即可能导致土壤中污染元素累积量超标,如在年投入量为22.5 t·hm-2条件下(如污染元素淋溶量忽略不计),对污染元素Cd、Hg、F和226Ra而言,无污染土壤变为污染土壤的年限分别约为1、5、4和25年。已有田间试验显示,磷石膏农用可导致部分农产品中有害元素(如F、As、Cd、Hg、Pb和Zn等)超标。2017年国家出台的《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34330—2017)明确规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包括在无机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磷石膏等属于固体废物;且以土壤改良、地块改造、地块修复和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直接施用于土地的固体废物,仍然作为固体废物管理。为保证土壤健康、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建议未经无害化处理、有害元素超标的、存在环境安全风险的工业固废磷石膏不得以土地处置方式为由直接施用于农田土壤,以免污染物进入食物链而危害人类健康。
其他文献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创新是驱动企业生产力转型升级,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实现创新则主要依靠知识的承载者—知识型员工来实现。那么,如何减少知识型员工的流失
目的探究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服务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选取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根据抽签结果将患
<正> 随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21世纪面临全球性经济竞争及信息革命的到来,数学计算应是每个公民必备的技能。数学计算贯穿于小学
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有助于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随着出现的一些新的情况,我们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课改的深入,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行为,受到历史教育界的关注。2007—2017年间,国内中学历史课堂提问的相关研究基本涵盖提问内涵、提
知识共享是企业中员工进行知识交流的活动,知识共享能够将个人知识与经验在组织中扩散,促进企业知识创新,加快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所以,知识的拥有者——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在
摘 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闼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教学设计 阅读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垃圾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城市垃圾生态卫生填埋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处理垃圾的一种主要方法。垃圾在填埋和稳定过
采茶戏作为中国戏曲的分支在情感表达方面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音乐作为人们情感的表达出口与戏曲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共融。因此将传统采茶戏融入音乐教学的内容中,将会为音乐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是停留在表层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层面上,更应当侧重于课堂有效性的提升。为了积极推进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改革的独特思考,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实施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是停留在表层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层面上,更应当侧重于课堂有效性的提升。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