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过去的7月,似乎成为了中外企业激烈辩驳的“专利月”。
在医药行业,北京甘李药业就一项胰岛素专利与跨国巨头美国礼来对簿公堂;在打印机行业,爱普生一项专利“打字错误”,引发了打印机墨盒行业长时间的“口水战”;7月底,世界知名的MP3软件开发商Sigmatel开始在全球针对侵犯其知识产权的MP3播放器厂商展开知识产权保护行动,几乎涉及到所有的中国MP3厂商,被认为是“DVD专利事件”在MP3领域的完全复制。
尽管各自所处行业千差万别,但是上述事件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专利所涉行业中,“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中国已经发展为全世界最大的胰岛素类产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在MP3领域,“中国制造”所占比重更是超过全球总产量的80%;而中国广东,也正在发展成为全球兼容墨盒的最主要产地。
面对“中国制造”给全球市场带来的日益强大的冲击波,跨国公司也纷纷拿起知识产权武器展开对决。
切身利益,于是“垄断”、“阴谋”、“大棒”等情绪化用语便被某些媒体演变成了跨国公司的专用标签;而一旦国内企业开始针对跨国公司展开行动,即便是递交一份国家知识产权局每天都会收到多起的“专利无效申请”,无论其胜算如何,也会立即就被媒体冠以“英雄”、“突围”等悲壮的字眼。
这种简单、粗暴、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不仅凸现某些媒体的自大和浅薄,对中国的知识产权强国之路更是贻害多多。
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在日前的一个论坛上透露了一个惊人数字:中国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占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三,90%以上的企业还没有申请专利。
但媒体对于专利纠纷的狭隘的报道视角,不仅可能误导公众产生“一边倒”的情绪,更可能引导公众回避一个基本事实——跨国企业今天能够在我们面前占据知识产权优势,恰恰是因为他们也曾经为此付出过惨重代价。
上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日本产品席卷全球的时代,但与日本产品在全球攻城略地几乎同步的,是一场持续十几年的“专利战争”,日本企业遭遇到了来自欧美老牌跨国企业大范围的专利诉讼。经过几年的拉锯战,日本美能达向美国Honeywell公司赔偿1.3亿美元请求和解;住友电工向美国Corning公司付出2500万美元和解金;富士通与美国TI公司的一场专利官司,则打了十年。
与当年的“MADE IN JANPAN”一样,今天的“中国制造”要走向世界,唯一的路径,也同样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走向真正的“中国创造”。在这个问题上,简单的民族情绪无济于事。
“在知识产权和专利问题上,早一天觉悟,早一天收益,多一份理性,就多一份竞争力”。一位联想元老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早年联想曾试图到海外销售产品,但马上就有人来收专利费。第一个要求收专利费的就是当年的IBM。正是因为很早就遭遇了“专利门”,痛定思痛的联想才在自主创新上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成长为在全球计算机领域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公司。近年来,在侵权诉讼频出的IT业,联想几乎从未遭遇类似指控。
今年初,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期间,联想、方正、清华同方和TCL等PC厂商就与美国微软公司签定了总价值近20亿美元的正版软件采购合同,彻底告别了我国PC不预装正版软件的历史。这一举措,进一步表明了中国政府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决心。
十几年的“专利战争”,让日本企业真正潜下心来,着力于自有知识产权开发和科技创新,使得今天的日本企业拥有了一流的国际竞争力;跨越“专利门”或许要伤筋动骨,但痛苦的磨砺之后,真正的“中国创造”将会令世界震撼。
在医药行业,北京甘李药业就一项胰岛素专利与跨国巨头美国礼来对簿公堂;在打印机行业,爱普生一项专利“打字错误”,引发了打印机墨盒行业长时间的“口水战”;7月底,世界知名的MP3软件开发商Sigmatel开始在全球针对侵犯其知识产权的MP3播放器厂商展开知识产权保护行动,几乎涉及到所有的中国MP3厂商,被认为是“DVD专利事件”在MP3领域的完全复制。
尽管各自所处行业千差万别,但是上述事件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专利所涉行业中,“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中国已经发展为全世界最大的胰岛素类产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在MP3领域,“中国制造”所占比重更是超过全球总产量的80%;而中国广东,也正在发展成为全球兼容墨盒的最主要产地。
面对“中国制造”给全球市场带来的日益强大的冲击波,跨国公司也纷纷拿起知识产权武器展开对决。
切身利益,于是“垄断”、“阴谋”、“大棒”等情绪化用语便被某些媒体演变成了跨国公司的专用标签;而一旦国内企业开始针对跨国公司展开行动,即便是递交一份国家知识产权局每天都会收到多起的“专利无效申请”,无论其胜算如何,也会立即就被媒体冠以“英雄”、“突围”等悲壮的字眼。
这种简单、粗暴、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不仅凸现某些媒体的自大和浅薄,对中国的知识产权强国之路更是贻害多多。
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在日前的一个论坛上透露了一个惊人数字:中国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占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三,90%以上的企业还没有申请专利。
但媒体对于专利纠纷的狭隘的报道视角,不仅可能误导公众产生“一边倒”的情绪,更可能引导公众回避一个基本事实——跨国企业今天能够在我们面前占据知识产权优势,恰恰是因为他们也曾经为此付出过惨重代价。
上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日本产品席卷全球的时代,但与日本产品在全球攻城略地几乎同步的,是一场持续十几年的“专利战争”,日本企业遭遇到了来自欧美老牌跨国企业大范围的专利诉讼。经过几年的拉锯战,日本美能达向美国Honeywell公司赔偿1.3亿美元请求和解;住友电工向美国Corning公司付出2500万美元和解金;富士通与美国TI公司的一场专利官司,则打了十年。
与当年的“MADE IN JANPAN”一样,今天的“中国制造”要走向世界,唯一的路径,也同样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走向真正的“中国创造”。在这个问题上,简单的民族情绪无济于事。
“在知识产权和专利问题上,早一天觉悟,早一天收益,多一份理性,就多一份竞争力”。一位联想元老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早年联想曾试图到海外销售产品,但马上就有人来收专利费。第一个要求收专利费的就是当年的IBM。正是因为很早就遭遇了“专利门”,痛定思痛的联想才在自主创新上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成长为在全球计算机领域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公司。近年来,在侵权诉讼频出的IT业,联想几乎从未遭遇类似指控。
今年初,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期间,联想、方正、清华同方和TCL等PC厂商就与美国微软公司签定了总价值近20亿美元的正版软件采购合同,彻底告别了我国PC不预装正版软件的历史。这一举措,进一步表明了中国政府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决心。
十几年的“专利战争”,让日本企业真正潜下心来,着力于自有知识产权开发和科技创新,使得今天的日本企业拥有了一流的国际竞争力;跨越“专利门”或许要伤筋动骨,但痛苦的磨砺之后,真正的“中国创造”将会令世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