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标实施后,语文练习的设计,应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一些“趣味”、“实践”、“综合”、“自主”、“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语文练习 练习设计 新课标
初中语文练习设计,是学生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环节。单调、机械、重复的作业,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让作业设计“旧貌”换“新颜”,是每个教师关注的话题。自从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笔者觉得,语文练习的设计,应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一些“趣味”、“实践”、“综合”、“自主”、“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一、富有创意,体现趣味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然而,有些语文练习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脱离实际的无趣模式。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的练习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多样,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画图能把语言文字形象化。画图过程,就是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变为表象的过程,同时在图画创作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有的课文注重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或自然现象,我们可布置学生动手画画,使他们感到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针对语文课堂沉闷,部分学生性格内敛、不愿张扬个性的特点,我在练习设计时,从学生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课外搜集语文素材。如每节课前五分钟设计成语接龙、成语动物园、朗诵一段优美的散文、演讲评比等。形式多样的趣味语文,让学生有成功感,活跃课堂气氛,也增强了语文素养。
二、学用结合,显示实践性
初中语文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设计实践性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选用新知识、新理念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如学完《幽径悲剧》后,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对本地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气候变迁等问题,进行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污染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污染源有哪些,怎样减少水源污染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撰写调查报告,在看、问、想、写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性练习不局限于授课后完成,在课前引导学生去参与实践,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就以课前预习来说吧,这是教师常用的课前作业布置方式,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学习实践的良好机会。但如果教师总以常用的一句话“这课讲完了,请预习好下一课”作为作业题,就会令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激发不起学生的实践兴趣。因此,在学生预习作业中,教师必须先设立预习目标,如查找生字、弄清结构、讨论主旨、体会修辞等。让学生明白预习的目的,懂得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什么问题。这才能提高学习实践的效果。
三、创新思维,加强综合性
教师设计综合性的语文练习,有利于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应充分利用现行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并自己设计一些综合性学习项目,切切实实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到,要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在上完每个单元后,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如上完八年级下册小说单元,针对小说的人物描写设计一系列综合性的题目:(1)对比手法的运用和作用;(2)心理描写的运用和作用;(3)环境描写的运动和作用;(4)语言描写的运用和作用。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去分析小说家塑造人物的技巧,并在课堂上加以归纳、赏析。
四、倡导合作,提高自主性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因此,根据不同课文的要求,教师可以寻找一个最佳切入点,既让学生自编作业题,又注重激发他们在自编中的创造性,把作业的“老面孔”演化为多种多样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让作业能够成为充分展示学生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自主型练习就是让学生有选择地来设计练习,真正让练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让练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事、趣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差异,我采取练习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习题,分层布置,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五、课外延伸,设计开放性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教师在设计练习时,眼睛不能盯着课内、课本。练习内容不能拘泥于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练习形式也不能局限于做习题,进行抄抄写写的书面练习。不然的话,无形中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割裂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其实,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到处都需要运用语文。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当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学生课外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广泛接触的机会,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语文课外练习: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看动画片,学写短小的童话、科幻故事;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背诵没有学过的古诗,走上街头纠正街道两旁的错别字,等等。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
“教者有心,学者得宜。”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实施新《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语文练习 练习设计 新课标
初中语文练习设计,是学生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环节。单调、机械、重复的作业,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让作业设计“旧貌”换“新颜”,是每个教师关注的话题。自从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笔者觉得,语文练习的设计,应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一些“趣味”、“实践”、“综合”、“自主”、“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一、富有创意,体现趣味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然而,有些语文练习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脱离实际的无趣模式。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的练习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多样,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画图能把语言文字形象化。画图过程,就是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变为表象的过程,同时在图画创作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有的课文注重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或自然现象,我们可布置学生动手画画,使他们感到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针对语文课堂沉闷,部分学生性格内敛、不愿张扬个性的特点,我在练习设计时,从学生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课外搜集语文素材。如每节课前五分钟设计成语接龙、成语动物园、朗诵一段优美的散文、演讲评比等。形式多样的趣味语文,让学生有成功感,活跃课堂气氛,也增强了语文素养。
二、学用结合,显示实践性
初中语文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设计实践性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选用新知识、新理念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如学完《幽径悲剧》后,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对本地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气候变迁等问题,进行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污染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污染源有哪些,怎样减少水源污染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撰写调查报告,在看、问、想、写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性练习不局限于授课后完成,在课前引导学生去参与实践,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就以课前预习来说吧,这是教师常用的课前作业布置方式,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学习实践的良好机会。但如果教师总以常用的一句话“这课讲完了,请预习好下一课”作为作业题,就会令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激发不起学生的实践兴趣。因此,在学生预习作业中,教师必须先设立预习目标,如查找生字、弄清结构、讨论主旨、体会修辞等。让学生明白预习的目的,懂得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什么问题。这才能提高学习实践的效果。
三、创新思维,加强综合性
教师设计综合性的语文练习,有利于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应充分利用现行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并自己设计一些综合性学习项目,切切实实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到,要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在上完每个单元后,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如上完八年级下册小说单元,针对小说的人物描写设计一系列综合性的题目:(1)对比手法的运用和作用;(2)心理描写的运用和作用;(3)环境描写的运动和作用;(4)语言描写的运用和作用。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去分析小说家塑造人物的技巧,并在课堂上加以归纳、赏析。
四、倡导合作,提高自主性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因此,根据不同课文的要求,教师可以寻找一个最佳切入点,既让学生自编作业题,又注重激发他们在自编中的创造性,把作业的“老面孔”演化为多种多样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让作业能够成为充分展示学生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自主型练习就是让学生有选择地来设计练习,真正让练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让练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事、趣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差异,我采取练习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习题,分层布置,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五、课外延伸,设计开放性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教师在设计练习时,眼睛不能盯着课内、课本。练习内容不能拘泥于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练习形式也不能局限于做习题,进行抄抄写写的书面练习。不然的话,无形中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割裂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其实,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到处都需要运用语文。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当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学生课外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广泛接触的机会,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语文课外练习: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看动画片,学写短小的童话、科幻故事;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背诵没有学过的古诗,走上街头纠正街道两旁的错别字,等等。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
“教者有心,学者得宜。”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实施新《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