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本会计是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三本院校学生普遍底子较弱,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已经严重影响了成本会计的教学效果。通过对三本院校成本会计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方向及相应措施。
【关键词】三本院校 成本会计 教学改革
一、三本院校成本会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系统性和综合性较强,学生不易掌握
广义的成本会计包括对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评价,但仅就成本核算一项就包括了大量的内容,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三本院校的学生普遍数学功底较差,逻辑推理能力不强,如果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练习,学生很难系统掌握。
另外,在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中,有较多的核算方法选择,比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在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更多地关注对这些方法的计算掌握,而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该选择哪种方法,学生往往无所适从。
(二)课堂教学在形式上过于单一,教学方法不够先进
在成本会计的课堂教学中,成本计算方法的讲解会涉及大量的数据和实际企业案例,而且其中包含很多的公式和表格。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讲解,不仅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而且很容易使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失去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另外,以教师为主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整堂课都是老师在唱独角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教学效果欠佳。
(三)成本会计课程实践环节较弱,不能将成本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成本会计的实务性非常强,老师课堂上讲授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组织方式、企业管理组织特点时,学生只能停留在简单的感性认识上,并不了解企业实际是什么样的情况。从三本院校当前的实际来看,学生缺少校外实训的机会,很难能到企业接触真实生产场景。而三本院校的校内成本会计实训,也只是成本计算资料的计算练习,很难仿真模拟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实际情况。这样就使得成本会计的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弱。
(四)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师综合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成本会计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熟悉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但很多成本会计教师没有在制造型企业工作的经历,虽然成本会计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但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几乎很难做到。
二、三本院校成本会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及应采取的措施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程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学好该门课程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科目,学习兴趣大为提高。因此,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授课的语气和肢体语言的表达,重视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中,捕捉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课程总体系与局部知识点的紧密结合
成本核算简单来说就四个字“归集、分配”,在不同的部门和产品间不断地进行归集,然后再分配给不同对象。学生在忙碌着掌握各种分配方法的计算时,往往忽略了成本核算的总框架体系,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因此,站在整个企业的角度,教师应把成本核算流程中涉及到的会计科目、成本项目以及相互之间的结转关系以图示形象地表现出来。在成本会计的课堂教学中,很多知识点借助于图形反映,往往更简单、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企业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基本生产部门、辅助生产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各部门之间的会计核算结转关系如下图1。
(三)借助校办企业或校企合作单位完成实践教学
三本院校秉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将科技知识与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基本上各所院校都有其校办企业或校企合作单位。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将成本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的校办企业或校企合作单位。在实践教学中,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寻找合适的实践单位,到目标单位进行参观考察,详细了解该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通过实训教师与企业成本核算人员的交流,要求学生分析该企业的成本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以及受内部、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情况。该阶段的调研成果最终以PPT的形式完成调研报告,并在班级内部汇报交流。
第二阶段,完成某月份该企业的成本核算。因为该阶段的工作比较复杂,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完成。而且在各步骤工作开展前,老师先要对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串讲,然后把讲解过程中涉及到的成本核算票据交给学生,并教会学生认识该票据。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成本核算方法完成相应的成本核算工作。
1.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首先,根据本月购入材料的发票和入库单,正确计算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其次,根据领料单将生产所耗材料费记录在相应的产品上,并计算编制材料费用汇总分配表;最后,教会学生怎样将材料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或“制作费用”科目,并编制相应的记账凭证。该步骤是成本核算的起始,也是核算内容最多的一步。
2.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根据人事部门提供的工资计算单,完成人工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并教会学生怎样归入“生产成本”或“制作费用”科目,编制记账凭证。
3.辅助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以各辅助车间为单位,编制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表;根据辅助车间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某种分配方法,将归集好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给各受益单位。
4.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在上述步骤完成的基础上,将各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并采用合适的分配方法,将其分配给该车间内部的各产品。
5.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整理出各产品本月发生的成本费用(包括料、工、费等成本项目),与该产品月初成本费用汇总,计算出各产品总的成本费用;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法将总成本费用在月末的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分配。
6.产品成本的计算。根据完工产品的总成本,计算出完工产品的单位成本。
第三阶段,成本数据的分析和评价阶段。将学生计算出来的成本数据,与企业成本核算人员计算出来的成本数据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并分析产生的原因。老师应该对该阶段的最后结果进行分析讲评,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不断加强对年轻教师的教学培训
教师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更像是一名“导演”,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好坏与教师息息相关。能否将最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能否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否在成本会计的实践环节给学生最合理的指导,都会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应该让更多的年轻教师多参加校内外的成本会计教学交流和讨论,形成一支成本会计的教学精英团队。
参考文獻
[1]余惠.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风.2014(12).
[2]候小娜.李洪伟.独立学院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探析[J].时代金融.2016(3).
[3]付冬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三段时间阶梯式教学改革探索[J].财会教育.2015(5).
[4]赵晓萌.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会计教育.2016(11).
[5]钟莉.刍议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5(2).
作者简介:王青亚(1979-),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
【关键词】三本院校 成本会计 教学改革
一、三本院校成本会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系统性和综合性较强,学生不易掌握
广义的成本会计包括对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评价,但仅就成本核算一项就包括了大量的内容,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三本院校的学生普遍数学功底较差,逻辑推理能力不强,如果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练习,学生很难系统掌握。
另外,在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中,有较多的核算方法选择,比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在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更多地关注对这些方法的计算掌握,而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该选择哪种方法,学生往往无所适从。
(二)课堂教学在形式上过于单一,教学方法不够先进
在成本会计的课堂教学中,成本计算方法的讲解会涉及大量的数据和实际企业案例,而且其中包含很多的公式和表格。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讲解,不仅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而且很容易使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失去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另外,以教师为主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整堂课都是老师在唱独角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教学效果欠佳。
(三)成本会计课程实践环节较弱,不能将成本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成本会计的实务性非常强,老师课堂上讲授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组织方式、企业管理组织特点时,学生只能停留在简单的感性认识上,并不了解企业实际是什么样的情况。从三本院校当前的实际来看,学生缺少校外实训的机会,很难能到企业接触真实生产场景。而三本院校的校内成本会计实训,也只是成本计算资料的计算练习,很难仿真模拟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实际情况。这样就使得成本会计的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弱。
(四)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师综合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成本会计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熟悉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但很多成本会计教师没有在制造型企业工作的经历,虽然成本会计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但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几乎很难做到。
二、三本院校成本会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及应采取的措施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程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学好该门课程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科目,学习兴趣大为提高。因此,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授课的语气和肢体语言的表达,重视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中,捕捉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课程总体系与局部知识点的紧密结合
成本核算简单来说就四个字“归集、分配”,在不同的部门和产品间不断地进行归集,然后再分配给不同对象。学生在忙碌着掌握各种分配方法的计算时,往往忽略了成本核算的总框架体系,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因此,站在整个企业的角度,教师应把成本核算流程中涉及到的会计科目、成本项目以及相互之间的结转关系以图示形象地表现出来。在成本会计的课堂教学中,很多知识点借助于图形反映,往往更简单、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企业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基本生产部门、辅助生产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各部门之间的会计核算结转关系如下图1。
(三)借助校办企业或校企合作单位完成实践教学
三本院校秉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将科技知识与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基本上各所院校都有其校办企业或校企合作单位。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将成本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的校办企业或校企合作单位。在实践教学中,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寻找合适的实践单位,到目标单位进行参观考察,详细了解该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通过实训教师与企业成本核算人员的交流,要求学生分析该企业的成本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以及受内部、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情况。该阶段的调研成果最终以PPT的形式完成调研报告,并在班级内部汇报交流。
第二阶段,完成某月份该企业的成本核算。因为该阶段的工作比较复杂,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完成。而且在各步骤工作开展前,老师先要对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串讲,然后把讲解过程中涉及到的成本核算票据交给学生,并教会学生认识该票据。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成本核算方法完成相应的成本核算工作。
1.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首先,根据本月购入材料的发票和入库单,正确计算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其次,根据领料单将生产所耗材料费记录在相应的产品上,并计算编制材料费用汇总分配表;最后,教会学生怎样将材料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或“制作费用”科目,并编制相应的记账凭证。该步骤是成本核算的起始,也是核算内容最多的一步。
2.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根据人事部门提供的工资计算单,完成人工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并教会学生怎样归入“生产成本”或“制作费用”科目,编制记账凭证。
3.辅助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以各辅助车间为单位,编制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表;根据辅助车间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某种分配方法,将归集好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给各受益单位。
4.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在上述步骤完成的基础上,将各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并采用合适的分配方法,将其分配给该车间内部的各产品。
5.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整理出各产品本月发生的成本费用(包括料、工、费等成本项目),与该产品月初成本费用汇总,计算出各产品总的成本费用;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法将总成本费用在月末的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分配。
6.产品成本的计算。根据完工产品的总成本,计算出完工产品的单位成本。
第三阶段,成本数据的分析和评价阶段。将学生计算出来的成本数据,与企业成本核算人员计算出来的成本数据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并分析产生的原因。老师应该对该阶段的最后结果进行分析讲评,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不断加强对年轻教师的教学培训
教师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更像是一名“导演”,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好坏与教师息息相关。能否将最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能否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否在成本会计的实践环节给学生最合理的指导,都会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应该让更多的年轻教师多参加校内外的成本会计教学交流和讨论,形成一支成本会计的教学精英团队。
参考文獻
[1]余惠.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风.2014(12).
[2]候小娜.李洪伟.独立学院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探析[J].时代金融.2016(3).
[3]付冬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三段时间阶梯式教学改革探索[J].财会教育.2015(5).
[4]赵晓萌.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会计教育.2016(11).
[5]钟莉.刍议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5(2).
作者简介:王青亚(1979-),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