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一、新准则下职工薪酬的定义及范围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它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范的对职工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
▲▲ 二、新准则下职工薪酬变化较大的方面
企业薪酬准则所规定的职工薪酬主要内容与《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劳动报酬一致。与原《企业会计制度》中应付工资的核算范围相比,新准则下的职工薪酬具有较大变化:
第一,为准确和完整地核算人工成本奠定了基础。新准则规定凡是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所给予或付出的对价(代价)均构成职工薪酬,无论是货币还是非货币性的薪酬,无论是在职还是离职后的薪酬,无论是以货币计量直接明确的常规性薪酬还是以权益工具为计量基础的现代薪酬(认股权、股票增值权等),无论是支付给职工本人还是支付给职工家属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无论是物质性薪酬还是教育性福利,均属职工薪酬的范围;同时将非货币性福利计入职工薪酬。
第二,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辞退福利的处理方法。辞退福利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企业决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经济补偿;二是职工主动接受裁减而企业给予的经济补偿。都属于职工薪酬的范畴。需要注意的是,职工正常退休的养老金不是辞退福利,因此,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和计量。但职工虽然没有解除劳动合同(内退),未来不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给职工的经济补偿比照职工辞退福利处理。再者,无论何种原因只要职工离职就要支付的福利不是辞退福利而是离职后福利。对于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而可能发生的补偿,原制度要求在发生时据实列支,新准则要求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应做预计负债处理,这也影响企业各期损益。
第三,规范和统一了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除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辞退福利)外,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全部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负债。取消了原来的“应付福利费”一级科目,增设“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科目核算职工福利费。
第四,企业在开发阶段发生的职工薪酬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成本。
第五,统一了关于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首先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同时规范了对于因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计划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进行披露。
▲▲ 三、如何利用新准则下职工薪酬变化促进企业发展
(一)利用新准则加强企业的人工成本核算,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企业要严格按新准则职工薪酬的核算范畴,规范和统一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把与职工有关的支出均纳入“应付职工薪酬”这个统一的科目核算,解决员工福利财务核算数出多门的问题。在原准则下,通过应付福利费变通处理,就可以使人工成本在帐面看起来并不是很高。新《企业财务通则》(2006)中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企业不得承担属于个人的娱乐、健身、旅游、招待、购物、馈赠等支出;购买商业保险、证券、股权、收藏品等支出;个人行为导致的罚款、赔偿等支出;购买住房、支付物业费等支出;应由个人承担的其他支出。此外,对于惠及全部或部分职工的一些福利性费用,如职工旅游费、节日慰问费、职工困难补助等,由于是用于职工个人,所以也是禁止企业承担的。这些规定有助于杜绝公款私用、以权谋私的现象,避免因个别人不当行为危及企业、国家和股东利益,而不是真正降低职工收入水平。企业可以通过适当提高职工工资水平的方式,将暗补变为明补。准确完整地核算人工成本,增强企业之间人工成本的可比性,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将越来越多,而制约因素也越来越多,其中由于我国原来的人工成本计量的会计核算特色,人工成本常成为中国绝大部分反倾销案调查的主要内容。
(二)利用新准则下职工薪酬变化,增加企业研发经费,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研发人员薪酬可准予资本化,大大减轻科技创新企业的绩效考核压力。为促进企业内涵式发展,企业管理当局可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目前特大型和大型国资集团的上市公司研发经费投入日益增加,特别体现在研发人工成本上,原准则的财务核算曾是制约企业家增加研发投入的主要因素,职工薪酬新准则将极大调动企业家增加科技投入的积极性。
(三)利用新准则下职工薪酬变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引导投资,吸引优秀人才。
新《职工薪酬》准则规范了企业职工薪酬的概念、确认、计量和披露,企业可正确核算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可利用研发人员薪酬在符合相应条件下准予资本化的这一准则,解决原来研发人员的工资标准与企业利润之间的矛盾,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充分吸引和利用各种资本来发展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
政府部门也可以及时获得企业公开数据。通过对企业人工成本明细构成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劳动者薪酬水平,制定更多有利于劳动者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类似发布行业工资水平信息,引导优秀人才到国家鼓励的行业。
(责任编辑:何小军)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它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范的对职工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
▲▲ 二、新准则下职工薪酬变化较大的方面
企业薪酬准则所规定的职工薪酬主要内容与《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劳动报酬一致。与原《企业会计制度》中应付工资的核算范围相比,新准则下的职工薪酬具有较大变化:
第一,为准确和完整地核算人工成本奠定了基础。新准则规定凡是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所给予或付出的对价(代价)均构成职工薪酬,无论是货币还是非货币性的薪酬,无论是在职还是离职后的薪酬,无论是以货币计量直接明确的常规性薪酬还是以权益工具为计量基础的现代薪酬(认股权、股票增值权等),无论是支付给职工本人还是支付给职工家属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无论是物质性薪酬还是教育性福利,均属职工薪酬的范围;同时将非货币性福利计入职工薪酬。
第二,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辞退福利的处理方法。辞退福利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企业决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经济补偿;二是职工主动接受裁减而企业给予的经济补偿。都属于职工薪酬的范畴。需要注意的是,职工正常退休的养老金不是辞退福利,因此,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和计量。但职工虽然没有解除劳动合同(内退),未来不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给职工的经济补偿比照职工辞退福利处理。再者,无论何种原因只要职工离职就要支付的福利不是辞退福利而是离职后福利。对于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而可能发生的补偿,原制度要求在发生时据实列支,新准则要求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应做预计负债处理,这也影响企业各期损益。
第三,规范和统一了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除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辞退福利)外,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全部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负债。取消了原来的“应付福利费”一级科目,增设“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科目核算职工福利费。
第四,企业在开发阶段发生的职工薪酬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成本。
第五,统一了关于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首先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同时规范了对于因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计划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进行披露。
▲▲ 三、如何利用新准则下职工薪酬变化促进企业发展
(一)利用新准则加强企业的人工成本核算,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企业要严格按新准则职工薪酬的核算范畴,规范和统一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把与职工有关的支出均纳入“应付职工薪酬”这个统一的科目核算,解决员工福利财务核算数出多门的问题。在原准则下,通过应付福利费变通处理,就可以使人工成本在帐面看起来并不是很高。新《企业财务通则》(2006)中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企业不得承担属于个人的娱乐、健身、旅游、招待、购物、馈赠等支出;购买商业保险、证券、股权、收藏品等支出;个人行为导致的罚款、赔偿等支出;购买住房、支付物业费等支出;应由个人承担的其他支出。此外,对于惠及全部或部分职工的一些福利性费用,如职工旅游费、节日慰问费、职工困难补助等,由于是用于职工个人,所以也是禁止企业承担的。这些规定有助于杜绝公款私用、以权谋私的现象,避免因个别人不当行为危及企业、国家和股东利益,而不是真正降低职工收入水平。企业可以通过适当提高职工工资水平的方式,将暗补变为明补。准确完整地核算人工成本,增强企业之间人工成本的可比性,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将越来越多,而制约因素也越来越多,其中由于我国原来的人工成本计量的会计核算特色,人工成本常成为中国绝大部分反倾销案调查的主要内容。
(二)利用新准则下职工薪酬变化,增加企业研发经费,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研发人员薪酬可准予资本化,大大减轻科技创新企业的绩效考核压力。为促进企业内涵式发展,企业管理当局可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目前特大型和大型国资集团的上市公司研发经费投入日益增加,特别体现在研发人工成本上,原准则的财务核算曾是制约企业家增加研发投入的主要因素,职工薪酬新准则将极大调动企业家增加科技投入的积极性。
(三)利用新准则下职工薪酬变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引导投资,吸引优秀人才。
新《职工薪酬》准则规范了企业职工薪酬的概念、确认、计量和披露,企业可正确核算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可利用研发人员薪酬在符合相应条件下准予资本化的这一准则,解决原来研发人员的工资标准与企业利润之间的矛盾,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充分吸引和利用各种资本来发展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
政府部门也可以及时获得企业公开数据。通过对企业人工成本明细构成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劳动者薪酬水平,制定更多有利于劳动者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类似发布行业工资水平信息,引导优秀人才到国家鼓励的行业。
(责任编辑:何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