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村庄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农村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大计有重要影响。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意义出发,反思当前村庄规划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法,为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新农村;村庄规划
随着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部署以来,各地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活动,很多专家都提出了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从规划做起,村庄建设规划更应该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行之举。
1 新农村建设中编制村庄规划的意义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交融,互为影响。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引导,村庄出现盲目建设、无序建设的现象,村庄布局一般散小,建设凌乱,居住环境差,住房功能落后,缺乏给水、排水、道路、绿化、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农村建设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管理偏松,随意性大等因素。散乱建设的后果是用地不经济,基础设施条件差,环境水平低。因此从新农村规划角度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重新研究制定规划,根本上改变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1.2 村庄规划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意识,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管理相对滞后缺乏充分的社会参与和专家论证,由于没有体现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无法真正实施。目前很多地方的新农村村庄建设只注重房屋建设,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公益设施、娱乐设施、配套生活保障设施以及乡镇企业等建设的要求。改变现状最急需的就是制定村庄规划。
1.3 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解决城市问题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各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农民的生活质量依旧不高,乡村各项设施建设依然落后。建设起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过上令城里人羡慕、让乡下人自豪的健康生活,中国城市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差距的方式,即不是把农村城市化,而是切合农村实际将农村规划好,建设好,使农村生活现代化,农民过上幸福的日子。
2 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识。有些村庄由于缺少城乡统筹协调,例如未考虑附近污水对井水的污染;未考虑镇区道路和镇排污管道比村子居住区的地基高许多的因素,致使镇附近的村庄无法建设与之相连的排污管道;未考虑村与乡之间的关联,为村向乡聚集提供条件等等。乡村规划建设应切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2 农村规划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教育水平存在落差,村庄规划建设中缺乏中长期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一般规划水平较低,相关规划人才也缺乏。缺乏规划专业人才。社会上从事规划的单位和专业人士为数不少,但是长期以来他们的目光所关注的焦点不在农村,他们当中许多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也与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需要存在差距。
2.3 编制经费缺乏导致村庄规划滞后。村庄规划较城市规划重视不足,直接导致上级经费投入不足甚至没有規划费用的投入。基层镇村根本无力承担正规规划院高昂的规划费用,或者即使有些经费也不愿投入到非直接效益的规划之中。村庄经济实力远不能跟城镇相比,如果得不到政府专项经费支持,规划编制经费很难筹措,编制经费短缺使得村庄规划流于应付。
3 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的措施
3.1 村庄建设规划关键取决于农民的支持和配合程度。因此,必须不断强化村民的规划意识,从根本上提升村庄建设规划的权威地位,大力提倡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既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发展规划。而社会发展规划最重要的本质是主体参与,在新农村建设中就是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应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采用各方联动的规划方法。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明确,建设方与受益方都是农民,农民主导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规模与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与农民的沟通、交流、协调,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采纳农民的合理化建议。让农民能在自愿的原则下参与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政府、商人、规划单位等能互相协调、互相沟通,切实解决问题,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3.2 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村庄规划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 全国现有村庄320 多万个,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东、中、西部地区有差别,同一个地区也有较大差别,村庄整治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完善。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庄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房屋和设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
3.3 新农村规划不仅涉及到村庄景观,更与村庄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是农村地域整体的结构更新。要进行有步骤地合理规划,将村庄建设与乡村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同时保护村庄特色和文化,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对规划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村庄规划,应当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坚持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引导,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有了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新农村建设才能顺利,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是基于我国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的体现。在这个工作中我们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我们能够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到实处,新农村建议将会取得显著的实效。
参考文献:
[1]绍爱云、赵辉编,《新农村整治规划实例》:中国社会出版社
[2]浦善新编,《新农村人居环境与村庄规划丛书》:中国社会出版社
【关键词】新农村;村庄规划
随着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部署以来,各地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活动,很多专家都提出了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从规划做起,村庄建设规划更应该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行之举。
1 新农村建设中编制村庄规划的意义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交融,互为影响。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引导,村庄出现盲目建设、无序建设的现象,村庄布局一般散小,建设凌乱,居住环境差,住房功能落后,缺乏给水、排水、道路、绿化、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农村建设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管理偏松,随意性大等因素。散乱建设的后果是用地不经济,基础设施条件差,环境水平低。因此从新农村规划角度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重新研究制定规划,根本上改变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1.2 村庄规划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意识,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管理相对滞后缺乏充分的社会参与和专家论证,由于没有体现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无法真正实施。目前很多地方的新农村村庄建设只注重房屋建设,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公益设施、娱乐设施、配套生活保障设施以及乡镇企业等建设的要求。改变现状最急需的就是制定村庄规划。
1.3 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解决城市问题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各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农民的生活质量依旧不高,乡村各项设施建设依然落后。建设起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过上令城里人羡慕、让乡下人自豪的健康生活,中国城市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差距的方式,即不是把农村城市化,而是切合农村实际将农村规划好,建设好,使农村生活现代化,农民过上幸福的日子。
2 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识。有些村庄由于缺少城乡统筹协调,例如未考虑附近污水对井水的污染;未考虑镇区道路和镇排污管道比村子居住区的地基高许多的因素,致使镇附近的村庄无法建设与之相连的排污管道;未考虑村与乡之间的关联,为村向乡聚集提供条件等等。乡村规划建设应切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2 农村规划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教育水平存在落差,村庄规划建设中缺乏中长期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一般规划水平较低,相关规划人才也缺乏。缺乏规划专业人才。社会上从事规划的单位和专业人士为数不少,但是长期以来他们的目光所关注的焦点不在农村,他们当中许多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也与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需要存在差距。
2.3 编制经费缺乏导致村庄规划滞后。村庄规划较城市规划重视不足,直接导致上级经费投入不足甚至没有規划费用的投入。基层镇村根本无力承担正规规划院高昂的规划费用,或者即使有些经费也不愿投入到非直接效益的规划之中。村庄经济实力远不能跟城镇相比,如果得不到政府专项经费支持,规划编制经费很难筹措,编制经费短缺使得村庄规划流于应付。
3 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的措施
3.1 村庄建设规划关键取决于农民的支持和配合程度。因此,必须不断强化村民的规划意识,从根本上提升村庄建设规划的权威地位,大力提倡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既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发展规划。而社会发展规划最重要的本质是主体参与,在新农村建设中就是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应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采用各方联动的规划方法。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明确,建设方与受益方都是农民,农民主导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规模与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与农民的沟通、交流、协调,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采纳农民的合理化建议。让农民能在自愿的原则下参与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政府、商人、规划单位等能互相协调、互相沟通,切实解决问题,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3.2 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村庄规划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 全国现有村庄320 多万个,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东、中、西部地区有差别,同一个地区也有较大差别,村庄整治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完善。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庄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房屋和设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
3.3 新农村规划不仅涉及到村庄景观,更与村庄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是农村地域整体的结构更新。要进行有步骤地合理规划,将村庄建设与乡村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同时保护村庄特色和文化,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对规划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村庄规划,应当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坚持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引导,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有了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新农村建设才能顺利,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是基于我国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的体现。在这个工作中我们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我们能够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到实处,新农村建议将会取得显著的实效。
参考文献:
[1]绍爱云、赵辉编,《新农村整治规划实例》:中国社会出版社
[2]浦善新编,《新农村人居环境与村庄规划丛书》:中国社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