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可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可惜,王先生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独独忽略了以《诗经》《春秋左氏传》和《战国策》为代表的先秦文学。我个人以为,除了佶屈聱牙的《尚书》外,以《诗经》《左传》和《战国策》为代表的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座独树一帜的巅峰,是“人学”,是真正“接地气”、有“情怀”的文学,其中浸透着的强烈“家国情怀”,千载以下,犹令人耸然动容,废书而叹。
仅就我个人的阅读感受而言,先秦文学“明快”、汉代文学“凝重”、魏晋文学“隐逸”、唐代文学“富贵”、宋代文学“奢艳”、元代文学“土气”、明代文学“匪气”、清代文学“上气不接下气”。
以上多少有些戏谑的成分,却是我个人的真实感觉。这里按下不表,回头说先秦文学。本文开头说过,先秦文学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这一点读《诗经》《左传》《战国策》等经典时可以清晰感受到。
先说《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最令人推崇,广为传唱的《国风》就是来自民间歌咏,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生物到变幻莫测的物候,从民间习俗到四季耕种,从普通人的男女之情到庙堂人士的政治婚姻,从战争到和平,聚散离合、喜怒哀乐、阴晴圆缺等等,无一不浸透着深厚深沉的家国之情。它兴观群怨、它家国并重、它温文尔雅、它不平则鸣、它辗转反侧、它上下求索、它慷慨激昂、它同袍奋兵……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更兼雅言雅诗,写尽先民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儒雅气质;更有钟鸣鼎食、黄钟大吕,颂扬先民伟哉雄风。
而《左传》则家国一体,写家事实写国事、天下事,写国事又对家事回顾钩沉,这样就把一个国家的命运与一个或者几个家族的命运等量齐观,条分缕析,抽丝剥茧,指出家国的终极走向和根本原因。它树起以“德”为本的大旗,由“德”寻“道”,由人“德”寻人“道”,究天“道”,穷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告诉人们“天道有常,或因人势而异,然终不误”(引自《明朝那些事儿》)。
《战国策》则着重记录“国策”,写纵横家们和君主们在烽火连天、刀兵不休的动荡岁月里纵横捭阖、指点江山、激揚文字和经略家国的动人风采。它写国策、写谋略、写精明、写算计,最终还是写人“道”、写天“道”,道可道,非常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天道有常,无德不立,人应该有敬畏、知进退。皇皇巨著,几度春秋,如此而已。
我想,无论是左丘明还是皓首穷经的史官们,在岁月的尽头,他们是欣慰的。
尽管古人或感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或感叹“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总有些什么是岁月带不走的,总有些东西虽经历史的风霜雪雨而历久弥新,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发奋自新。
我想,这也是我们现代人重读国学经典的意义之一吧。
可惜,王先生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独独忽略了以《诗经》《春秋左氏传》和《战国策》为代表的先秦文学。我个人以为,除了佶屈聱牙的《尚书》外,以《诗经》《左传》和《战国策》为代表的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座独树一帜的巅峰,是“人学”,是真正“接地气”、有“情怀”的文学,其中浸透着的强烈“家国情怀”,千载以下,犹令人耸然动容,废书而叹。
仅就我个人的阅读感受而言,先秦文学“明快”、汉代文学“凝重”、魏晋文学“隐逸”、唐代文学“富贵”、宋代文学“奢艳”、元代文学“土气”、明代文学“匪气”、清代文学“上气不接下气”。
以上多少有些戏谑的成分,却是我个人的真实感觉。这里按下不表,回头说先秦文学。本文开头说过,先秦文学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这一点读《诗经》《左传》《战国策》等经典时可以清晰感受到。
先说《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最令人推崇,广为传唱的《国风》就是来自民间歌咏,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生物到变幻莫测的物候,从民间习俗到四季耕种,从普通人的男女之情到庙堂人士的政治婚姻,从战争到和平,聚散离合、喜怒哀乐、阴晴圆缺等等,无一不浸透着深厚深沉的家国之情。它兴观群怨、它家国并重、它温文尔雅、它不平则鸣、它辗转反侧、它上下求索、它慷慨激昂、它同袍奋兵……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更兼雅言雅诗,写尽先民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儒雅气质;更有钟鸣鼎食、黄钟大吕,颂扬先民伟哉雄风。
而《左传》则家国一体,写家事实写国事、天下事,写国事又对家事回顾钩沉,这样就把一个国家的命运与一个或者几个家族的命运等量齐观,条分缕析,抽丝剥茧,指出家国的终极走向和根本原因。它树起以“德”为本的大旗,由“德”寻“道”,由人“德”寻人“道”,究天“道”,穷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告诉人们“天道有常,或因人势而异,然终不误”(引自《明朝那些事儿》)。
《战国策》则着重记录“国策”,写纵横家们和君主们在烽火连天、刀兵不休的动荡岁月里纵横捭阖、指点江山、激揚文字和经略家国的动人风采。它写国策、写谋略、写精明、写算计,最终还是写人“道”、写天“道”,道可道,非常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天道有常,无德不立,人应该有敬畏、知进退。皇皇巨著,几度春秋,如此而已。
我想,无论是左丘明还是皓首穷经的史官们,在岁月的尽头,他们是欣慰的。
尽管古人或感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或感叹“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总有些什么是岁月带不走的,总有些东西虽经历史的风霜雪雨而历久弥新,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发奋自新。
我想,这也是我们现代人重读国学经典的意义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