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促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aoguo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苏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配合物的形成”的内容为教学素材,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和化学学业质量标准来确定化学学习评价目标,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评价相结合,以评促教、以评促学。通过设计能有效进行学习过程评价的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以期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核心素养;配合物的形成
  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化学教学应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化学日常学习评价是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化学学习评价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重要链条[1]。“教、学、评”一体化指向有效教学,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树立“素养为本”的化学学习评价观,紧紧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和化学学业质量标准来确定化学学习评价目标[2],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评价相结合,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而正确地确定学习目标,设计能有效进行学习过程评价的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是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3]。
  对于“配合物的形成”一课,《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4]在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三方面有如下表述。内容要求包括:知道配位键的特点,认识简单的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特征,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存在与应用及学生必做实验简单配合物的制备。教学提示中指出:关注不同类型微粒间相互作用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建立这些概念所使用的关键证据,通过实验事实和数据的对比,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反思原有的概念模型的局限性,深化对微粒间相互作用模型的認识,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学业要求提出:能说出微粒间作用(配位键)的主要类型、特征和实质;能运用配位键解释配合物的某些典型性质;能从微粒的空间排布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对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中的简单案例进行分析,举例说明物质结构研究的应用价值,如配合物在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针对以上要求,在教学设计中结合教材和学情对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进行预设。
  一、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4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本课时以常见配合物通过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建构认知模型,根据实验现象的分析帮助学生建构微粒观、转化观,以简单实验方案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模型分析和处理关于简单配合物结构应用问题,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共价键、配位键的形成和表示方法,对离子的检验、鉴别、转化有了较深的理解,接触过银氨溶液、硫氰化铁、六氟铝钠等与配合物相关的知识。但对于配合物的形成、结构和概念缺乏整体的认识,面对真实问题情境,分析、设计、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目标与评价标准
  二、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周杰伦《青花瓷》的歌曲及陶瓷作品的青花瓷的展示。
  【教师设问】青花瓷是我国有名的瓷器,瓷器制作中用到一种名为普鲁士蓝的颜料。普鲁士蓝(亚铁氰化铁)是一种配合物,配合物是如何形成的呢?
  设计意图:创设有关配合物的情景,将源于生活的问题作为新知识学习的起点,学生学习热情易被激发,同时体现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学生实验、观察现象】
  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2ml5%的CuSO4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边滴加边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分别取2ml5%的CuCl2溶液、Cu(NO3)2溶液进行如上实验,观察现象
  【教师引导】根据此实验现象大家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教师分析】
  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对比可以得出深蓝色溶液应该是由NH3与Cu2+形成的新微粒。
  【引导启发】深蓝色溶液中存在什么微粒呢?如何检验?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
  实验3:取实验1中所得深蓝色溶液滴加BaCl2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4:取实验1中所得深蓝色溶液滴加NaOH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教师总结】深蓝色溶液的本质所在应该是NH3与Cu2+形成了新的微粒。往深蓝色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所得晶体,X射线晶体衍射证明该晶体为[Cu(NH3)4]SO4,呈深蓝色溶液的物质是[Cu(NH3)4]2+。
  设计意图:对铜氨溶液中深蓝色微粒的组成做出两种假设,通过四个实验进行证实和证伪,论证了深蓝色微粒是由NH3与Cu2+形成的复杂离子。由学生思考讨论自主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实验,在教师引导下分享成果、小结,增强探究活动的开放性,体现探究活动的本质特点,提升学生提出假设、搜集证据和证实结论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研究NH4+和[Cu(NH3)4]2+形成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起配合物模型,提升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利用课堂练习对学生模型认知能力进行诊断,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方案设计】分别称取相同质量的两种晶体配成溶液,向两种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过滤,洗涤沉淀,干燥,称量。所得沉淀质量多的即为[Co(NH3)6]Cl3,所得沉淀质量少的即为[Co(NH3)5Cl]Cl2。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配合物模型解决区别[Co(NH3)6]Cl3和[Co(NH3)5Cl]Cl2两种配合物,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观点”的化学学科价值。
  【启发引导】配合物离子具有不同的空间构型,即使配位数相同空间构型也可能有所不同。Pt(NH3)2Cl2是含有两种配位体的配合物,其配位数是4。它可能有怎样的空间构型?   【学生分析】其空间构型可能是平面四边形或四面体结构。
  【总结归纳】配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提出问题】根据概念判断分析Pt(NH3)2Cl2顺反异构体的性质差异,完成下表。
  【学生活动】完成上表,同时得出“问题解决”中配合物A为顺式Pt(NH3)2Cl2,配合物B为反式Pt(NH3)2Cl2。
  【教师总结】顺式Pt(NH3)2Cl2顺铂是一种抗癌药物,据统计临床癌症化疗方案中,有85%的方案是以顺铂配合物或卡铂为主药,配合物理论在药物研究中意义重大。
  【师生总结】掌握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配合物的组成、表示、形成条件同分异构现象及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物质研究的方法:结构猜想实验验证建立模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抗癌药物Pt(NH3)2Cl2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配合物同分异构现象的认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性质反映结构,结构决定性质”,思考如何利用配合物的问题。综合评价并巩固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本节课用周杰伦《青花瓷》的歌曲及陶瓷作品青花瓷作为情境素材,应用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初步学会以化学视角分析生活、生产中的有关問题,激发学生探究配合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融入证据推理,建构模型认知
  引导学生从质疑开始,进而形成认知冲突,由学生思考讨论自主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实验,在教师引导下分享成果、小结,增强探究活动的开放性,体现探究活动的本质特点,提升学生提出假设、搜集证据和证实结论的能力。构建配合物模型,提升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运用配合物模型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明确目标定位,诊断素养达成
  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统领课程标准研制与修订的灵魂,教学目标的确定理应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目标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明确五个维度应对应的目标要求,并以此确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同时,将评价融入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方案设计等活动中的表现,运用提问、点评等方式,利用课堂练习对学生模型认知能力进行诊断,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王云生.“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与实施的探索[J].化学教学,2019,(5):8~10+16.
  本文系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专项课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评价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XHX—2019018)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时期,学生们的身体机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在“阳光足球”不断推进的今天,高中足球个性化教学也迎来了曙光,如何提高高中足球个性化教学效率成为当下高中体育教师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实际的高中足球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与学生身心特点、行为习惯的结合,应当利用多种个性化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
期刊
摘 要:真实问题情境教学是落实新课标的题中之义。要开展中学政治课真实问题情境教学,需经历三次重要的打磨:设定情境主线、设计具体情境、矫正教学细节。  关键词:中学政治;真实问题情境教学;打磨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的落地,一线高中政治教师对议题式教学、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开设展开了有益探索。但不论哪种模式,情境创设仍然是一个重要环节。要克服假大空的情境设计,开展真实问
期刊
摘 要:特殊时期,学校开展线上教学。以《超重与失重》为例,提出了在线上研讨中设计教学的三个步骤:挖掘核心素养、设置教学目标、组织结构设计。  关键词:设计教学;线上研讨;《超重与失重》  设计教学是指在设计思想的引领下,依据学习的具体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的目标,综合分析后,围绕核心概念开展的内容组织结构设计。教师应当从机械地完成教学设计走向创新地设计教学。这是一种战略性的思考,对教师的设计能
期刊
摘 要:新高考对物理实验试题的内容、能力、情境的考查重新界定,给一线实验教学带来新的困惑。笔者从近三年高考实验试题的纵向和横向的研究中探寻试题命制走向,契合新高考考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并结合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实验教学启示。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物理;实验试题;教学启示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探究去发现物质的运动规律和基本结构。因而物理实验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探
期刊
摘 要:构造函数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是证明不等式一个常用的方法,同样,对于双元不等式证明,如果要用函数性质证明,主要着手点有两个方向,直接利用函数的性质,比如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双元不等式,或者化双变量不等式为单变量不等式,再用单变量的函数最值等性质证之。当然函数较复杂时,可用导数研究该函数性质。如何化双元为单元不等式,是这个问题处理的起步,也是一个很关键的点。  关键词:双元不等式;函数的性质;导数法 
期刊
摘 要:立体几何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其中立体几何解答题占12分的分值,难度中等。如何使学生在高考中灵活运用所学尽快找到解答题的解题思路,争取得全分,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回顾近三年高考中立体几何解答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考;立体几何;解答题;思考  数学高考试卷中解答题占据半壁江山,解题中不仅要求学生尽快找到解题思路,而且还需详细的书写出解题过程。其中立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高考制度充分体现“生本”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但对于高中数学教育而言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对于高中数学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教学情境、提问、知识构建、讲授、习题、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伴随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育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随之提高,对于中学生而言,古诗词一直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古诗学习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审美情趣。在学生潜移默化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结合当前时代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展开研究,以求推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高效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古诗文学习。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合理的措施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显著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激发对语文知识的探究兴趣,实现良好的素质提升目标。教师需要基于有效教学情境的必要性,明确其应用基础特征,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良问题,导致授课质量受到负面影响。同时,在教学的流程中还应当基于新高考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探索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完善基础应用流程,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为学
期刊
摘 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问题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起点,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调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则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策略,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从而综合性的思考相关地理问题。教师在问题式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思考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同时还需要分析如何经营问题,从而有效发挥出问题式教学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高中地理课堂中“真”问题的教学进行分析,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