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化学试题中实验的考查是一个重要的部分。高考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包括: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学生实验的能力。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实验结果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4、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这些能力要求是逐一提高,后者以前者为基础的。化学实验复习也该按认知水平逐步提高,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运用、评价几个不同层次进行复习。
1.识记
这是认知水平中要求最低的,它是其他能力要求的基础,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物质基础。它包括常见仪器的使用,实验基本操作,典型的化学实验,例如,天平的正确使用,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常见物质的制备、性质实验,除杂分离等。这些内容的复习可在章节复习时进行。对这些基础知识要有正确的记忆,切不可模糊不清,模棱两可。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解
对各个具体化学实验都了解掌握后,不应该再把各个实验看成是孤立的个体,而应该把认识水平提高一步,分析各个实验,找出共同点进行分类,例如,繁多的实验可分成制备实验(包括分离、提纯)与性质实验两大类。
㈠制备实验可根据生成物状态分成气体,能挥发成气体的物质和生成物为液态、固态二类。
制备气态物质的实验可根据反应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分为:
⑴固体与固体加热反应,如制氧气、氨气等。
⑵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反应,如制氢气、二氧化碳等。
⑶固体与液体、液体与液体加热反应,如制氯气、乙酸乙酯等。
制备物质为液态或固态,如制溴苯等。生成物为液态的,由于反应物与生成物混合在一起,反应后要考虑混合物的分离。
㈡性质实验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可分为:
⑴气体与气体的反应,如氢气与氯气的反应,甲烷与氯气的反应等。
⑵气体与液体的反应。如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⑶气体与固体的反应,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等。
⑷液体与液体的反应,如乙醛与银氨溶液的反应,离子互换反应。
⑸液体与固体的反应,如钠与水的反应,淀粉的水解等。
⑹固体与固体的反应,如铁丝与硫粉的反应等。
3.分析
经过上述整理,将知识横向纵向网络化,还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分析。为什么液体与液体加热制备气体有的用分液漏斗,有的不用?有的用温度计,有的不用?同样是加热,为什么有的是直接加热,有的是垫上石棉网?有的用水浴加热?同样是水浴加热,为什么有的要插上温度计?
弄懂使用这些仪器的原因,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
4.综合
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实验有的是考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较高要求的是设计新的实验。
设计一个新的实验,首先是确定实验的方案。
第二步是选择适当的仪器,组装实验装置。
实验仪器,实验装置的选择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生成物的状态、生成物的性质、反应的条件任务、制备物质的量的多少来决定的。
实验的第三步是记录实验的现象,试题中的实验现象一定是学过的物质的性质和做过的实验中某个现象。
实验中第四步是数据处理,计算和误差分析。
设计实验是综合性很强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切不可死记硬背一些条款而应重视探究这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本质以及一些基本结论赖以建立的前提及条件。
5.动手实验
解决新情景中的实验问题有赖于平时的化学实验,从实践中获得评价能力。
高考题中考查实验能力,是以不同于内容的全新面貌出现的问题,这些试题大都思考性、综合性较强。面对试题必须细心,冷静地审题,找出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目标之间的认知空隙,联系学过的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知识类比、迁移、重组、变换题目所给的条件,缩小已知条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全面仔细地思考设计出正确的实验方案,对给出的方案具有正确的评价能力。
在新情境中解决化学问题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还必须重视平时的实验与动手实践,自己设计的实验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可行。例如:有这样一道试题:某厂排出的废液主要含Zn(NO3)2和AgNO3,为了从中回收银和硝酸锌,请设计实验步骤。有的学生先在混合液中加入盐酸过滤,再让氯化银与锌反应想得到银。这样的设计在实践中可行吗?还有的学生在混合液中加入锌粉置换出银就结束了操作设计,这样的学生没想到要使银能全部置换出来,锌粉必须过量,除去银粉中锌粉还必须加入稀硫酸(而不是加稀硝酸)。除去过量的硫酸还要加适量的硝酸钡。实际操作中观察硫酸是否除尽应取滤液或上层清液加硝酸钡。
高中化学教师要多采用新的探究法教学,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使高中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能真正投入到实验学习中来。从教师演示向高中生动手实验转变;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高中实验教学要联系实际;高三化学的实验复习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实践。从实践中才能获得评价能力。
1.识记
这是认知水平中要求最低的,它是其他能力要求的基础,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物质基础。它包括常见仪器的使用,实验基本操作,典型的化学实验,例如,天平的正确使用,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常见物质的制备、性质实验,除杂分离等。这些内容的复习可在章节复习时进行。对这些基础知识要有正确的记忆,切不可模糊不清,模棱两可。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解
对各个具体化学实验都了解掌握后,不应该再把各个实验看成是孤立的个体,而应该把认识水平提高一步,分析各个实验,找出共同点进行分类,例如,繁多的实验可分成制备实验(包括分离、提纯)与性质实验两大类。
㈠制备实验可根据生成物状态分成气体,能挥发成气体的物质和生成物为液态、固态二类。
制备气态物质的实验可根据反应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分为:
⑴固体与固体加热反应,如制氧气、氨气等。
⑵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反应,如制氢气、二氧化碳等。
⑶固体与液体、液体与液体加热反应,如制氯气、乙酸乙酯等。
制备物质为液态或固态,如制溴苯等。生成物为液态的,由于反应物与生成物混合在一起,反应后要考虑混合物的分离。
㈡性质实验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可分为:
⑴气体与气体的反应,如氢气与氯气的反应,甲烷与氯气的反应等。
⑵气体与液体的反应。如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⑶气体与固体的反应,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等。
⑷液体与液体的反应,如乙醛与银氨溶液的反应,离子互换反应。
⑸液体与固体的反应,如钠与水的反应,淀粉的水解等。
⑹固体与固体的反应,如铁丝与硫粉的反应等。
3.分析
经过上述整理,将知识横向纵向网络化,还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分析。为什么液体与液体加热制备气体有的用分液漏斗,有的不用?有的用温度计,有的不用?同样是加热,为什么有的是直接加热,有的是垫上石棉网?有的用水浴加热?同样是水浴加热,为什么有的要插上温度计?
弄懂使用这些仪器的原因,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
4.综合
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实验有的是考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较高要求的是设计新的实验。
设计一个新的实验,首先是确定实验的方案。
第二步是选择适当的仪器,组装实验装置。
实验仪器,实验装置的选择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生成物的状态、生成物的性质、反应的条件任务、制备物质的量的多少来决定的。
实验的第三步是记录实验的现象,试题中的实验现象一定是学过的物质的性质和做过的实验中某个现象。
实验中第四步是数据处理,计算和误差分析。
设计实验是综合性很强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切不可死记硬背一些条款而应重视探究这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本质以及一些基本结论赖以建立的前提及条件。
5.动手实验
解决新情景中的实验问题有赖于平时的化学实验,从实践中获得评价能力。
高考题中考查实验能力,是以不同于内容的全新面貌出现的问题,这些试题大都思考性、综合性较强。面对试题必须细心,冷静地审题,找出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目标之间的认知空隙,联系学过的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知识类比、迁移、重组、变换题目所给的条件,缩小已知条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全面仔细地思考设计出正确的实验方案,对给出的方案具有正确的评价能力。
在新情境中解决化学问题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还必须重视平时的实验与动手实践,自己设计的实验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可行。例如:有这样一道试题:某厂排出的废液主要含Zn(NO3)2和AgNO3,为了从中回收银和硝酸锌,请设计实验步骤。有的学生先在混合液中加入盐酸过滤,再让氯化银与锌反应想得到银。这样的设计在实践中可行吗?还有的学生在混合液中加入锌粉置换出银就结束了操作设计,这样的学生没想到要使银能全部置换出来,锌粉必须过量,除去银粉中锌粉还必须加入稀硫酸(而不是加稀硝酸)。除去过量的硫酸还要加适量的硝酸钡。实际操作中观察硫酸是否除尽应取滤液或上层清液加硝酸钡。
高中化学教师要多采用新的探究法教学,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使高中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能真正投入到实验学习中来。从教师演示向高中生动手实验转变;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高中实验教学要联系实际;高三化学的实验复习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实践。从实践中才能获得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