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职场中,应对各种场面以及学会与各种阶层的人进行沟通交流已成为一种必修的技能。不管是对于刚入职的大学生,抑或是在职场中打拼多年的员工来说,在人际交往中恰当地运用好“距离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待人处事,在适当场合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使对方受到尊重,感到礼貌。同时,也可以体现出本人的接人待物的能力及个人修养。因此,对人距离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生活中,恰当的距离是交往双方最基本的礼节。但是不同文化、不同背景,对人距离的适度感有所差异。尤其是在国际化时代的今天,随着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在职场中这种差异也越发明显。对于对人距离的考察,早已成为社会学者和文化学者的着眼点,但是大部分都仅限于对本国的考察,或者校园中的人际关系的对比,对于国与国间职场人际关系的考察较少。
本文为探索中日对人距离的差异,通过调查问卷,对中日之间的职场中的亲疏关系、上下级关系(上司、同级以及下属),以及工作场合和娱乐场合的对人距离进行比较。
[关键词]职场 上下关系 亲疏关系 工作场合 娱乐场合 对人距离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064-03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中,依据对人距离的定义、E.T.Hall(1966)的对人距离4分法以及青野(2003)的研究结果得出的影响对人距离的各方面因素为理论根据,以职场的上下关系(上司、同级、下属)、亲疏关系为研究内容,探讨在工作场合和娱乐场合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对人距离的异同点,从而进行比较分析。
二、调查项目的设定依据
熊仁芳(2006)在中日对比的研究中得出:中国人的对人距离比日本人的对人距离近。廣内裕子(2007)从近接学的立场得出:日本人的对人距离要比美国人的对人距离近。因此,接下来对同属亚洲圈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中日之间,对人距离的差异何在;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工作场合和娱乐场合的对人距离远近程度以及变化幅度的大小;因上下级以及亲疏关系的不同,中日的对人距离的变化情况如何。
在参考了曹美庚、青野篤子、熊仁芳的研究的基础上,设定了以下问题:
1.调查者自身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职位、学历、工作年限等。
2.对人距离的选择倾向。在此调查问卷中,设定了两个场合,分别为工作场合①和娱乐场合②。另外,根据亲疏关系、上下级关系,又细分为亲密的同性上级、亲密的同性同级、亲密的同性下属,亲密的异性上级、亲密的异性同级、亲密的异性下属,普通的同性上级、普通的同性同级、普通的同性下属,普通的异性上级、普通的异性同级、普通的异性下属等12种关系进行考察。由于本次考察的距离是双方互相沟通交流时认为的合适的距离,根据Hall对于对人距离的划分标准以及参考曹美庚研究中的划分方法,以20cm为一个层级进行划分。分别为“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100—120cm”“120cm”以上等7个距离尺度。为了确保被调查者对调查距离20cm有具体的概念,以半个椅子(20cm)为参考尺度,以图示的方式表示。
三、调查方法和对象
此调查以在大连的国有企业员工160名和日本奈良、大阪的日资企业员工160名为调查对象。调查者的年龄在20岁到40岁之间。调查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月间进行。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考察。日本方面,通过电子版的调查问卷进行,中国采取面对面直接填写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使用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的结论进行统计,并使用了spss软件进行了更加系统的分析。
四、调查结果和分析
首先把“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100—120cm”“120cm以上”这7个尺度分别赋予“1”“2”“3”“4”“5”“6”“7”这7个值,然后再进行分析。
如表1所示,在不考虑到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日本人的平均对人距离为3.401,中国人的平均对人距离为2.979。t=-2.095,p=0.042<0.05。说明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对人距离差异显著,且日本人的对人距离要大于中国人的对人距离。
图1 中日对人距离——场合
对场合进行单因子分散分析,如表3。其结果为“场合”(F(1,44)=36.622,p<0.01)的效果是显著的。说明中日在工作场合和娱乐场合的对人距离是不同的。具体通过表4看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日本人在工作场合的平均对人距离为3.9651,在娱乐场合的平均对人距离为2.8370,说明日本人在工作场合的对人距离要比在娱乐场合的对人距离要远。中国人在工作场合的平均对人距离为3.3245,在娱乐场合的平均对人距离为2.6328,说明中国人同样在工作场合的对人距离要比娱乐场合的对人距离要远。在娱乐场合,日本人的对人距离只是略高于中国人。通过图1折线的倾斜度来看,很容易发现,从工作场合到娱乐场合的变化的幅度,日本人要比中国人变化的幅度大。
对上下级关系的对人距离的考察也是本研究重点考察的因素。提取“级别”这个单因子进行分析。中国人的“级别”(F(2,21)=0.928,p=0.411>0.05)的效果是不显著的,说明中国人的对人距离级别的影响不大。具体来看,中国人对上级的平均距离为3.1984,对同级的平均距离为2.8359,对部下的平均距离为2.9016。因此,中国人也是对上级的距离相对较远,其次是对部下,对同级的距离最近,但是基本都处于同一水平,相差不大。而日本的“级别”(F(2,21)=2.930,p=0.046<0.05)的效果是显著的。说明由于层次级别的不同,日本人的对人距离是有所差异的。具体来说,日本人对上级的平均距离为3.8727,对同级的平均距离为3.0164,对下属的平均距离为3.3141。日本人对人距离最远的是对上级的距离,其次是对下级的距离,最近的是对同级的距离。说明,日本人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上下级关系。 五、工作场合的对人距离
在工作场合的时候,和对方站着谈论公事的时候,认为最适合的对人距离的结果如表6所示。
从表6中可以看出,在工作场合,日本人的对人距离由远到近的分别为:普通异性上司>普通异性下属>普通同性上司>亲密异性上司>亲密同性上司>普通同性下属>亲密异性下属>普通异性同级>普通同性同级>亲密同性下属>亲密异性同级>亲密同性同级。而中国人的对人距离由远到近分别为:普通异性上司>普通异性下属>普通同性上司>亲密异性上司>普通异性同级>亲密异性下属>普通同性下属>普通同性同级>亲密异性同级>亲密同性上司>亲密同性下属>亲密同性同级。
图2 中日对人距离——工作场合
从此图2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对上级、同级、下属的由近及远距离的趋向均为“亲密同性,普通同性,亲密异性,普通异性”,但对普通同性和亲密异性的距离差异不大。另外,日本人在对上司的距离明显比中国人远很多,但是在对待同级的时候,虽然也比中国人远,差异却并不大,对下属的距离相对较远一些,但没有对上司的差异明显。
六、娱乐场合的对人距离
在娱乐场合的时候,和对方站着谈论私事的时候,你认为最合适的距离的结果如表7所示。
不难发现,在娱乐场合的对人距离都变得相对较近。对亲密的同性同级和亲密的同性下属的距离的平均数都低于2,说明在娱乐场合对人距离明显变近了很多。娱乐场合,日本人的对人距离远近依次为:普通异性上级>亲密异性上级>普通异性下属>普通同性上级>普通异性同级>普通同性下属>亲密异性下属>普通同性同级>亲密同性上级>亲密异性同级>亲密同性下属>亲密同性同级。中国人的对人距离远近依次为:普通异性上级>普通异性同级>普通异性下属>亲密异性上级>普通同性上级>普通同性下属>亲密异性下属>亲密异性同级>普通同性同级>亲密同性上级>亲密同性下属>亲密同性同级。
图3 中日对人距离——娱乐场合
在娱乐场合,比较同级关系时,还可以发现,在对“上级、同级、下属”的时候,日本从远及近的距离为“普通异性,普通同性,亲密异性,亲密同性”。虽然差距不大,但是说明日本人在娱乐场合的时候,比起亲疏关系,认为性别更重要一些,而中国对“上级、同级、下属”的时候,从远及近的距离为“普通异性,亲密异性,普通同性,亲密同性”。亲密异性和普通异性的距离差距不大,但是从趋势上来说,说明中国在娱乐场合比起性别关系,亲疏关系更为重要。
七、结论
根据调查问卷,对人距离的中日对比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对人距离差异显著,且日本人的对人距离要大于中国人的对人距离。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日本人在工作场合的对人距离要远大于中国人,但在娱乐场合的对人距离,中日两国差距不大。因此,日本人从工作场合到娱乐场合对人距离变化的幅度相对较大,而中国人从工作场合到娱乐场合对人距离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另外,上下级关系方面,中国人的对人距离差异不大。而日本人却十分重视,对上级的距离最远,其次是对下属的距离,距离最近的是对同级的距离。对待亲疏关系,中国人和日本人是相同的,对亲密的人的距离较近,对普通关系人的距离较远。对待同性、异性也是,中国人和日本人也是相同的,对同性的距离较近,对异性的距离较远。
在工作场合的时候,中日的对人距离的倾向都是:亲密同性>亲密异性>普通同性>普通异性。其中,亲密异性和普通同性的距离差距不大。娱乐场合,中国人的对人距离的倾向是:亲密同性>亲密异性>普通同性>普通异性。而日本人的对人距离倾向是:亲密同性>普通同性>亲密异性>普通异性。这里,普通同性和亲密异性的距离差异也不是很大。
注释:
①工作场合。例如办公室(此处的办公室是指同部门或同科室的成员所共有的空间,在同一空间内并排摆放着每个人的桌子)。
②娱乐场合。例如单位举办娱乐活动的场合(包含聚餐等场合)。
【参考文献】
[1]廣内裕子.現代の日本人の若者の対人距離についての一考察―近接学の立場から.園田学園女子大学論文集,2007.
[2]熊仁芳.关于人际距离的中日对比研究以中日两国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报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曽美庚.韓国人のパーソナルスペースに関する一考察Studies in languages and cultures,2008.
责任编辑:张丽
生活中,恰当的距离是交往双方最基本的礼节。但是不同文化、不同背景,对人距离的适度感有所差异。尤其是在国际化时代的今天,随着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在职场中这种差异也越发明显。对于对人距离的考察,早已成为社会学者和文化学者的着眼点,但是大部分都仅限于对本国的考察,或者校园中的人际关系的对比,对于国与国间职场人际关系的考察较少。
本文为探索中日对人距离的差异,通过调查问卷,对中日之间的职场中的亲疏关系、上下级关系(上司、同级以及下属),以及工作场合和娱乐场合的对人距离进行比较。
[关键词]职场 上下关系 亲疏关系 工作场合 娱乐场合 对人距离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064-03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中,依据对人距离的定义、E.T.Hall(1966)的对人距离4分法以及青野(2003)的研究结果得出的影响对人距离的各方面因素为理论根据,以职场的上下关系(上司、同级、下属)、亲疏关系为研究内容,探讨在工作场合和娱乐场合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对人距离的异同点,从而进行比较分析。
二、调查项目的设定依据
熊仁芳(2006)在中日对比的研究中得出:中国人的对人距离比日本人的对人距离近。廣内裕子(2007)从近接学的立场得出:日本人的对人距离要比美国人的对人距离近。因此,接下来对同属亚洲圈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中日之间,对人距离的差异何在;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工作场合和娱乐场合的对人距离远近程度以及变化幅度的大小;因上下级以及亲疏关系的不同,中日的对人距离的变化情况如何。
在参考了曹美庚、青野篤子、熊仁芳的研究的基础上,设定了以下问题:
1.调查者自身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职位、学历、工作年限等。
2.对人距离的选择倾向。在此调查问卷中,设定了两个场合,分别为工作场合①和娱乐场合②。另外,根据亲疏关系、上下级关系,又细分为亲密的同性上级、亲密的同性同级、亲密的同性下属,亲密的异性上级、亲密的异性同级、亲密的异性下属,普通的同性上级、普通的同性同级、普通的同性下属,普通的异性上级、普通的异性同级、普通的异性下属等12种关系进行考察。由于本次考察的距离是双方互相沟通交流时认为的合适的距离,根据Hall对于对人距离的划分标准以及参考曹美庚研究中的划分方法,以20cm为一个层级进行划分。分别为“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100—120cm”“120cm”以上等7个距离尺度。为了确保被调查者对调查距离20cm有具体的概念,以半个椅子(20cm)为参考尺度,以图示的方式表示。
三、调查方法和对象
此调查以在大连的国有企业员工160名和日本奈良、大阪的日资企业员工160名为调查对象。调查者的年龄在20岁到40岁之间。调查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月间进行。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考察。日本方面,通过电子版的调查问卷进行,中国采取面对面直接填写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使用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的结论进行统计,并使用了spss软件进行了更加系统的分析。
四、调查结果和分析
首先把“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100—120cm”“120cm以上”这7个尺度分别赋予“1”“2”“3”“4”“5”“6”“7”这7个值,然后再进行分析。
如表1所示,在不考虑到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日本人的平均对人距离为3.401,中国人的平均对人距离为2.979。t=-2.095,p=0.042<0.05。说明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对人距离差异显著,且日本人的对人距离要大于中国人的对人距离。
图1 中日对人距离——场合
对场合进行单因子分散分析,如表3。其结果为“场合”(F(1,44)=36.622,p<0.01)的效果是显著的。说明中日在工作场合和娱乐场合的对人距离是不同的。具体通过表4看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日本人在工作场合的平均对人距离为3.9651,在娱乐场合的平均对人距离为2.8370,说明日本人在工作场合的对人距离要比在娱乐场合的对人距离要远。中国人在工作场合的平均对人距离为3.3245,在娱乐场合的平均对人距离为2.6328,说明中国人同样在工作场合的对人距离要比娱乐场合的对人距离要远。在娱乐场合,日本人的对人距离只是略高于中国人。通过图1折线的倾斜度来看,很容易发现,从工作场合到娱乐场合的变化的幅度,日本人要比中国人变化的幅度大。
对上下级关系的对人距离的考察也是本研究重点考察的因素。提取“级别”这个单因子进行分析。中国人的“级别”(F(2,21)=0.928,p=0.411>0.05)的效果是不显著的,说明中国人的对人距离级别的影响不大。具体来看,中国人对上级的平均距离为3.1984,对同级的平均距离为2.8359,对部下的平均距离为2.9016。因此,中国人也是对上级的距离相对较远,其次是对部下,对同级的距离最近,但是基本都处于同一水平,相差不大。而日本的“级别”(F(2,21)=2.930,p=0.046<0.05)的效果是显著的。说明由于层次级别的不同,日本人的对人距离是有所差异的。具体来说,日本人对上级的平均距离为3.8727,对同级的平均距离为3.0164,对下属的平均距离为3.3141。日本人对人距离最远的是对上级的距离,其次是对下级的距离,最近的是对同级的距离。说明,日本人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上下级关系。 五、工作场合的对人距离
在工作场合的时候,和对方站着谈论公事的时候,认为最适合的对人距离的结果如表6所示。
从表6中可以看出,在工作场合,日本人的对人距离由远到近的分别为:普通异性上司>普通异性下属>普通同性上司>亲密异性上司>亲密同性上司>普通同性下属>亲密异性下属>普通异性同级>普通同性同级>亲密同性下属>亲密异性同级>亲密同性同级。而中国人的对人距离由远到近分别为:普通异性上司>普通异性下属>普通同性上司>亲密异性上司>普通异性同级>亲密异性下属>普通同性下属>普通同性同级>亲密异性同级>亲密同性上司>亲密同性下属>亲密同性同级。
图2 中日对人距离——工作场合
从此图2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对上级、同级、下属的由近及远距离的趋向均为“亲密同性,普通同性,亲密异性,普通异性”,但对普通同性和亲密异性的距离差异不大。另外,日本人在对上司的距离明显比中国人远很多,但是在对待同级的时候,虽然也比中国人远,差异却并不大,对下属的距离相对较远一些,但没有对上司的差异明显。
六、娱乐场合的对人距离
在娱乐场合的时候,和对方站着谈论私事的时候,你认为最合适的距离的结果如表7所示。
不难发现,在娱乐场合的对人距离都变得相对较近。对亲密的同性同级和亲密的同性下属的距离的平均数都低于2,说明在娱乐场合对人距离明显变近了很多。娱乐场合,日本人的对人距离远近依次为:普通异性上级>亲密异性上级>普通异性下属>普通同性上级>普通异性同级>普通同性下属>亲密异性下属>普通同性同级>亲密同性上级>亲密异性同级>亲密同性下属>亲密同性同级。中国人的对人距离远近依次为:普通异性上级>普通异性同级>普通异性下属>亲密异性上级>普通同性上级>普通同性下属>亲密异性下属>亲密异性同级>普通同性同级>亲密同性上级>亲密同性下属>亲密同性同级。
图3 中日对人距离——娱乐场合
在娱乐场合,比较同级关系时,还可以发现,在对“上级、同级、下属”的时候,日本从远及近的距离为“普通异性,普通同性,亲密异性,亲密同性”。虽然差距不大,但是说明日本人在娱乐场合的时候,比起亲疏关系,认为性别更重要一些,而中国对“上级、同级、下属”的时候,从远及近的距离为“普通异性,亲密异性,普通同性,亲密同性”。亲密异性和普通异性的距离差距不大,但是从趋势上来说,说明中国在娱乐场合比起性别关系,亲疏关系更为重要。
七、结论
根据调查问卷,对人距离的中日对比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对人距离差异显著,且日本人的对人距离要大于中国人的对人距离。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日本人在工作场合的对人距离要远大于中国人,但在娱乐场合的对人距离,中日两国差距不大。因此,日本人从工作场合到娱乐场合对人距离变化的幅度相对较大,而中国人从工作场合到娱乐场合对人距离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另外,上下级关系方面,中国人的对人距离差异不大。而日本人却十分重视,对上级的距离最远,其次是对下属的距离,距离最近的是对同级的距离。对待亲疏关系,中国人和日本人是相同的,对亲密的人的距离较近,对普通关系人的距离较远。对待同性、异性也是,中国人和日本人也是相同的,对同性的距离较近,对异性的距离较远。
在工作场合的时候,中日的对人距离的倾向都是:亲密同性>亲密异性>普通同性>普通异性。其中,亲密异性和普通同性的距离差距不大。娱乐场合,中国人的对人距离的倾向是:亲密同性>亲密异性>普通同性>普通异性。而日本人的对人距离倾向是:亲密同性>普通同性>亲密异性>普通异性。这里,普通同性和亲密异性的距离差异也不是很大。
注释:
①工作场合。例如办公室(此处的办公室是指同部门或同科室的成员所共有的空间,在同一空间内并排摆放着每个人的桌子)。
②娱乐场合。例如单位举办娱乐活动的场合(包含聚餐等场合)。
【参考文献】
[1]廣内裕子.現代の日本人の若者の対人距離についての一考察―近接学の立場から.園田学園女子大学論文集,2007.
[2]熊仁芳.关于人际距离的中日对比研究以中日两国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报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曽美庚.韓国人のパーソナルスペースに関する一考察Studies in languages and cultures,2008.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