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发展。中小学教育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而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的地位,心理素质的好坏也影响着其它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是有效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
兴趣是乐学的先导,激发学习兴趣是修订版“大纲”对语文教学多次提及到的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如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褒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修订版“大纲"也强调指出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因此,在习作指导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激励的有效手段,促进学生不断地提高练笔的积极性和习作水平,让学生在激励中主动地发展。
1.培养写作兴趣
1.1把握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老师拔高作文要求所造成的。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构建教学思路。在制定作文教学目标时,要注意阶段性和层次性,不可操之过急。只有在作文基本功训练上下功夫,并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到作文的兴趣,他们才能变“厌学"为“乐学”。
1.2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另一个原因,是将作文看得很神秘,认为一般人很难写好作文,因此产生了畏惧心理。因此,要想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就必须鼓励学生消除一个“怕”字。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做到完全地尊重,想信他们并信任鼓励他们,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作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心里怎么想,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脑子里不要有框框。学生只要敢写肯写,就及时给予肯定,任何求全责备的做法,都会将学生的写作热情扼杀在萌芽中,而适当地鼓励,耐心地引导,则会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激励他们鼓起勇气大胆地动笔写。这样,学生就会越写越想写,越写越爱写,作文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2.指导写作方法,激发兴趣
2.1留心观察,积累材料。小语新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多看、多听、多思的习惯,做到见中有感,闻中有思,思中有悟,不断积累作文素材。如引导学生用课文中学到的记叙的人或事,写一写某位老师或同学的身体或衣着特点,同家里人谈话中的神情和说话的内容,在体育课上跑步和跳绳的动作等等。这样学生写起来就不觉得难,就能写出一两段话来。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会"、“小小辩论家”、“争当十花好少年”、“今天我办报”等,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观察,积累素材,活动后再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这样,同学们就能够写得很真实、具体。
2.2不断练笔,循序渐进。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练笔。练笔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一项一项地练,一步一步地提高。如:给学生一句中心句,让学生进行具体描写。另外,还要求学生准备读书笔记,每周至少练笔两次,功课重时,也可摘抄。他们一开始也有畏惧情绪,但在其他一部分学生的带动下,在老师的引导下,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且越写越爱写,越写越会写。如:有一次我去外地学习,有十多天没给学生们上课,是另外一个老师代我的课,这十多天中,有些同学放松了自己,不听班干部的话,上课时,虽然不大乱,但是砺窃私语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争取为班集体争光。我学习回来,了解这些情况以后,给学生们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在没有班主任老师的日子里》,全班同学都写出了在这十多天里自己的真心话,有的同学写自己如何想念班主任老师而不喜欢代课老师,可是又不停地叮嘱自己一定要认真听讲,不要分心等复杂的心理;有的同学写自己在这十多天里,如何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作业没有以前那样去认真地写,请老师原谅;还有的学生写出自己在这十多天里,如何当好班干部,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如何配合代课老师管理班级,说自己长大了等真实的话语,再加上我评出优秀的作文,让这些同学念给大家听,以及我对他们写作能力的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从自己的写作中获得了满足感,增强了对自己的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3.放手独立自改,激励成功
叶老曾提出:“我们应当有个共同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内的事。"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自改能力后,让学生写好作文初稿后,不急于上交,而是要求其在边看边想,边读边听,边抄边查中发现问题,予以增、删、换。这样多让学生“数易其稿”地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了一种成功的动机。为了实现成就动机,学生就会更广泛深刻地去学习写作。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客观事物有独自的见解,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地兴趣,形成新的感受,表达就有新意,写作水平就能不断提高。
收稿日期:2011-05-30
兴趣是乐学的先导,激发学习兴趣是修订版“大纲”对语文教学多次提及到的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如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褒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修订版“大纲"也强调指出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因此,在习作指导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激励的有效手段,促进学生不断地提高练笔的积极性和习作水平,让学生在激励中主动地发展。
1.培养写作兴趣
1.1把握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老师拔高作文要求所造成的。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构建教学思路。在制定作文教学目标时,要注意阶段性和层次性,不可操之过急。只有在作文基本功训练上下功夫,并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到作文的兴趣,他们才能变“厌学"为“乐学”。
1.2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另一个原因,是将作文看得很神秘,认为一般人很难写好作文,因此产生了畏惧心理。因此,要想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就必须鼓励学生消除一个“怕”字。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做到完全地尊重,想信他们并信任鼓励他们,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作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心里怎么想,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脑子里不要有框框。学生只要敢写肯写,就及时给予肯定,任何求全责备的做法,都会将学生的写作热情扼杀在萌芽中,而适当地鼓励,耐心地引导,则会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激励他们鼓起勇气大胆地动笔写。这样,学生就会越写越想写,越写越爱写,作文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2.指导写作方法,激发兴趣
2.1留心观察,积累材料。小语新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多看、多听、多思的习惯,做到见中有感,闻中有思,思中有悟,不断积累作文素材。如引导学生用课文中学到的记叙的人或事,写一写某位老师或同学的身体或衣着特点,同家里人谈话中的神情和说话的内容,在体育课上跑步和跳绳的动作等等。这样学生写起来就不觉得难,就能写出一两段话来。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会"、“小小辩论家”、“争当十花好少年”、“今天我办报”等,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观察,积累素材,活动后再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这样,同学们就能够写得很真实、具体。
2.2不断练笔,循序渐进。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练笔。练笔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一项一项地练,一步一步地提高。如:给学生一句中心句,让学生进行具体描写。另外,还要求学生准备读书笔记,每周至少练笔两次,功课重时,也可摘抄。他们一开始也有畏惧情绪,但在其他一部分学生的带动下,在老师的引导下,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且越写越爱写,越写越会写。如:有一次我去外地学习,有十多天没给学生们上课,是另外一个老师代我的课,这十多天中,有些同学放松了自己,不听班干部的话,上课时,虽然不大乱,但是砺窃私语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争取为班集体争光。我学习回来,了解这些情况以后,给学生们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在没有班主任老师的日子里》,全班同学都写出了在这十多天里自己的真心话,有的同学写自己如何想念班主任老师而不喜欢代课老师,可是又不停地叮嘱自己一定要认真听讲,不要分心等复杂的心理;有的同学写自己在这十多天里,如何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作业没有以前那样去认真地写,请老师原谅;还有的学生写出自己在这十多天里,如何当好班干部,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如何配合代课老师管理班级,说自己长大了等真实的话语,再加上我评出优秀的作文,让这些同学念给大家听,以及我对他们写作能力的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从自己的写作中获得了满足感,增强了对自己的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3.放手独立自改,激励成功
叶老曾提出:“我们应当有个共同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内的事。"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自改能力后,让学生写好作文初稿后,不急于上交,而是要求其在边看边想,边读边听,边抄边查中发现问题,予以增、删、换。这样多让学生“数易其稿”地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了一种成功的动机。为了实现成就动机,学生就会更广泛深刻地去学习写作。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客观事物有独自的见解,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地兴趣,形成新的感受,表达就有新意,写作水平就能不断提高。
收稿日期:201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