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君:2017年1月1日,著名漫画家、《老夫子》的作者王家禧(笔名王泽)在美国去世,享年92岁。说起“老夫子”,那是80后和90后的共同记忆。“老夫子”略小的瓜皮帽、不合体的三颗大纽扣马褂、中式长衫、缩了腿口的西裤和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都让读者印象深刻。漫画中的其他角色大番薯、秦先生、老赵等角色亦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一部漫画风靡华人世界近半个世纪,被誉为“最具生命力”的华人漫画,影响力之大,堪称文化奇迹。
《老夫子》经典语录
1.春困夏乏秋无力,冬日正好眠。
2.小时候我以为自己长大后可以拯救整个世界,等长大后才发现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我。
3.生活,就是这样。永远占领着绝对领导的位置,无数的傻子高呼着自己控制了生活,掌握了命运。却没看到,生活在更高的苍穹上,露出讥笑的嘲讽的面孔。
4.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擦干了泪,明天早上,我们都要上班。
他人评价
1.王先生的“老夫子”是香港的一代传奇。愿王先生安息。我小时去理发店看漫画书,《老夫子》大量供应,因为最受大人和小朋友欢迎。其中角色老夫子、秦先生、大番薯更经常被孩子们用来起“花名”。这样一部作品,伴随我的成长。——香港特区行政长官 梁振英
2.王家禧先生作为香港的漫画大师,60年代创作《老夫子》,通过独特的绘画风格、简单而诙谐的故事,展现香港社会不同年代的生活面貌,反映人生百态。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陪伴香港人成长,深受不同时代、不同年龄层读者喜爱。——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
苏锦梁
人物印象
1 父子兩代共绘《老夫子》
王家禧出生于天津,其父是北洋时期东三省的省长王承斌。1944年,王家禧从北京辅仁大学西方艺术系毕业,之后在天津文化宫工作。
1956年,王家禧从天津移居至香港,从事插画工作近十年。60年代初期,王家禧首次以长子王泽之名为笔名画《老夫子》漫画,1962至1963年,老夫子的形象开始出现在报纸杂志上,从此为人熟识。
据说,在“老夫子”形象诞生的那天,王家禧正寻思着给自己取个笔名。这时,他的大儿子王泽正好跑到他跟前,于是他索性将“王泽”作为自己的笔名。“王泽”也由此红了起来。父子之间,因为同一个名字闹出不少笑话。
没有料到的是,几十年以后,儿子王泽竟然放弃在美国建筑设计师的工作,接管了《老夫子》漫画事业,真正地成了《老夫子》的第二代创作人,延续着漫画《老夫子》的生命……这“弄假成真”的故事也变成了一段佳话。
【素材入文】父子二人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老夫子》,他们创造出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形象,并为这个形象赋予“血肉”。真正的作品,必是全身心地投入,将其视为生命,以毕生的精力去完善。
【适用话题】传承;坚守;偶然与必然;兴趣
2 诙谐笔墨反映人生百态
有人说“老夫子”的创作灵感来自鲁迅的《阿Q正传》。“老夫子”的英文翻译是:Old Master Q。
《老夫子》漫画多为四至六格(早期亦有八格、十二格),有时情节会发生在古怪的场景中,例如遇见神仙、外星人和吸血鬼,甚至到了古代或未来世界。王泽喜用四字词语为题,常见的有:“恶有恶报”“原来如此”“耐人寻味”“自讨苦吃”“各有千秋”等,主要围绕平民身边发生的事。漫画的内容有时会显现贫穷、盗窃、自杀及黑帮等社会问题,它有时会嘲讽人妖、新潮服装和摇滚乐等流行文化,主角老夫子经常会“教训”那些长得“不伦不类”的人。
《老夫子》的主角是老夫子以及他的朋友大番薯和秦先生。老夫子头发稀疏,约40岁,脸上留有八字胡,身体瘦长,身形略瘦,额有皱纹,未婚,无固定职业。衣着方面,除了在武侠世界外,他经常穿着同一款的衣服,包括黑边细小瓜皮帽、黑色企领马甲(中央有三点白色圆点图案)、黄色长衫、蓝色格子图案长束脚裤、背心式圆领内衣、白袜和黑色功夫鞋。几乎在每篇漫画中,老夫子都会被描写成好管闲事和自作聪明的人。曾扮演过与人打架的流氓、追求女性的痴情老汉、寻找工作的失业人士、有钱的大老板、遇上幽灵的路人、调查案子的侦探、流落孤岛的遇难者等,反映人生百态。
“《老夫子》漫画就是漫画家王家禧的一生。取之不尽的素材,都曾是北京辅仁大学西画系高才生的他的写照。年轻时王家禧是运动好手,游泳、跳水、溜冰、打猎样样精通,所以漫画有许多运动、玩乐器和钓鱼、陶塑等传神画面。而在乐团担任鼓手的他,因为打鼓,练就成左、右手脚,可以同时做不同动作,日后成就了他双手同时能作画、写字的绝活。又因为生活环境的历练,造就了他敏锐的观察力,这些都一一呈现在漫画中。”王家禧家人如是说。
【素材入文】如果漫画只是纯粹的搞笑,那么它只能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读物。而《老夫子》却承载了更多社会层面的意义,它反映了时代的面貌,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王家禧将自己的经历融入了漫画里,他爱好广泛,喜欢游泳、跳水等运动,也使得漫画中这些画面更为传神,整个故事变得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增强了作品的艺术生命力。
【适用话题】生活与创作;善于反思;爱好与专业
3 《老夫子》的影响
1964年,香港吴兴记书报社发行单行本后,在中国以及东南亚等地相继出版单行本和套装,曾有马来文、印尼文、印度文与泰文版本的漫画。80年代,他带着家人移民到美国加州,后期《老夫子》主要由王家禧的长子王泽继承其创作。王泽曾任教美国费城艺术大学建筑系,现在台湾教授建筑,并成立了老夫子漫画工作室及授权公司,从事漫画、动画创作,出版与电影等多媒体事业。《老夫子》的故事五十年来被改编并制作成电影、卡通、动画十余部,其中《老夫子2001》因促成了主演谢霆锋与张柏芝的合作,人红片红一度引起了国内的“老夫子热”。 朱德庸的《双响炮》《醋溜族》《涩女郎》,敖幼祥的《乌龙院》的销量还在千万级时,《老夫子》的累积销量就已经上亿。
【素材入文】每个人在孩童时代,都会有记忆深刻的作品,这些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个人日后的发展,会塑造一个人最初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老夫子》作为中国漫画的高峰,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数不清的人在“老夫子”身上学习到了人生智慧。“老夫子”风靡华人世界近半个世纪,堪称文化奇迹。
【适用话题】发展;影响力;弄假成真
4 自嘲而非讽刺
在一次采访中,王泽谈到,小时候对父亲不理解,总觉得自己的父亲与别人的父亲不一样:别人的父亲都是上班下班,自己的父亲怎么整天在家中画小人儿?但是后来,父亲王家禧在家中与朋友的一段对话对他影响很大。朋友对王家禧说:“你靠画漫画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不容易,你应该画点大家喜欢的、讽刺性的题材。”父亲回答说:“不对!讽刺是一个人不小心踩到香蕉皮摔了一跤,我們在马路对面取笑他,那样我不喜欢;而我是把自己当成小丑,给自己泼盆冷水、走两步摔一跤,通过自嘲来博取大伙儿的会心一笑。”那段对话对王泽的影响至深,到现在他都清晰地记得那个情景。
【素材入文】靠画漫画去撑起整个家庭,这并不容易,但对于王家禧而言,画漫画不只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兴趣和理想,他通过“老夫子”传递一种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不能为了赚钱,就放弃自己的追求,随波逐流。王家禧用自己的言行来教导自己的儿子和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话题速递】艺术追求;言传身教;现实与理想
5 抄袭与质疑
《老夫子》也曾引起争议,2001年作家冯骥才曾出版了一本名为《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为朋弟抱打不平》的书,指证王家禧的《老夫子》引用自中国已故漫画家朋弟(1907-1983)的《老夫子》,自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冯骥才所指的朋弟原名为冯棣。1931年夏天,朋弟从上海的艺术学校毕业,在北京、天津画坛闯荡了几年后,创作出一个穿着半截坎肩,一袭短袍,戴瓜皮小帽的漫画人物。并给这个人物取名为老夫子。朋弟还为“老夫子”创作出一个“朋友”,一个长得圆滚滚,看起来傻乎乎,笨拙但热心的漫画人物——老白薯。
王家禧的《老夫子》和朋弟的《老夫子》人物造型和性格设计都基本相同,且“老夫子”的朋友“大番薯”,和朋弟的“老白薯”也有雷同。
可惜,作品相似,两个人的
命运却截然不同。
70年代,那是王家禧的《老夫子》最受欢迎的年代,也是朋弟最苦、最惨、最悲哀的年代。有人把香港的《老夫子》漫画带给他看,那时候的他穷困潦倒,卧病在床。看到王家禧的漫画,他一句话都没有说。
1983年,“老夫子”电影《山T老夫子》在香港热闹上映。同年,朋弟在病床上孤寂地死去。
【素材入文】王家禧的《老夫子》也许借鉴了朋弟的作品,但是不该简单归结为抄袭。因为王家禧进行了大量的再创作,结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结合了时代特征与当时香港人民的生活面貌。两位老人都已经逝世,抄袭与否意义不大。重要的是,我们该珍惜前人所留下的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话题速递】抄袭;质疑;时也命也
《老夫子》经典语录
1.春困夏乏秋无力,冬日正好眠。
2.小时候我以为自己长大后可以拯救整个世界,等长大后才发现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我。
3.生活,就是这样。永远占领着绝对领导的位置,无数的傻子高呼着自己控制了生活,掌握了命运。却没看到,生活在更高的苍穹上,露出讥笑的嘲讽的面孔。
4.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擦干了泪,明天早上,我们都要上班。
他人评价
1.王先生的“老夫子”是香港的一代传奇。愿王先生安息。我小时去理发店看漫画书,《老夫子》大量供应,因为最受大人和小朋友欢迎。其中角色老夫子、秦先生、大番薯更经常被孩子们用来起“花名”。这样一部作品,伴随我的成长。——香港特区行政长官 梁振英
2.王家禧先生作为香港的漫画大师,60年代创作《老夫子》,通过独特的绘画风格、简单而诙谐的故事,展现香港社会不同年代的生活面貌,反映人生百态。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陪伴香港人成长,深受不同时代、不同年龄层读者喜爱。——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
苏锦梁
人物印象
1 父子兩代共绘《老夫子》
王家禧出生于天津,其父是北洋时期东三省的省长王承斌。1944年,王家禧从北京辅仁大学西方艺术系毕业,之后在天津文化宫工作。
1956年,王家禧从天津移居至香港,从事插画工作近十年。60年代初期,王家禧首次以长子王泽之名为笔名画《老夫子》漫画,1962至1963年,老夫子的形象开始出现在报纸杂志上,从此为人熟识。
据说,在“老夫子”形象诞生的那天,王家禧正寻思着给自己取个笔名。这时,他的大儿子王泽正好跑到他跟前,于是他索性将“王泽”作为自己的笔名。“王泽”也由此红了起来。父子之间,因为同一个名字闹出不少笑话。
没有料到的是,几十年以后,儿子王泽竟然放弃在美国建筑设计师的工作,接管了《老夫子》漫画事业,真正地成了《老夫子》的第二代创作人,延续着漫画《老夫子》的生命……这“弄假成真”的故事也变成了一段佳话。
【素材入文】父子二人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老夫子》,他们创造出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形象,并为这个形象赋予“血肉”。真正的作品,必是全身心地投入,将其视为生命,以毕生的精力去完善。
【适用话题】传承;坚守;偶然与必然;兴趣
2 诙谐笔墨反映人生百态
有人说“老夫子”的创作灵感来自鲁迅的《阿Q正传》。“老夫子”的英文翻译是:Old Master Q。
《老夫子》漫画多为四至六格(早期亦有八格、十二格),有时情节会发生在古怪的场景中,例如遇见神仙、外星人和吸血鬼,甚至到了古代或未来世界。王泽喜用四字词语为题,常见的有:“恶有恶报”“原来如此”“耐人寻味”“自讨苦吃”“各有千秋”等,主要围绕平民身边发生的事。漫画的内容有时会显现贫穷、盗窃、自杀及黑帮等社会问题,它有时会嘲讽人妖、新潮服装和摇滚乐等流行文化,主角老夫子经常会“教训”那些长得“不伦不类”的人。
《老夫子》的主角是老夫子以及他的朋友大番薯和秦先生。老夫子头发稀疏,约40岁,脸上留有八字胡,身体瘦长,身形略瘦,额有皱纹,未婚,无固定职业。衣着方面,除了在武侠世界外,他经常穿着同一款的衣服,包括黑边细小瓜皮帽、黑色企领马甲(中央有三点白色圆点图案)、黄色长衫、蓝色格子图案长束脚裤、背心式圆领内衣、白袜和黑色功夫鞋。几乎在每篇漫画中,老夫子都会被描写成好管闲事和自作聪明的人。曾扮演过与人打架的流氓、追求女性的痴情老汉、寻找工作的失业人士、有钱的大老板、遇上幽灵的路人、调查案子的侦探、流落孤岛的遇难者等,反映人生百态。
“《老夫子》漫画就是漫画家王家禧的一生。取之不尽的素材,都曾是北京辅仁大学西画系高才生的他的写照。年轻时王家禧是运动好手,游泳、跳水、溜冰、打猎样样精通,所以漫画有许多运动、玩乐器和钓鱼、陶塑等传神画面。而在乐团担任鼓手的他,因为打鼓,练就成左、右手脚,可以同时做不同动作,日后成就了他双手同时能作画、写字的绝活。又因为生活环境的历练,造就了他敏锐的观察力,这些都一一呈现在漫画中。”王家禧家人如是说。
【素材入文】如果漫画只是纯粹的搞笑,那么它只能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读物。而《老夫子》却承载了更多社会层面的意义,它反映了时代的面貌,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王家禧将自己的经历融入了漫画里,他爱好广泛,喜欢游泳、跳水等运动,也使得漫画中这些画面更为传神,整个故事变得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增强了作品的艺术生命力。
【适用话题】生活与创作;善于反思;爱好与专业
3 《老夫子》的影响
1964年,香港吴兴记书报社发行单行本后,在中国以及东南亚等地相继出版单行本和套装,曾有马来文、印尼文、印度文与泰文版本的漫画。80年代,他带着家人移民到美国加州,后期《老夫子》主要由王家禧的长子王泽继承其创作。王泽曾任教美国费城艺术大学建筑系,现在台湾教授建筑,并成立了老夫子漫画工作室及授权公司,从事漫画、动画创作,出版与电影等多媒体事业。《老夫子》的故事五十年来被改编并制作成电影、卡通、动画十余部,其中《老夫子2001》因促成了主演谢霆锋与张柏芝的合作,人红片红一度引起了国内的“老夫子热”。 朱德庸的《双响炮》《醋溜族》《涩女郎》,敖幼祥的《乌龙院》的销量还在千万级时,《老夫子》的累积销量就已经上亿。
【素材入文】每个人在孩童时代,都会有记忆深刻的作品,这些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个人日后的发展,会塑造一个人最初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老夫子》作为中国漫画的高峰,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数不清的人在“老夫子”身上学习到了人生智慧。“老夫子”风靡华人世界近半个世纪,堪称文化奇迹。
【适用话题】发展;影响力;弄假成真
4 自嘲而非讽刺
在一次采访中,王泽谈到,小时候对父亲不理解,总觉得自己的父亲与别人的父亲不一样:别人的父亲都是上班下班,自己的父亲怎么整天在家中画小人儿?但是后来,父亲王家禧在家中与朋友的一段对话对他影响很大。朋友对王家禧说:“你靠画漫画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不容易,你应该画点大家喜欢的、讽刺性的题材。”父亲回答说:“不对!讽刺是一个人不小心踩到香蕉皮摔了一跤,我們在马路对面取笑他,那样我不喜欢;而我是把自己当成小丑,给自己泼盆冷水、走两步摔一跤,通过自嘲来博取大伙儿的会心一笑。”那段对话对王泽的影响至深,到现在他都清晰地记得那个情景。
【素材入文】靠画漫画去撑起整个家庭,这并不容易,但对于王家禧而言,画漫画不只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兴趣和理想,他通过“老夫子”传递一种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不能为了赚钱,就放弃自己的追求,随波逐流。王家禧用自己的言行来教导自己的儿子和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话题速递】艺术追求;言传身教;现实与理想
5 抄袭与质疑
《老夫子》也曾引起争议,2001年作家冯骥才曾出版了一本名为《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为朋弟抱打不平》的书,指证王家禧的《老夫子》引用自中国已故漫画家朋弟(1907-1983)的《老夫子》,自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冯骥才所指的朋弟原名为冯棣。1931年夏天,朋弟从上海的艺术学校毕业,在北京、天津画坛闯荡了几年后,创作出一个穿着半截坎肩,一袭短袍,戴瓜皮小帽的漫画人物。并给这个人物取名为老夫子。朋弟还为“老夫子”创作出一个“朋友”,一个长得圆滚滚,看起来傻乎乎,笨拙但热心的漫画人物——老白薯。
王家禧的《老夫子》和朋弟的《老夫子》人物造型和性格设计都基本相同,且“老夫子”的朋友“大番薯”,和朋弟的“老白薯”也有雷同。
可惜,作品相似,两个人的
命运却截然不同。
70年代,那是王家禧的《老夫子》最受欢迎的年代,也是朋弟最苦、最惨、最悲哀的年代。有人把香港的《老夫子》漫画带给他看,那时候的他穷困潦倒,卧病在床。看到王家禧的漫画,他一句话都没有说。
1983年,“老夫子”电影《山T老夫子》在香港热闹上映。同年,朋弟在病床上孤寂地死去。
【素材入文】王家禧的《老夫子》也许借鉴了朋弟的作品,但是不该简单归结为抄袭。因为王家禧进行了大量的再创作,结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结合了时代特征与当时香港人民的生活面貌。两位老人都已经逝世,抄袭与否意义不大。重要的是,我们该珍惜前人所留下的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话题速递】抄袭;质疑;时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