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育资源紧缺、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学术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运用比较研究与文献研究法分析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探讨改革创新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路,提出构建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观,三位一体,产学研相结合
【分类号】G712.0
本文为河北联合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创新型学术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项目号:P13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以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为主干的研究生学位制度;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面对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应高度关注近年来我国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中出现的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遍不足的问题。
一 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 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主要问题的具体表现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现行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出现了无序和混乱等比较严重的缺陷。就教育制度而言:培养体制过于单一,不能满足高校的多样化需求。教育的功能定位过于理论化,不能适应社会实际需求。高校评价监督体系不完善、特别是招生制度的不完善,出现了盲目扩招、教学资源紧张等问题。就培养观念而言:部分高校和研究生思想观念的封闭性和学术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导致其科研态度比较浮躁,创新意愿不足。相当数量的高校缺乏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对科研的前瞻性了解、缺乏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2 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
首先是“一刀切”的培养模式禁锢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深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是一种“一刀切”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高校的设施水平、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差异等因素,不利于高校教学特色的发挥。
二 破解创新型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深层次障碍的有效途径
1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深化创新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前提是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是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实现培养方案个性化、培养模式多样化。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观是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2 明确培养目标,推行教学、实践和科研“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培养新模式
深化创新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完善研究生质量监督和评价制度是保障,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是关键。在质量监督制度上,要形成高校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第三方参与的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完善外界监督体系。在学科计划安排上,改革教学方法,重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加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在学科设置上,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增加教学实践课程,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推行教学、实践和科研“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2.1 教学、实践和科研“三位一体”全方位培养新模式的涵义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创新为目的”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三位”指教学、实践和科研。教学是学术型研究生学习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两个重要途径。“一体”指教学是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和必要条件;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是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充分条件,三者相辅相成、环环相扣。
2.2 “三位一体”全方位培养新模式的有限途径
首先教学创新是“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基础。
高校的教学创新是创新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有效保障。高校应以教学过程创新为理念,以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以课程体系优化为方法,着力深化改革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重视学术型研究生教学内容的综合化。
高校教师自身的教学创新是创新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不竭动力。突出研究方法训练的教学工作,鼓励学生尝试新的研究方法。自觉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鼓励学生学术交流。
其次实践创新是“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平台。
高校的实践创新是创新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依托。高校应构建全方位、综合化的学术型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投入,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拓展创新实践平台。为研究生搭建合作学习平台,科学研究平台,社会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完善管理监督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学生创新实践持续进行。
导师的实践创新指导为创新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提供正确方向。导师要全面贯彻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师生对接的导师模式。通过项目把导师和研究生直接对接,进行经验指导(包括实践指导,观察指导,解决问题指导等)。
社会企业是创新性学术型研究生实践创新的校练场。大学拥有知识、科技、人才和信息的优势,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在创新体系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承担了重要任务。
第三科研创新---“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载体
高校的科研创新是是创新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基地。在大环境下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条件。鼓励学生科研创新,给予技术或资金支持。有效利用优秀人才奖励制度,给予有突出创新贡献的学生嘉奖,带动整体学生的学術积极性。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学术考核机制和学术监督机制。通过制度体系来保障研究生的学术交流环境、人文氛围环境、信息网络环境等硬件软件设施条件的正常运行。
三 创新型学术研究生“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从我国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和需要出发,结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实际,探讨了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这种以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观为指导,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前提,以深化创新性学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为目标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总结分析传统培养模式现状及弊端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并给出具体的建议措施。以培养创新型学术研究生为方向引导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最终达到“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推广与运用,以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资料:
马希平.文科类研究生的学术创新空间的多元研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2:67-72.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观,三位一体,产学研相结合
【分类号】G712.0
本文为河北联合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创新型学术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项目号:P13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以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为主干的研究生学位制度;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面对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应高度关注近年来我国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中出现的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遍不足的问题。
一 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 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主要问题的具体表现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现行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出现了无序和混乱等比较严重的缺陷。就教育制度而言:培养体制过于单一,不能满足高校的多样化需求。教育的功能定位过于理论化,不能适应社会实际需求。高校评价监督体系不完善、特别是招生制度的不完善,出现了盲目扩招、教学资源紧张等问题。就培养观念而言:部分高校和研究生思想观念的封闭性和学术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导致其科研态度比较浮躁,创新意愿不足。相当数量的高校缺乏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对科研的前瞻性了解、缺乏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2 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
首先是“一刀切”的培养模式禁锢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深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是一种“一刀切”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高校的设施水平、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差异等因素,不利于高校教学特色的发挥。
二 破解创新型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深层次障碍的有效途径
1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深化创新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前提是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是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实现培养方案个性化、培养模式多样化。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观是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2 明确培养目标,推行教学、实践和科研“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培养新模式
深化创新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完善研究生质量监督和评价制度是保障,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是关键。在质量监督制度上,要形成高校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第三方参与的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完善外界监督体系。在学科计划安排上,改革教学方法,重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加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在学科设置上,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增加教学实践课程,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推行教学、实践和科研“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2.1 教学、实践和科研“三位一体”全方位培养新模式的涵义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创新为目的”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三位”指教学、实践和科研。教学是学术型研究生学习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两个重要途径。“一体”指教学是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和必要条件;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是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充分条件,三者相辅相成、环环相扣。
2.2 “三位一体”全方位培养新模式的有限途径
首先教学创新是“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基础。
高校的教学创新是创新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有效保障。高校应以教学过程创新为理念,以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以课程体系优化为方法,着力深化改革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重视学术型研究生教学内容的综合化。
高校教师自身的教学创新是创新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不竭动力。突出研究方法训练的教学工作,鼓励学生尝试新的研究方法。自觉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鼓励学生学术交流。
其次实践创新是“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平台。
高校的实践创新是创新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依托。高校应构建全方位、综合化的学术型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投入,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拓展创新实践平台。为研究生搭建合作学习平台,科学研究平台,社会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完善管理监督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学生创新实践持续进行。
导师的实践创新指导为创新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提供正确方向。导师要全面贯彻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师生对接的导师模式。通过项目把导师和研究生直接对接,进行经验指导(包括实践指导,观察指导,解决问题指导等)。
社会企业是创新性学术型研究生实践创新的校练场。大学拥有知识、科技、人才和信息的优势,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在创新体系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承担了重要任务。
第三科研创新---“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载体
高校的科研创新是是创新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基地。在大环境下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条件。鼓励学生科研创新,给予技术或资金支持。有效利用优秀人才奖励制度,给予有突出创新贡献的学生嘉奖,带动整体学生的学術积极性。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学术考核机制和学术监督机制。通过制度体系来保障研究生的学术交流环境、人文氛围环境、信息网络环境等硬件软件设施条件的正常运行。
三 创新型学术研究生“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从我国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和需要出发,结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实际,探讨了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这种以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观为指导,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前提,以深化创新性学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为目标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总结分析传统培养模式现状及弊端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并给出具体的建议措施。以培养创新型学术研究生为方向引导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最终达到“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推广与运用,以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资料:
马希平.文科类研究生的学术创新空间的多元研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2: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