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上画派见证了中国传统绘画一个多世纪的启承革新,在细数一连串相继辞世的近现代大家名号之后,海派多少显得有些清寂寥落,虽然仍有不少继承者以创新为名不断进行种种艺术实验,但终究还需要时间的检验。陈佩秋是一位现今重要的海派艺术见证者和践行者,与谢稚柳伉俪情深外,耄耋之年,依旧笔耕不辍,艺术价值和市场潜力均深受关注。近日,中华艺术宫举办了“丹青致优——陈佩秋书画艺术展”,展品主要分为拟古之作和现代水墨几种绘画风格,还有部分书法作品,创作时间横跨自上世纪40年代至今的大半个世纪,该展览无疑是对这位海派继承者的一次学术梳理。
陈佩秋自嘲是“半路出家”,理工科背景的她考入重庆国立艺专后,为了“认识一些规范、学些粗浅的绘画理论、造型基础知识”,仿效前人步履,追随古代经典。她以古代山水为起点,从临摹珂罗版《江行初雪图》入手。上世纪50年代借助在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之便,与谢稚柳一起浏览鉴定古代画作,近距离接触古代原作精品无疑是一件幸事。80年代以后她已建立起自己的个性风格,依然还不肯放松对于传统的临摹功夫。从董源、李成到王蒙,长卷巨幛,千岩万壑,一笔不懈,这在当代的画家中,难能可贵。
此次展览有不少陈佩秋珍贵的拟古之作,包括《临李嵩花篮图》、《拟八大游鱼小鸡》、《拟王蒙山水册页》等,体现了其潜入传统的功力所在。在那样一个喧嚣骚动的艺术时代,陈佩秋反其道而行之,坚持传统山水尤其是南宗山水的笔墨意趣,特立独行的执着,也被如今的艺术市场所认可,她个人最高拍卖纪录就是2011年中国嘉德获价690万元的《仿古杂画册》。
传统工笔花鸟是她最下功力最具造诣的一科。本次展览中《风送芬芳》可算作是摹写钱选笔意的作品。在这张仿古之作中,陈佩秋力求践行钱选所强调的画面“士气”、直取参酌北宋、五代及唐人之法,因此整个画面笔致柔劲,着色清丽,并带有一定装饰味。在《一只独占花魁》中,主干讲求书法用笔,苍劲有力,细枝用笔轻快,质地柔韧,花头墨色双勾如丝线,清冷出尘。崔白、吕纪、“青藤白阳”、老莲、八大诸家都是陈佩秋摹写学习的经典范例,她试图将融宋元的空灵坚实与明清的文人墨韵结合在一起,工写结合,格调委婉含蓄。
“从前人的原作和画册中,我学习和区别了哪些前人的花鸟技法可以吸收和继承。譬如一叶细小的松针,它的形体,各个代表作家皆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这仅是其中细小的万一;但仅此万一,便能提醒我应当如何细致地去体察生活。”
上世纪90年代前后,陈佩秋在深度研习传统青绿山水的背景下着力于现代山水画的创作。艺术家在自述中写道:“我开始学的重彩是传统大青绿,其方法几乎都是勾皴后填色,或是填色后勾皴的,并且多以青色、绿色为主。”青绿山水是山水画中发端较早的一种,上溯唐宋,大小李将军、赵伯驹等笔下的雕梁画栋、大好江山无不工细精致、色彩绚丽,极富装饰性。至现代,有张大千等探路者,但终究未能超出传统的范畴。陈佩秋的现代山水依旧没有彻头彻尾抛弃古代经典,而是在继承骨法用笔和传统大青绿的根本前提下,借鉴印象派绘画的光色变幻之妙,在随类赋彩方面进行再创造。尤其是陈佩秋的精品重彩青绿山水颇具风格。
印象派的莫奈、雷诺阿等作品中鲜艳明亮的色彩、简练准确的结构、强烈的明暗对比,引起陈佩秋浓厚的兴趣。她坚持认为西洋画的用笔强调块面,缺少抒情写意的独立审美意味,但建立在科学之上的色阶、色相、色调层次变化,远非中国画的“随类赋彩”所能奏效。因此,在造型取象、经营位置诸方面,她对于西洋画的有意识汲取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次展览的青绿山水多为陈佩秋晚年力作,画境为之一变,多用方构图或满构图,不拘泥于传统勾皴点染,彩墨铺写,满纸葱郁,一片江南欣欣向荣景致。《明河芳树》、《山水四景》均可属于此类。往往不遵循传统的开合套路,不囿于形象的完整独立,而更关注结构的组合语言。或一水横陈,或不留天地,足以使人从画面的形象联想到画外的无限风光。
透过此次展览,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近百年来海派艺术的追随者们如何继承古法如何引西润中如何兼容并蓄的历程。第一二代海派艺术家的相继谢幕,被不少人认为是整个海派艺术的谢幕,继承者、追随者、开拓者们或许可以为之续写。
陈佩秋自嘲是“半路出家”,理工科背景的她考入重庆国立艺专后,为了“认识一些规范、学些粗浅的绘画理论、造型基础知识”,仿效前人步履,追随古代经典。她以古代山水为起点,从临摹珂罗版《江行初雪图》入手。上世纪50年代借助在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之便,与谢稚柳一起浏览鉴定古代画作,近距离接触古代原作精品无疑是一件幸事。80年代以后她已建立起自己的个性风格,依然还不肯放松对于传统的临摹功夫。从董源、李成到王蒙,长卷巨幛,千岩万壑,一笔不懈,这在当代的画家中,难能可贵。
此次展览有不少陈佩秋珍贵的拟古之作,包括《临李嵩花篮图》、《拟八大游鱼小鸡》、《拟王蒙山水册页》等,体现了其潜入传统的功力所在。在那样一个喧嚣骚动的艺术时代,陈佩秋反其道而行之,坚持传统山水尤其是南宗山水的笔墨意趣,特立独行的执着,也被如今的艺术市场所认可,她个人最高拍卖纪录就是2011年中国嘉德获价690万元的《仿古杂画册》。
传统工笔花鸟是她最下功力最具造诣的一科。本次展览中《风送芬芳》可算作是摹写钱选笔意的作品。在这张仿古之作中,陈佩秋力求践行钱选所强调的画面“士气”、直取参酌北宋、五代及唐人之法,因此整个画面笔致柔劲,着色清丽,并带有一定装饰味。在《一只独占花魁》中,主干讲求书法用笔,苍劲有力,细枝用笔轻快,质地柔韧,花头墨色双勾如丝线,清冷出尘。崔白、吕纪、“青藤白阳”、老莲、八大诸家都是陈佩秋摹写学习的经典范例,她试图将融宋元的空灵坚实与明清的文人墨韵结合在一起,工写结合,格调委婉含蓄。
“从前人的原作和画册中,我学习和区别了哪些前人的花鸟技法可以吸收和继承。譬如一叶细小的松针,它的形体,各个代表作家皆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这仅是其中细小的万一;但仅此万一,便能提醒我应当如何细致地去体察生活。”
上世纪90年代前后,陈佩秋在深度研习传统青绿山水的背景下着力于现代山水画的创作。艺术家在自述中写道:“我开始学的重彩是传统大青绿,其方法几乎都是勾皴后填色,或是填色后勾皴的,并且多以青色、绿色为主。”青绿山水是山水画中发端较早的一种,上溯唐宋,大小李将军、赵伯驹等笔下的雕梁画栋、大好江山无不工细精致、色彩绚丽,极富装饰性。至现代,有张大千等探路者,但终究未能超出传统的范畴。陈佩秋的现代山水依旧没有彻头彻尾抛弃古代经典,而是在继承骨法用笔和传统大青绿的根本前提下,借鉴印象派绘画的光色变幻之妙,在随类赋彩方面进行再创造。尤其是陈佩秋的精品重彩青绿山水颇具风格。
印象派的莫奈、雷诺阿等作品中鲜艳明亮的色彩、简练准确的结构、强烈的明暗对比,引起陈佩秋浓厚的兴趣。她坚持认为西洋画的用笔强调块面,缺少抒情写意的独立审美意味,但建立在科学之上的色阶、色相、色调层次变化,远非中国画的“随类赋彩”所能奏效。因此,在造型取象、经营位置诸方面,她对于西洋画的有意识汲取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次展览的青绿山水多为陈佩秋晚年力作,画境为之一变,多用方构图或满构图,不拘泥于传统勾皴点染,彩墨铺写,满纸葱郁,一片江南欣欣向荣景致。《明河芳树》、《山水四景》均可属于此类。往往不遵循传统的开合套路,不囿于形象的完整独立,而更关注结构的组合语言。或一水横陈,或不留天地,足以使人从画面的形象联想到画外的无限风光。
透过此次展览,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近百年来海派艺术的追随者们如何继承古法如何引西润中如何兼容并蓄的历程。第一二代海派艺术家的相继谢幕,被不少人认为是整个海派艺术的谢幕,继承者、追随者、开拓者们或许可以为之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