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农村职业学校;涉农专业;误区;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54—01
农村职业学校为了拓宽办学路子,扩大办学规模,发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职能,开设涉农专业是一个利国利民、造福桑梓的大事。但在实施过程中应该走出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一、开设涉农专业不能脱离与政府的关系,办学行为不能与政府职能脱节
政府为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调整了产业结构,确定了主导产业,为农民致富指明了方向。但政策的期望与农民现有的知识层次、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政策制定与贯彻落实存在着脱节现象。涉农专业教育可以疏通政策与农民知识技能之间的渠道,为政策的落实提供智力支撑,为农民致富提供知识和技术保证,这也为涉农专业的开设提供了空间。我们应该认识到涉农专业教育是各级政府致富政策贯彻落实的有力帮手。
二、涉农专业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倒退,而是职业教育的完善
农村职业教育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新世纪迎来辉煌。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教育,而是为了培养改革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的新一代农民。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已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农业发展趋势已由单纯的数量增长转向优质高产高效的标准化模式,农产品由单一转向名、特、优、新,农业及农产品生产规模扩大,产业化经营成为现代农业的走向。这种发展趋势对农村从业人员的培养和技术结构、能力层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涉农专业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一种充满新思想、新信息、具有时代感的农村职业学校,不是重回过去农村职业学校老路,而是职业教育的自身发展与完善。
三、农村职业教育不仅仅只限于学校教育,应该突破空间界限。成为没有围墙的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者要胸怀全局,不能仅限于学校一隅,而是要拓宽视野,广泛接触企业、市场,了解人才需求,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调整工作思路和策略,找到学校发展的新的生长点。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表现出功能单一、对象狭窄、办学方式封闭、价值取向功利。把职业教育囿于“学校”教育。农村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开设,正是体现出大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教育对象的狭窄走向宽广,实现与广大农村市场需求对接、突破办学体制界限、体现出没有“围墙”的教育。
四、涉农专业不应是一时一事的短期行为。而是农村职业学校的长期行为
大中城市发展选择的是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劳动力,城市本身存在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在与城市劳动力的竞争中多处于劣势,土地终将成为农民生存的最后保障,况且农业现代化最终也只能靠农民自己实现。因此,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技术和新命题。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为当地社会发展储备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地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开设涉农专业不应是一时一事的短期行为,而应成为农村职业学校的长期行为,是农村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专业。
五、涉农专业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附属物。而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扩展和延伸
现代职业教育都经过了几番蜕变,适应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需要,构建成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工科专业办学体系,培养出了具有初级技术等级的专业人才,分布在各行各业,分散在全国的大小城市,体现了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技术人才的职能。但是,农村职业学校还肩负着另一神圣职责——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农村职业学校应以服务“三农”、发展本地经济为出发点,做好“兴民”、“富民”的实际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教育职能,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创新素质与创业意识。结合信息时代特点,使农村职业学校成为一个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转化与服务中心。因此举办涉农专业不是目前以工科为主的职业教育发展的附属物,而是整体职业教育发展的外延扩展和内涵延伸。
编辑:陈富祥
[中图分类号]G7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54—01
农村职业学校为了拓宽办学路子,扩大办学规模,发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职能,开设涉农专业是一个利国利民、造福桑梓的大事。但在实施过程中应该走出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一、开设涉农专业不能脱离与政府的关系,办学行为不能与政府职能脱节
政府为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调整了产业结构,确定了主导产业,为农民致富指明了方向。但政策的期望与农民现有的知识层次、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政策制定与贯彻落实存在着脱节现象。涉农专业教育可以疏通政策与农民知识技能之间的渠道,为政策的落实提供智力支撑,为农民致富提供知识和技术保证,这也为涉农专业的开设提供了空间。我们应该认识到涉农专业教育是各级政府致富政策贯彻落实的有力帮手。
二、涉农专业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倒退,而是职业教育的完善
农村职业教育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新世纪迎来辉煌。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教育,而是为了培养改革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的新一代农民。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已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农业发展趋势已由单纯的数量增长转向优质高产高效的标准化模式,农产品由单一转向名、特、优、新,农业及农产品生产规模扩大,产业化经营成为现代农业的走向。这种发展趋势对农村从业人员的培养和技术结构、能力层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涉农专业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一种充满新思想、新信息、具有时代感的农村职业学校,不是重回过去农村职业学校老路,而是职业教育的自身发展与完善。
三、农村职业教育不仅仅只限于学校教育,应该突破空间界限。成为没有围墙的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者要胸怀全局,不能仅限于学校一隅,而是要拓宽视野,广泛接触企业、市场,了解人才需求,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调整工作思路和策略,找到学校发展的新的生长点。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表现出功能单一、对象狭窄、办学方式封闭、价值取向功利。把职业教育囿于“学校”教育。农村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开设,正是体现出大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教育对象的狭窄走向宽广,实现与广大农村市场需求对接、突破办学体制界限、体现出没有“围墙”的教育。
四、涉农专业不应是一时一事的短期行为。而是农村职业学校的长期行为
大中城市发展选择的是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劳动力,城市本身存在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在与城市劳动力的竞争中多处于劣势,土地终将成为农民生存的最后保障,况且农业现代化最终也只能靠农民自己实现。因此,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技术和新命题。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为当地社会发展储备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地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开设涉农专业不应是一时一事的短期行为,而应成为农村职业学校的长期行为,是农村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专业。
五、涉农专业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附属物。而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扩展和延伸
现代职业教育都经过了几番蜕变,适应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需要,构建成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工科专业办学体系,培养出了具有初级技术等级的专业人才,分布在各行各业,分散在全国的大小城市,体现了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技术人才的职能。但是,农村职业学校还肩负着另一神圣职责——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农村职业学校应以服务“三农”、发展本地经济为出发点,做好“兴民”、“富民”的实际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教育职能,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创新素质与创业意识。结合信息时代特点,使农村职业学校成为一个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转化与服务中心。因此举办涉农专业不是目前以工科为主的职业教育发展的附属物,而是整体职业教育发展的外延扩展和内涵延伸。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