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菊珍是湖南湘绣城的头牌刺绣师傅,已年过五旬,如今像她这样年纪的老师傅已经不多。在她的手上,出过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湘绣金奖。她参与创作的湘绣城送展作品《和谐盛世》作为湘绣精品的代表走进上海世博会。
除了选材创新外,《和谐盛世》在工艺和构图上也进行了很大的创新:首先它选取了更符合现代审美的素净颜色;区别于以往刺绣的饱满构图,《和谐盛世》留下了大量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传统刺绣中花朵有盛开或含苞的,画面中九朵荷花全部盛开,寓意我们国家强盛正当时。
近四十年的湘绣生涯,龙菊珍收过许多徒弟和学生,但真正坚持下来的却很少。从最初的家中收徒到课堂教学,她见证了湘绣从民间传艺、到青黄不接、到教育模式的发展。
再过两年,她即将退休,她觉得好在有了教育层的湘绣专业,让湘绣传承有了大把的年轻人。但她也仍然在延续湘绣“母传女”的历史传统,虽生的儿子,但把技艺教给儿媳妇,她说:“如果还有精力,以后也想教我的孙女,湘绣要继承下去。”
师父:龙菊珍
龙菊珍,52岁,湖南湘绣城头牌绣工,从事湘绣行业近四十年,获得无数国内外湘绣金奖,作品被外国商家多次赞赏,精通湘绣、苏绣等针法,擅长游针、双面绣。
徒弟:陶竹青
陶竹青,21岁,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设计工艺”专业毕业,现在湖南湘绣城培训、工作,因针法突出,被龙菊珍选为徒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徒弟上门学艺,手把手传授
龙菊珍的家乡就在湘绣的发源地湖南省长沙县,她靠一幅游针法的寿桃绣在当地闻名。当时全村绣寿桃的方法是从下往上绣,龙菊珍创新地用从上往下的游针刺绣,随着桃形顺势游,再用掺针转色,这样针法下来的颜色成渐变型,绣出的寿桃就像笔墨画上去般。
那时,常有慕名的湘绣爱好者向龙菊珍登门求艺,她对求学的爱好者都会给一张亲自画好的花手稿,让她们临摹绣出,测试其针法技艺;除此便是性格,“刺绣一定要耐得住性子,太急躁外向很难学好。”
在她的众多徒弟中,有一位让她记忆深刻,那位徒弟其实并不符合她的收徒标准。因为她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女孩,但她执着地“缠”着龙菊珍,最终获得机会。每天她都会来龙菊珍家学绣,正如龙菊珍料到的,初期阶段遇到针法难突破时,她开始耐不住性子,甚至急得哭起来。但龙菊珍是个耐得住性子的人,龙菊珍让她放下针线,带着她在家里一会打扫、一会做饭,心平静了再让她接着绣,她也是个执着的徒弟,坚持了几次开始渐入佳境,变得如鱼得水。
“她对湘绣的坚持很难得,也是我想培养的徒弟,只可惜她在三十多岁得病去世了。”龙菊珍在家乡带过的学生很多,但很少有像那位徒弟一直做湘绣的。“那时人们的观念都认为‘绣花’没前途,最后都出去打工或改行做更有生计的事了。”也在那个阶段,湘绣开始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2000年后:湘绣进入高职教育轨道,告别师徒手工作坊模式
2000年后,龙菊珍被邀到湖南湘绣城工作,这之后她便很少有拜师型的徒弟了。在家乡,她和徒弟的关系可以用“母女”来形容,因在家中传艺,生活交往也更亲密。而现在是课堂教育式的湘绣培训,登门拜师开始渐少,更多的成为龙菊珍亲自到培训班挑选优秀学生,成为徒弟。这种特殊的由学校进行基础知识培育,在工作岗位上进行进一步培训和筛选的模式展现了其优越性,2011年,龙菊珍与湘绣城的另一位师傅李静老师共同培养的徒弟成为了湖南最年轻的获工艺美术师资质的刺绣工艺师。
2008年湖南湘绣城和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合作,在全国率先开设专科的“湘绣设计工艺”专业,在“四大名绣”中湘绣第一个被引入课堂,开始有了职称文凭和证明。湘绣专业毕业的学生分配至湘绣城培训和工作,龙菊珍的徒弟就在这群学生中产生。
现在龙菊珍身边便有两名挑选出的学生,她们是班中刺绣功力最好的前两名,跟着她近半年时间了,从最初的打版开始每天在她单独的车间学艺和帮忙。“成熟的绣工培养出来要几十年,因为对针法、创新、颜色等不同运用,更多成为了一种艺术创作。学校里学的只是基础技法。”但龙菊珍觉得,教育模式至少让许多年轻血液加入湘绣,湘绣的传承可以一直继续下去。
湘绣继承的年轻血液
学徒:陶竹青 21岁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湘绣设计工艺专业毕业
属90后的陶竹青是一个内敛清秀的女孩,在师父接受采访时,她在安静地画着草图打版。这是龙菊珍喜欢的性格。
陶竹青从小喜欢针线活,虽然在选择湘绣专业时并不特别了解湘绣,只知道它是湖南最著名的民间工艺之一。但凭着巧手和悟性,她学习针法比其他同学快很多,也更细腻,和其他学生的作品放一起,她的作品明显针法流畅、过渡自然许多。“我之前是学美术,有一些美术基础,学起来觉得挺好玩和顺手。”并且湘绣所衍伸的文化底蕴也让陶竹青吸引,“湘绣里面包含了很多中国国画和书法的精髓,学习的时候自己也被陶冶了,而且觉得自己知识丰厚起来。”
正是这样的悟性和性格,去年6月份毕业到到湖南湘绣城,陶竹青便被龙菊珍选上,单独传艺。龙菊珍给陶竹青温和、慈善的印象,几乎从没见她发过脾气,天冷时也常常关心冷不冷,因为绣工的手很重要不能受凉。
“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原来刺绣时还有这么小的针,也在这里知道一件绣品是怎么出来的,虽然现在做的还是比较基本的东西,但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很多东西等我慢慢来学。”边说着,陶竹青边画着画着手稿,现在她做的较多的是打版,针法上还有很多要向师父学的。“我应该会把湘绣一直做下去,我也想过如果我不做湘绣还能做什么。虽然我现在湘绣懂的还不是很多,但喜欢它,就能做下去。而且湘绣是我们湖南的瑰宝,一定要传承。”
一名成熟绣工的培养,至少需要十几年
湘绣针法有自己独有的特色——不同于苏绣体现的颜色明晰、没有合色,它的颜色明暗自然变化。所以用湘绣针法绣出的孔雀可以闪闪发光,绣出的花瓣似在微微颤抖。
湘绣不仅仅是课堂上书本上就能学会的,湘绣针法发展至今,已经有70多种各异的针法,绣工拿到手稿,先要有一定的美术感悟能力,如何传神表达画作?选用哪个针法?这对绣工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一幅作品要绣得淋漓尽致,往往是多种针法的结合,会的针法越多,画面自然会更生动。短针脚、掺针是湘绣的基本针法,发展到后面的鬅针、游针,会的人就不多了,70多种针法学会,加上自己不断摸索创新,一幅绣品要达到最精美,要不断地吸收越多针法。
除了选材创新外,《和谐盛世》在工艺和构图上也进行了很大的创新:首先它选取了更符合现代审美的素净颜色;区别于以往刺绣的饱满构图,《和谐盛世》留下了大量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传统刺绣中花朵有盛开或含苞的,画面中九朵荷花全部盛开,寓意我们国家强盛正当时。
近四十年的湘绣生涯,龙菊珍收过许多徒弟和学生,但真正坚持下来的却很少。从最初的家中收徒到课堂教学,她见证了湘绣从民间传艺、到青黄不接、到教育模式的发展。
再过两年,她即将退休,她觉得好在有了教育层的湘绣专业,让湘绣传承有了大把的年轻人。但她也仍然在延续湘绣“母传女”的历史传统,虽生的儿子,但把技艺教给儿媳妇,她说:“如果还有精力,以后也想教我的孙女,湘绣要继承下去。”
师父:龙菊珍
龙菊珍,52岁,湖南湘绣城头牌绣工,从事湘绣行业近四十年,获得无数国内外湘绣金奖,作品被外国商家多次赞赏,精通湘绣、苏绣等针法,擅长游针、双面绣。
徒弟:陶竹青
陶竹青,21岁,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设计工艺”专业毕业,现在湖南湘绣城培训、工作,因针法突出,被龙菊珍选为徒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徒弟上门学艺,手把手传授
龙菊珍的家乡就在湘绣的发源地湖南省长沙县,她靠一幅游针法的寿桃绣在当地闻名。当时全村绣寿桃的方法是从下往上绣,龙菊珍创新地用从上往下的游针刺绣,随着桃形顺势游,再用掺针转色,这样针法下来的颜色成渐变型,绣出的寿桃就像笔墨画上去般。
那时,常有慕名的湘绣爱好者向龙菊珍登门求艺,她对求学的爱好者都会给一张亲自画好的花手稿,让她们临摹绣出,测试其针法技艺;除此便是性格,“刺绣一定要耐得住性子,太急躁外向很难学好。”
在她的众多徒弟中,有一位让她记忆深刻,那位徒弟其实并不符合她的收徒标准。因为她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女孩,但她执着地“缠”着龙菊珍,最终获得机会。每天她都会来龙菊珍家学绣,正如龙菊珍料到的,初期阶段遇到针法难突破时,她开始耐不住性子,甚至急得哭起来。但龙菊珍是个耐得住性子的人,龙菊珍让她放下针线,带着她在家里一会打扫、一会做饭,心平静了再让她接着绣,她也是个执着的徒弟,坚持了几次开始渐入佳境,变得如鱼得水。
“她对湘绣的坚持很难得,也是我想培养的徒弟,只可惜她在三十多岁得病去世了。”龙菊珍在家乡带过的学生很多,但很少有像那位徒弟一直做湘绣的。“那时人们的观念都认为‘绣花’没前途,最后都出去打工或改行做更有生计的事了。”也在那个阶段,湘绣开始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2000年后:湘绣进入高职教育轨道,告别师徒手工作坊模式
2000年后,龙菊珍被邀到湖南湘绣城工作,这之后她便很少有拜师型的徒弟了。在家乡,她和徒弟的关系可以用“母女”来形容,因在家中传艺,生活交往也更亲密。而现在是课堂教育式的湘绣培训,登门拜师开始渐少,更多的成为龙菊珍亲自到培训班挑选优秀学生,成为徒弟。这种特殊的由学校进行基础知识培育,在工作岗位上进行进一步培训和筛选的模式展现了其优越性,2011年,龙菊珍与湘绣城的另一位师傅李静老师共同培养的徒弟成为了湖南最年轻的获工艺美术师资质的刺绣工艺师。
2008年湖南湘绣城和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合作,在全国率先开设专科的“湘绣设计工艺”专业,在“四大名绣”中湘绣第一个被引入课堂,开始有了职称文凭和证明。湘绣专业毕业的学生分配至湘绣城培训和工作,龙菊珍的徒弟就在这群学生中产生。
现在龙菊珍身边便有两名挑选出的学生,她们是班中刺绣功力最好的前两名,跟着她近半年时间了,从最初的打版开始每天在她单独的车间学艺和帮忙。“成熟的绣工培养出来要几十年,因为对针法、创新、颜色等不同运用,更多成为了一种艺术创作。学校里学的只是基础技法。”但龙菊珍觉得,教育模式至少让许多年轻血液加入湘绣,湘绣的传承可以一直继续下去。
湘绣继承的年轻血液
学徒:陶竹青 21岁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湘绣设计工艺专业毕业
属90后的陶竹青是一个内敛清秀的女孩,在师父接受采访时,她在安静地画着草图打版。这是龙菊珍喜欢的性格。
陶竹青从小喜欢针线活,虽然在选择湘绣专业时并不特别了解湘绣,只知道它是湖南最著名的民间工艺之一。但凭着巧手和悟性,她学习针法比其他同学快很多,也更细腻,和其他学生的作品放一起,她的作品明显针法流畅、过渡自然许多。“我之前是学美术,有一些美术基础,学起来觉得挺好玩和顺手。”并且湘绣所衍伸的文化底蕴也让陶竹青吸引,“湘绣里面包含了很多中国国画和书法的精髓,学习的时候自己也被陶冶了,而且觉得自己知识丰厚起来。”
正是这样的悟性和性格,去年6月份毕业到到湖南湘绣城,陶竹青便被龙菊珍选上,单独传艺。龙菊珍给陶竹青温和、慈善的印象,几乎从没见她发过脾气,天冷时也常常关心冷不冷,因为绣工的手很重要不能受凉。
“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原来刺绣时还有这么小的针,也在这里知道一件绣品是怎么出来的,虽然现在做的还是比较基本的东西,但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很多东西等我慢慢来学。”边说着,陶竹青边画着画着手稿,现在她做的较多的是打版,针法上还有很多要向师父学的。“我应该会把湘绣一直做下去,我也想过如果我不做湘绣还能做什么。虽然我现在湘绣懂的还不是很多,但喜欢它,就能做下去。而且湘绣是我们湖南的瑰宝,一定要传承。”
一名成熟绣工的培养,至少需要十几年
湘绣针法有自己独有的特色——不同于苏绣体现的颜色明晰、没有合色,它的颜色明暗自然变化。所以用湘绣针法绣出的孔雀可以闪闪发光,绣出的花瓣似在微微颤抖。
湘绣不仅仅是课堂上书本上就能学会的,湘绣针法发展至今,已经有70多种各异的针法,绣工拿到手稿,先要有一定的美术感悟能力,如何传神表达画作?选用哪个针法?这对绣工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一幅作品要绣得淋漓尽致,往往是多种针法的结合,会的针法越多,画面自然会更生动。短针脚、掺针是湘绣的基本针法,发展到后面的鬅针、游针,会的人就不多了,70多种针法学会,加上自己不断摸索创新,一幅绣品要达到最精美,要不断地吸收越多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