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之表现手法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e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法指津】
  表现手法是作者用以阐发观点、抒发感情的方法。要准确答题,考生就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为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艺术构思。
  一、表达方式鉴赏
  1.虚实结合。关于虚实,考生首先要明确“虚”的类型包括:虚幻世界和梦境、逝去之景的回忆、设想的未来之景。其次要明确虚实结合惯用的手法,主要包括:(1)想象。虚幻世界和梦境的创设需要借助想象来完成。同时,想象还要借助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完成。(2)对比或烘托。虚实结合的运用,就是作者将已逝之景和未来之景,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通过今昔对比,来抒发心中的情怀或表达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3)对写法,即采用移笔于对方的写法,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想象别人在如何思念自己。这种写法比直接写思念要委婉含蓄,感情也更加深沉,艺术感染力也更强。
  2.白描、渲染、细节描写。(1)白描。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加雕琢,抓住描寫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或景物的情态、面貌和特点等。(2)渲染。通过写景来渲染某种图景或某种氛围,衬托或表达作者的情感。(3)细节描写。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动作、神情、语言和物件、景色等细小环节的描写。简单地说,就是指细化了、特征化了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或景物描写。运用细节来刻画人物的独特性格,是人物描写最常用的方法。
  3.借景(物)抒情。就是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加以抒发。明写景,以景引情,暗写情。
  4.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咏物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诗人往往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或流露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等。
  5.用典抒情。即在古诗中援引史实,运用典故。古诗词很讲究用典。用典既可使古诗语言精练,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又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古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考生可以根据以下答题步骤来回答问题: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
  第二步: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种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是如何表达的。
  第三步: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怎样的旨趣。
  第四步:简析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修辞手法鉴赏
  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对比、反复、排比、夸张、象征等。鉴赏古诗时,要注意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
  2.拟人。把事物人格化,使其更加生动形象,便于抒发感情。
  3.对比。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分或表现得更加鲜明。
  4.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5.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表达了强烈的感情,从多角度、多侧面地突出思想感情。
  6.夸张。即故意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作者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修辞手法随处可见。
  7.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或思想感情,把抽象的道理表现为可感的具体形象,使文章更含蓄。
  考生可以根据以下答题步骤来回答关于修辞手法的鉴赏题: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诗人是如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
  第三步:指出使用这种修辞手法收到的艺术效果。
  三、艺术构思
  常见的艺术构思方法主要有开门见山、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起承转合、承上启下、抑扬结合、过渡、铺垫、伏笔、衔接、照应等。考查方式一般为要求考生分析第几句诗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考生可以根据以下答题步骤来回答关于艺术构思的鉴赏题:
  第一步:指出这句话描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构思技巧。
  第二步: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是如何运用这种构思技巧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步:分析其在结构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年),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E.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2.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對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杜鹃花得红字①
  ◎真山民②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③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要押此韵。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③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
  C.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①?
  【注】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对于本诗内容与写作技巧的理解,下列解说中错误的两项是( )
  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E.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2﹒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
  答:
  参考答案
  一、1.BD(B项,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D项,尾联抒发的是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而不是“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2.(1)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②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两联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二、1.BD(B项,“聊以释怀”不恰当。D项,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且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2.在抒情上,诗人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在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
  三、1.AB(A项,“翠微”代指齐山。B项,结合前三句,第四句表现的是诗人想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2.(1)节日登临的愉悦。江涵秋影,大雁开始南飞,一片翠微的美景,携客带酒登山,此乃欢度佳节的乐事。(2)暗含人世的忧苦。世间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愁闷。(3)生命易逝的悲伤。怅望落日,古往今来一样难免生命易逝的悲伤。(4)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尘世难逢欢乐事,今逢佳节当尽情欢乐。
其他文献
一座低矮的山,一间清冷的庙,一条曲折的山路。庙里,一对师徒,修行多年,生活也还算安定,只是老和尚常常凭栏远眺,独自叹息。  一个月夜,老和尚把徒弟叫到身边。他突然发现当年那个稚嫩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个头甚至已经超过了他自己。他不经意地轻轻摸了摸自己眼角的皱纹,叹息一声:“下山吧!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声音像是枷了岁月的锁。老和尚言罢,合上双眼。  小和尚抬起头望着师父,夕阳的一抹斜晖透过窗棂
期刊
近来,南方一所大学学生“不务正业”的行为,在网上引发热议。网友们对于大学生“养花种菜”的行为褒贬不一,我则认为“不务正业”未必就是坏事。  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有正业,在正业之外,有一点“副业”本就无可厚非。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话可谓精妙。在发展飞速、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养花种菜已成为一种十分诗意的休闲,是接近自然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直接与自然对话,潜移默化间便涤尽了心灵的尘埃
期刊
【编者按】  所谓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议论文观点的确立有三个要求:正确、严密、深刻。  【文题在线】  奥运两度与中国相逢,体现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中国以完备的赛事组织、不断刷新极限的运动员表现,保证了奥运会赛场上的精彩。更重要的是,中国与奥运的牵手,将中国价值注入了奥运精神之中,让世界在“更
期刊
曾听闻:“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既然如此,何不直面缺憾,放声长歌?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就是这八仙之一的李铁拐,却跛了一只脚。明明已是仙人,为何摆脱不了肉身的残缺?明明已得仙药,为何医治不了自己的跛脚?  难道这不是想显示世上本无圆满吗?  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大自然这一神奇的造物主已悄然提醒我们物无十全十美,更何况前人呢?君不见,梁山英雄好武艺,各有缺憾难开言。武松勇而杀戮成性,杀尽
期刊
“你不准去!”  “啪”地一声,妈妈打掉了我的手机,耳机的插头也摔了出去,手机里的歌也随之大声循环着。  “我和我骄傲的倔强,握紧双手决不放,下一站,是不是天堂?就算失望,不能绝望……”温润的男声在这静谧的空气中显得如此刺耳,如此孤寂。  我慢慢弯下腰,捡起手机,一言不发。妈妈的警告声犹如巨浪将我淹没,我却在这洪水中探出头喘息着,思绪回到了几天前。  “妈,我要去泸沽湖。”怕妈妈不知道这个陌生的地
期刊
网剧《使徒行者2》在网上曾引起一番热议。这部网剧除了演员养眼、画面感和代入感极强以外,最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将观众带入了一场卧底游戏。  该剧讲述的是男主卓凯由于自己好友被黑警杀害,得知其手下还有五名卧底在外出执行任务,但因档案被删除,因此需要亲自去找,并在寻找卧底的同时找出黑警以及展开了与跨国犯罪集团之间的对抗。我从复杂、精彩、紧凑的剧情中看到的是人性的变化与曲折。在我的印象里,卧底一直是一个极危险
期刊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樓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赏析  中国古代文人有一个悲秋的传统,秋的萧条、寥落、凄凉总是与失意、悲观联系在一起,因而在中国古诗文中不乏悲秋之作。刘禹锡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悲观失意的情感。诗人针对这种寂寥之感,一反常态,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
期刊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頭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期刊
聚焦热点  网友“隔壁班的喵老师”发微博称:“教务老师跑来跟我说,说我班上有学生拿她的手机给妈妈发信息表扬自己。”并附上了一张聊天截图,内容为“××上课积极发言,表现很好”。信息发出约两小时后,对方家长还回复了几个笑脸和抱拳的表情。  网友“隔壁班的喵老师”姓缪,是株洲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数学老师。2018年4月29日下午,缪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后,便发了这条微博,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多维解读  
期刊
【文题再现】  从以下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剧种(最好是你的家乡戏)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明。  ☆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  ☆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者有趣的经历,把它们写出来。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