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采用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20例获得随访患者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28~76岁,平均51.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18 d,平均6 d。术后复查X线片,根据复查结果指导患者逐渐进行主动及力量锻炼。术前、术后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merican Shoulder & Elbow Surgeons, ASE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比较患侧与健侧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前屈上举、外旋及内旋。
结果20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无一例出现骨折移位或不愈合、固定失效、切口感染等情况。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平均168°±7.54°(范围,150°~180°),外旋平均65.5°±6.71°(范围,50°~70°),内旋平均摸背水平为T6(T4~T10)。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93.50±3.24)分,ASES评分平均(90.80±4.72)分、VAS评分平均(0.30±0.57)分,UCLA评分平均(32.40±1.90)分。末次随访时,患侧肩关节前屈上举、外旋及内旋分别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肩关节功能满意。2例合并Bankart损伤,给予关节镜下带线锚钉修复。
结论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可以有效分散缝线的剪切力和扭转力,加大固定面积以促进愈合,术后不需取出内固定,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