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收上交所监管工作函!涉不良上升、出现大额减值损失、盈利状况下滑等多项问题,民生银行一一作出回应

来源 :金融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RBWD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生银行(下称民生银行)发布公告就该行2020年报中不良贷款率明显上升的原因、2020年出现大额减值损失的具体原因、营收净利逐季度下滑及第四季度出现亏损的原因等问题进行回复。
  5月6日,民生银行发布了一则《中国民生银行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下称回复公告)。公告指出,2021年4月14日,民生银行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关于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函》(下称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作出书面回复,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通过民生银行回复公告来看,4月中旬上交所向民生银行所发布的监管工作函包含了三大类问题:分别是信贷资产问题、金融投资资产问题和经营业绩问题。

不良明显上升的两点解释


  第一个问题关于信贷资产。
  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度归母净利润343.09亿元,同比减少36.25%,主要原因之一是加快推进不良资产处置,报告期内信用减值损失929.88亿元,同比增长48.05%。其中,计提贷款减值准备769.90亿元,同比增加26.52%;核销及转出贷款减值准备671.10亿 元,同比增加31.77%。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1.82%,同比增长0.26个百分点。
  问题:(1)不良贷款率明显上升的原因,并结合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的变化情况,补充说明认定不良贷款的标准是否发生较大变化;(2)报告期内是否有单一客户的信贷资产信用减值损失达到最近一期经审计净利润的10%。
  针对第一个问题,不良贷款率明显上升的原因,民生银行方面有两点解释:
  第一、该行坚决落实监管规定,从严执行分类标准。2020年,民生银行落实监管指导意见,在逾期90天以上贷款降级为不良贷款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逾期60天以上但不足90天贷款原则上降级为不良贷款,并对部分暂未到期或逾期天数不足60天因受疫情影响暴露一定风险特征的贷款,也严格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核心定义及时降级为不良贷款,从严执行现有风险分类标准。
  第二、新冠疫情对部分行业和业务的资产质量影响较大。对公不良贷款增长主要集中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行业。受疫情影响,2020民生银行对 公不良贷款额出现增长,并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三个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三个行业不良贷款合計增加106.06亿元,占全部对公不良贷款增量的103%。
  零售不良贷款增长主要集中在信用卡业务。受疫情影响,该行部分信用卡客户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出现下降,信用卡业务不良增长明显。
  就认定不良贷款的标准是否发生较大变化的问题上,民生银行表示2020年该行风险分类标准较上年未发生重大变化,但在标准的执行上更加审慎、 严格。
  另外,民生银行明确表示该行不存在单一客户的信贷资产信用减值损失达到最近一期经审计净利润的 10%的情况。

出现大额减值损失的具体原因


  第二个问题关于金融投资资产。
  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金融投资(包括回表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存量资产)减值 损失108.84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02.50亿元。其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损失96.84亿元,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损失12.00亿元。
  问题:(1) 按照金融投资产品类别分别列示对应的减值损失,较2019年同比增长超过30%的请补充说明2020年出现大额减值损失的具体原因;(2)补充说明本期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相关政策是否与前期一致,是否存在前期计提不足的情形。
  民生银行方面表示,根据资管新规和监管机构2020年9月下发的加快理财存量资产处置工作安排的要求,2020年该行按规定对部分理财产品等表外资产进行了回表,并对其中的不良资产进行了严格风险分类,导致整体不良资产增加较多。2020年该行理财产品等表外债权资产回表不良资产 123.8亿元。
  同时,由于受疫情及复杂经济形势影响,不良资产信用风险加速暴露,相应减值损失计提大幅增加。依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要求,该行对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减值损失。
  其中,该行将不良资产全部纳入阶段三管理,用现金流折现法逐笔测算未来预计可收回现金流, 客观反映减值损失比例,导致2020年计提减值损失91.29亿元。同时,由于阶段一和阶段二资产减值损失回拨3.68亿元,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信托及资产管理计划最终计提减 值损失87.61亿元。
  另外,民生银行表示,该行依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减值损失。
  2020年该行债券投资资产规模增长,阶段一和阶段二债券投资资产计提减值损失3.29 亿元。同时,该行持续强化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要求,将2020年内出现价格大幅下跌及发行人公开市场违约的17.07亿元债券投资,全部划分为阶段三资产,并按准则规定对阶段三债券投资资产计提减值损失8.71亿元。
  (2)补充说明本期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相关政策是否与前期一致,是否存在前期 计提不足的情形。
  按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要求, 该行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于划分为阶段一、二的非零售金融资产,该行采用风险参数法,基于内部评级估计的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等风险参数,经前瞻性调整反映宏观 经济影响后,按照乐观、基准、悲观三个情景加权平均计量最终减值结果。对于划分为阶段三的非零售金融资产,该行采用现金流折现法,基于预期现金流回收情况计提减值准备。该行2020年度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与前期一致。前期在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中也是执行上述方法,并根据相应金融资产当时的风险情况,进行风险分类,审慎计提减值准备。

营收净利缘何逐级下滑?


  第三个问题关于经营业绩。
  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单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493亿元、488亿元、452亿元、4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7亿元、118亿元、89亿元、-30亿元。
  问题:(1) 2020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逐季度下滑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和同行业公司情况说明该变化趋势的合理性;(2)2020年第四季度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并就上述因素是否 可能持续影响2021年的经营业绩充分提示风险。
  民生银行方面表示,该行2020年营业收入逐季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坚决贯彻监管政策要求,强化业务合规管理。2020年,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影子银行和金融“去杠杆”的检查和处罚力度,该行按照监管相关政策和整改要求,大幅压降非标准化资产投资规模,其中非保本理财、票据资管、同业投资企业信用类资产等非标投资规模分别压降1,595.36亿元、718.29亿元、344.68亿元,导致投资收益前高后低,逐季环比下降。
  二是疫情期间“宽货币”政策产生的“资金红利”未能持续。2020年初疫情爆发期间, 资金面总体较为宽松,市场资金价格处于历史低位,该行在一、二季度分别实现债券价差及 基金投资收益34.51亿元、12.96亿元;下半年,资金市场价格低位反弹后趋稳,债券价差获 取空间微乎其微,投资估值浮盈也随市场资金利率的反弹而逐步回退,三、四季度分别实现 债券价差及基金投资收益1.91亿元、8.11亿元,环比上半年下降较多。
  三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降费让利支持实体经济。为缓解疫情冲击,支持复工复产,央行大力推进LPR引导资产端定价逐步下行,落实普惠金融“应延尽延”的政策要求,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2020年,該行一方面加快推进存量贷款LPR定价转换工作,在LPR累计下降30BP的情况下,该行新发放人民币贷款执行利率逐季降低,四个季度分别为5.69%、 5.46%、5.36%和5.10%,累计下降 59BP,特别是中小、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水平下降较快,小微贷款整体收益率同比下降67BP;另一方面,该行积极实施小微和信用卡客户的息费减免,下半年减免息费15.22亿元,减免金额比上半年(9.05亿元)增加68.2%。
  四是夯实资产质量,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2020年,该行全面摸排存量资产风险状况, 统筹编制不良资产处置规划,逐季加大存量问题及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
  该行2020年净利润逐季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银行业顺应外部环境变化,普遍采取前瞻性措施,加大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对利润产生一定的冲击,特别是股份制银行的净利润增幅比2019年有较大下降。民生银行在营业收入逐季下降、业务及管理费列支及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进度等因素叠加的影响下,归属于该行股东净利润呈现逐季下降趋势。
  关于2020年四季度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民生银行表示,
  2020年四季度该行出现亏损,主要是由于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进度的影响,非标准化投资等非核心业务收入项目逐季下降,受市场波动影响的债券价差和基金投资收益下降等因素的叠加影响。
  2020年四季度,该行受减值模型调整、资产转让进度等因素影响,当季计提资产减值损 失306.34亿元,环比三季度增加105.74亿元。其中年末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基于宏观经济预测更新违约概率前瞻性调整模型,增提资产减值损失25.51亿元;计提非信贷资产拨 备61.69亿元,环比三季度增加17.68亿元,主要用于理财回表资产增提等;计提贷款拨备 219.14亿元,环比三季度增加62.55亿元,主要用于不良贷款处置等。
  就上述因素对2021年经营业绩影响的问题上,民生银行表示:
  2020年,该行积极落实监管要求,主动大幅压降非标投资规模,同时按照资管新规要求加快理财资产回表,推动相关业务风险加快出清,在努力克服内外部经营环境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全年营业收入同比保持了平稳增长;2021年,该行将继续深入推进经营模式转变,促进业务经营回归本源,努力培育客户基础,大力发展基础业务,持续优化资产负债 结构,业务转型成效将逐步显现,在稳健、合规的轨道上进一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五一大限将至,据年初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百万医疗险即将大批下架。对于诸多保险公司来说,转保迫在眉睫。  普遍而言大众认为转保最难通过的是客户这一关,而近日,太平人寿保险公司(下称:太平人寿)黑龙江地区代理人集体要求继续履约事件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自家代理人集体行动且如此轰动,在行业并不多见。  据悉,太平人寿对保险代理人进行培训时,以及在相关宣传材
期刊
日前,五大上市险企一季度保费数据全部出炉!  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五大险企累计实现保险保费收入9731.78亿元,同比增长2.64%。  其中,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人保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五家寿险公司合计保费约6997.66亿元,较去年同期仅增长2.05%。人保財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一季度合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450.19亿元,同比增长2.56%。总保费收入近万
期刊
3月25日晚间,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银行”)披露2020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中信银行持续加强风险管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更加协调统一。  报告期内,中信银行不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推动建立责、权、利相匹配,客户经营和风险管理相统一的责任机制,实施经营主责任人制和专职审批人制。持续强化授信政策传导和执行,推动授信政策与营销指引、审查审批标准、考核和资源配置政策“四策合一”,建
期刊
雇人参加培训承诺一天300元,事后却因不想付费,导致警察介入……这样一起荒唐至极的事件,竟真实发生在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泰康人寿)深圳分公司。  据多家媒体报道,泰康人寿深圳分公司在组织培训过程中,发布线上广告雇人前往捧场,并承诺给予每天300元的酬劳,但在实际过程中却并未兑现,有人当场报警。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泰康人寿曾陷骗保风波,泰康人寿河南焦作支公司牵扯其中。除此之外,去年四季
期刊
近年来,中信银行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监管要求,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全流程管控、开展培训和宣传教育、提升金融服务体验等方面,积极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不断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中信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纳入全行战略规划、企业文化建设和公司治理范围,明确在董事会下设立专项消费者权
期刊
原本长在樹上的叶子,即使是茶树,即使可以提神醒脑延年益寿,还是太昂贵了,还有布头,还有点燃烟草的打火机。  自从人发明了货币,把交换变成交易,再发展成贸易这些连续升级的行为,茶树叶子的身价一直处于上升势头,未来也许还会持续地上升。 昂贵的树叶子见证着人们的想象力,也见证着由想象力带来的效益,虽然这些树叶子年复一年,反复从树上冒出来,也不知道人们早已为它们定了价,而且越来越高。  自从人们发明了头巾
期刊
不断外扩和延展的新北京,楼房林立,车流如织。  这个既包容厚德又传统开放的城市,成为人们各种情感交织的聚集地。 人们抱怨它,热爱它,来到这里,不断地来到这里,从五湖四海!  人们根据自己的足迹和感受发表着不同的评判,生活和工作,思考和流连。 漂泊、踏实,融合、疏离,看不见的种种感觉,时常萦绕于那些南北征战、开疆拓土的创造者中心,“帝都”的魅力和气息也许就在这里,既稳定又充满不确定性。 它见的太多,
期刊
自开年以来,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横琴人寿”)因人事变动、监管处罚等频频成为行业焦点。  日前,广东银保监局公布行政许可信息称,黄志伟已获批出任横琴人寿总经理。早在今年2月4日,横琴人寿发布2021年第一号重大事项信息披露,原总裁李国栋辞职,同时推荐现任联席总裁黄志伟接任总裁。  作为一家成立仅4年的人身险公司,横琴人寿资产规模已超200亿元,只是在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横琴人寿偿付能
期刊
4月22日,正值世界地球日,中信银行北京分行成功举办了“科普大讲堂”系列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为客户子女提供了参与科研实践和公益活动的平台,进一步为培养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拥有高水准科学素养的未来之星增添助力。  2020年初,为顺应国际教育低龄化、需求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大对客户家庭教育服务资源的投入支持,延伸服务周期,构建“有温度”的服务体系,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全面升级了创设于2014年的“留学
期刊
忘带医保卡只能自费就医的时代已经过去。  医保电子凭证已通过各类APP、小程序等经国家医保局认证授权的渠道进入参保人手机,广泛应用于各类医保场景。而手机银行正是其中的重要渠道之一。日前,中信銀行透露,该行手机银行APP医保码激活用户已超过100万。  医保电子凭证是国家推动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在全国范围统一标准,跨区域互认,“凭证在手,医保无忧”。同时,医保电子凭证通过实名和实人认证,采用国产加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