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复周德部长纪念墨盒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37年中国正处在动荡时期,内忧外患,国难当头,英雄儿女前赴后继奋起救亡。华东之大,却难以安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无数热血青年满怀救国激情投笔从戎,上海光华大学学子同样胸怀赤子之心,也将投入当中。上海光华大学是民国时代上海一所著名的综合性私立大学,1925年6月3日创建,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这一日现在也是华东师范大学每年的纪念日,“光华”二字寓“光我中华”之意,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里的《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以日月卿云为校旗,红白为校色,“知行合一”为校训(1930年改为“格致诚正”)。首任校长是爱国教育家、文献家张寿镛,著名学者胡适、徐志摩、钱钟书、田汉、黄炎培等都曾在此任教。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因学校地处战区,校舍全部被日军炸毁,但学校仍坚持租房上课,未曾间断,并同时在四川成都成立分部,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海本部得以恢复,1951年10月与大夏大学合并成立华东师范大学,曾就读于光华大学的知名人士有乔石、荣毅仁、周而复(周德)、尉健行、汪道涵等,当时很有影响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光华大学也成立小组,创办进步刊物《文字丛报》《小说家》,编辑有聂绀弩、马子华、田间、王元享、周而复(周德)等人。
  1937年4月三十名学子即将各自奔赴北京、天津、山东等地,人生如浮萍,聚散两茫茫,蓦然回首,同窗之情难舍,风无定,人无常,再相聚可能遥遥无期,在分别之际,特署名铸于文房用品墨盒之上以作纪念。借以一物演绎依依离别之情。所铸名者人均一方,共定制三十方,时隔多年有的失落,有的损坏。我有幸2017年8月20日于中国刻铜艺术群友“冲锋”购得一方,2018年6月20日于朋友赵小鹏购得一方,其中后者为“原光”墨盒未曾使用,收第二方时经圈内“考证大师”梁云坤证实方才得知盒面铸名之人中有周德(系原文化部副部长)。在此感谢群友惠让,感谢梁兄考证。
  墨盒面左起刻有“丁丑仲春光大学友以科学会之主持有燕鲁之行聚散萍踪特署名铸此以作纪念”,依次刻有三十名光华学子之名,墨盒形状为长方形,长9厘米,宽6厘米,厚2.7厘米,材质为黄铜,整体外层为镀铬工艺,是在黄铜的表面加工上一种金属层,为的是更美观,也能更好地保护墨盒表面防止腐蚀。盒面上所刻“光大”即指原上海光华大学,三十名学子中周德即是周而复,作家、书法家,原文化部副部长。
  为什么说周德即是周而复?经多方查阅,在河南大学百年校庆网站,2012年9月24日刊有周而复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为《汴梁一梦》,原文是:“那时,河南大学在南京招生。报名投考容易,难的是要有一张高中毕业文凭。我们想了一个主意:用我哥哥周祖庥的高中文凭,冒名顶替报名投考。考试后,成绩符合录取标准,一举成功。我改名周祖庥和同学一道前往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名城汴梁。至今流传所谓“开封古城,十朝都会”: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此外西汉的梁孝王、元末红巾军刘福通和朱元璋都一度在开封定都。河南大学位于龙亭后侧铁塔附近,拥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我考的是中文系,想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进行研究,如中国文学史、散文、诗词方面。在这座古代名城安安静静地读四年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为祖国文艺事业略尽绵力,是我的厚望和志趣。一天黄昏时分,我从课堂回宿舍的路上,看到布告栏里贴了一张新的校方布告,赫然发现布告上有周祖庥三个字,立即停足审视内容,那上面写的是,查中文系学生周祖庥高中毕业文凭并非本人,着即开除学籍……这簡单几个字,如突出的一阵惊雷,把我的美梦击得粉碎,接着天空暗淡下来,校园和大地仿佛陷入一片昏暗的夜色里。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到沉重的打击。我不气馁,虽然仿佛被打倒在地,旋即站了起来,伸直了腰杆,前去拜访卢前先生,向他陈述那张布告内容和我利用哥哥文凭投考河南大学的实情。他为我抱不平,气呼呼地说,文凭虽说是假的,并非本人,可是考试成绩却是真的,学校要录取的是“文凭”还是本人考试成绩?他叹了一口气说,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下,我们无权无势,有什么话好说?他耸耸肩,表示身为教授也无法挽回校方已公布的布告。他沉思了一下,说: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先设法弄一张高中文凭,再考大学。他有个朋友在上海办建国中学,可以介绍我立即去插高三下学期,读到明年即可取得高中毕业文凭。我拿着卢先生的介绍信,悄悄黯然告别开封前往上海,顶替建国中学高三下学期班上周德名额,再读高中。第二年暑假取得高中毕业文凭,投考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从此,原名周祖式不用了,也不冒充周祖庥了,进入大学以后,大家都叫我周德……”
  周而复(周德),原名周祖式(1914-2004),安徽旌德人,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作家、书法家。原任文化部副部长。
其他文献
如果将时间回溯至台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空场域,当时艺坛正兴起乡土写实创作的艺术热潮,许多画家顶着艳阳曝晒或雨淋,甘之如饴地背着沉重画箱携带画笔颜料,深入各大小农村乡镇里,以彩笔描绘記录下老旧砖墙构筑的农舍。这些画家执着的创作动机一方面起因于怀旧的心境,另一方面也悸动于乡间自然纯朴的美景。曾几何时这些美好的农村景观印象伴随着都市开发已变得愈来愈少,代之而起是水泥或外表贴皮瓷砖建造的房屋楼舍,原本是
期刊
二十余年前,我在吉林省延边大学搞出版时,曾与同事编撰了一本书叫《历代三绝》。依稀记得,书中描述了历代的“三绝”名人之事。编书之余,我常想,身怀一二技能者已是不凡之人,更何况“三绝”之人乎?我虽结识一些文化界的朋友,也许不在其圈,难觅“三绝”之人,故常憾恨不遇“三绝”之人。  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自调至上海工作后,经友人引荐,结识了郑小云。他多次邀我去其“积跬斋”品茗聊谈,我
期刊
奉题《蕉翁赏砚图》  不见忽三载,参商各动思。  溪深鸣翠叶,月鉴入丹池。  侍砚垂髫立,温书黄发奇。  文山遗旧志,双映邻蕉诗。  五月十四夜骤雨狂风并作有记  与儿系幔初翫月,夜月失吞梦南柯。  竞起奔雷腾万里,寻交柱电裂千河。  锵锵铁骑森楼宇,飒飒惊风撼玉珂。  起卧三时终罢睡,愁看断简蠹鱼歌。  戊戌秋初同诸侪访碑长安有作二首  曲江澄澈灞桥幽,更羡秦宫汗漫游。  拂动铃铎心常寂,趺驮可
期刊
書法家于新澎
期刊
畫家卿安
期刊
二十年弹指一挥,偶尔与同学小聚,当老同学惊异于我的执着时,方有不堪回首之感。在很多人看来,从艺总有点殉道的意思,这些年来我收获了不少同情,也收获了不少赞誉,当然也少不了规劝和告诫。而今这些对我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艺术是个人的直接体验着的人生,人生总是个人的,没有谁能代替别人去生活,犹如没有谁能代替别人去死一样。生而为个人我已耗尽半生,艺术也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曾经以写评论文章为业,却无从给自己写
期刊
2018年11月3日,萧振中中国画作品展在长沙美庐美术馆开幕。这一天是他六十岁阳历生日,按他自己的说法这是身份证上的生日。此前,他已经在阴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过了一次生日了。  选择这一天举行画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但要在六十岁举办一个综合性的展览却是早已计划好的事。  对计划好的事,萧振中从来没有食言过。  黄永玉先生曾经对萧振中说:“你自己在外面闯荡,不要依附于任何人,就画你自己的画。”  
期刊
画家胡潤芝
期刊
一边结跏趺坐,一边进行雕塑创作。一旦开始上坐,便不会轻易离开。这是李亮东老师每天的工作状态。是这样一种坚毅而专注的姿势,深深地印在我对他初次见面时的脑海里,形成了我对雕塑艺术家的全部印象。  于李亮东老师而言,进行艺术创作,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修行。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在禅修中体现自我即时即刻的思考。因此,他的作品不仅仅是简单意义的艺术创作,而是他每天在禅修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载体。他享受这个修行的
期刊
一、 生平  颜震潮,字雨辰,号沧客,晚署辰翁,原籍湘阴,客籍长沙,抗战老兵、书法家、诗人。1923年6月出生于湘阴。1938年,16岁的少年颜震潮就立志报国,成了湘阴县县长谢宝树将军(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参事)的得力文书,为谢宝树将军处理往来公函。1939年7月,谢宝树将军调任第九战区干训团政治训练处处长,颜震潮任准尉司书。12月,谢宝树将军再回湘阴县任县长,颜震潮跟随将军一起为恢复因第一次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