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估双生长棒技术治疗5岁以下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的中期疗效,分析相关并发症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2月~2012年6月于我科接受双生长棒技术治疗的14例(男4例,女10例)
【机 构】
: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100730 北京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双生长棒技术治疗5岁以下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的中期疗效,分析相关并发症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2月~2012年6月于我科接受双生长棒技术治疗的14例(男4例,女10例)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平均年龄3.5±1.2岁(2~5岁).通过复习病历,对年龄、撑开次数以及并发症进行记录;同时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侧凸Cobb角、胸后凸、腰前凸、T1-S1距离以及内固定的长度,对畸形的矫正情况以及脊柱、胸廓的生长指标——坎贝尔的空间供肺比值(Campbells space available for lung ratio,SAL)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54.6±22.4个月(24~100个月).14例患儿共接受99次手术,其中85次为撑开术,平均每例患者经历6.1次撑开术.冠状面主弯Cobb角术前73.8°±19.1°,术后35.8°±12.8°,末次随访时34.5°±16.3°.T1-S1距离从术前23.9±4.2cm增至术后27.1 ±4.8cm,末次随访时为33.6±5.2cm,平均年增长率为1.61cm/y.内固定长度初次手术术后为23.1±5.3cm,末次随访时为28.0±6.2cm.SAL术前为0.90±0.10,术后改善至0.92±0.09,末次随访时为0.96±0.11.有4例患者发生8例次并发症,主要为内固定相关(7例次)并发症,均在撑开手术同时进行翻修;无感染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双生长棒技术用于治疗5岁以下、保守治疗无效的进展性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脊柱畸形的进展,保留脊柱的生长潜能,而且对患儿胸廓畸形也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尽管该技术内固定失败发生率较高,但通过翻修手术仍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系统的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分别为(11.28±3.16)d与(5014.64±373.15)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2.35)d与
目的 探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的有效护理方法,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235例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35例。两组患儿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科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饮食护理、物理降温护理、药物降温护理与高热惊厥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是否得到满意的控制,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患者生命的延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晚期癌症病人有50%~70%有不同程度的疼痛[1]。本研究旨在应用硬膜外PCEA,采用吗啡和
目的 评价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急诊三无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急诊三无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急诊科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急诊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急诊三无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对急诊三无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观察
例1患者男性,56岁,原有心脏病史,早饭后在看电视时突发神志不清,四肢抽搐,伴小便失禁。家属马上拨打求救电话,调度人员一边就近派车,一边进行电话指导下心肺复苏( CPR)。因当时正是上班高峰期,救护车约在18 min后到达现场,到达现场后心电图示室颤,立即予除颤等治疗后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然后送就近医院。后患者在监护病房治疗后出院,基本无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