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先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概述入手,针对现存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相应的提出应对对策,并对以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管理体制创新,提升园林绿地建设与管理水平,供同仁参考学习。
关键词:园林绿地;管理;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7-0015-01
1 前 言
作为公共资源,公园免费开放,让全民共有共享,是一项大的政策、大的方向,也是百姓的殷切期盼。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实现了开放式公园、广场的精品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
主要采取措施包括:①实行市场化管理,改“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严格按照程序,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保洁、保安队伍,引人了竞争机制,花钱买服务,而且是优质服务。②改革管理机制,改“要我干”为“我要干”。如:某园区实施机制改革,通过全员公开竟聘择岗,近百名职工分流进人保洁、保安公司,由昔日的“公园主人”变成“公园服务人”,干部职工工作的激情、负责的态度在每一位职工身上显现,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得到了极大增强。③率先实行片长制,改“面慈耳软的老好人”为“百姓满意的好管家”。通过公开选拔出来的片长,对各自片区内的保安、保洁、绿化等工作进行全面跟踪检查、整改督查,认真履行职责,主动靠前管理,严格奖罚,真正发挥了“好管家”的作用。④制定标准,推行三级督查,改“以包代管”为“联查联防”。
2 城市绿地管理的存在问题
虽然市绿地面积增加显著,但各项绿地功能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养护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规章制度尚不完善
在绿化养护监管过程中,因缺乏相应的参考依据而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较多,都是由于当前社会保护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园林管理部门的执法职责不够明确,管理权限又受到限制之类因素引起。
2.2 考核体系不够严谨
随着城市绿地面积的不断增加,绿化养护工作越来越繁重,绿化管理部门根据本市绿地实际状况出台了考核办法,考评标准等,也建立了相应周期性的巡查考核制度,但在实际操作层面,由于部分巡查人员专业技术不精,责任心不够,检查不到位的情况屡有发生。
2.3 养护市场缺乏规范
市积极引人园林绿化养护市场竞争机制,但缺乏专门针对养护投标单位的市场准入条件。在考核绿地养护管理成果过程中,对绿化企业处罚大于奖励,无法调动绿化养护单位的自主意识。政府资金投入不够,预算偏低,不利于养护市场的成长精进与长效投入。
2.4 养护水平不高
各地区绿地面积扩张,但是养护人员老龄化严重、养护预算费用较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技术培训未及时开展、创新能力不足、专业技术力量不够、科技护绿措施落后、养护队伍缺乏竞争意识,导致了绿地景观效果差,缺少精品、示范性绿地。
2.5 养护费用标准不够科学量化
随着养护内容、措施的不断增加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广泛应用,城市绿化养护成本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年前的绿化养护投资标準已不适合绿地实际养护资金的增长投入,并且由于缺乏科学定价机制,直接影响了养护资金的利用效率。
2.6 应急机制有待完善
在遇到恶劣天气、人为原因等不可抗力因素时,缺少第一时间的应急预案,导致了绿地损坏情况惨重,修复、补植难度巨大。
3 城市绿地管理的应对措施
3.1 制定、完善规章制度
结合实际,广泛调研、论证及意见征求,分阶段、有步骤地制定完善与绿地养护模式相关的规章制度,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的绿化规章体系,做到整个绿地养护系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2 修订园林绿化养护考核体系
各级绿化管理部门需对绿地内所有苗木和设施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严谨公正的日巡查、周检查、月考核等考核体系。建立方便健全的网络考核系统,与传统纸质考核系统相结合,取长补短,形成覆盖面广、无考核死角的监管考核体系及养护质量保障体系。
3.3 推行并市场化模式
引入竞争机制,环境美化、养护和管理的市场化,积极发展和培育的市场化的花园的维护管理,设置进入条件,规范招标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合理的奖惩机制,调度适合绿化的公司,并建立长期的投资机制,促进合理化的养护市场。
3.4 全力提高绿化养护技术水平
通过有计划、有步骤、针对性强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绿地养护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知识,组织施工企业进行技术比武,增加交流养护经验的机会。通过“外请内培”“以点带面”“协会搭桥”等方式,对园林从业人员进行技术讲座、培训、现场辅导等,较大地提高了园林绿化整体养护技术水平。
3.5 尽快出台管理定额
绿地养护管理定额必须结合当地的工资标准和生产资料成本来计算合适的管理成本,加上各种保险费用、税金、合理利润等组成绿化管理定额来保证管理企业的利益。第一步应根据现有的标准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确定管护对象的分类方法。第二步应由园林管理部门、园林养护优质企业、计价部门组成工作组,展开实地测算。
3.6 制定突发事件和灾害性天气预案
在突发事件中,气候因素占了较大比重,绿地养护管理部门需因地制宜采用应急措施保护绿化。比如遇到冰冻、凝雪天气及时除掉枝叶上的冰块和积雪,防止树木受到冻害;大雪天气,确保雪停后24h内将积雪清理掉,防止绿地在融雪后结冰受冻害;大雪后尽可能减少含有融雪剂的积雪或雪水堆积在大树周围对植物组织造成盐害胁迫。
4 结束语
现代城市在可持续发展,都市环境美化是根本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本。通过都市环境美化的多样化的建筑和管理,政府不光在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应承担必要的管理职能,作业实施的企业应该负担的其相应该负担市场风险,中介操作他们的被分配的责任,倾向市场的操作,社会化手段的管理,现有的效率,并且必须建立公正的,现代化的市场运营机制,使都市环境美化的建设和管理既系统又统一,并且赋予都市风景绿化一个很好的发展周期发展轨道。另外,建立的倾向市场的操作机制的城市的园林绿化投资、建筑、操作和管理,促进管理系统创新,一方面,突出事务,契约管理的实施的主要绿化的城市的企业变革,改进都市风景建设和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它突出都市使环境美化的投资主题的多样化并且增加都市公园植树造林社会投资和建设效率。
参考文献
[1]马白玉.中国市政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研究[J].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18-8-17
关键词:园林绿地;管理;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7-0015-01
1 前 言
作为公共资源,公园免费开放,让全民共有共享,是一项大的政策、大的方向,也是百姓的殷切期盼。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实现了开放式公园、广场的精品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
主要采取措施包括:①实行市场化管理,改“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严格按照程序,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保洁、保安队伍,引人了竞争机制,花钱买服务,而且是优质服务。②改革管理机制,改“要我干”为“我要干”。如:某园区实施机制改革,通过全员公开竟聘择岗,近百名职工分流进人保洁、保安公司,由昔日的“公园主人”变成“公园服务人”,干部职工工作的激情、负责的态度在每一位职工身上显现,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得到了极大增强。③率先实行片长制,改“面慈耳软的老好人”为“百姓满意的好管家”。通过公开选拔出来的片长,对各自片区内的保安、保洁、绿化等工作进行全面跟踪检查、整改督查,认真履行职责,主动靠前管理,严格奖罚,真正发挥了“好管家”的作用。④制定标准,推行三级督查,改“以包代管”为“联查联防”。
2 城市绿地管理的存在问题
虽然市绿地面积增加显著,但各项绿地功能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养护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规章制度尚不完善
在绿化养护监管过程中,因缺乏相应的参考依据而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较多,都是由于当前社会保护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园林管理部门的执法职责不够明确,管理权限又受到限制之类因素引起。
2.2 考核体系不够严谨
随着城市绿地面积的不断增加,绿化养护工作越来越繁重,绿化管理部门根据本市绿地实际状况出台了考核办法,考评标准等,也建立了相应周期性的巡查考核制度,但在实际操作层面,由于部分巡查人员专业技术不精,责任心不够,检查不到位的情况屡有发生。
2.3 养护市场缺乏规范
市积极引人园林绿化养护市场竞争机制,但缺乏专门针对养护投标单位的市场准入条件。在考核绿地养护管理成果过程中,对绿化企业处罚大于奖励,无法调动绿化养护单位的自主意识。政府资金投入不够,预算偏低,不利于养护市场的成长精进与长效投入。
2.4 养护水平不高
各地区绿地面积扩张,但是养护人员老龄化严重、养护预算费用较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技术培训未及时开展、创新能力不足、专业技术力量不够、科技护绿措施落后、养护队伍缺乏竞争意识,导致了绿地景观效果差,缺少精品、示范性绿地。
2.5 养护费用标准不够科学量化
随着养护内容、措施的不断增加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广泛应用,城市绿化养护成本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年前的绿化养护投资标準已不适合绿地实际养护资金的增长投入,并且由于缺乏科学定价机制,直接影响了养护资金的利用效率。
2.6 应急机制有待完善
在遇到恶劣天气、人为原因等不可抗力因素时,缺少第一时间的应急预案,导致了绿地损坏情况惨重,修复、补植难度巨大。
3 城市绿地管理的应对措施
3.1 制定、完善规章制度
结合实际,广泛调研、论证及意见征求,分阶段、有步骤地制定完善与绿地养护模式相关的规章制度,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的绿化规章体系,做到整个绿地养护系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2 修订园林绿化养护考核体系
各级绿化管理部门需对绿地内所有苗木和设施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严谨公正的日巡查、周检查、月考核等考核体系。建立方便健全的网络考核系统,与传统纸质考核系统相结合,取长补短,形成覆盖面广、无考核死角的监管考核体系及养护质量保障体系。
3.3 推行并市场化模式
引入竞争机制,环境美化、养护和管理的市场化,积极发展和培育的市场化的花园的维护管理,设置进入条件,规范招标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合理的奖惩机制,调度适合绿化的公司,并建立长期的投资机制,促进合理化的养护市场。
3.4 全力提高绿化养护技术水平
通过有计划、有步骤、针对性强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绿地养护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知识,组织施工企业进行技术比武,增加交流养护经验的机会。通过“外请内培”“以点带面”“协会搭桥”等方式,对园林从业人员进行技术讲座、培训、现场辅导等,较大地提高了园林绿化整体养护技术水平。
3.5 尽快出台管理定额
绿地养护管理定额必须结合当地的工资标准和生产资料成本来计算合适的管理成本,加上各种保险费用、税金、合理利润等组成绿化管理定额来保证管理企业的利益。第一步应根据现有的标准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确定管护对象的分类方法。第二步应由园林管理部门、园林养护优质企业、计价部门组成工作组,展开实地测算。
3.6 制定突发事件和灾害性天气预案
在突发事件中,气候因素占了较大比重,绿地养护管理部门需因地制宜采用应急措施保护绿化。比如遇到冰冻、凝雪天气及时除掉枝叶上的冰块和积雪,防止树木受到冻害;大雪天气,确保雪停后24h内将积雪清理掉,防止绿地在融雪后结冰受冻害;大雪后尽可能减少含有融雪剂的积雪或雪水堆积在大树周围对植物组织造成盐害胁迫。
4 结束语
现代城市在可持续发展,都市环境美化是根本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本。通过都市环境美化的多样化的建筑和管理,政府不光在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应承担必要的管理职能,作业实施的企业应该负担的其相应该负担市场风险,中介操作他们的被分配的责任,倾向市场的操作,社会化手段的管理,现有的效率,并且必须建立公正的,现代化的市场运营机制,使都市环境美化的建设和管理既系统又统一,并且赋予都市风景绿化一个很好的发展周期发展轨道。另外,建立的倾向市场的操作机制的城市的园林绿化投资、建筑、操作和管理,促进管理系统创新,一方面,突出事务,契约管理的实施的主要绿化的城市的企业变革,改进都市风景建设和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它突出都市使环境美化的投资主题的多样化并且增加都市公园植树造林社会投资和建设效率。
参考文献
[1]马白玉.中国市政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研究[J].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18-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