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发言要摆正位置
或许有的专家只是为了提高个人的声誉,实际却损害了公众利益,或者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葛剑雄在《南方都市报》撰文指出,近来经常看到一些专家以特殊的身份发表意见,如某某课题组、某某项目,甚至代表某政府部门或权威人士,以至于引起公众的过分关注。他对这一做法不以为然。
作者认为,这些身份未必全是真的,例如有的是故意漏了一个“前”,而这个过去时态可能已是一二十年前。有的少用了一个“副”,而副与正的比例大于10。有的项目组、课题组完全是自封的,或者早已结束。如果这是媒体炒作或误报,又涉及重大或敏感问题,专家本人应该及时纠正。即使是100%真的身份,是否就能给自己的意见增加分量呢?这正是某些专家所希望的,甚至巴不得公众将他的意见看成政府的主张或即将实施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某些敏感领域,往往就此引发一场风波,造成一起人为的震荡,使个人或某些利益集团获利。或许有的专家只是为了提高个人的声誉,实际却损害了公众利益,或者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作者进一步指出,近年来,在一些重大事件或社会新闻中不乏两院院士的声音,而且他们的声音一般都具有很大分量,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普遍重视。但某些院士同时拥有“董事长”、“总经理”、“总工程师”一类身份,有的就属于当事一方,或者代表了当事方的利益。当然,在这种情况下院士也可以发表意见,表明态度,但必须公开自己的另一重身份,并依照国家法律,遵循社会公德,该回避的时候就回避。
“世界第一”,未必光荣
《人民日报》最近发文说,《工程索引》(EI)数据库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为7.82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19.6%,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这事听上去挺喜庆,但《中国青年报》发表刘效仁文章说,如果按更权威的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统计,2007年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科技论文排世界第三位,仍处于美国和英国之后。至于这些论文中又有多少属于原创性、首创性,有多少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被转化为生产专利和现实生产力,少有人深究。
作者认为,即便中国是科技论文世界第一大国,其中恐怕不少是垃圾。
中国是拿论文发表数量来作为教师考评、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的。不发个几篇论文,研究生就拿不到学位。而绝大多数大学规定,要想评教授,必须在若干年内在若干指定刊物上发表若干论文。这些指定刊物大多要作者交纳数千乃至上万元的版面费、审稿费,才能安排发表。但由于一级职称意味着收入和待遇水涨船高,所以教师们都对花钱发论文趋之若鹜,中国的论文数量自然一路飙升,眼看要世界第一了。
文章说,统计称中国至少八成的科研专利成果只是装在评职称的口袋中,锁在装档案的保险柜子里睡大觉,而根本不能转化成生产力。造成了资源浪费不说,所形成的学术浮躁化、功利化和庸俗化风气,于学术的创新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语境下再看“论文数跃居世界第一”,就不是光荣而是耻辱了。
山寨文化是与非
田德政 报社编辑
朝阳区的老孟从11月中旬至今,征集了600多个节目,准备筹办一台山寨版春晚,和央视春晚叫叫板。我乐见他的成功。央视春晚已经形成了一种对春节文化的垄断地位,不单使得地方电视台的春晚节目集体萎缩,也冲击了我国传统的节日文化,无形中扼杀了除夕之夜的丰富民俗文化。山寨春晚的出现,可以说是对这种春节文化垄断的一次集体解构。百姓创作、百姓表演、百姓观看,体现了春节的民间性和自发性。
张宏 经济观察网评论员
山寨文化是从手机业开始的。在欧美跨国厂商垄断绝大部分专利技术的手机与操作系统行业时,对山寨手机抱有好感是可以理解的,但既然国家已经颁布了反垄断法,为什么不能用法律的渠道进行解决?为此,我反对山寨文化。当山寨文化潜入商业经济领域,这就变成了赤裸裸的知识产权侵权,它们的存在只会伤害更多的优秀民族企业,损伤中国的营商环境,并最终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周东飞 潇湘晨报评论员
山寨手机功能强大,大屏幕、多喇叭、高像素摄像头,凡是已经发明的功能,山寨手机都将毫不吝啬地全部装备到位。它们个性十足,汽车、烟盒、水立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山寨手机做不到。但反对者认为山寨手机侵权、逃税、无保修、不安全,总之必欲灭之而后快。这是多么简单的头脑。从表面看,山寨文化的特征是模仿,其实精髓是制衡。當攒一台电脑成为可能的时候,品牌机就降下了高高在上的价格,而今,当攒一部手机成为可能的时候,手机的垄断利润就将终结。
或许有的专家只是为了提高个人的声誉,实际却损害了公众利益,或者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葛剑雄在《南方都市报》撰文指出,近来经常看到一些专家以特殊的身份发表意见,如某某课题组、某某项目,甚至代表某政府部门或权威人士,以至于引起公众的过分关注。他对这一做法不以为然。
作者认为,这些身份未必全是真的,例如有的是故意漏了一个“前”,而这个过去时态可能已是一二十年前。有的少用了一个“副”,而副与正的比例大于10。有的项目组、课题组完全是自封的,或者早已结束。如果这是媒体炒作或误报,又涉及重大或敏感问题,专家本人应该及时纠正。即使是100%真的身份,是否就能给自己的意见增加分量呢?这正是某些专家所希望的,甚至巴不得公众将他的意见看成政府的主张或即将实施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某些敏感领域,往往就此引发一场风波,造成一起人为的震荡,使个人或某些利益集团获利。或许有的专家只是为了提高个人的声誉,实际却损害了公众利益,或者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作者进一步指出,近年来,在一些重大事件或社会新闻中不乏两院院士的声音,而且他们的声音一般都具有很大分量,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普遍重视。但某些院士同时拥有“董事长”、“总经理”、“总工程师”一类身份,有的就属于当事一方,或者代表了当事方的利益。当然,在这种情况下院士也可以发表意见,表明态度,但必须公开自己的另一重身份,并依照国家法律,遵循社会公德,该回避的时候就回避。
“世界第一”,未必光荣
《人民日报》最近发文说,《工程索引》(EI)数据库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为7.82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19.6%,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这事听上去挺喜庆,但《中国青年报》发表刘效仁文章说,如果按更权威的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统计,2007年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科技论文排世界第三位,仍处于美国和英国之后。至于这些论文中又有多少属于原创性、首创性,有多少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被转化为生产专利和现实生产力,少有人深究。
作者认为,即便中国是科技论文世界第一大国,其中恐怕不少是垃圾。
中国是拿论文发表数量来作为教师考评、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的。不发个几篇论文,研究生就拿不到学位。而绝大多数大学规定,要想评教授,必须在若干年内在若干指定刊物上发表若干论文。这些指定刊物大多要作者交纳数千乃至上万元的版面费、审稿费,才能安排发表。但由于一级职称意味着收入和待遇水涨船高,所以教师们都对花钱发论文趋之若鹜,中国的论文数量自然一路飙升,眼看要世界第一了。
文章说,统计称中国至少八成的科研专利成果只是装在评职称的口袋中,锁在装档案的保险柜子里睡大觉,而根本不能转化成生产力。造成了资源浪费不说,所形成的学术浮躁化、功利化和庸俗化风气,于学术的创新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语境下再看“论文数跃居世界第一”,就不是光荣而是耻辱了。
山寨文化是与非
田德政 报社编辑
朝阳区的老孟从11月中旬至今,征集了600多个节目,准备筹办一台山寨版春晚,和央视春晚叫叫板。我乐见他的成功。央视春晚已经形成了一种对春节文化的垄断地位,不单使得地方电视台的春晚节目集体萎缩,也冲击了我国传统的节日文化,无形中扼杀了除夕之夜的丰富民俗文化。山寨春晚的出现,可以说是对这种春节文化垄断的一次集体解构。百姓创作、百姓表演、百姓观看,体现了春节的民间性和自发性。
张宏 经济观察网评论员
山寨文化是从手机业开始的。在欧美跨国厂商垄断绝大部分专利技术的手机与操作系统行业时,对山寨手机抱有好感是可以理解的,但既然国家已经颁布了反垄断法,为什么不能用法律的渠道进行解决?为此,我反对山寨文化。当山寨文化潜入商业经济领域,这就变成了赤裸裸的知识产权侵权,它们的存在只会伤害更多的优秀民族企业,损伤中国的营商环境,并最终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周东飞 潇湘晨报评论员
山寨手机功能强大,大屏幕、多喇叭、高像素摄像头,凡是已经发明的功能,山寨手机都将毫不吝啬地全部装备到位。它们个性十足,汽车、烟盒、水立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山寨手机做不到。但反对者认为山寨手机侵权、逃税、无保修、不安全,总之必欲灭之而后快。这是多么简单的头脑。从表面看,山寨文化的特征是模仿,其实精髓是制衡。當攒一台电脑成为可能的时候,品牌机就降下了高高在上的价格,而今,当攒一部手机成为可能的时候,手机的垄断利润就将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