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等待每一朵花开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学生好奇心强,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这时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帮助他们重新燃起对自己的自信心,并因势利导,使他们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今后的化学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学会学习,使他们具备适应现在生活所必需的化学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使素质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发展,为每一个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指导是我们化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和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位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教师若能依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把握他们的情感所需,适时将技巧与艺术置身于课堂教学中,那么我们的课堂将生机无限。
  初三化学中溶液配制计算题的教学我一直感到特别棘手,尤其是对基础差的学生它就像一座分水岭远远地把他们挡在了山的外面,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怎样帮助这部分学生重新燃起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吃饱”,而又保证前面的学生“吃好”呢?为此我试着改变传统教学中全体同学千篇一律的做题模式,进行分层教学。在做这方面的应用题时,我尝试着将所教班级分成几个组每个小组出示不同难度的题目并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一节课上每组的学生都在努力着,他们并不是停滞不动、凝固不变的,他们都在体验着成功的乐趣。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社会性和学习环境的差异。面对智力、能力、思维、性格、毅力等都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是他刻苦用功的强大的动力之源,是他树立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的不竭之泉。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学生好奇心强,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如在这时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帮助他们重新燃起对自己的自信心,并因势利导,使他们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今后的化学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所以在上第一节课时,我充分利用这个“第一次”,把学生引到化学神奇的世界里,我给他们介绍了生活中有关化学的许多趣事如“鬼火”的秘密,氢气汽车,安全火柴的由来,等等,令他们叹为观止。接着我设计了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中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然后我适时地引導学生说现在我们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每个同学都有无尽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是带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他们期待老师的肯定,而我常常不经意地用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将他们的期待破灭。我想教师要是像学生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和期待给予他们,那么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成为富有人情和相互尊重的美妙和谐的殿堂。
  懂得不等于已知,理解不等于拥有,为了获得牢固的知识必须进行思考上课时经常遇到这种现象: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回答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课时,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有些模糊了,个别同学竟把教材全忘了。为此,我曾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在学习上,懂得不等于已知,理解不等于拥有,为了获得牢固的知识,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即对学生所感知的东西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应该帮助他们设置一个对新教材进行思考的阶段,让学困生集中精神注意教材中的一些“点”,即知识的基础。实践证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知识不够巩固,其根源就在于他们没有看出、没有理解各种事实、现象、真理、规律性之间相互交接的那些“点”。如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它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它涉及的内容较多,以前每到学习化学方程式时,学生往往全凭记忆,死记硬背,学生对它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最后化学方程式成了化学上的第二门“外语”。怎样帮助学生提高兴趣,熟练掌握这一重要工具呢?为此,我试着找出与化学方程式相联系的“点”——元素符号、化学式、文字表达式是学好化学方程式的基础,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方程式存在的依据,找到这些因果联系的“点”,帮助他们分析、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化学方程式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我们的课堂上每一个孩子的生命个体迥然不同,都有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秘密与神奇。接受他们各自的独特性,不再去想着一定要求他们齐头并进。有的生命需要我们引领着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有的生命,需要我们慢慢地、耐心地等待与陪伴并不断地告诉他,前方有一个无比美好的所在,只要他努力,就会到达。
  教育是慢的艺术,作为教师,真的更应该耐心地等待每一朵花开。在他们慢慢行走的路上,需要我们及时的帮助与陪护,使他一路走来保持对知识的热情,对自我的信心,对生活的乐观。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的开展和积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与反思来丰富其活动经验,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计算学科作为最基本的一门数学知识,在我们的数学课堂和社会实践中贯穿于始终,我们在小学数学的课堂和实践教学中,老师需要充分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能力培养,帮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关键字】数学活动;经验积累;计算
探长(1名):  斑马探长是一匹博学而幽默的高个子斑马。  探员(4名):  白头儿是一只羚羊,斑马探长最得力的助手。  红头儿是一只思维敏捷的朱雀鸟。  黄头儿是一只任劳任怨的仓鼠。  绿头儿是一只喜欢思考的小青蛙。  清晨,斑马探长起了个大早。他伸展着身体,打起了太极拳。最近草原上一切太平,他也乐得清闲,跟着熊猫爷爷学了一套太极拳。斑马探长正练得高兴,小兔子芊芊慌慌张张地跑来了,她一边跑一边喊
“让每一个学生成功”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准绳,已成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价值追求,也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但一个惨淡的现实是:课堂教学效率总体低下的现状,使许多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习兴趣缺失,难以体会到成功的快感。本文对课堂教学效率总体低下以及学生学习兴趣低迷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教师通过“六步三查”导学案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理念和具体实例进行论述,就围绕如何将学生的兴趣内
我们班有一个很有趣的小男孩,他又可爱又顽皮,同学们都开玩笑地称他为“小霸王”,他的名字叫关尚宇。  关尚宇个子矮矮的,戴着一副眼镜。可别看他个子矮,长得可结实呢!他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但调皮得让小熊老师都拿他没办法。  关尚宇的胆子可大了。数学课上他讲小话,小熊老师批评他几句,他总会还回去,有时还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有时候小熊老师让他站到后面去,他却会硬拽着课桌不肯松手。有一次,小熊老师没办法了,只
孙小空穿着潜水服,一直朝大海的深处游去。海水越来越凉,眼前越来越黑。终于,孙小空什么也看不见了。就在他决定原路返回的时候,看到前面有一点亮光在闪烁,仿佛是黑夜里的小灯笼。  孙小空朝着“小灯笼”游去,可是就在他要靠近“小灯笼”的时候,亮光灭了,眼前又恢复了黑暗。咦,这是怎么回事呢?孙小空满腹狐疑地等了一会儿,那亮光又出现了。孙小空又向着亮光处前进,灯又灭了。孙小空这才明白过来,这“小灯笼”的熄灭跟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数学知识大多都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小学数学教师也在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将出现相同问题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数学学科的综合性非常强,通过学习数学,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
大概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来到青海以后,我们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不容错过,那就是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自治县的扎龙沟。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三个家庭,九个人,两辆车,从青海西宁浩浩荡荡出发。四个小时的车程,一路欢笑一路歌,我们终于来到了这号称“小九寨沟”的扎龙沟。  入住藏家宾馆后已经是晚上八点,我们一行人去附近的藏家饭店吃了点饭,然后走回旅馆,一路上说说笑笑,很是热闹。突然,女儿惊呼:
别看我老爸60多岁了,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漫画迷!他总是说,喜欢漫画的人怎么会有忧愁呢?  老爸对漫画的钟情,从他几十年来购买的几百本漫画书可见一斑。从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日本长谷川町子的《阿螺》、比利时埃尔热的《丁丁历险记》,到王泽的《老夫子》、朱德庸的《双响炮》,还有许多欧美经典漫画集,老爸对这些漫画书视若珍宝,对漫画家更是如数家珍。他每天都要翻翻这本,看看那本,陶醉其中就是他最大的满足。 
在数学教学中,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许多伟大的数学家都是通过猜想发现了别人都不曾发现的真理。数学课程标准也认为:学生应“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合理正确引发学生的猜想是教好数学这门学科的最佳方式。  数学教学猜想思维素养牛顿提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猜想是有一定根据的、科学的、合理的推测,它不是
不久前,我在城里买了房,便决定把乡下的母亲接来同住。这次,母亲答应得很爽快。不过,她说至少得一个月后来。我只当母亲舍不得离开,便没多问。岂料,一个月后,母亲又打来电话,说她在乡下还得再待半个月。我非常好奇,问她还有什么事,母亲一句“来了我再和你说”。  大半个月后,母亲总算来了。我跟她开玩笑:“妈,你到儿子这里来,也得看老黄历挑日子么?前后这么长时间,你有多少东西要收拾啊?”母亲笑道:“家里倒没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