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考场作文,评卷者说过这样的妙语:“阅读考场作文,就像是在沙漠里行走,偶尔看见绿洲,便不由得怦然心动,甚至一阵欢呼!”下面这三片“绿洲”,最招人喜欢。
一、情景交融的好文章。借景抒情,是最为常见的表达方法,也是历年考场满分作文最突出的亮点。笔者近三年收集的近百篇优秀记叙文中,以自然风景或人文景观为题材的12篇,占总量的10%;在叙事中出现了景物描写的84篇,占总量的70%。这些文章里的景物描写,有的出现在开篇或结尾处,寥寥数语,却有顿然生辉的含蓄之美;有的描写泼墨如云,精雕细琢,将人物复杂的情感映衬得淋漓尽致,情感极为充沛;有的甚至以景物为线索,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让景物描写交错出现,文章呈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如满分佳作《郁金香里的微笑》一文,便多次出现了对郁金香的描写,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描写的:“雨过天晴,杂草被修整得格外精神。绿绿的草地上,一株郁金香带着露珠勇敢地抬起了头,面对阳光,面对蓝天,露出了甜美的微笑。”考生借教室外开放的郁金香花,激励自己竞选班委的勇气,情真意切,语言精美,读来别有一番情趣。
二、细节出彩的好文章。“一个成功的细节,可以救活一篇作文。”这是一位特级教师在作文讲坛上多次强调过的写作技巧。从各地评卷中心反馈的信息来看,不少考生正是凭借精彩的细节,让文章迈上了高分的舞台。在收集的这些记叙文佳作里,或绘肖像,人物跃然纸上;或写动作,形象栩栩如生;或写景物,文章美如画卷。有的时候,虽然只是人物的三言两语,一番细腻刻画之后,内心却掀起了惊天波澜;有时虽然只是寻常的生活细节,然而通过远近高低、言行举止的刻画,让人有耳闻目睹的亲切感。毫不夸张地说,细节出彩,是满分作文共有的亮点。如满分佳作《最美的微笑》一文里,对人物的“笑”就多次进行了传神描写,最后是这样收笔的:“车子和我终于安全到达了对岸,满心感激的我不禁仔细地看了看那微笑的脸:不算黑的皮肤,眯缝的双眼掩不住真诚的目光,细碎的皱纹爬满眼角,干裂的嘴唇微微张开。啊,那位40多岁的农民,多么的朴实无华!”如此细节,一个可以出彩,多次出现自然可以获得评卷教师的认可。
三、文采飞扬的好文章。没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细细推敲,没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苦苦追求,穿越千年之后的诗词,怎能在今天依旧如此夺目?纵观考场作文,尤其是满分议论文,用诗词添彩的写法较为普遍。那些散发着文化气息的佳作,或经诗词引出故事,或借诗词抒发情感,或用诗词展开议论,手法变化多样,语言文采斐然;有的以一句诗为文眼,有的用一首诗贯串全文,有的让多句诗词相互照应,结构精巧别致,形式新意迭出。如满分佳作《阅读让我美丽》一文中就有这样精彩的句子:“细细品味,你会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枯荷听雨声’的闲情;会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想起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会在浩浩江水边想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短短几句话,便将书中的那份闲情逸致、婉约凄楚以及大气豪放淋漓尽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佳作示范:情景交融类
美景原来就在身旁
何皓清
“曲曲弯弯水,炎黄演绎篇。一条生命线,装订五千年。”这大气磅礴的诗篇,就是人们对资江的赞美!
她从湘桂边境的原始森林出发,出邵阳,经娄底,穿怀化,过益阳,一泻千里,汇入洞庭,何其壮观!千里资江,流域虽广,益阳却占到了将近一半。毫不夸张地说,资江是益阳人民真正的母亲河。可从小在江边长大的我们,看惯了裴公亭的树,听惯了白鹿寺的钟,见惯了西流湾的柳,游惯了碧津渡的水,又有几人能够真正领略她震撼人心的大美呢?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无数益阳人对资江源头的梦牵魂绕,才有了一批批益阳人对长河血脉的苦苦追寻。
我也一度相信,最美的风景或许在远方。游子们的答案,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从源头归来的朋友告诉我,资水虽然桀骜不驯,可当她流经益阳城区的时候,悄然一拐,柳暗花明,十大景观,次第排开。脚下的水,似唇齿相依;远处的山,如形影相伴。船在江上走,宛如人在画中游,让人不禁生出“五岳归来不看山,资江归来不看水”的自豪感。万年的江,千年的城,故事似乎天天都在上演,一代代益陽人,用他们顽强的意志与惊人的胆识,成就了资水的繁荣。有人就与我说起了武汉鹦鹉洲人对益阳商人的尊重,说起了周谷城等人在龙洲书院的求学往事……大家近乎惊叹地说:“遍访千里资江,美景原来就在身旁!”
你可知道,就在资江河畔,曾经两次留下了毛泽东的足迹。1917年暑假,主席从长沙出发,经宁乡,过安化,到益阳,进行社会调查;1925年6月,他再次徒步来到益阳,指导农民运动工作。这两次,主席均夜宿于资江边龟台山上的龙洲书院。当他得知这里是三国古战场,吴国甘宁垒、鲁肃城、单刀赴会等遗址犹存时,连连兴奋地问:甘宁垒有什么遗存?“关濑惊湍”在哪个方位?面对此情此景,主席感慨万千,他说:“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我坚信,正是这浓烈的湖湘文化,更加坚定了他改造中国的雄心。
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孕育着益阳儿女崇文尚义的精神,留下了多少鲁关豪气,送走了多少英雄豪杰。18岁的陶澍,逆流而上,拜访魏源;抗日英雄萧山令、国际义士何凤山,顺江而下,书写了多么壮美的人生故事……益阳文化,其实就是水文化;而水文化的根源,就在资江。我们的母亲河啊,她不仅仅是一条地理上的江,更是一幅绝美的画卷、一本厚重的历史书!
此刻,请您轻轻地闭上双眼。清风徐来,水波荡漾,恰似巨手轻掀书页。这一刻,我们所有的行者、所有的守望者,都将成为她的读者!此时此刻,我想幸福地高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资江!
【评点】
作者写资江,却又不拘泥于写江面之景,而是或探寻源头,巧作对比;或追溯历史,挖掘底蕴;或引经据典,深化主旨。全文笔墨灵动,风景如画,有情景交融的效果。 佳作示范:细节出彩类
洞庭湖上那叶小舟
宁 颜
家乡四面环水,是洞庭湖碧水中的一个小岛,宛如一只青螺,在悠长的岁月里被洞庭的波浪日夜奏响。岛的南北先后通桥,连接着两个小城。岛的东面与垸区隔水相望。两乡人互通往来,全靠摆渡人的一叶小舟。
听母亲说,那个摆渡人上世纪末就开始接过一双木桨,把自己后半生都寄托在这几里宽的水上了。那时的摆渡人,用年轻有力的双手摇动着厚重的双桨,立在船头,湖风灌满了他们的薄衫,船掠过的波纹荡漾到岸边。他们去接青草离离的堤上正翘首的美丽女子,去送提一篮鸡蛋携子而归的妇女。木舟上有时载着柑橘,有时载着大米;也载着朝晖和落霞,载着疾风和骤雨,焕然的满天星斗,隐隐的半夜涛声……这些渡船,就像湖泊庞大身躯内的一条微小的血管,融通了两岸的乡民。我的母亲十多年前就是乘着那个摆渡人的船,异常欣喜又些许畏惧地踏上这座岛的。然而这些渡船在一艘可装载十余辆汽车的轮渡出现后,就消失得所剩无几了。只有那个人依旧守着小船,在船头挂一盏电灯,在晚上轮船停渡后为滞留在对岸的人擺渡。
那天母亲带我归省,坐那个摆渡人的船过河到对岸。在船上,母亲向他询问晚上收工的时间,怕赶不上轮渡好歹能赶上他的最后一趟摆渡。可回来时在路上耽搁太久,我们赶到码头时已差不多晚上九点,湖面上半个船影也难找到。码头寂静冷清,月光冰冷地泻在芦苇丛上,夜晚的湖水冲刷着岸边的青石板,真是让人心焦!突然,我发现对面岸边亮起微弱的光,那光点愈来愈近,愈来愈亮,最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那个人被灯光照亮的脸庞。他捋了捋乱发,跳下船来声音低哑地对母亲说:“对不住啊,我刚躺在床上就想起白天有个客人可能没赶回来……”母亲激动得差点掉泪,紧紧握着他的手连声说:“师傅,真感谢你!”
月光如水,从船舱里溢出。母亲搭话道:“师傅这么晚还出来摆渡,家里人怕是很担心吧!”摆渡人突然爽快地大笑,说:“年轻时候姑娘们嫌我穷,如今早就单身惯了,一年到头都在跟船过日子,怕是有妻小都会跟我离吧!”母亲被他的玩笑话惹笑,抬头望着那一轮圆月感慨道:“要是有座桥,也不至于这么辛苦。”那人长吁一声,双手握桨交叉在胸前,说:“二十多年,我总是梦见湖上通天桥,两边的男女老幼都在桥上快乐地走着,笑着……”母亲问:“那师傅不得下岗了吗?”摆渡人突然缄口了,双手把桨一推,木桨拨开湖水,水中的圆月碎成乱玉。他微微一笑说:“反正都老了,船也撑不动了……”那夜我才知道,那条小船竟还载着一个如此沉重的梦,被一个摆渡人珍藏在心底,夜夜随潮水在他的小船板上摇晃。
之后第二年,桥终于坐落在了湖面上。大桥连通着两条新修的公路,并没有从旧码头附近通过。那个以一对桨在湖面上书写了几十载的摆渡人,也许就是那时,为他的孤独,他的守望,欣慰地画上了一个句号。一日,我在大桥的捐资碑记的一隅看见了他的名字,那上面刻着:陈谷水,三千零一元……我凝视了许久,心想,这大概是他多年的积蓄了。我眺望远处的岸边,一只老旧的木船悠悠晃着,我仿佛看见了摆渡人缓缓登上岸,他孑然的背影渐渐消逝于沿岸杂生的野草中。
【评点】
这篇回忆童年与母亲渡河经历的散文,凭借对摆渡人与母亲对话的精彩细节描写,将洞庭湖上摆渡人生活之艰辛与情感之美好展示得淋漓尽致,读来不禁令人动容。
一、情景交融的好文章。借景抒情,是最为常见的表达方法,也是历年考场满分作文最突出的亮点。笔者近三年收集的近百篇优秀记叙文中,以自然风景或人文景观为题材的12篇,占总量的10%;在叙事中出现了景物描写的84篇,占总量的70%。这些文章里的景物描写,有的出现在开篇或结尾处,寥寥数语,却有顿然生辉的含蓄之美;有的描写泼墨如云,精雕细琢,将人物复杂的情感映衬得淋漓尽致,情感极为充沛;有的甚至以景物为线索,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让景物描写交错出现,文章呈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如满分佳作《郁金香里的微笑》一文,便多次出现了对郁金香的描写,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描写的:“雨过天晴,杂草被修整得格外精神。绿绿的草地上,一株郁金香带着露珠勇敢地抬起了头,面对阳光,面对蓝天,露出了甜美的微笑。”考生借教室外开放的郁金香花,激励自己竞选班委的勇气,情真意切,语言精美,读来别有一番情趣。
二、细节出彩的好文章。“一个成功的细节,可以救活一篇作文。”这是一位特级教师在作文讲坛上多次强调过的写作技巧。从各地评卷中心反馈的信息来看,不少考生正是凭借精彩的细节,让文章迈上了高分的舞台。在收集的这些记叙文佳作里,或绘肖像,人物跃然纸上;或写动作,形象栩栩如生;或写景物,文章美如画卷。有的时候,虽然只是人物的三言两语,一番细腻刻画之后,内心却掀起了惊天波澜;有时虽然只是寻常的生活细节,然而通过远近高低、言行举止的刻画,让人有耳闻目睹的亲切感。毫不夸张地说,细节出彩,是满分作文共有的亮点。如满分佳作《最美的微笑》一文里,对人物的“笑”就多次进行了传神描写,最后是这样收笔的:“车子和我终于安全到达了对岸,满心感激的我不禁仔细地看了看那微笑的脸:不算黑的皮肤,眯缝的双眼掩不住真诚的目光,细碎的皱纹爬满眼角,干裂的嘴唇微微张开。啊,那位40多岁的农民,多么的朴实无华!”如此细节,一个可以出彩,多次出现自然可以获得评卷教师的认可。
三、文采飞扬的好文章。没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细细推敲,没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苦苦追求,穿越千年之后的诗词,怎能在今天依旧如此夺目?纵观考场作文,尤其是满分议论文,用诗词添彩的写法较为普遍。那些散发着文化气息的佳作,或经诗词引出故事,或借诗词抒发情感,或用诗词展开议论,手法变化多样,语言文采斐然;有的以一句诗为文眼,有的用一首诗贯串全文,有的让多句诗词相互照应,结构精巧别致,形式新意迭出。如满分佳作《阅读让我美丽》一文中就有这样精彩的句子:“细细品味,你会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枯荷听雨声’的闲情;会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想起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会在浩浩江水边想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短短几句话,便将书中的那份闲情逸致、婉约凄楚以及大气豪放淋漓尽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佳作示范:情景交融类
美景原来就在身旁
何皓清
“曲曲弯弯水,炎黄演绎篇。一条生命线,装订五千年。”这大气磅礴的诗篇,就是人们对资江的赞美!
她从湘桂边境的原始森林出发,出邵阳,经娄底,穿怀化,过益阳,一泻千里,汇入洞庭,何其壮观!千里资江,流域虽广,益阳却占到了将近一半。毫不夸张地说,资江是益阳人民真正的母亲河。可从小在江边长大的我们,看惯了裴公亭的树,听惯了白鹿寺的钟,见惯了西流湾的柳,游惯了碧津渡的水,又有几人能够真正领略她震撼人心的大美呢?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无数益阳人对资江源头的梦牵魂绕,才有了一批批益阳人对长河血脉的苦苦追寻。
我也一度相信,最美的风景或许在远方。游子们的答案,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从源头归来的朋友告诉我,资水虽然桀骜不驯,可当她流经益阳城区的时候,悄然一拐,柳暗花明,十大景观,次第排开。脚下的水,似唇齿相依;远处的山,如形影相伴。船在江上走,宛如人在画中游,让人不禁生出“五岳归来不看山,资江归来不看水”的自豪感。万年的江,千年的城,故事似乎天天都在上演,一代代益陽人,用他们顽强的意志与惊人的胆识,成就了资水的繁荣。有人就与我说起了武汉鹦鹉洲人对益阳商人的尊重,说起了周谷城等人在龙洲书院的求学往事……大家近乎惊叹地说:“遍访千里资江,美景原来就在身旁!”
你可知道,就在资江河畔,曾经两次留下了毛泽东的足迹。1917年暑假,主席从长沙出发,经宁乡,过安化,到益阳,进行社会调查;1925年6月,他再次徒步来到益阳,指导农民运动工作。这两次,主席均夜宿于资江边龟台山上的龙洲书院。当他得知这里是三国古战场,吴国甘宁垒、鲁肃城、单刀赴会等遗址犹存时,连连兴奋地问:甘宁垒有什么遗存?“关濑惊湍”在哪个方位?面对此情此景,主席感慨万千,他说:“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我坚信,正是这浓烈的湖湘文化,更加坚定了他改造中国的雄心。
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孕育着益阳儿女崇文尚义的精神,留下了多少鲁关豪气,送走了多少英雄豪杰。18岁的陶澍,逆流而上,拜访魏源;抗日英雄萧山令、国际义士何凤山,顺江而下,书写了多么壮美的人生故事……益阳文化,其实就是水文化;而水文化的根源,就在资江。我们的母亲河啊,她不仅仅是一条地理上的江,更是一幅绝美的画卷、一本厚重的历史书!
此刻,请您轻轻地闭上双眼。清风徐来,水波荡漾,恰似巨手轻掀书页。这一刻,我们所有的行者、所有的守望者,都将成为她的读者!此时此刻,我想幸福地高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资江!
【评点】
作者写资江,却又不拘泥于写江面之景,而是或探寻源头,巧作对比;或追溯历史,挖掘底蕴;或引经据典,深化主旨。全文笔墨灵动,风景如画,有情景交融的效果。 佳作示范:细节出彩类
洞庭湖上那叶小舟
宁 颜
家乡四面环水,是洞庭湖碧水中的一个小岛,宛如一只青螺,在悠长的岁月里被洞庭的波浪日夜奏响。岛的南北先后通桥,连接着两个小城。岛的东面与垸区隔水相望。两乡人互通往来,全靠摆渡人的一叶小舟。
听母亲说,那个摆渡人上世纪末就开始接过一双木桨,把自己后半生都寄托在这几里宽的水上了。那时的摆渡人,用年轻有力的双手摇动着厚重的双桨,立在船头,湖风灌满了他们的薄衫,船掠过的波纹荡漾到岸边。他们去接青草离离的堤上正翘首的美丽女子,去送提一篮鸡蛋携子而归的妇女。木舟上有时载着柑橘,有时载着大米;也载着朝晖和落霞,载着疾风和骤雨,焕然的满天星斗,隐隐的半夜涛声……这些渡船,就像湖泊庞大身躯内的一条微小的血管,融通了两岸的乡民。我的母亲十多年前就是乘着那个摆渡人的船,异常欣喜又些许畏惧地踏上这座岛的。然而这些渡船在一艘可装载十余辆汽车的轮渡出现后,就消失得所剩无几了。只有那个人依旧守着小船,在船头挂一盏电灯,在晚上轮船停渡后为滞留在对岸的人擺渡。
那天母亲带我归省,坐那个摆渡人的船过河到对岸。在船上,母亲向他询问晚上收工的时间,怕赶不上轮渡好歹能赶上他的最后一趟摆渡。可回来时在路上耽搁太久,我们赶到码头时已差不多晚上九点,湖面上半个船影也难找到。码头寂静冷清,月光冰冷地泻在芦苇丛上,夜晚的湖水冲刷着岸边的青石板,真是让人心焦!突然,我发现对面岸边亮起微弱的光,那光点愈来愈近,愈来愈亮,最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那个人被灯光照亮的脸庞。他捋了捋乱发,跳下船来声音低哑地对母亲说:“对不住啊,我刚躺在床上就想起白天有个客人可能没赶回来……”母亲激动得差点掉泪,紧紧握着他的手连声说:“师傅,真感谢你!”
月光如水,从船舱里溢出。母亲搭话道:“师傅这么晚还出来摆渡,家里人怕是很担心吧!”摆渡人突然爽快地大笑,说:“年轻时候姑娘们嫌我穷,如今早就单身惯了,一年到头都在跟船过日子,怕是有妻小都会跟我离吧!”母亲被他的玩笑话惹笑,抬头望着那一轮圆月感慨道:“要是有座桥,也不至于这么辛苦。”那人长吁一声,双手握桨交叉在胸前,说:“二十多年,我总是梦见湖上通天桥,两边的男女老幼都在桥上快乐地走着,笑着……”母亲问:“那师傅不得下岗了吗?”摆渡人突然缄口了,双手把桨一推,木桨拨开湖水,水中的圆月碎成乱玉。他微微一笑说:“反正都老了,船也撑不动了……”那夜我才知道,那条小船竟还载着一个如此沉重的梦,被一个摆渡人珍藏在心底,夜夜随潮水在他的小船板上摇晃。
之后第二年,桥终于坐落在了湖面上。大桥连通着两条新修的公路,并没有从旧码头附近通过。那个以一对桨在湖面上书写了几十载的摆渡人,也许就是那时,为他的孤独,他的守望,欣慰地画上了一个句号。一日,我在大桥的捐资碑记的一隅看见了他的名字,那上面刻着:陈谷水,三千零一元……我凝视了许久,心想,这大概是他多年的积蓄了。我眺望远处的岸边,一只老旧的木船悠悠晃着,我仿佛看见了摆渡人缓缓登上岸,他孑然的背影渐渐消逝于沿岸杂生的野草中。
【评点】
这篇回忆童年与母亲渡河经历的散文,凭借对摆渡人与母亲对话的精彩细节描写,将洞庭湖上摆渡人生活之艰辛与情感之美好展示得淋漓尽致,读来不禁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