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再生稻栽培技术主要是将再生稻栽培技术和二收杂交中稻技术结合的技术体系,技术的应用需要选择质量好的品种和适宜种植的区域,从而实现再生稻的高产。为此,文章具体对再生稻栽培技术和实施要点问题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杂交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实施要点
中图分类号:S51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84
再生稻栽培技术支持下的杂交中稻是具有良好生产模式和高盛产值的生产应用技术,是重庆地区农业发展“3绝”之一。再生稻栽培技术能够对秋季温光资源进行高效应用,提升稻田的复种指数,提升粮食总体产量。为了进一步促进杂交中稻、再生稻的生产发展,需要有关人员进一步完善再生稻栽培技术体系。
1 选种、播种
良好中稻的选用标准。良好中稻田选用标准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 头季稻产量高。头稻要是现阶段主要栽种中稻的优秀品种,要求头季生产力是再生稻的2~3倍以上;具有很强的再生力。头季杂交中稻再生芽要有很高的成活率,在收割之后要显示出强大的生长力;杂交中稻所应用的再生稻栽培技术生育期要长短适宜,实现对当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要根据地区的季节和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期进行播种,不能让植物秧苗在气候高温期间开花。一般情况下,再生稻栽培杂交中稻抽穗期不能晚于每年的7月15日,最为适宜播种的时间是每年的8月中旬。杂交中稻的播种除了要考虑时间,还需要考虑茬口和水稻品种。实行一种二收再生稻栽培需要安排在3月下旬进行,并要保证在当年的7月20日之前收获齐穗。
2 对杂交中稻合理布局、科学施肥灌水
再生稻栽培技术在杂交中稻播种中的应用品种布局安排一般需要考察温度、水源、生产成本几个要素。其中,温度要求春季在10℃左右,夏季日均温在22℃左右。随着海拔的升高,年均温度会下降,杂交中稻的生育期会变长,发育成穗的数量会减少。根据促进再生稻生长的天数和实际生育天数形成的对比剪刀差,结合2者特点之后确定在溫度17.7℃,高度350m左右的地方最适宜杂交中稻生长。
2.1 秧田的肥水管理工作
杂交中稻在播种之前需要施足含有氮气、氧化钾、五氧化二磷的复合肥,并在杂交中稻秧苗1叶1心的时候施加尿素、3叶1心的时候施加尿素。在秧苗移栽之前的3~5d施用嫁肥和尿素,从而更好地促进秧苗的生长发展。对于秧苗的水分管理需要在秧苗播种后放干水,并要根据秧苗播种时的天气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水分管理方式。
2.2 对大田的肥料比例进行科学安排
杂交中稻的生长期往往很长,为了更好地促进秧苗生长发展,需要有关人员根据秧苗的不同生育阶段来选择不同的施肥方法。在中稻的生长后期需要适当增加施肥的数量,并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额外增加磷钾肥。水稻对无机肥、氮肥、磷和钾肥等具有很高的需求,为此,在施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几种肥料的科学应用,要保证稻田生育时受日照较少,减少季节温差。通过增施钾肥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的光合作用,满足秧苗生长需要,提升穗苗的颗粒大小。通过增施钾肥提升秧苗的抗逆力,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不利影响。
2.3 应用发苗肥
再生稻的发苗肥主要是攻穗肥,指在施加足够促稻苗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施加适当的发肥苗来提升再生稻的总体含氮率,提升再生稻生长营养。还可以通过增加单个株自叶的面积来提升再生稻的光合作用能力。
2.4 加强对大田用水的科学管理
在杂交中稻移栽的时候需要灌注2~3cm的深层水进行护秧工作,并要分期进行浅水灌溉处理。如果秧苗的总体数量达到了成穗的80%以上就可以继续进行排水晒田工作。在秧苗总量达到180~210万/hm2根的时候进行排水晒田,具体时间是在移栽之后的25d左右进行。
3 实现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现阶段,杂交中稻和再生稻生长中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等几种,对于这些病虫害需要预防。在杂交中稻和再生稻栽培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降低化学农药的浓度,保证化学农药在稻田中保留较少,从而减少化学农药对稻田的影响。在稻田5—7月需要做好螟虫的防治工作,在防治工作开展的时候还需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4 结束语
杂交中稻在我国稻田中的种植范围逐渐扩大,其生长发展对气候、地理环境等有着很高的要求,为此需要有关人员结合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选择杂交中稻合适的栽种时期、合理安排布局、做好施肥灌水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更好地促进杂交中稻生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阳.不同品种中稻蓄留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差异与再生芽化学调控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4.
关键词:杂交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实施要点
中图分类号:S51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84
再生稻栽培技术支持下的杂交中稻是具有良好生产模式和高盛产值的生产应用技术,是重庆地区农业发展“3绝”之一。再生稻栽培技术能够对秋季温光资源进行高效应用,提升稻田的复种指数,提升粮食总体产量。为了进一步促进杂交中稻、再生稻的生产发展,需要有关人员进一步完善再生稻栽培技术体系。
1 选种、播种
良好中稻的选用标准。良好中稻田选用标准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 头季稻产量高。头稻要是现阶段主要栽种中稻的优秀品种,要求头季生产力是再生稻的2~3倍以上;具有很强的再生力。头季杂交中稻再生芽要有很高的成活率,在收割之后要显示出强大的生长力;杂交中稻所应用的再生稻栽培技术生育期要长短适宜,实现对当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要根据地区的季节和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期进行播种,不能让植物秧苗在气候高温期间开花。一般情况下,再生稻栽培杂交中稻抽穗期不能晚于每年的7月15日,最为适宜播种的时间是每年的8月中旬。杂交中稻的播种除了要考虑时间,还需要考虑茬口和水稻品种。实行一种二收再生稻栽培需要安排在3月下旬进行,并要保证在当年的7月20日之前收获齐穗。
2 对杂交中稻合理布局、科学施肥灌水
再生稻栽培技术在杂交中稻播种中的应用品种布局安排一般需要考察温度、水源、生产成本几个要素。其中,温度要求春季在10℃左右,夏季日均温在22℃左右。随着海拔的升高,年均温度会下降,杂交中稻的生育期会变长,发育成穗的数量会减少。根据促进再生稻生长的天数和实际生育天数形成的对比剪刀差,结合2者特点之后确定在溫度17.7℃,高度350m左右的地方最适宜杂交中稻生长。
2.1 秧田的肥水管理工作
杂交中稻在播种之前需要施足含有氮气、氧化钾、五氧化二磷的复合肥,并在杂交中稻秧苗1叶1心的时候施加尿素、3叶1心的时候施加尿素。在秧苗移栽之前的3~5d施用嫁肥和尿素,从而更好地促进秧苗的生长发展。对于秧苗的水分管理需要在秧苗播种后放干水,并要根据秧苗播种时的天气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水分管理方式。
2.2 对大田的肥料比例进行科学安排
杂交中稻的生长期往往很长,为了更好地促进秧苗生长发展,需要有关人员根据秧苗的不同生育阶段来选择不同的施肥方法。在中稻的生长后期需要适当增加施肥的数量,并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额外增加磷钾肥。水稻对无机肥、氮肥、磷和钾肥等具有很高的需求,为此,在施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几种肥料的科学应用,要保证稻田生育时受日照较少,减少季节温差。通过增施钾肥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的光合作用,满足秧苗生长需要,提升穗苗的颗粒大小。通过增施钾肥提升秧苗的抗逆力,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不利影响。
2.3 应用发苗肥
再生稻的发苗肥主要是攻穗肥,指在施加足够促稻苗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施加适当的发肥苗来提升再生稻的总体含氮率,提升再生稻生长营养。还可以通过增加单个株自叶的面积来提升再生稻的光合作用能力。
2.4 加强对大田用水的科学管理
在杂交中稻移栽的时候需要灌注2~3cm的深层水进行护秧工作,并要分期进行浅水灌溉处理。如果秧苗的总体数量达到了成穗的80%以上就可以继续进行排水晒田工作。在秧苗总量达到180~210万/hm2根的时候进行排水晒田,具体时间是在移栽之后的25d左右进行。
3 实现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现阶段,杂交中稻和再生稻生长中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等几种,对于这些病虫害需要预防。在杂交中稻和再生稻栽培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降低化学农药的浓度,保证化学农药在稻田中保留较少,从而减少化学农药对稻田的影响。在稻田5—7月需要做好螟虫的防治工作,在防治工作开展的时候还需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4 结束语
杂交中稻在我国稻田中的种植范围逐渐扩大,其生长发展对气候、地理环境等有着很高的要求,为此需要有关人员结合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选择杂交中稻合适的栽种时期、合理安排布局、做好施肥灌水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更好地促进杂交中稻生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阳.不同品种中稻蓄留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差异与再生芽化学调控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