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电视台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y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听说我正在做的事情,不停地唏嘘感叹,并用他浓重的湖南口音对我说:“你这真是一个人把一个电视台的事情都做了哟。”
  “一个人的电视台”,开始于2009年4月。我推掉了其他的工作机会,决心独立制作纪录片《边疆问路》。 从策划到拍摄,从后期制作到播出,一直都是我一个人承担了全部工作。
  
  从鸭绿江到乌苏里江
  
  出发之前,我仔细研究了一下中国地图,对于将要前往的地点稍作了解,包括那里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假设了一些可能的故事和场景。但是任何计划都不如实际旅程中所遇到的变化。对于这样的题材,旅程是拍摄内容串场的主线,边境基本上决定了内容的特点。剩下的就是放开自己,去当地观察,感受和捕捉。
  旅行的装备和通常户外用的差不多,因为我过去就经常旅行。第一阶段行程在东北,因此保暖的抓绒和冲锋衣还是要准备好,而其他三分之二的行李都被工作设备占据了。
  
  中朝边境印象——
  
  2009年6月,我从北京出发直奔中朝边境鸭绿江口。行程刚开始,我搭上了一部自驾游爱好者的车,走了15天。我们沿鸭绿江一路北上。边境公路旁的铁丝网离得非常近,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对岸朝鲜的村落、县城和老百姓的生活。
  
  长白县
  在经过长白县城时,对岸朝鲜第二大城市惠山正好有一队学生拉练队伍,打着国旗,穿着军装,举着领袖肖像,浩浩荡荡近千人,引来中国这边很多百姓驻足观望。朝鲜的每一个有人住的地方几乎都会在山头立一串标语,虽然看不懂,但从它最后一个大大的惊叹号来看,应该是“领袖万岁”之类的意思吧。中国这边的公路旁的标语,则是“发展就是硬道理”,“知识就是力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从农家乐做起,发展成拥有几层楼高的民营酒店的老板对我说:“幸福就是劳动有成果。国家政策好,只要肯干肯吃苦,就一定会有收获。”
  在拍摄过程中,我几乎每天都能遇到新奇的事情,于是我会做一些简单的记录,在脑子里筛选一遍素材。哪些是能吸引观众的,有信息量的,哪些又是在此基础上与主题靠近的,最后是那些与我的边境主题吻合,有吸引力又有感染力的片段。有些镜头很典型地说明了边境的氛围,已经胜过千言万语了。
  
  天池脚下
  经过长白山的时候,著名的天池竟然六月飞雪,白茫茫一片,我遗憾的没能见其真容。不过和一个当地出租车司机聊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起自己小时候曾经上朝鲜那边的老奶奶家吃大米饭的故事。那个时候,朝鲜生活比我们富裕,还有电视看。近些年来,中国发展迅速,朝鲜经济却大不如前,这位大哥就常常给对岸的朋友送几袋大米。甚至还送给他们中国的手机,他在中国这边帮他们注册、交费,因为我们的通讯网络也能覆盖到朝鲜边境的一定范围。
  边境就是这样,也许一河之隔的地方生活却有着天壤之别,善良的两岸百姓互相帮助,那份人性的温情是最美的风景线。
  我拍摄下了这些边民的讲述,然后再抓紧拍一些他们周围的空镜和与之相关的画面,尽可能把讲述人的生活环境立体化。因为我使用的机器比较小巧,一只手就能握得很稳。用它来采访边境地区的当地老百姓,通常不会太惊动他们,他们见我一个人旅行,也会很自然很放松的和我聊天,这样,在片中的画面就会整体呈现得较有亲切感。
  
  中俄边境印象——
  
  到了中俄边境,两国的交往和融合明显增多。很多边贸口岸城市都修建仿俄建筑,俄罗斯人也到中国来购物旅游。
  乌苏里江畔的赫哲新村,家家户户建得像别墅一样,只是院子里、菜田旁,还保留着传统的农村厕所。我在江畔发现对岸俄罗斯哨所上有两个人影,却很长时间没有什么动静,用小DV拉近一看,居然是两个假人。当然,边境还是边境,乌苏里江上常有中俄两国的边防巡逻艇,两国以江面中心为界,生活在边境地区的渔民要特别小心不能误越了国界。
  
  千里走单骑
  我们路过东方第一哨抚远,这里是迎接照进祖国的第一缕阳光的地方。哨所总是代表着神圣与威严,哨兵们在这里默默地守护祖国的疆土,捍卫着荣誉与尊严,维系着和平与友谊。附近的老百姓偶尔会到江畔钓鱼,我们坐船游江时,船夫告诉我们中国“雄鸡”版图上的“鸡嘴”部分就在前方,我拉近焦距拍摄,见“鸡嘴”处插满了渔竿,还有许多休闲钓鱼的人来此处安营扎寨。著名的黑瞎子岛就在东方第一哨的北侧,2004年,俄方归还了岛上一半领土。我们去的时候,一座黑瞎子岛旅游休闲广场正在建设中,很快就能迎来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了。
  我在中俄边境城市——同江,离开了自驾游爱好者的越野车。因为坐车拍摄很难进行深入采访,所以我决定千里走单骑,接下来的行程,自己解决交通工具,以便可以在一些地方停下来拍几天。
  在同江,我采访了曾经去俄罗斯做生意的当地年轻人小张一家。他的父亲曾经去俄罗斯种地,而小张曾经在俄罗斯生活七年,不幸的是一场大火将他在俄罗斯辛苦挣来的家业付之一炬。现在他回到中国,在家乡做起了俄语翻译。从这个人物开始,我才真正找到了拍摄纪录片的感觉。
  一路上最让我担心的就是素材丢失或者硬盘损坏之类的事情。首先每天我都会腾一遍SD卡里的内容,存储到移动硬盘后,最关键就是对硬盘的保护。移动设备是很忌讳长途颠簸的。我用了好几层软布包裹移动硬盘,然后用专门的小包单独携带硬盘,在路途比较颠簸的地方,就把这些移动设备放在腿上。试想一个拍摄者拍到了珍贵的素材,如果还没回到家就丢失了,那简直像噩梦一样,所以要尽量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后期制作
  
  从2009年10月底,开始进入后期制作阶段。面对拍回来的150个小时素材,我先很仔细地做了浏览,记了场记。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做内容上的分集梗概。
  由于是在一段旅程中拍摄的内容,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集中的人物线索,我最终选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解说,以羽舒作为串场人物,一个单枪匹马走边疆的女孩儿在和她的同胞对话。最初做了一个二十集的策划,但后来想增加每一集内容的丰富性,压缩成十集,每集二十分钟。分集的思路以地点划分,每一个边境地区有它的特点,当地边民的故事也就有所不同。每一集中也必然会有两到三个人物,代表这一地区边民的生存状态。
  我所使用的后期编辑系统是DPS Velocity非线性编辑机,这款机器具有全集成、全实时的编辑制作环境,8个音频实时通道,比较适合剪辑专题片和纪录片。
  在刚开始剪辑时,我遇到了前期拍摄素材上最大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在自驾游爱好者的车上拍摄,无法深入采访,素材非常散,过于走马观花。于是我在后期剪辑时融入了专题的元素,探讨一个集中的主题。
  第一集《鸭绿江伴我行》讲述中朝边境,我打乱地点顺序,让采访的几个人物从不同角度讲述边境线两岸老百姓的互助温情。为了凸显地域色彩,我找了一些朝鲜音乐,有一些是脍炙人口的歌曲,比如《卖花姑娘》的片段,我放在了当地边民讲述和对岸老百姓交换铜、铁、铝的片段中,在朝鲜姑娘的一段采访之后,配以河边洗衣的朝鲜姑娘的画面。
  第二集《乌苏里船歌》先用前面走马观花看到的中俄边境第一印象讲述中俄友谊的渊源,为后面采访同江边民去俄罗斯种地和做生意的这种紧密的边贸往来做铺垫。因为有了下车后集中的人物采访,纪录片的风格更为显现出来,也有了故事情节。我在主人公讲述他遇到火灾的段落后面配上了带有情绪感的旋律。
  这两集都没有进行调色,我想让最后的呈现更为真实。小机器拍摄固然有它的很多局限,但是我希望将它的弱项变成优势,比如,被采访的人物很放松很自然,没有了摄像机的存在感。当然,这样拍片子有很多偶然性,为了不错过被采访者的讲述,我在拍摄时尽量保持录制状态,后期制作上就需要做很多取舍。整理素材,消化素材费时较多。
  
   作者简介
  羽舒(本名:李海培)
  独立纪录片导演/制片人/自由撰稿人/留法传媒硕士
  主要作品:十集电视纪录片《边疆问路》(2009年 20分钟/集 独立制片人/ 策划/导演)
  纪录片《我们曾为奥运工作》 (2009年 片长85分钟 独立制片人/策划/导演)
  纪录片《神秘的中国彩陶》(2006年 片长52分钟/集 共6集 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 撰稿)
  博客:羽舒走天涯http://blog.sina.com.cn/yushuzoutianya
其他文献
CNEX,巧妙地应用了SEE NEXT的谐音:SEE(看),清晰地说出这个团队以视觉为主的表达方式,而NEXT(下一个)则蕴含着生命交替和绵延瓜瓞。  2007年度的“钱”、2008年度的“梦想与希望”,2009年度的“下一代的家园”,CNEX作为华人纪录片项目,以年度主题的方式向全球华人影像工作者征集纪录片提案,“以纪实影片来掌握每一年度华人社会的大脉动”。累计制作十七部影片,另有八部正在制作中
期刊
Kinofilm——曼彻斯特国际短片电影节成立于1995年,当时在3天内展映了100部影片。至2006年,它已经发展为10天的盛会,展映来自世界各地400多部短片。   Kinofilm一直注重展映国际最优秀的短片作品和最另类影片,以求推广新电影的个性、创新精神、挑战性和多元化。每年在欧洲短片电影市场上的赢家和黑马都应邀参展,同时电影节也为低/零成本电影、学生作品、地下电影提供了特别评奖和展映单元
期刊
书接上回,一晃眼2009年已经悄然而逝,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就这样过去了,记得十年前我还是一个懵懂少年,整天想着如何拍电影,能不能成为一个导演或者编剧,但是事与愿违,我换了很多的工作,从编导、摄像师一路做到了杂志编辑。  十年前我想要得到的DV现在已经退役了,老实说我还是很怀念那些设备,看到现在的高清摄像机已经可以完全模拟数字电影的感觉了,但是之前一直伴随着生活和视觉体验的那种DV感反而消失了,这
期刊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马丁·西科塞斯、乔治·卢卡斯和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被称为好莱坞七八十年代的四大导演。这四个人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重新定义了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使极度商业化的美国电影在艺术成就上能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电影一争高下,他们非凡的影响力至今犹在。这一次我们先说说科波拉和西科塞斯,不仅是因为他们两个在四人中年纪最大,也因为他们同为黑帮电影的大师级导演。  四个人里面弗朗西斯·福特·科
期刊
在CFP图片公司2005年组织的一次活动上,北京《京华时报》图片总监骆永红听到了《今日美国》的副总编说起他们已有一半的记者开始拿起摄像机拍新闻视频并截取画面的现状,与此同时,京华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吴海民针对“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提出了在业内形成巨大反响的著名观点—— “‘纸媒冬天’提前来临”。  沿袭了国外纸媒办报经验的部分纸媒马上意识到国外纸媒的环境与变化——这一变化是革命性的。一个似乎对应的例
期刊
躲在咖啡馆的角落里打开电脑的时候,手机早报及时送达,《大风起兮“尘”飞扬》——当天点睛图片和标题赫然入目。抬眼望窗外,裹挟着大量沙尘的大风,将原本应是“阳春二三月,草与水色同”的一个春日,搅得天地一片昏黄,心境自然也受到天气的影响,看来我不得不得从天气说起。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北京的雪没少下,从初雪的喜悦,到丰年的欣慰,一直到期待春意盎然时对大雪纷飞的忧心忡忡。而今雪停了,沙尘又来了,气象专家
期刊
2009年热热闹闹地远去了,2010年又悄然而至。  过去的一年值得我们回顾,新的一年,我们需要鼓舞。  于是就有了鼓舞2010年度DV人物遴选的活动。  广泛征求圈内前辈、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推荐者众多,被推荐者也很多。  众里寻他千百度,为的就是让他们更具有代表性,更具有鼓舞的精神承载。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位DV人物其实代表的都不仅仅是他们自己。  因为他的作品在这一年中格外闪亮,让我
期刊
2010年初,夸克电影手册推出一份具有特定领域代表性意见的电影名单,与青年人展开对话,以推动电影精神的延续,相互牵引电影重新回到知识青年的视野中来。   我们选择了通过创作进行意见表达,并获得公众一定范围内认可的影像创作者及活跃的文化、艺术领域的评论者,我们认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对青年人有一定影响力和一些支持力量:艾未未、娄烨、贾樟柯、王全安、杜海滨、郝建、张献民、崔子恩、杜庆春、颜峻、王小鲁。我们
期刊
中国手机电影年度盛典  (中国内地)  背景:面向全球征集手机电影原创作品,突出中国手机电影国际化地位;提炼“草根”影像创意形态、挖掘手机电影创作人才,为热爱影像创作的参与者提供一个展示自身创意才华的舞台;挖掘手机电影的魅力,提升手机电影新媒体在生活中的地位,提高手机新媒体价值。目前已经成功举行三届。   目的:以推广3G无线业务为核心,大力推动中国新媒体产业链各个相关行业发展。通过手机电影的独特
期刊
2010年不知不觉已近年尾,都怪今年的影像产品发布的太过精彩,让人仍留在兴奋之中,毫无察觉地进入到年底盘点时。和往年的盘点以及整体器材发展趋势不同,今年可谓AVCHD大行其道,甚至可以用垄断来形容AVCHD的霸气,无论是DV还是具有高清功能的照相机都是用这种主流的高清格式,在数码江湖中一试高下。  对于高清的话题,我们已经说了将近5年时间,我们也看到了器材从磁带介质一步步地发展到半导体材质,从DV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