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曾指出:“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决于智力因素,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人格,讲话艺术和处世本领。”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观点。可见,语文因其学科特殊性,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主阵地之一。那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合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通过笔者多年来的实践与总结,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阅读教学——心育的良好契机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因素的课文。例如:有些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有的是要培养学生有集体荣誉感;有的是与他人和睦相处;也有的是要勇敢、要有毅力等。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块主阵地,以教材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而且现行教材所选编的课文不仅是思想性强、情感丰富、文质兼美的好作品,而且课后都有“感情朗读”的要求。教师可以采用“精讲多读、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来落实感情朗读,使每节课用来读书的时间不少于时间总量的二分之一。特别是对于中段语文教学尤其要以读促思,以思促悟,以悟促行。让学生在读读悟悟、悟悟读读中,受到文中人物品质的熏陶、激情的感染、情感的触动、美感的陶冶等,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人与动物的最本质差别是人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与学习的过程中会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悟出道理。
二、写字教学——心育的有利平台
识字写字教学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利环节。因为表面看写字教学似乎是一项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但如果教师激发得当,也能培养学生长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射”字时,我让学生观察单独写“身”和这个时候的字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身子的一撇没有穿出,我紧跟着追问:“为什么在这里这个身字的一撇不穿出呢?”学生结合以往的知识答道:“这样会撑破格子,这样字太大了不好看。”于是我说:“如果你就是这个寸字,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学生很激动地说:“谢谢你!我们永远是好朋友!我永远都会记住你!是你让我们成为了一家人……”我抓住这个时机,总结说:“是啊!两个想要成为一家人的字,为了能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宁可委屈自己,那在我们生活中为了然大家生活的开心和谐,我们又该怎样和我们的同桌、邻居、亲人相处呢?”这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我想不用说,孩子们已经知道怎么做了。
三、习作教学——心育的最佳战地
在语文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上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仍是语文课的主要内容。那么何时巧妙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我们不仅从课文中挖掘心理健康因素,还从“口语交际教学”、“作文教学以及读写例话教学”中有新的发现,例如一年级口语交际《有趣的游戏》的渗透目标是:体验无助和受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是组织学生做贴鼻子的游戏,进行生生、师生双向语文活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把渗透契机设在游戏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游戏,一组在没有同学帮助下,独自贴;一组在同学的帮助下去贴。当做完两组对比游戏之后,学生可真切地体验到无助时的无奈和受助时的愉快。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作文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倾诉自己的感受,拿起手中的笔,在作文日记中倾诉烦恼、痛苦,自己开导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鼓励自己,自己战胜自己,增强自己的独立自主意识和抵抗挫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灵就能得到净化,同情心、爱心得到培养,正义感、道德观得到确立,慢慢地学会该怎样去领悟生活。如:描述心理情感的有:《我真后悔》《我真开心》《我渴望》、《假如我是》;写人:《我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让人难忘的人》;写事《这件事教育了我》《难忘的一件事》《小事不小》《我相信我能行》等等。通过这些内容记载,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督察、自我调控、自我激励。学生会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作文,认识自我,把作文与自身的成长紧紧结合起来,把作文作为生命成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自己的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有时候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可能通过自我调整仍不易解决。如果教师不够细心或了解不够,易使学生走入更深的障碍区。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开设班级秘密“知心信箱”,让学生通过写信、写作文将自己的心声呈现出来,便于教师了解事情的原委,从而做到能与学生更好的沟通,起到更好的心理调解作用。学生通过书信传递的悄悄话,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真情流露。这样教师能够更好的捕捉学生的悲哀烦恼或快乐,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真正为学生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另外教师还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沟通如单独谈话、课堂眼神交流等,不仅加深了师生感情,而且促使学生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形成更好的心理品质。所以习作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不容小视的一块“战地”。
再者,老师在学生的作文及日记本上,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写上人性化评语,如:“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老师为你的成功而自豪”“加油,你一定能行的”“很好,通过这件事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老师祝贺你!”通过书信、周记、日记教师可以比当面谈话更全面、更真实、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其变化,从而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我想这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请利用好习作这块“战地”吧!
总之,教学是一个非常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而这就更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开辟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片天地,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就像古诗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心理健康教育要像春雨润物那样,悄无声息地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一、阅读教学——心育的良好契机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因素的课文。例如:有些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有的是要培养学生有集体荣誉感;有的是与他人和睦相处;也有的是要勇敢、要有毅力等。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块主阵地,以教材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而且现行教材所选编的课文不仅是思想性强、情感丰富、文质兼美的好作品,而且课后都有“感情朗读”的要求。教师可以采用“精讲多读、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来落实感情朗读,使每节课用来读书的时间不少于时间总量的二分之一。特别是对于中段语文教学尤其要以读促思,以思促悟,以悟促行。让学生在读读悟悟、悟悟读读中,受到文中人物品质的熏陶、激情的感染、情感的触动、美感的陶冶等,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人与动物的最本质差别是人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与学习的过程中会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悟出道理。
二、写字教学——心育的有利平台
识字写字教学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利环节。因为表面看写字教学似乎是一项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但如果教师激发得当,也能培养学生长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射”字时,我让学生观察单独写“身”和这个时候的字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身子的一撇没有穿出,我紧跟着追问:“为什么在这里这个身字的一撇不穿出呢?”学生结合以往的知识答道:“这样会撑破格子,这样字太大了不好看。”于是我说:“如果你就是这个寸字,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学生很激动地说:“谢谢你!我们永远是好朋友!我永远都会记住你!是你让我们成为了一家人……”我抓住这个时机,总结说:“是啊!两个想要成为一家人的字,为了能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宁可委屈自己,那在我们生活中为了然大家生活的开心和谐,我们又该怎样和我们的同桌、邻居、亲人相处呢?”这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我想不用说,孩子们已经知道怎么做了。
三、习作教学——心育的最佳战地
在语文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上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仍是语文课的主要内容。那么何时巧妙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我们不仅从课文中挖掘心理健康因素,还从“口语交际教学”、“作文教学以及读写例话教学”中有新的发现,例如一年级口语交际《有趣的游戏》的渗透目标是:体验无助和受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是组织学生做贴鼻子的游戏,进行生生、师生双向语文活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把渗透契机设在游戏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游戏,一组在没有同学帮助下,独自贴;一组在同学的帮助下去贴。当做完两组对比游戏之后,学生可真切地体验到无助时的无奈和受助时的愉快。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作文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倾诉自己的感受,拿起手中的笔,在作文日记中倾诉烦恼、痛苦,自己开导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鼓励自己,自己战胜自己,增强自己的独立自主意识和抵抗挫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灵就能得到净化,同情心、爱心得到培养,正义感、道德观得到确立,慢慢地学会该怎样去领悟生活。如:描述心理情感的有:《我真后悔》《我真开心》《我渴望》、《假如我是》;写人:《我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让人难忘的人》;写事《这件事教育了我》《难忘的一件事》《小事不小》《我相信我能行》等等。通过这些内容记载,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督察、自我调控、自我激励。学生会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作文,认识自我,把作文与自身的成长紧紧结合起来,把作文作为生命成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自己的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有时候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可能通过自我调整仍不易解决。如果教师不够细心或了解不够,易使学生走入更深的障碍区。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开设班级秘密“知心信箱”,让学生通过写信、写作文将自己的心声呈现出来,便于教师了解事情的原委,从而做到能与学生更好的沟通,起到更好的心理调解作用。学生通过书信传递的悄悄话,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真情流露。这样教师能够更好的捕捉学生的悲哀烦恼或快乐,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真正为学生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另外教师还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沟通如单独谈话、课堂眼神交流等,不仅加深了师生感情,而且促使学生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形成更好的心理品质。所以习作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不容小视的一块“战地”。
再者,老师在学生的作文及日记本上,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写上人性化评语,如:“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老师为你的成功而自豪”“加油,你一定能行的”“很好,通过这件事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老师祝贺你!”通过书信、周记、日记教师可以比当面谈话更全面、更真实、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其变化,从而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我想这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请利用好习作这块“战地”吧!
总之,教学是一个非常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而这就更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开辟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片天地,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就像古诗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心理健康教育要像春雨润物那样,悄无声息地去滋润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