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可根据其内容不是太多的实际情况,展开朗读训练、类比教学、拓展训练学习,以满足诗歌教学的基本要求,全面提升学生诗歌学习感知品质。阐明教师教学设计要从不同角度切入,准确把握诗歌内质要义,深度挖掘诗歌特有美感,让学生在具体训练感知体验中形成学习认知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朗读教学 类比教学 诗歌美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80-02
诗歌是一种别样的文学样式,以其精巧的形式、深邃的内容及独特的情感等,成为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材中都有诗歌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高中生学习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强化高中生诗歌学习,提升诗歌综合能力,成为高效课堂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突出朗读教学,感受情感之美
(一)注重朗读练习。从古到今都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历代名家也对诗歌的朗读格外重视。朗读是诗歌学习的一把金钥匙,通过指导学生加强诗歌的朗读,可以把握诗歌音节节奏、音乐体验,给人带来丰富情感之美。如歌朗读中停顿、重音、情感等,使文章富有韵律感,利于对课文内容理解。也可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特定环境中流露出的特定情感,促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
(二)展开情感认知。诗歌学习中不仅要对语言运用、主题内容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展开理解学习,而且还要对诗歌中体现出作者独特的思想情感进行把握。
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一文中,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教师示范读、学生自由读、小组读,齐读、朗读比赛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加深对诗歌要点的理解与把握。在朗读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前三句语速要慢,其中“北”字要重读。从“看万山红遍……竞自由”这一部分要用中速来读,“看”字作统领要读得稍长,“击、浅、怅”字要重读等,在上阕中要将作者那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读出来,而下阕要读出革命者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心。学生参与训练积极性高涨,学习训练效果比较突出。
通过对学生诗歌的节奏、重音、情感等要点把握,能感受作者从中散发的那积极蓬勃的精神,让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在朗读中掌握诗歌朗读技巧,加强对内容理解、语言品味及情感的把握,受到美的熏陶,加强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促进诗歌综合能力提升。指导学生加强诗歌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自然产生丰富美感体验,特别是经典篇章,需要反复朗读体味,从中获得丰富营养,使学生思想得到陶冶。
二、注重类比教学,凸显信念之美
(一)优化互动合作。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堂合作学习形式展开深入探究,根据学生学习思维实际展开教学设计。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要对课堂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多重优化设计。小组讨论、小组演绎、小组对话、小组辩论、小组检查、小组竞赛、集体调查、走访座谈等,都属于合作学习范畴,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需求进行精心选择,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介入类比教学。诗歌中所包涵的内容无比丰富,通过类比能较好地挖掘出蕴含其中的精髓来。类比不同于对比,对比侧重于事物间的不同特点,而类比则突出事物间共性特点,通过类比能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具体化,还可以使表现形式含蓄,利于表现力的提升。
如在学习《想北平》一文中,全诗写作者对故乡北京的无比热爱与赞美,全文没有华丽的言辞,都是最为通俗质朴的文字,在作者看来越是通俗的语言越能引发共鸣,让人读后有一种亲切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作者写对故乡的爱是充盈的,他将对北京的爱写成母亲的爱,用作者的话说,我所爱的故乡不是其中的枝枝节节,而是自身整个儿心灵的粘合在一起的一大块地方,它是在我血里的。作者将对北京的爱看似与母亲的爱,密不可分,通过对城中的日常事物的细致描绘,在一枝一叶中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独特情感,在朴实的言语中可以体会出作者的真情流露,真情真意深入渗透到故乡的肌肤之中,就像与母亲般亲情,达到血浓于水的程度。这种对故乡的浓厚情感让人备受感动。尤其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由衷发出的“真想念北平呀!”可谓一语多意,既有对故乡的怀念,又有对当时北京处于危急关头忧心如焚。强烈的民族责任心跃然纸上,由对家乡的思念上升到对国家的忧虑,这是思想感情的升华,突出作者内心对祖国爱的执着与信仰的坚定,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文中作者流露出的理想与信念之美,体会到作者那种强烈的爱国之情,教育学生要树立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观念,在对《想北平》的内容、情感与主旨把握的同时,较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学生还学习到引用典故提升表达力的写法,可谓一举多得,促进学生诗歌综合素养的养成。在诗歌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学生对类比手法的理解运用,挖掘诗歌中所蕴含的特定内容,更好促进诗歌综合素养的养成。
三、强化训练教学,昭示人性之美
(一)丰富训练形式。拓展学习是指在内容学习基础上,将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向四周进行扩展,以增加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可以是与作者本身相关的内容,也可以是与文章相同或相反的素材,还可以是文章中某一个点的关联性材料,等等。诗歌认知丰富多样,其训练形式也呈现多元化特征,朗读、赏析、诵读、心得等,都属于课堂训练方式,书面作业、口头作业、课外实践作业,给教师布设提供便利,如何提升课堂训练效度,需要教师作出认真考量。
(二)延伸训练域度。通过加强知识拓展,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认知体系。诗歌中的语言精美,形式灵活,内涵丰富,学习中不要局限于教材本身,要根据诗歌内容及时进行拓展,让诗歌的内涵与外延得到较好利用。包括个性爱好、人生价值观、生活态度等,这些个性特点对学生是很好的教育学习的素材。在学习中加强对作者人性美的把握,可以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及人生观念,对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如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课,学生从中了解到作者那种身残志坚的顽强品质。当她从最初患病内心感到无比苦恼,感觉生活对自己已没有了任何的意义,而一度非常消极,叛逆心理明显流露出来。后来在家人、沙莉文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重新树立生活信心,以常人不能理解的顽强毅力积极进行学习。勇敢地面对生活,从自学各门学科知识到学习多种国外语言,努力掌握了法、德、英、拉丁、希腊语五种文字,并慢慢在实践运用中达到精通。她利用学习到的知识,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各种不同场合来提升自身能力。经常接触一些名人如爱迪生、马克吐温等,体验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后来积极参与到社会教育与慈善事业,成为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这种尊重生命,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始终不懈追求来实现自身的理想,从中透露出的人性特有光芒在人的生命历程中闪耀着光茫,激励着每一位读者,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其对初中生来说更值得认真思考与学习。
通过对文章中作者身上展现出的人性美探究,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作者身残志坚、积极面对生活、树立崇高的理想为他人奉献的精神。在学习到相关知识的同时,接受良好的思想品质方面的教育和洗礼,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帮助。诗歌学习不仅要关注写作手法、内容及主题,而且要在朗读训练中挖掘出包含其中的独特意蕴,从中受到情感、理念信念及人格的学习教育,在深化诗歌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养成。
诗歌学习具有较强的艺术性,通过加强朗读、关注手法运用及拓展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诗歌整体性感悟,从中体检到诗歌独特的美来。在具体实践中要结实实际,大胆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诗歌学习水平,让诗歌绽放出特有的美感。
(责编 卢建龙)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朗读教学 类比教学 诗歌美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80-02
诗歌是一种别样的文学样式,以其精巧的形式、深邃的内容及独特的情感等,成为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材中都有诗歌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高中生学习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强化高中生诗歌学习,提升诗歌综合能力,成为高效课堂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突出朗读教学,感受情感之美
(一)注重朗读练习。从古到今都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历代名家也对诗歌的朗读格外重视。朗读是诗歌学习的一把金钥匙,通过指导学生加强诗歌的朗读,可以把握诗歌音节节奏、音乐体验,给人带来丰富情感之美。如歌朗读中停顿、重音、情感等,使文章富有韵律感,利于对课文内容理解。也可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特定环境中流露出的特定情感,促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
(二)展开情感认知。诗歌学习中不仅要对语言运用、主题内容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展开理解学习,而且还要对诗歌中体现出作者独特的思想情感进行把握。
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一文中,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教师示范读、学生自由读、小组读,齐读、朗读比赛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加深对诗歌要点的理解与把握。在朗读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前三句语速要慢,其中“北”字要重读。从“看万山红遍……竞自由”这一部分要用中速来读,“看”字作统领要读得稍长,“击、浅、怅”字要重读等,在上阕中要将作者那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读出来,而下阕要读出革命者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心。学生参与训练积极性高涨,学习训练效果比较突出。
通过对学生诗歌的节奏、重音、情感等要点把握,能感受作者从中散发的那积极蓬勃的精神,让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在朗读中掌握诗歌朗读技巧,加强对内容理解、语言品味及情感的把握,受到美的熏陶,加强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促进诗歌综合能力提升。指导学生加强诗歌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自然产生丰富美感体验,特别是经典篇章,需要反复朗读体味,从中获得丰富营养,使学生思想得到陶冶。
二、注重类比教学,凸显信念之美
(一)优化互动合作。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堂合作学习形式展开深入探究,根据学生学习思维实际展开教学设计。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要对课堂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多重优化设计。小组讨论、小组演绎、小组对话、小组辩论、小组检查、小组竞赛、集体调查、走访座谈等,都属于合作学习范畴,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需求进行精心选择,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介入类比教学。诗歌中所包涵的内容无比丰富,通过类比能较好地挖掘出蕴含其中的精髓来。类比不同于对比,对比侧重于事物间的不同特点,而类比则突出事物间共性特点,通过类比能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具体化,还可以使表现形式含蓄,利于表现力的提升。
如在学习《想北平》一文中,全诗写作者对故乡北京的无比热爱与赞美,全文没有华丽的言辞,都是最为通俗质朴的文字,在作者看来越是通俗的语言越能引发共鸣,让人读后有一种亲切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作者写对故乡的爱是充盈的,他将对北京的爱写成母亲的爱,用作者的话说,我所爱的故乡不是其中的枝枝节节,而是自身整个儿心灵的粘合在一起的一大块地方,它是在我血里的。作者将对北京的爱看似与母亲的爱,密不可分,通过对城中的日常事物的细致描绘,在一枝一叶中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独特情感,在朴实的言语中可以体会出作者的真情流露,真情真意深入渗透到故乡的肌肤之中,就像与母亲般亲情,达到血浓于水的程度。这种对故乡的浓厚情感让人备受感动。尤其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由衷发出的“真想念北平呀!”可谓一语多意,既有对故乡的怀念,又有对当时北京处于危急关头忧心如焚。强烈的民族责任心跃然纸上,由对家乡的思念上升到对国家的忧虑,这是思想感情的升华,突出作者内心对祖国爱的执着与信仰的坚定,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文中作者流露出的理想与信念之美,体会到作者那种强烈的爱国之情,教育学生要树立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观念,在对《想北平》的内容、情感与主旨把握的同时,较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学生还学习到引用典故提升表达力的写法,可谓一举多得,促进学生诗歌综合素养的养成。在诗歌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学生对类比手法的理解运用,挖掘诗歌中所蕴含的特定内容,更好促进诗歌综合素养的养成。
三、强化训练教学,昭示人性之美
(一)丰富训练形式。拓展学习是指在内容学习基础上,将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向四周进行扩展,以增加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可以是与作者本身相关的内容,也可以是与文章相同或相反的素材,还可以是文章中某一个点的关联性材料,等等。诗歌认知丰富多样,其训练形式也呈现多元化特征,朗读、赏析、诵读、心得等,都属于课堂训练方式,书面作业、口头作业、课外实践作业,给教师布设提供便利,如何提升课堂训练效度,需要教师作出认真考量。
(二)延伸训练域度。通过加强知识拓展,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认知体系。诗歌中的语言精美,形式灵活,内涵丰富,学习中不要局限于教材本身,要根据诗歌内容及时进行拓展,让诗歌的内涵与外延得到较好利用。包括个性爱好、人生价值观、生活态度等,这些个性特点对学生是很好的教育学习的素材。在学习中加强对作者人性美的把握,可以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及人生观念,对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如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课,学生从中了解到作者那种身残志坚的顽强品质。当她从最初患病内心感到无比苦恼,感觉生活对自己已没有了任何的意义,而一度非常消极,叛逆心理明显流露出来。后来在家人、沙莉文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重新树立生活信心,以常人不能理解的顽强毅力积极进行学习。勇敢地面对生活,从自学各门学科知识到学习多种国外语言,努力掌握了法、德、英、拉丁、希腊语五种文字,并慢慢在实践运用中达到精通。她利用学习到的知识,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各种不同场合来提升自身能力。经常接触一些名人如爱迪生、马克吐温等,体验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后来积极参与到社会教育与慈善事业,成为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这种尊重生命,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始终不懈追求来实现自身的理想,从中透露出的人性特有光芒在人的生命历程中闪耀着光茫,激励着每一位读者,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其对初中生来说更值得认真思考与学习。
通过对文章中作者身上展现出的人性美探究,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作者身残志坚、积极面对生活、树立崇高的理想为他人奉献的精神。在学习到相关知识的同时,接受良好的思想品质方面的教育和洗礼,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帮助。诗歌学习不仅要关注写作手法、内容及主题,而且要在朗读训练中挖掘出包含其中的独特意蕴,从中受到情感、理念信念及人格的学习教育,在深化诗歌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养成。
诗歌学习具有较强的艺术性,通过加强朗读、关注手法运用及拓展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诗歌整体性感悟,从中体检到诗歌独特的美来。在具体实践中要结实实际,大胆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诗歌学习水平,让诗歌绽放出特有的美感。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