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桥梁施工监控是现代大跨度桥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大桥负角度竖转施工的监控。
关键词负角度竖转72°;施工监控
中图分类号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102-0060-01
桥梁施工监控是现代大跨度桥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同时也是保证桥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不同体系、不同施工方法、不同材料等的桥梁,其施工监控技术的内容、要求和措施也不一样。所以,有必要根据具体桥梁的具体特点制定具体的施工监控方案。
1负角度竖转施工工艺的过程
在拱脚处设置旋转铰。依靠拱脚后背的岩石立式浇筑拱肋。在拱肋顶部设置转体扣索锚固点及转向块,在桥台后方设置转体扣索转向架及张拉台座。转体扣索共用四束每束22根的直径φ15.24的钢绞线,转体过程中扣索的最大有效索力为7500kN(每根钢绞线的平均最大张拉力为85KN,单根钢绞线的极限破断力195KN)。转体扣索的张拉及放索采用可拉、可放的连续千斤顶由专业的公司进行张拉、控制。在3号横隔板处设置牵引索锚固点(离铰心22.8米高,下文称离铰心高为“相对标高”),河对岸设置牵引索张拉台座,牵引索张拉端相对标高为20.4,牵引索共用一束10根直径φ15.24的钢绞线,牵引索的最大索力为1200kN,用经过严格标定的连续千斤顶张拉。浇筑拱肋约52米后在6号横隔板(相对标高47.5m)处设置临时扣索,临时扣索用2、3#转体扣索中的10根钢绞线,在扣索台座处进行张拉锚固。在转体过程中,每个拱腹下设3束每束6根直径φ15.24的钢绞线的临时系杆,临时系杆根据拱肋受力情况,选择时机分两步张拉。
将上下游拱肋分别分成两个半跨,分别在两岸利用地形直立浇注拱肋,浇注过程中通过张拉临时扣索来保证拱肋浇注过程的受力安全。竖转过程中利用交替张拉牵引索放松扣索的方法将拱肋竖转到位后在跨中劲性骨架焊接后,浇筑砼合龙。用同样的方法施工下游拱肋,然后浇注拱肋间中横梁,最后施工拱上建筑。
整个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控制阶段:l)拱肋竖直浇注过程。2)拱肋竖转初期通过交替张拉扣索和牵引索来实现转体。3)竖转的几个关键位置:竖转到15.93°、21.4°、32°及竖转到位。4)合龙阶
段。
2施工控制的要点
根据大桥负角度竖转施工工艺的特点及计算结果,为了保证桥梁施工期间的安全和质量,该桥的施工监控工作主要有以下要点。
2.1竖转系统
竖转系统主要包括竖转铰、临时拱脚、扣索与牵引索张拉台座和转向架。这几部分施工质量的好坏将是转体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本部分施工控制的要点是控制旋转铰施工质量,保证拱脚架和拱肋连接的可靠,保证张拉台座和转向架的施工质量。
2.2拱圈浇注施工
拱肋浇注与其他施工方法的浇注方式不同,它需要结合当地地形选择可靠的连续支承竖直浇注拱肋,然后旋转到位。
本阶段的监控要点如下:1)利用台后岩石作为拱肋支承,岩石外表要严格按照拱肋线形进行处理,且要满足施工过程中对刚度和稳定的要求。2)竖直浇注拱肋时,由于拱肋内未设劲性骨架,岩体支撑以上的拱肋施工采用爬模的方式在空中进行,故模板的定位十分困难。同时由于在拱肋施工過程中需张拉临时扣索,这将导致拱肋位置发生变化,使拱肋在空中的定位变得更加困难。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证模板的精确定位。施工控制过程中要根据修正后的参数准确确定立模坐标,以保证拱肋的整体线形达到设计要求。3)严格控制拱肋浇注时的结构尺寸和重量,并通过现场取样确定拱肋实际的容重和弹模,以便对计算模型进行修正。4)根据施工流程图及时准确地张拉临时扣索和扣索,以保证拱肋施工过程中的稳定和受力安全。
2.3拱圈负角度竖转施工
拱圈最好是在两岸转体拱圈现浇完毕后同时进行竖转,若不能同时进行,其时间差也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施工质量。竖转过程中的监控要点如下:1)在竖转初期通过交替张拉牵引索和扣索来实现拱肋竖转,牵引索每次张拉的行程为18cm左右,扣索的张拉通过扣索进索量进行控制,同时通过应力应变的测量作为辅助手段监控拱肋的受力情况。2)拱肋竖转过程的同时定期对扣索、牵引索张拉台座和转向架进行监控,测量张拉台座和转向架的位移和应变,以保证张拉锚固系统的安全可靠。3)拱肋竖转工程中,拱肋的受力情况在不断变化,需要在竖转到一定位置后通过张拉系杆等措施来改善拱肋受力,因此需要对竖转过程中的关键位置提前做出预判断,严格控制拱肋能够准确地竖转到在几个关键位置上。4)在施工各个阶段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合拢段砼的浇筑,合拢段采用先劲性骨架合拢再浇筑砼的方法合拢,劲性骨架将承受合拢段砼重量以及合拢段砼达到强度前各种温度荷载等产生的内力,浇筑砼时间应该选择在温度变化平稳的0:00-4:00时间段浇筑,并采用微膨胀砼,以避免产生早起养生裂缝。并早、中、晚检测扣索应力变化和拱顶高程变化。
参考文献
[1]杜洪,蒋陈.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J].公路交通技术,2003,02.
[2]冯鹏程,吴游宇,杨耀铨,李朝阳.连续刚构桥底板崩裂事故的评析[J].世界桥梁,2006,01.
[3]雷俊卿,王楠.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测与仿真分析[J].铁道学报,2006,02.
关键词负角度竖转72°;施工监控
中图分类号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102-0060-01
桥梁施工监控是现代大跨度桥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同时也是保证桥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不同体系、不同施工方法、不同材料等的桥梁,其施工监控技术的内容、要求和措施也不一样。所以,有必要根据具体桥梁的具体特点制定具体的施工监控方案。
1负角度竖转施工工艺的过程
在拱脚处设置旋转铰。依靠拱脚后背的岩石立式浇筑拱肋。在拱肋顶部设置转体扣索锚固点及转向块,在桥台后方设置转体扣索转向架及张拉台座。转体扣索共用四束每束22根的直径φ15.24的钢绞线,转体过程中扣索的最大有效索力为7500kN(每根钢绞线的平均最大张拉力为85KN,单根钢绞线的极限破断力195KN)。转体扣索的张拉及放索采用可拉、可放的连续千斤顶由专业的公司进行张拉、控制。在3号横隔板处设置牵引索锚固点(离铰心22.8米高,下文称离铰心高为“相对标高”),河对岸设置牵引索张拉台座,牵引索张拉端相对标高为20.4,牵引索共用一束10根直径φ15.24的钢绞线,牵引索的最大索力为1200kN,用经过严格标定的连续千斤顶张拉。浇筑拱肋约52米后在6号横隔板(相对标高47.5m)处设置临时扣索,临时扣索用2、3#转体扣索中的10根钢绞线,在扣索台座处进行张拉锚固。在转体过程中,每个拱腹下设3束每束6根直径φ15.24的钢绞线的临时系杆,临时系杆根据拱肋受力情况,选择时机分两步张拉。
将上下游拱肋分别分成两个半跨,分别在两岸利用地形直立浇注拱肋,浇注过程中通过张拉临时扣索来保证拱肋浇注过程的受力安全。竖转过程中利用交替张拉牵引索放松扣索的方法将拱肋竖转到位后在跨中劲性骨架焊接后,浇筑砼合龙。用同样的方法施工下游拱肋,然后浇注拱肋间中横梁,最后施工拱上建筑。
整个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控制阶段:l)拱肋竖直浇注过程。2)拱肋竖转初期通过交替张拉扣索和牵引索来实现转体。3)竖转的几个关键位置:竖转到15.93°、21.4°、32°及竖转到位。4)合龙阶
段。
2施工控制的要点
根据大桥负角度竖转施工工艺的特点及计算结果,为了保证桥梁施工期间的安全和质量,该桥的施工监控工作主要有以下要点。
2.1竖转系统
竖转系统主要包括竖转铰、临时拱脚、扣索与牵引索张拉台座和转向架。这几部分施工质量的好坏将是转体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本部分施工控制的要点是控制旋转铰施工质量,保证拱脚架和拱肋连接的可靠,保证张拉台座和转向架的施工质量。
2.2拱圈浇注施工
拱肋浇注与其他施工方法的浇注方式不同,它需要结合当地地形选择可靠的连续支承竖直浇注拱肋,然后旋转到位。
本阶段的监控要点如下:1)利用台后岩石作为拱肋支承,岩石外表要严格按照拱肋线形进行处理,且要满足施工过程中对刚度和稳定的要求。2)竖直浇注拱肋时,由于拱肋内未设劲性骨架,岩体支撑以上的拱肋施工采用爬模的方式在空中进行,故模板的定位十分困难。同时由于在拱肋施工過程中需张拉临时扣索,这将导致拱肋位置发生变化,使拱肋在空中的定位变得更加困难。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证模板的精确定位。施工控制过程中要根据修正后的参数准确确定立模坐标,以保证拱肋的整体线形达到设计要求。3)严格控制拱肋浇注时的结构尺寸和重量,并通过现场取样确定拱肋实际的容重和弹模,以便对计算模型进行修正。4)根据施工流程图及时准确地张拉临时扣索和扣索,以保证拱肋施工过程中的稳定和受力安全。
2.3拱圈负角度竖转施工
拱圈最好是在两岸转体拱圈现浇完毕后同时进行竖转,若不能同时进行,其时间差也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施工质量。竖转过程中的监控要点如下:1)在竖转初期通过交替张拉牵引索和扣索来实现拱肋竖转,牵引索每次张拉的行程为18cm左右,扣索的张拉通过扣索进索量进行控制,同时通过应力应变的测量作为辅助手段监控拱肋的受力情况。2)拱肋竖转过程的同时定期对扣索、牵引索张拉台座和转向架进行监控,测量张拉台座和转向架的位移和应变,以保证张拉锚固系统的安全可靠。3)拱肋竖转工程中,拱肋的受力情况在不断变化,需要在竖转到一定位置后通过张拉系杆等措施来改善拱肋受力,因此需要对竖转过程中的关键位置提前做出预判断,严格控制拱肋能够准确地竖转到在几个关键位置上。4)在施工各个阶段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合拢段砼的浇筑,合拢段采用先劲性骨架合拢再浇筑砼的方法合拢,劲性骨架将承受合拢段砼重量以及合拢段砼达到强度前各种温度荷载等产生的内力,浇筑砼时间应该选择在温度变化平稳的0:00-4:00时间段浇筑,并采用微膨胀砼,以避免产生早起养生裂缝。并早、中、晚检测扣索应力变化和拱顶高程变化。
参考文献
[1]杜洪,蒋陈.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J].公路交通技术,2003,02.
[2]冯鹏程,吴游宇,杨耀铨,李朝阳.连续刚构桥底板崩裂事故的评析[J].世界桥梁,2006,01.
[3]雷俊卿,王楠.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测与仿真分析[J].铁道学报,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