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暖暖地照着,在铁杆球迷聚集的看台上,他们手里端着一杯冰凉的啤酒;儿子骑在自己肩膀上,脸被烤肠上的蕃茄酱涂得一塌糊涂:心爱的球队以4:0狂胜对手……这就是一个德国球迷最幸福的周末。
相对于英国球迷的忠诚、意大利球迷的狂热,德国球迷将自己的理性和执着也融入到自己的足球文化中。在德国人看来,足球不是生活的全部,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足球的存在是为了让他们生活得更愉快,他们不会为足球放弃一切,却愿意奉献自己所能奉献的。
忠诚自由选择
人们提到英国球迷时总是很欣赏他们那种祖孙几辈对一支球队的忠诚。在德国,孩子们从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也许只是对足球的喜爱,至于要“投效”哪支球队,父辈会给孩子们自由选择的空间。
我刚到德国时在埃尔福特认识了一对夫妇,两人都来自北威州,丈夫是多特蒙德的球迷,妻子则是沙尔克04的拥趸。最后一次去拜访他们,小家庭里已经多了一个两岁多的小男孩。那天正好赶上埃尔福特对杜伊斯堡的丙级联赛,火车站里挤满了远道而来的杜伊斯堡球迷。小家伙看着挥着围巾唱着队歌的人群也来劲了,突然在爸爸的怀里举着小手高喊“BVB,BVB(多特蒙德的简称)!”周围传来善意的哄笑,朋友也赶紧让儿子收声。“这肯定是你老公教的吧?不怕把儿子培养成多特蒙德球迷,以后家里你就是少数派了?”我问他妻子。“是啊,也就是他喜欢对着电视瞎嚷嚷,我可没那么无聊。等孩子大了,他才不会记得小时候喊过‘BvB’,他会找到自己喜欢的球队。”是的,在德国,这样的寻觅是很自由的。选择一支球队是因为自己喜欢,没有那种历史或家族的负重感,这样的爱更轻松。
德国联赛分级很细,有时候一个街区都有自己的球队,也能参加一定级别的联赛。许多球队会在主场比赛时发放赠票给所在城市的一些小学,在现场里总能看到这些免费入场的孩子上窜下跳,要不就是攀在场边护栏巴巴地看比赛。在这种场内场外热火朝天的气氛里,被培养出对一支球队的忠心是很容易的,有时候这种影响力甚至大于来自家庭的影响。
也许正是因为影响因素的多元化,才会出现施魏因斯泰格是拜仁球迷,而他哥哥则是同城死敌1860队球迷的情况。而像我朋友那样,不同球队的球迷结为夫妇在德国再正常不过了。
一旦爱上就不再放弃
既然最爱的球队是自己选择的,那么一旦爱上了就不会轻易放弃,这种感情会超越地域的限制。就像那对夫妻,虽然离开北威州多年,却并没有移情别恋。
曾有人说,英国球迷对自己的球队是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那么德国球迷的忠诚则是一种亲人般的爱:不论球队成绩好坏,不论风格如何,球迷们都不会动摇,但他们也不会盲目。对于球迷来说,俱乐部是自己的亲人,不需要去仰视,更不应该信仰。在联赛赛场上,球队踢得好但输了球,一样会得到掌声,如果踢得不符合球迷的预期,就算是赢球也会招来嘘声。不久前,德国队在小组出线的情况下,主场迎战世界杯预选赛的最后一个对手芬兰。没了精气神的德国球员从一开始就显得心不在焉,到场的球迷毫不客气地从第20分钟起就此起彼伏地吹口哨。在他们看来,虽然球队的成绩已经不重要,但球员们应该认真对待每一场比赛。
不过,如果他们认为球队有问题,会由球迷俱乐部牵头,在球场外或球队大巴前要求与球队对话,提出不满,甚至解决办法。“XX下课”这样的口号也会在看台上响起,但这绝对不是起哄,而是他们真的感觉到有人成为球队前进的障碍,所以这个人不一定是教练,反而是俱乐部经理或主席的可能性非常大。
俱乐部对来自球迷的声音也非常重视,高层或队长会亲自与球迷交谈,而谈话的形式和内容是相当平等的。本赛季柏林赫塔处于降级危机中,俱乐部曾派队长弗里德里希与球迷对话,也许是气氛太宽松、形式太平等,弗队竟然没有顾忌地批评比赛中表现不好的队友,这段视频却被球迷用手机拍下来放到了网上,弄得弗里德里希好不尴尬。在德国,团队精神相当受重视,这种有违团结的言论自然是不能被容忍的。
谈忠诚谈理性
德国社会学家从经济视角和大量欧洲范围内的问卷将人与足球的关系分为四类:狂热(兴趣非常大)、球迷(兴趣很大)、喜欢足球(中等兴趣)和缺少激情(兴趣不大)。我们看来,绝大多数德国球迷集中在第二类和第三类,真正狂热分子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多。
与欧洲很多国家一样,足球是德国的第一运动,但它毕竟只是一种运动,只是德国人诸多选择中的一种。穿上球衣、戴上围巾,他们就是忠实的球迷;走出球场,换回便装,他们还有自己的生活。
德国绝大多数球场有球迷俱乐部和死忠球迷专属的球迷看台,而且一般是站席。这里是公认气氛最热烈的地方。有时候觉得在球迷看台看球是个体力活,连唱带跳还要鼓掌喊口号,90分钟下来不比场上的队员消耗的体力少。领头的往往是球迷俱乐部的领导人,他们一般是背对球场坐在高架上,用喇叭和鼓声指引球迷们的行动,也是90分钟歇不了几次,估计连球都没看全,可一个个乐在其中。不过比赛结束后,他们能很快放下球迷的身份,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要做的顶多是和朋友去酒吧喝两杯,顺便聊聊当天的比赛。
球场里更多的球迷可能更理性和冷静。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带着孩子看场球,是德国人一般过周末的方式。平时的工作压力、生活烦恼,在看台上吼两嗓子、骂两句,也就发泄得差不多了。如果比赛多进两个球,自己拥戴的球队能赢球,这场比赛绝对就值回票价了。所以,你不得不佩服德国人能把足球与生活的界限分得如此清晰。
完完全全被足球充斥个人世界,如果再加入极端的思维和有攻击性的行为,就会演变为足球流氓,而这是为真正的德国球迷所不齿的。绝大多数德国人对球场暴力和极右分子深恶痛绝,在他们看来,这些人破坏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玷污了他们的至爱。
荣誉感高于一切
励志电影《伯尔尼奇迹》的上映让当时的德国总理施罗德泪中带笑,有“足球总理”之称的他应该很清楚足球场上的胜利带给民族的振奋和荣誉感。1954年,战败的德国通过世界杯重拾自尊、恢复了自信。
一个被历史负罪感沉压多年的国度,人们期望在各个方面得到承认,足球场自然也是一个渠道。德国球迷可以容忍球踢得不好看,但绝不能踢得窝囊,他们需要比赛胜利,但更重要的是荣誉感。也许是这个原因,德国球迷对拜仁的感情十分复杂。巴伐利亚人的傲慢,加上拜仁经营方式上的霸道,让不少德国球迷厌恶这支球队,但他们又不得不承认,目前只有拜仁能在国际赛场上带给德国荣誉。所以这些年拜仁出战冠军联赛前,媒体上往往会有这样的标题:
“今晚我们都是拜仁球迷。”
相比较而言,国家队更能得到广大德国球迷拥护。2006年世界杯的成功举行让德国人惊喜地发现,他们又能挺起胸膛说:“我是德国、德国,我骄傲!”德国队在半决赛被淘汰后,球迷曾有过短暂的沉默,但他们很快又带着喊哑的嗓子一起投入到三四名决赛中。德国世界杯前,不论是媒体还是球迷都对克林斯曼有诸多的批评,可世界杯之后,克林斯曼带队打出的漂亮足球让德国人的荣誉感得到最大的满足。柏林勃兰登堡门前的庆功会上,近十万名德国球迷纷纷提出了让克林斯曼留任的要求。
相对于英国球迷的忠诚、意大利球迷的狂热,德国球迷将自己的理性和执着也融入到自己的足球文化中。在德国人看来,足球不是生活的全部,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足球的存在是为了让他们生活得更愉快,他们不会为足球放弃一切,却愿意奉献自己所能奉献的。
忠诚自由选择
人们提到英国球迷时总是很欣赏他们那种祖孙几辈对一支球队的忠诚。在德国,孩子们从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也许只是对足球的喜爱,至于要“投效”哪支球队,父辈会给孩子们自由选择的空间。
我刚到德国时在埃尔福特认识了一对夫妇,两人都来自北威州,丈夫是多特蒙德的球迷,妻子则是沙尔克04的拥趸。最后一次去拜访他们,小家庭里已经多了一个两岁多的小男孩。那天正好赶上埃尔福特对杜伊斯堡的丙级联赛,火车站里挤满了远道而来的杜伊斯堡球迷。小家伙看着挥着围巾唱着队歌的人群也来劲了,突然在爸爸的怀里举着小手高喊“BVB,BVB(多特蒙德的简称)!”周围传来善意的哄笑,朋友也赶紧让儿子收声。“这肯定是你老公教的吧?不怕把儿子培养成多特蒙德球迷,以后家里你就是少数派了?”我问他妻子。“是啊,也就是他喜欢对着电视瞎嚷嚷,我可没那么无聊。等孩子大了,他才不会记得小时候喊过‘BvB’,他会找到自己喜欢的球队。”是的,在德国,这样的寻觅是很自由的。选择一支球队是因为自己喜欢,没有那种历史或家族的负重感,这样的爱更轻松。
德国联赛分级很细,有时候一个街区都有自己的球队,也能参加一定级别的联赛。许多球队会在主场比赛时发放赠票给所在城市的一些小学,在现场里总能看到这些免费入场的孩子上窜下跳,要不就是攀在场边护栏巴巴地看比赛。在这种场内场外热火朝天的气氛里,被培养出对一支球队的忠心是很容易的,有时候这种影响力甚至大于来自家庭的影响。
也许正是因为影响因素的多元化,才会出现施魏因斯泰格是拜仁球迷,而他哥哥则是同城死敌1860队球迷的情况。而像我朋友那样,不同球队的球迷结为夫妇在德国再正常不过了。
一旦爱上就不再放弃
既然最爱的球队是自己选择的,那么一旦爱上了就不会轻易放弃,这种感情会超越地域的限制。就像那对夫妻,虽然离开北威州多年,却并没有移情别恋。
曾有人说,英国球迷对自己的球队是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那么德国球迷的忠诚则是一种亲人般的爱:不论球队成绩好坏,不论风格如何,球迷们都不会动摇,但他们也不会盲目。对于球迷来说,俱乐部是自己的亲人,不需要去仰视,更不应该信仰。在联赛赛场上,球队踢得好但输了球,一样会得到掌声,如果踢得不符合球迷的预期,就算是赢球也会招来嘘声。不久前,德国队在小组出线的情况下,主场迎战世界杯预选赛的最后一个对手芬兰。没了精气神的德国球员从一开始就显得心不在焉,到场的球迷毫不客气地从第20分钟起就此起彼伏地吹口哨。在他们看来,虽然球队的成绩已经不重要,但球员们应该认真对待每一场比赛。
不过,如果他们认为球队有问题,会由球迷俱乐部牵头,在球场外或球队大巴前要求与球队对话,提出不满,甚至解决办法。“XX下课”这样的口号也会在看台上响起,但这绝对不是起哄,而是他们真的感觉到有人成为球队前进的障碍,所以这个人不一定是教练,反而是俱乐部经理或主席的可能性非常大。
俱乐部对来自球迷的声音也非常重视,高层或队长会亲自与球迷交谈,而谈话的形式和内容是相当平等的。本赛季柏林赫塔处于降级危机中,俱乐部曾派队长弗里德里希与球迷对话,也许是气氛太宽松、形式太平等,弗队竟然没有顾忌地批评比赛中表现不好的队友,这段视频却被球迷用手机拍下来放到了网上,弄得弗里德里希好不尴尬。在德国,团队精神相当受重视,这种有违团结的言论自然是不能被容忍的。
谈忠诚谈理性
德国社会学家从经济视角和大量欧洲范围内的问卷将人与足球的关系分为四类:狂热(兴趣非常大)、球迷(兴趣很大)、喜欢足球(中等兴趣)和缺少激情(兴趣不大)。我们看来,绝大多数德国球迷集中在第二类和第三类,真正狂热分子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多。
与欧洲很多国家一样,足球是德国的第一运动,但它毕竟只是一种运动,只是德国人诸多选择中的一种。穿上球衣、戴上围巾,他们就是忠实的球迷;走出球场,换回便装,他们还有自己的生活。
德国绝大多数球场有球迷俱乐部和死忠球迷专属的球迷看台,而且一般是站席。这里是公认气氛最热烈的地方。有时候觉得在球迷看台看球是个体力活,连唱带跳还要鼓掌喊口号,90分钟下来不比场上的队员消耗的体力少。领头的往往是球迷俱乐部的领导人,他们一般是背对球场坐在高架上,用喇叭和鼓声指引球迷们的行动,也是90分钟歇不了几次,估计连球都没看全,可一个个乐在其中。不过比赛结束后,他们能很快放下球迷的身份,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要做的顶多是和朋友去酒吧喝两杯,顺便聊聊当天的比赛。
球场里更多的球迷可能更理性和冷静。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带着孩子看场球,是德国人一般过周末的方式。平时的工作压力、生活烦恼,在看台上吼两嗓子、骂两句,也就发泄得差不多了。如果比赛多进两个球,自己拥戴的球队能赢球,这场比赛绝对就值回票价了。所以,你不得不佩服德国人能把足球与生活的界限分得如此清晰。
完完全全被足球充斥个人世界,如果再加入极端的思维和有攻击性的行为,就会演变为足球流氓,而这是为真正的德国球迷所不齿的。绝大多数德国人对球场暴力和极右分子深恶痛绝,在他们看来,这些人破坏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玷污了他们的至爱。
荣誉感高于一切
励志电影《伯尔尼奇迹》的上映让当时的德国总理施罗德泪中带笑,有“足球总理”之称的他应该很清楚足球场上的胜利带给民族的振奋和荣誉感。1954年,战败的德国通过世界杯重拾自尊、恢复了自信。
一个被历史负罪感沉压多年的国度,人们期望在各个方面得到承认,足球场自然也是一个渠道。德国球迷可以容忍球踢得不好看,但绝不能踢得窝囊,他们需要比赛胜利,但更重要的是荣誉感。也许是这个原因,德国球迷对拜仁的感情十分复杂。巴伐利亚人的傲慢,加上拜仁经营方式上的霸道,让不少德国球迷厌恶这支球队,但他们又不得不承认,目前只有拜仁能在国际赛场上带给德国荣誉。所以这些年拜仁出战冠军联赛前,媒体上往往会有这样的标题:
“今晚我们都是拜仁球迷。”
相比较而言,国家队更能得到广大德国球迷拥护。2006年世界杯的成功举行让德国人惊喜地发现,他们又能挺起胸膛说:“我是德国、德国,我骄傲!”德国队在半决赛被淘汰后,球迷曾有过短暂的沉默,但他们很快又带着喊哑的嗓子一起投入到三四名决赛中。德国世界杯前,不论是媒体还是球迷都对克林斯曼有诸多的批评,可世界杯之后,克林斯曼带队打出的漂亮足球让德国人的荣誉感得到最大的满足。柏林勃兰登堡门前的庆功会上,近十万名德国球迷纷纷提出了让克林斯曼留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