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的林觉民

来源 :大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ola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偶然的遇见李建复的《重逢》专辑,淡淡的底子淡淡的人物素描淡淡的往事,眨眼就可以忽略过去,一切都像天空的云轻悠悠飘过,然而,岁月的流声里分明有尖锐的东西在人的心上留下刻痕,《意映卿卿》就这样被我听到:“曾经我的笔沾满你的情/我的肩却负担四万万个情/钟情如我/又怎能抵住此情……曾经我的眼充满你的泪/然而/我的心已许下四万万个愿/率性如我/又怎能抛下此愿。”
  与其说是一个男人留给妻子最后的爱情独白,不如说是林觉民在生死抉择时对天下黎民的表白——1911年注定只能用枪声唤醒国人的记忆。1911年的林觉民们用血肉之躯镌刻了共和之花。
  
  杨桥路86号
  
  福州杨桥路86号,是林觉民的故居,也是谢冰心的故居。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谢家便买了此居。而且近代才女林徽因作为林觉民的侄女曾在此居住。一处民居住三个名人,当然有特殊意义了。
  冰心在《我的故乡》里对此地有这样的描述,“具有很典型的福州民宅特点,除中轴建筑外,左右两旁还有许多自成院落的房屋,每个院落都有水井;北院之西还横亘着一列生西朝东的双层楼房,楼房之西为花园”。我看着就想起北方典型的四合院,然而北方的四合院里涌动大片的阳光和风沙,喧闹着的人生,只有在夜深人静时黄黄的毛月亮才摇碎一地槐花的清香。这里却是安静的——青石板铺地,假山点缀,花木扶疏。临窗一角,竹影摇曳,梅溪沁寒。这幽静的居处是主人寄托心志的场所,林孝颖,即林觉民的养父像所有封建文人一样,虽满腹经纶,却注定了落魄沮丧。觉民,据说少时就聪颖过人,读书是过目不忘。林孝颖曾泯灭的“入仕”愿望便日益坚定,他认定,如果林家要重振雄风,那么这个人就是林觉民。
  1900年,13岁的林觉民非但让林孝颖失望,甚至重创了他的心胸。林觉民在参加科举的第一次童生考试时,便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字,然后扬长而去。公然的蔑视,叛逆!林孝颖背着双手,踱者着方步,青石板上漂浮着沉重的叹息,深深的忧虑啊。他望着婆娑翠竹,若有所思。恰巧,林孝颖因才华出众深受陈宝琛赏识,被聘为全闽大学堂的国文教师,他为根拔觉民身上的“叛逆”之刺,带着15岁的林觉民进入新式学堂。岂料。此程不复彼程,林觉民彻底地摆脱科举,走出了杨桥巷。
  这是林觉民的第一次离别吧。站在杨桥上,想,林觉民一定是目光如炬,大步流星。然而,双桥水畔、杨柳依依,一切都有着宿命的安排——离别,就在依依杨柳里。
  
  梅前栖影
  
  很少有资料记载林觉民和陈意映生前伉俪生活。但一曲爱情绝唱《与妻书》却将他们的恩爱缱绻抒发到了极致,真正的巾短情长。我第一次读,禁不住热泪盈眶,然后我教学生读,一次次热泪盈眶。
  肺腑之言,肝肠寸断。“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棲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並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想,意气风发的林觉民牵着新婚的妻子,听雪落梅枝的袅袅清音和第一朵白梅绽开的心颤,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他们的双栖之所,白梅伴随着南方久违的小雪绽开了,幽幽的清香萦绕在杨桥巷86号,平凡岁月、欢爱人生。她,一个出生于注重诗书礼仪的家庭,恰如黄昏里暗香浮动的白梅,清丽无方,带着白梅的清香,飘荡在福州杨桥巷86号氤氲在中国二十世纪初的暗夜。
  白梅开了,他们捧着瓷盆走出房间,从梅花枝上拍下晶莹的白霜,烧梅雪茶,猜谜语,对诗,欢声笑语惊落了片片白梅。
  白梅开了,他们依偎在梅溪旁,看时光之镜里的清溪剪影,齐吟“君如磐石,妾如蒲纬,蒲纬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但刹那也是永恒。有梅作证。白梅吐蕊,芳香万里,爱不再开始却停留在开始。
  1911年,林觉民从日本突然返回杨桥巷,陈意映来不及疑虑便被不期而至的喜悦掩埋了,她紧紧地抓住林觉民的双臂,惟恐他又离去。然而不舍偏要舍得不别偏要离别,林觉民此时回故乡正是为了筹备广州起义。很快,觉民又要离去了,他掩上杨桥巷86号的大门,他知道大门关不住两双热切的眼睛,林孝颖怎能相信,年仅13岁就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的儿子此时真的会是逍遥渡假?他的心提到嗓眼上——儿子啊,你的路自己选择,就一路走好。还有一双穿透心肺的眼睛,似在说“带我去,带我去”,因为六年前,她就要求,“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也许林觉民是要带她去的,广州方面人少,她可以帮助包扎、运炸药,但,林觉民望着已有八月身孕的意映肚子,毅然踏上杨桥。
  三月的杨桥,杨柳依依。依依不舍的离情弥漫了双桥,林觉民的心似针扎了下,他感受到了她如针扎般的疼痛。他再次大步流星。
  
  辛亥年的男人觉民
  
  辛亥年的林觉民24岁。24岁的林觉民的脑海已经堆满了“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这一切得感谢林觉民的父亲林孝颖,他带着林觉民进入新式学堂即全闽大学堂学习,彻底摆脱了科举,在那里,新思想新思潮如夜行春雨渐行渐远,渐远渐行。林觉民混沌的心胸似乎被打开了一扇天窗,阳光、空气不绝如缕地投射进来。是啊,在这所戊戌维新产物的学堂,即将打造出一个追求平等和民主的战士,一个敢于直面鲜血的战斗猛士。
  听听,他在日本对国人的呼吁:“中国危在旦夕,大丈夫以死报国,哭泣有什么用?我们既然以革命者自诩,就应当仗剑而起,同心协力解决问题,这样危如累卵的局面或许还可以挽救。凡是有血气之人,谁能忍受亡国的悲痛?”多么有血性的话语,字字珠玑、落地有声。你分明感受到一个肩负国难搀扶大厦之倾的奋不顾身义不容辞,一个立于中流力挽狂澜的顶天立地的男人力量。
  他一说,就投出锋利的匕首,檄文《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直刺软面派的胸口,小说《莫邪国之犯人》、译作《六国宪法论》是他用火热的心灵攒成的光亮,他要用光亮去照亮国人行走的路途,给他们行走的力量。
  从1907年到1911年四年时间里,他在日本就这样为履行誓言而奔忙着,他以孙文、黄兴为知音和行路的灯塔。于是,留学东京的学生所组成的同盟会第十四支部(亦称福建支部)多出一个有胆有识的男人。一个慷慨激昂的战斗猛士。
  不是吗?当震撼中国历史的特殊年代即将到来时,黄兴从香港来信告知:广州起义即将开始。林觉民就这样回到福建,他的任务是回福建筹备起义经费和准备从香港运输到广州炸药。1911年三月(旧历),他带着不舍难离告别杨桥巷、福建,这一次随行的有二十位志士包括他的堂第(林徽因的三叔)林尹民,蒙蒙的春风抚乱了他的长发,他的双眼投向远方,这一程凶多吉少。然而有回归路吗?他这样鼓励战友:“此举如果失败。死人必然很多,定能感动同胞——嗟呼,使吾同胞一旦尽奋而起,克复神州,重兴祖国,则吾辈虽死而犹生也,有何遗憾!”
  1911年3月29日,这是中国人历史记忆的光辉时刻,枪声响起的前一刻,林觉民正在跳跃的烛光下,饱蘸笔墨,用一帕方巾给妻子留着遗言: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悲亦悲矣,枪声响起的刹那,林觉民将千般的爱怜和不舍攒积成愤怒的子弹去攻打广州总督曙,林觉民不幸腰部中弹,被俘。在生命中最后一个舞台,林觉民将他24岁青葱生命演绎得无以伦比。他用熟练的英语回答审判官,他慷慨陈词历数清廷的腐败宣扬民主自由思想,太精彩了,主判官李准竟准许去掉林觉民的镣铐并让出座位给他坐,两广总督张鸣歧这样评价林觉民“惜哉,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奇男子”。但张鸣歧又执意杀他,理由是:好人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那还了得。
  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含悲,风云变色。林家为这次战役贡献了两个年轻的生命。
  
  1911年以后的往事
  
  林觉民就义后,就在广州供职的岳父陈元凯连夜托人带信,让女 儿一家火速逃命。林孝颖带领家眷仓皇出逃,躲避在福州光禄坊早题巷3号,他们的住宅是一幢两间双层的小屋,残破不堪,屋前是一条不足一米宽的小巷,曲折悠长,恰如陈意映载沉载浮望不到尽头的黑夜。两旁高墙班驳颓败,多雨的南方总在人仰脸时不经意地送上梧桐滴雨,这是一个年轻女子绵延的彻骨悲痛和幽怨。
  林觉民的母亲在一个清晨做清洁时,发现从门逢里塞进来的遗信,“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陈意映如雷轰顶,方帕滑落在地。多年后,歌星齐豫代她责问——谁给了你选择的权利,你这样离去?两年后,陈意映抑郁而亡,留下两个孩子和一册书稿。
  林觉民这样描述他生活的时代“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他为了助天下人爱其所爱而去“虽万千人吾往矣”,用鞠躬尽瘁换取人生大义。对比他,我们何其幸运——从来不知道时代之苦,又何其不幸——总在繁华的物质和幻灭的理想里虚度人生。1911年,林觉民们用枪声唤醒国人沉睡的记忆,我们在幸福的酣眠里能否感受到那并不遥远的幽怨叹息和舍生取义的奋不顾身?
  1911年的男人觉民,是我们头顶的另一扇天窗。
其他文献
陈俊杰,俊翼商务咨询有限公司(Cross—Bridge)首席执行官,2000年回国后以100万资金注册创办俊翼商务咨询公司。他们以体验式培训开始,为各个公司提供组织管理培训和咨询服务。    服务,经验与体验的差别    俊杰回国做了老板后,激烈的竞争也接踵而来,“这就好像是在大海里打鱼的渔船,无数条同样的船在与你竞争”。但是,面对竞争,俊杰有着自己的生财之道。“创业,一方面是想干一番事业,实现自
期刊
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生命力的重要表征。一所高职院校只有着力打造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拥有持续发展的旺盛生命力。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不仅体现在专业设置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开放的心态、秉承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所在社区的资源优势,通过与众不同的办学实践——让高职人才培养充满活力。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国际性商贸名城——义乌市
期刊
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2003年初开始,教育部紧密联系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认真组织有关行业部门、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专家,对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表明,我国要成为“世界工厂”,就需要造就和培训数十万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的操作人员、编程人员和维修人员;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中,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人左右;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
期刊
每个人的职业规划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根据现实情况以及现有的机遇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最终向自己的理想靠近。   每个在校大学生都渴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要在众多的对手中脱颖而出,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我觉得在大学期间,就应该着手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当心中有个大概的计划和目标后,便应该到目标公司开始实习。实习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自我测评方法。通过实习你可以积累相关专业经验,可以更清楚
期刊
在北京植物园樱桃沟栈道起处信步,目光首先被旁边两棵古松所牵。近之,见一碑:江苏如皋冒鹤亭墓。细观之,是赵朴初先生写的碑文。  提到如皋冒氏,就不得不由人想起明末清初著名人物冒辟疆。毛泽东曾说:“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清兵入关后他就隐居山林,不事清朝,全节而终。”冒辟疆名襄,号巢民,入清后不肯出仕,隐居在家乡,筑建了一片园林,名为水绘园。其园极具匠心,临水而建,不筑围墙,至今仍
期刊
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问我爱不爱她。我说爱。妈妈又问我有多爱。我就把两只小胳膊用力伸开,说:“这么爱。”    在后来的几年里,我也一直那样,想要拥抱全世界,常常渴望得到红舞鞋,情不自禁地为一只雏鸟落泪,每一刻都被自己的爱心感动。    可这一切,似乎都留在遥远的记忆里。现在,我们面对现实的世界。    我很庆幸自己适时地读到了《夏洛的网》这本书,一部在五十多年前由一个五十多岁的美国男人编织的童话。
期刊
1998年,我还是刚刚走上讲台的乡村女教师,周身洋溢着青春勃发的激情,心存理想,口若悬河。以为,站在讲台前的一棵树,葳蕤生光,语言的枝叶在颤动、呼吸中向四围辐射出灿烂的阳光,渗透清亮的绿意。  而那些鲜嫩的草、明艳的花,或者蓄势待发的种种植物,伸展了双臂迎接语言的光芒,它们拔节的声响是校园潜伏的暗流,一点点的走出院墙,超越或飞翔。他们就是我眼中拔节的植物,灿烂的笑容、狡黠的眼神、欲行欲远的步伐。1
期刊
看梅去  魏宏昌/兰州理工大学    这个季节,我们看梅  我们肯定不摇扇子  这难免失身份。水酒,鹤子  茅草屋,茅草屋很好,正与一身白衣匹配  与脑袋,端正的五官,白鞋子匹配  再来些风,来些雪  我们依旧看梅,还可以摇摇扇子  肚子饿了,我们发两句牢骚  也许过个几百年就是诗了    一个春天我都在写诗  杨美宇/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    一个春天我都在写诗  其实我离诗已经很远了  在冬天
期刊
作者简介:  刘定光,笔名指,现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级,黑蚂蚁诗社社长。作品选入多种诗歌选集。    敬礼    我躲在菩提树下,一只鸟   用心地望着我。像望着一颗   可口的粮食。那是早晨   我不去点麦子灰,母亲   找不到我。我和一只鸟   认真地对视了一个早晨     坐下来,母亲走远了。我   不去掏鸟的窝,我有一种   羞耻感。小鸟们探出脑袋   被鸟母亲挡了回去。我知道
期刊
马荣成?如果说漫画《风云》,你大概不会觉得陌生,这是马荣成最广为人们熟悉的经典漫画作品。这本漫画从1989年开始连载,十多年来,一直是全香港销量最高、读者最多的港产漫画,聂风、步惊云的漫画形象可以说是深入人心。  如今漫画产业朝着多方面发展,以突破自身的局限。黄玉郎的《神兵》也拍成电影。黄玉郞是谁?600万人口的香港,读漫画的人大约有100万,在这100万漫画迷中,没有人不知道黄玉郎的名字。可以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