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这是冰心老人对医务工作者的生动描述,也是解放军40l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庞继恩教授的真实写照。
与庞继恩教授交谈,记者始终被他身上那种沉甸甸的使命感所打动。这份厚重的责任既是军人对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情谊,更是白衣天使对患者救死扶伤妙手回春的博大爱心工程。庞教授说,他们这个团队有一个很温暖的服务品牌——“鱼水情,健康心”,这种使命感是对“爱心”的双重诠释与解读。
“我们的使命是生命”。如今,这个浓缩着无限爱心、无限温情的“鱼水情,健康心”的服务品牌不仅成为解放军401医院的一个精彩品牌,而且成为青岛市乃至全军的一个“大爱无边”的闪亮品牌。
全海军最年轻的主任医师
庞继恩给人的感觉,既有学者的淡定儒雅,又有军人的激情阳光。他这种厚实的特质、不恃张扬的性情,是一种异常丰富的阅历才能释放出的能量——
庞继恩,不满17岁的时候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第三军医大学;34岁成为401医院心内科主任,38岁成为海军最年轻的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还兼任军区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获青岛市青年科技奖一次,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次被上级党委授予“青年科技标兵”和“精武建功成材标兵”等称号。
从医近30年来,无论是当年在艰苦的西沙群岛执行战勤任务,还是成为全海军最年轻的主任医师,他都始终如一地坚守着“作为一名军医,就应该无私地救死扶伤,就应该时刻为患者谋福利”的人生坐标。
在庞继恩的从医生涯中,医治了无数不同疑难症状的病人,有些甚至是辗转全国各地多家医院后在他那里获得了“新生”,这其中也不乏韩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病人。庞继恩多年的从医素养和临床积淀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的专业水准赢得了患者和同行的认可,成为岛城乃至山东省知名心血管病临床及介入诊断治疗专家之
从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的第一天起,庞继恩就在想,如何在救死扶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2003年11月,一名突发胸闷。呼吸困难的老人被紧急送到医院。经庞继恩诊断,老人患的是“急性心肌梗塞”。治疗这种病症,医学界惯用的方法是从大腿根部的股动脉进针进行介入治疗。然而,由于老人下肢的股动脉有畸形,无法采用正常方法进行救治。面对难题,庞继恩急中生智,大胆创新,决定从老人腕部的桡动脉进针,直达心脏。由于腕部的血管细,分支多,操作难度大,成功率低。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庞继恩毅然从腕部桡动脉进针,实施释放支架、疏通心脏堵塞动脉。手术十分成功,患者生命得以挽救。这种手术方法与当时普遍采用的从股动脉进针的方法相比,对患者血管损伤小,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缩短了康复时间。庞继恩成为山东省首次实施这种术式救治急性心肌梗塞的人。
在减轻患者肉体痛苦的同时,庞继恩也在想,医生不但要尽自己所能为患者看好病,还提出“快乐手术”以及让患者看得起病的理念。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庞继恩坚持尽量不给孩子做开胸手术,而采用可以微创的介入封堵术。虽然这样的手术做起来麻烦,而且收费也相对低一些,但他还是坚守这个治疗原则。庞继恩说:“做开胸手术一开了之,看似省事,但留在孩子胸膛上的刀疤却让他们遗憾终生,尤其对一些女孩子而言,留下的是一生的阴影。”
另外,他在手术中也几乎不用昂贵的进口器械。用普通的手术器械,虽然增加了手术的技术难度,但却可以为患者节约手术费用。同时,他还要求全科室,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一定给病人用常规药品。
作为知名的专家,庞继恩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的机会很多。但科里的医生和患者都知道,不管去哪里,他都会从病房出发,不管走多久,他回来的第一站就是病房,看到的第一个人一定是他的患者。每天都与鲜血和创口打交道的庞继恩,却让患者在他的身上读到了“妙手仁心”这个温暖的词汇。
独辟蹊径舒“心”路
“创新不断,奇迹不断,这是规律也是必然。”庞继恩说,创新技术是他奋斗的目标。用他自己的话说:“作为一名医生,没有过硬的技术,即使有菩萨心肠,面对疑难危重病人也显得很无力。”
现在,慕名到401医院找庞继恩进行心脏病诊治的患者应接不暇。他没有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迈开大步迎接新的挑战。近日,他还采用锁骨下静脉和股动脉入路,成功地完成了国内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下腔静脉肝上段缺如介入封堵术”,在医学实践中取得又个突破。为此,人们都说他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
多年来,庞继恩打破常规,独辟蹊径,以自己精湛的医术和独特的疗法,挽救了数以千计心血管病患者的生命。前不久,他在不用造影剂的条件下,为一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肾功能不全的腹主动脉瘤患者,成功实施了特大型内支架置入术。不用造影剂还能从股动脉入路,把支架成功放在动脉瘤处,这是令许多医学专家不可思议的事。
很多人认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都是小孩,因为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很小的时候就有症状表现出来,就能查出来。庞继恩曾经接诊的一位从潍坊慕名而来的74岁高龄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老人多年前就知道自己有“心”病,但因为惧怕手术,就直拖了几十年。老人来医院的时候,简直是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来的,家人也是哭哭涕涕。庞继恩接诊后发现,老人得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也就是在心房里多了个“心眼儿”。他考虑到老人已经是74岁的高龄,再加上对开刀有严重的恐惧心理。于是决定给老人实施微创手术。即经大腿根部股静脉穿刺进人,用一根导管把一个小伞放入患者的心房缺损口,堵住那个“心眼儿”。因为微创手术的伤口很小,老人住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康复出院了。老人高兴地直对庞继恩说,现在他有信心做个长寿老人了,等他过百岁寿辰的时候,要邀请医生去喝酒。
今年3月份的一个深夜,一位52岁的男性患者因突发剧烈胸痛急诊入401医院。患者家属跪在从家里赶来的庞继恩面前哭求他:“别的地方都不敢做手术,我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您身上了。”庞继恩了解到,这名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病史。心电图检查提示,病人是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此时已经出现低血压,休克的表现,造影提示,患者的冠状动脉三支严重病变及左主干病变。“理论上说,这样复杂
危险的病情,如果不尽快采取积极的介入治疗,病人必死无疑。可要是做介入,医生要承担太大的风险,病人很可能也人财两空。”庞继恩说,那一瞬间,他是很矛盾的。这样的病变即使不是急诊而是平诊,也 因风险高而很少有专家愿意尝试,因为这在当今国内外冠脉介入领域毕竟是一项顶尖的技术,对术者的技术
心理有着极高的要求。
“时间就是生命,患者的病情已经到了极度危险的边缘,他随时会因心脏骤停而酿成猝死,”庞继恩的眼睛湿润了,一个军人和医生的双重责任感,让他毅然走上手术台,为这名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实施了急诊左主干分叉加完全闭塞病变的支架置八。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生死时速”,手术完全成功,患者终于被庞继恩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铸就大爱品牌
作为一名军医,庞继恩的劳动被尊重和赏识,这种欣慰难以言表。而不善辞令的他,惟一可做的就是在专业领域内苦练内功,并在心血管内科领域高手如林的塔尖上飞奔。在每个成功的背后都记载着他探索的辛酸与欢笑,也记载着患者康复后重获新生般的激动与感激。
在很多患者眼中,他是集精湛技术与崇高医德为一身的伟大的白衣天使。他引领401医院心血管内科与青岛市慈善总会联合共同创立的“鱼水情”爱心救助工程,为家庭贫困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点燃了新生的希望,成为爱心升华的载体。庞继恩说,先天性心脏病应该早发现早治疗,但是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很多患者都不能享受先进的诊疗技术,很多孩子只能在死亡线上挣扎。“鱼水情”爱心救助工程无疑成为这些患儿的福音和守护神。
外地来青岛的打工妹,17岁女孩李立玲,在工作中突然头晕胸闷,先天性心脏病发作后,病情越来越重。因为无钱治疗,她悄悄离开了401医院,回家“靠”着。庞继恩了解了女孩的情况后被深深震撼了,他们不能让女孩在花季中枯萎凋零,在“鱼水情”爱心救助工程帮助下,女孩成功地实施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现在已经步入正常的人生轨迹。
枣庄9岁女孩薛淑芳,很小就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因为家里没有钱父母看着孩子一天天削瘦下去,心中十分着急。在“鱼水情”爱心救助工程的帮助下,小淑芳成功地在手术台上过了生日。
青岛10岁女孩王晶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五年级学生,每年的六一节都是她最盼望的节日。可是,去年六一儿童节,王晶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学校搞活动,她突然胸闷喘不过气来,经送到青岛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心脏病。到医院治疗,3万多块钱的手术费让父母作难。又是“鱼水情”爱心救助工程决定为王晶提供1万元的资助。
目前,在“鱼水情”爱心救助工程的帮助下,已经有近100名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成功施行了手术。
“鱼水情”爱心救助活动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支持和赞助。在401医院的救治室里,一位青岛市的个体经商者,得知他们救治的都是贫困家庭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当场掏出2000元,连名字也不留就走了;一位在青岛的打工妹,每月挣几百元钱,得知这一消息,主动捐出200元;一位机关干部见到此举,主动捐出1000元,回到单位又劝同事们给予支持。
前不久,86岁的于圣林老人来找庞继恩就诊,他初步确诊了老人是重度冠心病。当庞继恩得知老人是建国前无业老党员,生活困难无力治疗时,心头一颤,坚持将老人“扣”下救治。庞继恩了解到,老人是1942年在乳山入党的老革命。由于种种原因,建国后一直没有工作。因为无儿无女,20年前老人在亲戚的帮助下落户青岛,目前老人和84岁的老伴每月就靠500元的补助生活。“老人如果不及时救治,随时会出现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庞继恩说,当老人得知治疗要花费几万元的费用时,转身就要离开。看着老人满脸的风霜,庞继恩心里十分感慨。“我是一名军人,我应该帮助这名曾经历战争洗礼的老前辈。”庞继恩随后向医院申请,为老人减免有关治疗费用,老人住院期间,安排了战士为老人服务。老人的伙食,也是庞继恩联系的干部食堂,每日三餐送到老人床前。经过庞继恩精心的治疗后,于圣林前期较为严重的症状已经有了明显改善,目前已经出院。老人回家后,庞继恩的团队随后与老人结成长期对子,只要老人有需求,他们随时可以为老人上门服务。
团结就是力量
“部队的医院,肯定错不了。”在许多患者心目当中,401医院是一张极具亲和力和诚信力的医疗品牌。而以庞继恩为首的心血管内科现有医师12名,其中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5名,且大多具有博士及硕士学位,是一个高学历人才集中的群体。他们集结的爱心力量成为打造“鱼水情,健康心”的注脚。
心血管内科是401医院的一个大病区。重病区,每年收容上千人次,急危重症病人多,医疗任务繁重。即使如此,庞继恩几乎对每个患者的情况如数家珍,每天查房的时候,他都会亲切地对患者问寒问暖,让患者如沐春风。由于401医院的特殊性,来就诊的患者既有部队的高级将领,也有从偏远山区来的农民,庞继恩要求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对他们从来都是一视同仁,慷慨给予患者同样的关切与温暖。
他们本着“一切病人都是我们的亲人”的服务理念,建立并完善了全程服务模式患者就医前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咨询,搭起医患沟通的桥梁,详细解答患者关心的医疗问题,患者就医及住院时,他们会尽最大可能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和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将关爱送给每位病人,病人出院后,他们建立回访档案,定期与病人联系,指导院外治疗及保健。他们还有一句口号,那就是:401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病的终点站!
在庞继恩的领导下;心血管内科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医疗工作,近年来没有发生任何医疗事故及差错。同时,他带领心内科全体同志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瞄准专业发展最前沿,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开展各类心脏病介入手术2000余例,其中大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如急性心肌梗塞急诊冠脉造影及支架术、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加支架术,高龄,高危,严重钙化,主干及分叉冠状动脉病变支架治疗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微创介入封堵术等,给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现在‘鱼水情,健康心’已经成为一个温暖的爱心接力棒。”庞继恩说,在部队,这个爱心救助工程得到了解放军的精心培育。心血管内科的同志们无私奉献、精心设计,付出了很多劳累与心血。科里的同志们为了给病人看病,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不怕苦累。悉心服务着每一位贫困的患者。有的患者缺东西,他们从家里拿,有的患者对治病无信心,他们床头认真交谈,做思想工作,有的患者耽误了学习,护士就为其补课……他们的爱心换来了感动,一封封发自内心的感谢信,一面面感谢亲人解放军的锦旗,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事业是伟大的。
与庞继恩教授交谈,记者始终被他身上那种沉甸甸的使命感所打动。这份厚重的责任既是军人对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情谊,更是白衣天使对患者救死扶伤妙手回春的博大爱心工程。庞教授说,他们这个团队有一个很温暖的服务品牌——“鱼水情,健康心”,这种使命感是对“爱心”的双重诠释与解读。
“我们的使命是生命”。如今,这个浓缩着无限爱心、无限温情的“鱼水情,健康心”的服务品牌不仅成为解放军401医院的一个精彩品牌,而且成为青岛市乃至全军的一个“大爱无边”的闪亮品牌。
全海军最年轻的主任医师
庞继恩给人的感觉,既有学者的淡定儒雅,又有军人的激情阳光。他这种厚实的特质、不恃张扬的性情,是一种异常丰富的阅历才能释放出的能量——
庞继恩,不满17岁的时候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第三军医大学;34岁成为401医院心内科主任,38岁成为海军最年轻的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还兼任军区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获青岛市青年科技奖一次,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次被上级党委授予“青年科技标兵”和“精武建功成材标兵”等称号。
从医近30年来,无论是当年在艰苦的西沙群岛执行战勤任务,还是成为全海军最年轻的主任医师,他都始终如一地坚守着“作为一名军医,就应该无私地救死扶伤,就应该时刻为患者谋福利”的人生坐标。
在庞继恩的从医生涯中,医治了无数不同疑难症状的病人,有些甚至是辗转全国各地多家医院后在他那里获得了“新生”,这其中也不乏韩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病人。庞继恩多年的从医素养和临床积淀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的专业水准赢得了患者和同行的认可,成为岛城乃至山东省知名心血管病临床及介入诊断治疗专家之
从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的第一天起,庞继恩就在想,如何在救死扶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2003年11月,一名突发胸闷。呼吸困难的老人被紧急送到医院。经庞继恩诊断,老人患的是“急性心肌梗塞”。治疗这种病症,医学界惯用的方法是从大腿根部的股动脉进针进行介入治疗。然而,由于老人下肢的股动脉有畸形,无法采用正常方法进行救治。面对难题,庞继恩急中生智,大胆创新,决定从老人腕部的桡动脉进针,直达心脏。由于腕部的血管细,分支多,操作难度大,成功率低。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庞继恩毅然从腕部桡动脉进针,实施释放支架、疏通心脏堵塞动脉。手术十分成功,患者生命得以挽救。这种手术方法与当时普遍采用的从股动脉进针的方法相比,对患者血管损伤小,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缩短了康复时间。庞继恩成为山东省首次实施这种术式救治急性心肌梗塞的人。
在减轻患者肉体痛苦的同时,庞继恩也在想,医生不但要尽自己所能为患者看好病,还提出“快乐手术”以及让患者看得起病的理念。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庞继恩坚持尽量不给孩子做开胸手术,而采用可以微创的介入封堵术。虽然这样的手术做起来麻烦,而且收费也相对低一些,但他还是坚守这个治疗原则。庞继恩说:“做开胸手术一开了之,看似省事,但留在孩子胸膛上的刀疤却让他们遗憾终生,尤其对一些女孩子而言,留下的是一生的阴影。”
另外,他在手术中也几乎不用昂贵的进口器械。用普通的手术器械,虽然增加了手术的技术难度,但却可以为患者节约手术费用。同时,他还要求全科室,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一定给病人用常规药品。
作为知名的专家,庞继恩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的机会很多。但科里的医生和患者都知道,不管去哪里,他都会从病房出发,不管走多久,他回来的第一站就是病房,看到的第一个人一定是他的患者。每天都与鲜血和创口打交道的庞继恩,却让患者在他的身上读到了“妙手仁心”这个温暖的词汇。
独辟蹊径舒“心”路
“创新不断,奇迹不断,这是规律也是必然。”庞继恩说,创新技术是他奋斗的目标。用他自己的话说:“作为一名医生,没有过硬的技术,即使有菩萨心肠,面对疑难危重病人也显得很无力。”
现在,慕名到401医院找庞继恩进行心脏病诊治的患者应接不暇。他没有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迈开大步迎接新的挑战。近日,他还采用锁骨下静脉和股动脉入路,成功地完成了国内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下腔静脉肝上段缺如介入封堵术”,在医学实践中取得又个突破。为此,人们都说他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
多年来,庞继恩打破常规,独辟蹊径,以自己精湛的医术和独特的疗法,挽救了数以千计心血管病患者的生命。前不久,他在不用造影剂的条件下,为一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肾功能不全的腹主动脉瘤患者,成功实施了特大型内支架置入术。不用造影剂还能从股动脉入路,把支架成功放在动脉瘤处,这是令许多医学专家不可思议的事。
很多人认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都是小孩,因为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很小的时候就有症状表现出来,就能查出来。庞继恩曾经接诊的一位从潍坊慕名而来的74岁高龄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老人多年前就知道自己有“心”病,但因为惧怕手术,就直拖了几十年。老人来医院的时候,简直是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来的,家人也是哭哭涕涕。庞继恩接诊后发现,老人得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也就是在心房里多了个“心眼儿”。他考虑到老人已经是74岁的高龄,再加上对开刀有严重的恐惧心理。于是决定给老人实施微创手术。即经大腿根部股静脉穿刺进人,用一根导管把一个小伞放入患者的心房缺损口,堵住那个“心眼儿”。因为微创手术的伤口很小,老人住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康复出院了。老人高兴地直对庞继恩说,现在他有信心做个长寿老人了,等他过百岁寿辰的时候,要邀请医生去喝酒。
今年3月份的一个深夜,一位52岁的男性患者因突发剧烈胸痛急诊入401医院。患者家属跪在从家里赶来的庞继恩面前哭求他:“别的地方都不敢做手术,我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您身上了。”庞继恩了解到,这名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病史。心电图检查提示,病人是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此时已经出现低血压,休克的表现,造影提示,患者的冠状动脉三支严重病变及左主干病变。“理论上说,这样复杂
危险的病情,如果不尽快采取积极的介入治疗,病人必死无疑。可要是做介入,医生要承担太大的风险,病人很可能也人财两空。”庞继恩说,那一瞬间,他是很矛盾的。这样的病变即使不是急诊而是平诊,也 因风险高而很少有专家愿意尝试,因为这在当今国内外冠脉介入领域毕竟是一项顶尖的技术,对术者的技术
心理有着极高的要求。
“时间就是生命,患者的病情已经到了极度危险的边缘,他随时会因心脏骤停而酿成猝死,”庞继恩的眼睛湿润了,一个军人和医生的双重责任感,让他毅然走上手术台,为这名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实施了急诊左主干分叉加完全闭塞病变的支架置八。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生死时速”,手术完全成功,患者终于被庞继恩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铸就大爱品牌
作为一名军医,庞继恩的劳动被尊重和赏识,这种欣慰难以言表。而不善辞令的他,惟一可做的就是在专业领域内苦练内功,并在心血管内科领域高手如林的塔尖上飞奔。在每个成功的背后都记载着他探索的辛酸与欢笑,也记载着患者康复后重获新生般的激动与感激。
在很多患者眼中,他是集精湛技术与崇高医德为一身的伟大的白衣天使。他引领401医院心血管内科与青岛市慈善总会联合共同创立的“鱼水情”爱心救助工程,为家庭贫困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点燃了新生的希望,成为爱心升华的载体。庞继恩说,先天性心脏病应该早发现早治疗,但是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很多患者都不能享受先进的诊疗技术,很多孩子只能在死亡线上挣扎。“鱼水情”爱心救助工程无疑成为这些患儿的福音和守护神。
外地来青岛的打工妹,17岁女孩李立玲,在工作中突然头晕胸闷,先天性心脏病发作后,病情越来越重。因为无钱治疗,她悄悄离开了401医院,回家“靠”着。庞继恩了解了女孩的情况后被深深震撼了,他们不能让女孩在花季中枯萎凋零,在“鱼水情”爱心救助工程帮助下,女孩成功地实施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现在已经步入正常的人生轨迹。
枣庄9岁女孩薛淑芳,很小就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因为家里没有钱父母看着孩子一天天削瘦下去,心中十分着急。在“鱼水情”爱心救助工程的帮助下,小淑芳成功地在手术台上过了生日。
青岛10岁女孩王晶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五年级学生,每年的六一节都是她最盼望的节日。可是,去年六一儿童节,王晶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学校搞活动,她突然胸闷喘不过气来,经送到青岛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心脏病。到医院治疗,3万多块钱的手术费让父母作难。又是“鱼水情”爱心救助工程决定为王晶提供1万元的资助。
目前,在“鱼水情”爱心救助工程的帮助下,已经有近100名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成功施行了手术。
“鱼水情”爱心救助活动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支持和赞助。在401医院的救治室里,一位青岛市的个体经商者,得知他们救治的都是贫困家庭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当场掏出2000元,连名字也不留就走了;一位在青岛的打工妹,每月挣几百元钱,得知这一消息,主动捐出200元;一位机关干部见到此举,主动捐出1000元,回到单位又劝同事们给予支持。
前不久,86岁的于圣林老人来找庞继恩就诊,他初步确诊了老人是重度冠心病。当庞继恩得知老人是建国前无业老党员,生活困难无力治疗时,心头一颤,坚持将老人“扣”下救治。庞继恩了解到,老人是1942年在乳山入党的老革命。由于种种原因,建国后一直没有工作。因为无儿无女,20年前老人在亲戚的帮助下落户青岛,目前老人和84岁的老伴每月就靠500元的补助生活。“老人如果不及时救治,随时会出现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庞继恩说,当老人得知治疗要花费几万元的费用时,转身就要离开。看着老人满脸的风霜,庞继恩心里十分感慨。“我是一名军人,我应该帮助这名曾经历战争洗礼的老前辈。”庞继恩随后向医院申请,为老人减免有关治疗费用,老人住院期间,安排了战士为老人服务。老人的伙食,也是庞继恩联系的干部食堂,每日三餐送到老人床前。经过庞继恩精心的治疗后,于圣林前期较为严重的症状已经有了明显改善,目前已经出院。老人回家后,庞继恩的团队随后与老人结成长期对子,只要老人有需求,他们随时可以为老人上门服务。
团结就是力量
“部队的医院,肯定错不了。”在许多患者心目当中,401医院是一张极具亲和力和诚信力的医疗品牌。而以庞继恩为首的心血管内科现有医师12名,其中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5名,且大多具有博士及硕士学位,是一个高学历人才集中的群体。他们集结的爱心力量成为打造“鱼水情,健康心”的注脚。
心血管内科是401医院的一个大病区。重病区,每年收容上千人次,急危重症病人多,医疗任务繁重。即使如此,庞继恩几乎对每个患者的情况如数家珍,每天查房的时候,他都会亲切地对患者问寒问暖,让患者如沐春风。由于401医院的特殊性,来就诊的患者既有部队的高级将领,也有从偏远山区来的农民,庞继恩要求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对他们从来都是一视同仁,慷慨给予患者同样的关切与温暖。
他们本着“一切病人都是我们的亲人”的服务理念,建立并完善了全程服务模式患者就医前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咨询,搭起医患沟通的桥梁,详细解答患者关心的医疗问题,患者就医及住院时,他们会尽最大可能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和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将关爱送给每位病人,病人出院后,他们建立回访档案,定期与病人联系,指导院外治疗及保健。他们还有一句口号,那就是:401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病的终点站!
在庞继恩的领导下;心血管内科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医疗工作,近年来没有发生任何医疗事故及差错。同时,他带领心内科全体同志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瞄准专业发展最前沿,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开展各类心脏病介入手术2000余例,其中大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如急性心肌梗塞急诊冠脉造影及支架术、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加支架术,高龄,高危,严重钙化,主干及分叉冠状动脉病变支架治疗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微创介入封堵术等,给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现在‘鱼水情,健康心’已经成为一个温暖的爱心接力棒。”庞继恩说,在部队,这个爱心救助工程得到了解放军的精心培育。心血管内科的同志们无私奉献、精心设计,付出了很多劳累与心血。科里的同志们为了给病人看病,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不怕苦累。悉心服务着每一位贫困的患者。有的患者缺东西,他们从家里拿,有的患者对治病无信心,他们床头认真交谈,做思想工作,有的患者耽误了学习,护士就为其补课……他们的爱心换来了感动,一封封发自内心的感谢信,一面面感谢亲人解放军的锦旗,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事业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