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者的生命权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zishida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90岁的老人,因中风昏迷,已经卧床多年,平时都是由看护工照料生活起居。这一次,老人出现持续的腹胀与高烧,家人觉得病情不对劲,赶紧带他来就医。
  他到院时,已经呈现休克状态,急诊检查发现是消化性溃疡穿孔,必须立刻接受手术治疗。
  “你父亲得的是消化性溃疡穿孔造成的腹膜炎,现在有败血性休克的症状,我建议马上进行手术。不过,我也必须请你们了解,如此高龄并且有多重并发症的病人,动手术的风险与死亡率很高,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如果手術的成功率不高的话,我们就不打算治疗了。我父亲的病已经拖了很多年,再这样下去,只是增加痛苦而已。”他的儿子跟媳妇听完我对手术的利弊分析,决定不再积极治疗,打算放弃。
  虽然我理解家属的考虑,身为外科医生,自己对见死不救而放任疾病侵蚀生命的做法依然不能接受,甚至对他们武断决定病人生死的做法,不以为然。可惜,医生只是一个外人,对他们的决定,我只能尊重。
  “手术不一定能活,不手术一定会死。”每次遇到这类病人,这是我固定的说辞。
  过了一会儿,其他几位家人陆续出现,经过家庭会议讨论,他们改变决定,既然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救命,当然就得要接受手术拼一拼。
  手术顺利结束,并没有预期的那么糟。术后,病人的胃肠道功能慢慢恢复,腹内感染得到控制,原本我们担心会引发的并发症没有发生。唯独因为高龄与心肺功能不佳,病人无法脱离对气管内插管与呼吸器的依赖。
  我试着与家属们讨论后续的照顾计划,可能要安排呼吸照护中心,做中长期的照护,毕竟一直插管躺在重症监护病房,不是办法。
  “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商量过了,决定拔掉呼吸管,病情如果又有变化,就接我父亲出院,让他在家里寿终正寝。”家属的决定,令我相当诧异。
  “现在拔管?他目前没有脱离呼吸器的能力,拔掉之后,如果一口气喘不过来,马上就会没命。”我完全不赞成这样的做法。
  “没关系,这是我们共同的决定。”
  “那么大的手术都做完了,而且病人也在逐渐恢复中,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放弃?”我还是不理解他们的想法,如果当初因为病况危急,所以放弃治疗,还说得过去,现在病情已经稳住,为何还要放弃?
  况且,这已经不是“被动”地拒绝治疗,而是“主动”要求移除病人的体外维生装置。对家属拒绝治疗的举动,我即使无可奈何也必须尊重;要我协助移除病人的体外维生装置,除了相关法规尚未完备之外,这也与我的行医原则和价值观相违背,因此,我无法配合这种“主动终结病人生命”的行为。
  “我们做子女的觉得,与其让他一直躺在病床上,受这种折磨,不如趁这个机会,让我父亲解脱。”这句话让我更不理解。手术前,他就是一个长期卧床的病人,难不成他们以为手术后,老先生就能健健康康地站起来?
  沟通了几次,都没有达成共识,家属依然固执己见。我甚至请他们签署一份文件,内容注明医生并不建议在未达到拔管条件时,仓促拔除气管内插管;拔管纯粹是家属的个人意愿,一切后果自负云云。
  负责执行动作的长子,用颤抖的双手移除呼吸管。这时候,我看了病榻上的老先生一眼,回顾他就医的这段时间与种种波折,我不知道他究竟是为谁活着,甚至连谁可以决定他的生死,我都相当困惑。
  骤然拔管之后,医护人员严阵以待,就怕接下来的变化会让我们措手不及。所幸的是,通过氧气面罩与药物辅助,他没有发生太严重的问题。观察了几天,待呼吸状况一切稳定之后,我将他转到普通病房。
  由于病人病情渐趋稳定,我告知家属可以准备接他出院,却在此时遇到阻力。他们找了各种不肯出院的理由,其中让我最不能接受的一点,就是“我父亲现在一直都躺着,我们想等他好一点再出院”。
  我只好很清楚也很严肃地告诉他们:“手术前,他已经是个长期卧床的慢性病病人,他现在能恢复到手术前的状况,已经相当不错。”“你现在看到的状态,就是他最好的状态,也是他原本的状态。”结果家属们采取避不见面的方式,将老先生一个人丢在医院里,只留下原本请来照顾他的看护工。每天查房,我只能与她相对无言,她知道医护人员的无奈,但也无能为力。
  在这期间,我们通过社工、宣传科人员,甚至是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从中协调,始终得不到正面响应,看来,家属是铁了心不打算接自己的父亲回家。
  无计可施,病人只好住了下来。又过了一个多月,他因为肺炎并发的败血症,离开人世。在临终的这段日子里,我无法确定他的家人们是否关心过病人究竟是死还是活。
  办理遗体领回手续时,我总算遇到他的儿女们,他们淡淡地跟我说:“我父亲痛苦这么多年,现在总算解脱了。”“自从他多年前中风昏迷后,我们的生活里早已没有父亲。家里躺着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
  我相信,长期照顾这样的家人,家属难免会心力交瘁,或许病人生个无法挽救的重病“刚好”可以让他们解脱。我不是病人的主要照顾者,因此无权置喙个中辛苦,或是用敲边鼓的方式将“不孝”的帽子扣在他们头上。
  但我不能接受因为逃避责任或义务,而把医院当作收容所,也无法接受所谓替患者“着想”,而要医生来执行死刑。
  或许我还不够有同理心,从事医疗工作这些年,却让我更洞悉人性:到底由谁来决定病人的生死?
  (摘自《拼命》中信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一辈子的人生跌宕起伏,用18年打造“红塔帝国”最终折戟身陷囹圄,75岁保外就医承包2400亩荒山,重新书写人生。回首这一生,褚时健说,对过去自己已经看得很淡,这一生也没什么遗憾了。  二次创业  要讲吃饭,我没有问题。我老伴每月还有千把块钱的生活补助,还有个儿子在新加坡,一个月可以给我们三五千块钱,吃饭没有问题。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这里的村民留给我们的,住的地方也有了,我们还有套房子在城里。按说是可
期刊
冬季是慢性前列腺炎发作或复发的季节。据统计,有63%的慢性前列腺患者到了冬天症状会明显加重,有的好转了也会复发。一旦天气转暖。症状就会自觉减轻甚至消失。  前列腺是男性独有的生殖腺体,位于人体膀胱下边,一般情况下只有栗子大小,是人体最容易患病的腺体之一,其发病率在25%左右。好发于性活动频繁的青壮年,夫妻长期分居、不能过正常性生活,或有频繁性冲动的人更属于多发性群体。开始患前列腺炎时,症状表现不明
人们所称的冬季“心理流感”,其实就是季节性情感障碍。由于季节变化产生的迷茫、孤独和忧郁之感,易致注意力分散,打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下降。冬季气温明显降低,日照少,人体由于褪黑激素分泌增加,再加之冬季户外活动减少,情绪更容易感到低落,这种症状也称之为冬季忧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季节性情感障碍有三个标志性症状:心慌、无所事事、坐立不安。人变得倦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疲劳感加重,思维迟缓,
中国人有一种怀旧情结,认为最美好的生活存在于远古。当然这是一种寄托,但这种怀旧情结有一点是有道理的。生活在尧舜时代的人,基本上不会得传染病,他们的死因或为营养不良,或为意外,或为仇杀。相比之下,现代人基本上是病死的。从这一点看,远古时代确实有值得后人怀念的东西。  可以说世上本来没有传染病,人多了之后才有的。  所谓传染病,就是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那些著名的慢性病比如心臟病等不属于传染病,
期刊
当代艺术与传统美术有许多差异,就如同中药与西药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时空的变迁与交错向前追溯。  医术艺术同根生  人类祖先们的思考是极为相似的,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彼此都认为疾病源于人灵魂问题的出现,为了治愈这些疾病,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灵魂问题。如何解决灵魂问题?舞蹈、音乐、图画、诗歌、雕刻等是普遍使用的方法。因为祖先们认为,这些方法可以承载沟通天地人神的信息,通过它们作用于魂灵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
期刊
“十病九痒”,对皮肤病患者来说司空见惯。但一些皮肤没有“病”的人,有时也觉得出奇的发痒,甚至恨不得把皮肤抓烂。但仔细检查,除皮肤表面因搔抓留下的条条痕迹外,却没有皮肤病的蛛丝马迹,医学上称之为瘙痒症。    多种疾病预报信号    瘙痒症多数与疾病有关,皮肤瘙痒往往是疾病早期的报警信号。对这些瘙痒,首要措施是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皮肤瘙痒的诱因。  肝胆病变:当肝脏和胆囊发生病变时,胆汁的正常分泌及
包皮位于男性生殖器官的前位,紧紧包住阴茎,是男性生殖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春期后,正常男性的阴茎龟头部分或全部暴露。包皮过长是指在阴茎疲软的状态下,龟头完全包绕于外皮内,阴茎充分勃起后,龟头仍不能够充分显现的情况;包茎则是因包皮口过于狭窄,使龟头无法暴露于包皮之外的一种疾病。  包茎、包皮过长易使包皮垢在皮下堆积。包皮垢乳白色,有腥臭味,由皮质腺分泌物和上皮脱屑所组成。包皮垢堆积易致细菌感染,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