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门斜钓”和“延迟打窝”

来源 :垂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就是“歪门斜钓”法的矶钓竿版,顺着岸边撇出去,可以钓更远的距离,上多大的鱼都不打怵

  在水库钓鱼的人,除了想故意跟小鱼找别扭,想钓像样的鱼的基本都用长竿子,对此我深有感触。并排坐在一起钓鱼的几个人,往往谁的竿子最长,谁就最引人注意,因为率先上鱼和上鱼最多的人往往都是他。于是,在水库玩手竿的人就像搞軍备竞赛一样,你的竿子长,我的就要更长。不但竿子比你长,钓台也搭得越来越远。在这种竞争中,我自然就败下阵来了。不过,我有我的玩法,照样玩得欢天喜地。
  首先,我不扎堆。
  渔友们扎堆的地方,肯定是出鱼的好地方,但缺点也很明显,人多就会相互干扰,即使一个人保持着安静,临近钓位的人咕咚咕咚打上一气窝子,自己也会被株连。于是,我索性哪儿没人就坐哪儿,这多好,方圆百八十米都属于我,拎着一把竿子到处转悠都不算流氓钓。久而久之,我反倒摸索出一套适合夜钓的办法,我给起名叫“歪门斜钓”。
  很多钓鱼人都有过“打游击”的经历。在水库钓鱼就时常出现这种情况:浮标无异于立在水缸之中,钓位附近也一片死寂。可是,没人坐的地方却不时传来嘲弄般哗啦哗啦的炸水声。有人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拎着竿子溜达过去,结果,鱼踪立马消失。等啊等,等到花儿都谢了,鱼也不出现。这时,有的人干脆把竿子留在原地,只身返回钓位。结果,不消一会儿,那支没人看管的鱼竿就出现情况了——黑标了,还是那种反反复复黑下去再顶上来的黑标。这时,人会一蹦三尺高地赶过去提竿,鱼还在,可是一较劲,竿子就会一轻,那条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好鱼连招呼都不打就和您拜拜了。这还算运气好的,运气差一些的人一不留神竿子就在水库里游泳了,时快时慢,时左时右,急死人,气死人,有招想去,没招哭去。
  这场景相信大家都熟悉。野钓,特别是夜间野钓,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鱼在钓点左右两侧不时地翻花最常见。我就想钓这种鱼,于是摸索出了“歪门斜钓”法,即利用长竿的优势,与鱼保持较远的距离,在不惊扰鱼的情况下钓获它们。个人实践证明,该方法效率较高,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惊喜,尤其在盛夏时节效果最佳,有芦苇、蒲草之类的水草的水域效果也很好,但是要防止挂钩,最好用单钩。


没人的地方足够肃静也不会有人打扰到自己。拎着一把竿子满水库地转都没有流氓钓之嫌


笔者一定要先确定钓点有鱼,然后再把窝料投进去,并且不注重数量,更注重效果,突出实用性

  这种钓法没什么奥秘可言,就是在不打扰鱼的情况下钓岸边浅水。假如你用的是6.3米竿子,那么人距离钓点约1 2米左右,这个距离对鱼的打扰不大,所以就算是钓近岸也能有所获。
  操作方法很简单——鱼竿顺着岸边放置,向左或者向右抛出钓组,钓水深1米加减20厘米的深度,可以钓有鱼连续跳跃的地方,也可以试探性地左右搜索。为了减少换饵频率,最大限度地保持钓点安静,最好用玉米粒之类的固态钓饵。我的经验是可以完全不打窝子,即使打,也尽量少打,因为到岸边来的鱼本来就是来觅食的,它们游得不快,能很容易发现钓饵。
  关于窝子,我则建议不打或者少打,因为我不爱打窝子,所以我有这个观点。
  首先,我认为窝子比较束缚人。钓鱼人都有这样一种“行为障碍”——很难下决心放弃打过窝子的钓点,窝料投喂得越多,这种障碍越严重,可死守下去似乎又没什么希望。于是,窝子就成了鸡肋。放弃吧?舍不得,毕竟有那么多的投入;不放弃吧,又确实没戏。
  我曾不止一次打窝子后,半天看不见鱼口,于是故意让钓组离开窝点,向左或者向右抛投,这样主动去搜索,结果反倒中鱼了。这时,我对窝子的实际效果产生了疑问,窝子外面反倒有鱼,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不过,打窝子诱鱼、聚鱼的事实是不可否定的,于是,我对打窝子的方式做了改变。
  绝大多数钓友是这样打窝子的:竿子一入水,第一时间以浮标为参照物,把窝料投进去。我认为这样做没问题,毕竟诱鱼需要过程。从理论上讲,早打窝子就能早把鱼诱来。
  不过,我不这样打窝,因为我不敢保证我选的钓点会有鱼过来,所以我一定要先确定钓点有鱼,然后再把窝料投进去。有人费解:有鱼还干吗打窝子啊?多此一举嘛!再说,窝子入水的声音怕是要把原本在钓点内的鱼给吓跑吧?
  这种顾虑真的有道理,但是我这样做也有道理。
  我是个擅长“打游击”的人,如果一个钓点超过两个小时都没有鱼讯,我就会另觅他处,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广阔天地,不存在流氓钓之嫌,看哪儿像有鱼的样子就甩上几竿,有渔谚道:“挪挪窝,钓得多。”发现有鱼再打窝。
  我打窝子从来不注重数量,我更注重效果,突出实用性,发现有鱼了,连续打两三次窝子,每次三五粒玉米粒,窝料消耗极少,那些细微的落水声对鱼也根本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之后,我会根据鱼情在十分钟到半小时之间再补一次窝,同样不会对鱼产生什么影响,倒是钓点内稀稀拉拉总有那么一点点小鱼啃不动的食物,哪怕是路过的“过路鱼”也会停留片刻。做到这些,我认为已经足够了。因为窝料少,它们需要边找边吃,在找的过程中便更容易发现钓饵。
  综上,我认为我的打窝子方法比死守强,我的“歪门斜钓”也更灵活。
  钓鱼原本就没有公式,谁适应鱼情,谁就钓得多,而水库又给了我们足够大的发挥空间,我们不必拘泥于任何形式。
其他文献
这条小河是我钓鱼的必经之路,这一次,我必须得蹚过去才行  以前钓鱼我蹬的是我的“猛蹬125”,那个时候我不畏艰险,不管刮风还是下雨,说钓就钓,想走就走,或推或扛或骑,长途奔袭不在话下。现在条件好了,钓鱼能骑摩托车或蹭别人的汽车,结果反倒犹犹豫豫害怕路途遥远和艰难了。人就是这样吧,安逸久了就会惧怕困难,哪怕是未知的。  今天,我又去钓鱼了,摩托车一路顺风,几十分钟后离目的地直线距离最多大约一公里的时
期刊
有人说,所谓“读懂浮标语言”,无非就是看浮标的动作来决定是否提竿,进而判断哪些是假口、哪些是实口,就这么简单。  其实,这样解读不全面。  要做到读懂浮标的语言,不仅仅是观察浮标的动作,还要了解鱼的进食动作、自己的调钓,甚至于自己钓组的特点,把这些因素综合考虑进去,才会判断出啥样的动作必须抓,啥样的该放弃,有时浮标的动作很小,但未必没有鱼,有时动作挺大,但却不值得关注。  我喜欢钓鲤鱼,调标总是马
期刊
很多人对加粗两目的浮标青睐有加。加粗两目的优点不言而喻——醒目,加粗的两目正好作为目视部分存在,没加粗的那部分没在水下,一点也不影响整体的灵敏度。  我用的就是这样的浮标,我的朋友也是。  我的朋友多年来养成一个钓鱼习惯,即调钓的时候,如果不出现意外的话,那就亘古不变地调平水钓2目。其实,很多人现在都这么调,就像几十年前的调4钓2一样。  不过,他钓轻口的小鲫鱼时也这样调钓,我不理解。他解释说,调
期刊
五代十国时期的花蕊夫人徐慧是中国古代宫廷诗词的代表人物,又是古代少有的女性垂钓爱好者。她在垂钓中修身养性,同时欣赏天府之国的绝美风光,为创作清新朴实的大自然纯美诗词获取了丰富的素材,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古代妇女垂钓时富有艺术美感的诗情画意。  垂钓不仅是古今男人们的爱好,也深受妇女们的喜欢,相传女诗人鱼玄机、慈禧太后等女性都喜欢钓鱼。  “无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处弄船归。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
期刊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网上,总有人问我类似的问题:浮标到底应该怎么调?有人甚至具体到了钓鲫鱼应该怎么调,钓鲤鱼应该怎么调,好像这个东西是个公式一样,只要按部就班完成,就能钓到鱼、钓很多鱼。其实,调标是由具体的鱼情水情决定的。  调几钓几合适?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调几钓几,哪怕是我们相邻而坐,我们用同样长的竿子、同样状态的同种饵料,我也不敢回答你的这个问题,因为你和我用的不是同样的浮标。以前我曾抨击
期刊
钓半斤级别的鲫鱼更轻松,手感还算不错,但比不上斤鲫  “黄丝袜”是钓友们对“朱纹峰一奴什”的戏称,是“朱纹峰”系列的第三款竿子,于1985年上市。前面两代是“朱纹峰”(俗称红丝袜)和“朱纹峰一硬式”(俗称黑丝袜),禧玛诺的并继竿始于“朱纹峰”,从1983年的初代“朱纹峰”开始,一直到1987年的“兢”,每年推出一款,涂装都是网纹风格。那段时期,禧玛诺只生产“朱纹峰”一个系列的竿子,不需要根据产品线
期刊
在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春节假期延长、企业延迟复工期间,《垂钓》践行媒体责任,发挥媒体优势,为呼吁广大钓鱼人重视疫情、服从政策、减少外出、保持乐观心态、坚定战“疫”信心,特在垂钓传媒融媒体矩阵发起“疫苦思乐——宅家钓鱼欢乐多”短视频及文图有奖征集活动,面向《垂钓》的读者、客户及广大钓鱼人,征集他们在疫情期间如何居于家中,打发无法外出钓鱼的时光的正能量短视频及文图内容。活动为期两周,共征集短视频55条,
期刊
經常有钓友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水库怎么钓鱼?”仅仅7个字的问题,却叫人语塞。  水库钓鱼,这是一个大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门学问,绝不是简单的几句话或者几分钟就能一语概之的。  为此,本刊邀约数位水库钓鱼的老手,为喜爱水库野钓的读者朋友策划、制作了这期专门针对水库钓鱼的系列文章。
期刊
在鲇鱼咬钩低谷,改钓鲤鱼功夫不负有心人,土鲇咬钩  早年间,人们钓鱼并无特别的讲究,往往哪种鱼咬钩就钓哪种鱼,很少做临场应变,常常钓组、饵料都不变,有标相就提竿,钓上什么算什么,充其量发现小鱼咬钩居多,故意把鱼饵搓得小一点而已。  现在钓鱼和早年间截然不同,人们无论去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水库,都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首先设定一种目标鱼,然后根据目标鱼去准备钓具、钓组、饵料等东西。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这就
期刊
故事一:玩的就是意外  時间:2015年  人物:本人  和深圳的胖子是在房身水库举行的告别仪式,从房身回来后,他就飞回深圳了,洒家又变成了孤家寡人,不过每周一次的钓鱼还是不能耽误的,只是有点寂寞,当然也有点自由。  又是一个周末,我百无聊赖地下班回家、吃完饭绑了装备,跨上一辆摩托车,单人独骑、信马由缰地出发,没有目的地,只想出去玩。二十公里后,车子进入一个小镇,夕阳西沉中,我突然想起附近几公里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