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既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工具性作用又有鲜明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既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又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深挖教材内涵,在传授人文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真正达到文道统一和教书育人的目的。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本文主要从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1.在讲读中渗透德育。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和民族自豪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例如,针对学生认为《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战士火中救朝鲜儿童这一动人场面不值一提,我引导学生注意战士救人时的一系动作,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战士不怕危险救朝鲜母女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气概惨烈的场面,使学生震撼,借此我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在别人身处困境时勇于上前相帮。
2.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读,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3.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只有学生亲耳所听、亲眼所见、亲手去做,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血有肉,才有感染力。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在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活动中,我布置了一系列作业:一是写调查报告。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人,了解祖国改革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二是开展体验教育活动。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试着用柴火做饭、用煤油灯度过夜晚、徒步上放学等,感受祖国今昔的巨大变化。三是写作活动。有的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巨变的认识,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有的学生写出了诸如《写信与打电话》、《我家搬新居》、《柴火做饭与液化气做饭》等文章,表达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激起了对祖国变化的赞叹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作用
1.营造美的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一切教学手段营造美的氛围,展示美的境界,用美熏陶学生,使他们产生感情共鸣,使德育融于他们的心灵。《黄河大合唱》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北国之春》会让学生荡漾起想念家乡眷恋亲人的情思;贝多芬的交响曲可让学生领悟到百折不挠的生命强音。播放这些配乐曲,创设感人的情境,诵读文章,会唤起学生对美的感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动静结合写景状物,能让他们领略到其乐融融的自然美;《散步》中一家人尊老爱幼和谐相处,能让他们感受到其情切切的人情美;《岳阳楼记》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能让他们体味到其心坦坦的豁达美;《鱼我所欲也》中世代颂扬的仁义美、《桃花源记》中美好生活的幻想美、《望岳》中不畏艰难的壮志美都会使他们在读悟中体悟沉淀。学生对美有了深刻的体验,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才会对真理有追求,才可能有美的创造。
2.培养学生情感。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管子·牧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感染学生。教师只要因势利导,自然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强化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诸如《黄河颂》等从不同角度歌颂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苏州园林等绮丽的风光。祖国壮丽的山河、欣欣向荣的面貌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3.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爱国、爱家乡、爱党、爱人民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情感。有的文中有十分明显的爱国主义内容,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以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文中的爱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党的情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例如课文《中国的土地》、《我的中国心》、《黄河颂》、《七子之歌》、《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枣核》、《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始终眷恋着祖国》、专题《长城》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在语文教学中带领学生欣赏阿里山风光、西双版纳美景,体会云南傣族泼水节的神韵,回顾长城悠久的历史,领略华夏文化的魅力,体会中华美文丰富的内涵,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可在引领学生领略祖国江河山川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德育任务还很艰巨,特别是处于文化较落后的地区,面对的是留守少年。如何将德育工作有机地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高一级学校培养优秀学生,有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尝试与探索。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1.在讲读中渗透德育。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和民族自豪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例如,针对学生认为《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战士火中救朝鲜儿童这一动人场面不值一提,我引导学生注意战士救人时的一系动作,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战士不怕危险救朝鲜母女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气概惨烈的场面,使学生震撼,借此我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在别人身处困境时勇于上前相帮。
2.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读,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3.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只有学生亲耳所听、亲眼所见、亲手去做,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血有肉,才有感染力。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在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活动中,我布置了一系列作业:一是写调查报告。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人,了解祖国改革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二是开展体验教育活动。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试着用柴火做饭、用煤油灯度过夜晚、徒步上放学等,感受祖国今昔的巨大变化。三是写作活动。有的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巨变的认识,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有的学生写出了诸如《写信与打电话》、《我家搬新居》、《柴火做饭与液化气做饭》等文章,表达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激起了对祖国变化的赞叹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作用
1.营造美的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一切教学手段营造美的氛围,展示美的境界,用美熏陶学生,使他们产生感情共鸣,使德育融于他们的心灵。《黄河大合唱》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北国之春》会让学生荡漾起想念家乡眷恋亲人的情思;贝多芬的交响曲可让学生领悟到百折不挠的生命强音。播放这些配乐曲,创设感人的情境,诵读文章,会唤起学生对美的感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动静结合写景状物,能让他们领略到其乐融融的自然美;《散步》中一家人尊老爱幼和谐相处,能让他们感受到其情切切的人情美;《岳阳楼记》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能让他们体味到其心坦坦的豁达美;《鱼我所欲也》中世代颂扬的仁义美、《桃花源记》中美好生活的幻想美、《望岳》中不畏艰难的壮志美都会使他们在读悟中体悟沉淀。学生对美有了深刻的体验,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才会对真理有追求,才可能有美的创造。
2.培养学生情感。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管子·牧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感染学生。教师只要因势利导,自然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强化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诸如《黄河颂》等从不同角度歌颂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苏州园林等绮丽的风光。祖国壮丽的山河、欣欣向荣的面貌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3.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爱国、爱家乡、爱党、爱人民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情感。有的文中有十分明显的爱国主义内容,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以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文中的爱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党的情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例如课文《中国的土地》、《我的中国心》、《黄河颂》、《七子之歌》、《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枣核》、《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始终眷恋着祖国》、专题《长城》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在语文教学中带领学生欣赏阿里山风光、西双版纳美景,体会云南傣族泼水节的神韵,回顾长城悠久的历史,领略华夏文化的魅力,体会中华美文丰富的内涵,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可在引领学生领略祖国江河山川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德育任务还很艰巨,特别是处于文化较落后的地区,面对的是留守少年。如何将德育工作有机地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高一级学校培养优秀学生,有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尝试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