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语言张力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是在经历中成长的,反过来,经历也会影响我们的人生。无数个经历的瞬间,造就了我们的性格、习惯、态度和行为方式;不同的经历,造就了我们不同的人生。
  上面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假如李杜“换个位”
  李白与杜甫,一个是浪迹山水的诗酒才子,一个是忧国忧民的困顿小吏。前者豪情万丈,后者忧愤郁悒。若将两人的经历互换,让观尽盛唐之景的李白更深入地面对“安史之乱”的烽烟,让亲眼目睹黎民流离失所的杜甫感受国泰民安的社会氛围,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
  且不去妄下定論,先来纵观历史。李广,这位为世人所敬重、叹惋的“飞将军”,可谓是生错了时代。当时的北方匈奴之扰有卫青等名将护卫,李广将才难施,忧愁无奈,最终给后世留下一个“李广难封”的忧郁形象。再如张岱,这位曾经的富家公子,在尝尽家道中落、生活窘迫的苦涩后看透世事苍凉,只能在雪中独赏西湖“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奇景。他的吟哦咏叹,透露出的无不是家庭变故、人世沧桑的影子。
  个人的经历是其性情、品格乃至思想的基石,犹如活水源头,高塔地基。一个人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塑造了他,也托举着他——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所言:“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没有了经历,人们便会成为米兰·昆德拉所说的“没有实体的影子,没有词语的推理者,精神上的无国籍者”。
  个人的气质性情,完全是自身经历的投影。正如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的,成年人的言行举止与思维模式,都可以追溯到其童年时的经历。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少时的经历对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它潜伏在内心深处,在未被察觉的每一分、每一秒内,默默地改变着人一生的轨迹。
  或许有人会以“天性”一词辩驳之,但天性本就是复杂的。单说人性善恶,自从战国时期荀、孟之辩以来,尚且未有定论,如今又怎能唯天性是论,拿本就不可捉摸的天性,来掩盖经历的作用呢?更何况,许多人所谓的“天性”,其实是在懵懂的早期培养而成,说到底还是后天形成的,这不仍是经历所赐予的吗?沈从文少时师从“生活这本大书”,看惯了湘西的自然风光,日后才有了《边城》中川湘边界淳朴的风土人情,就证明了这个道理。
  至于李白与杜甫换个位,若历史真的开了这样一个玩笑,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应该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吧。
  ●病文诊断
   这是一篇很有个性的考场作文。从布局安排看,考生先就李杜“换位”提出疑问,接下来有意避而不答,而是列举李广、张岱等人的事例,又引入惠特曼、米兰·昆德拉的言论,借以加强自己“个人的经历是其性情、品格乃至思想的基石,犹如活水源头,高塔地基”的观点。最后在“或许有人会以‘天性’一词辩驳之”这一段,从反面有针对性地作了批驳。
  但作文也存在以下缺陷:其一,列举相关实例后,缺少对事例言简意赅的剖析。其二,说理不够周全,语言缺乏张力。文中侧重提及的“童年时的经历”,与李杜换位缺少直接的对应;客观地说,“经历”是因素之一而未必是决定性因素(“内因”不容忽视)。其三,少数文句有待斟酌,语言略显单薄,可用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说理更有力量。
  “经历的瞬间”,可以是思想认识突然提升的重要瞬间,也可以是人格缓慢形成的一段普通时光;可以是一马平川、春风得意的顺境,也可以是挫折与苦难相伴相随的逆境。题目引领考生思考的话题是:过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滋味是甜还是苦,都于不经意间塑造(改变、提升)着一个人的气质(品德、特长)。
  本题常规立意有:(1)很多时候,作为局中人的我们并不能觉察往昔某段经历的意义,但是过后却会发现那段经历之于我们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经历;(2)“我”之存在,是所有“经历的瞬间”的累积与叠加,抽去其中任何一个“瞬间”,“我”之大厦将倾于一旦。
  创新立意有:(1)今日也是瞬间,必然影响未来,因而理应珍惜当下,奋发有为;(2)一个人成为今天的自己,固然有外部因素在发挥作用,但更核心的、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却是“我”置身于这些经历时所持的态度;(3)考生可以结合“千里马与伯乐”的典故,论述“偶然背后的必然”。
  假如李杜“换个位”
  ◎徐云扬
  李白与杜甫,一个是浪迹山水的诗酒才子,一个是忧国忧民的困顿小吏。前者豪情万丈,后者则忧愤郁悒。若将两人的经历互换,让观尽盛唐之景的李白更深入地面对“安史之乱”的烽烟,让亲眼目睹黎民流离失所、自身也备尝颠沛流离之苦的杜甫感受国泰民安的社会氛围,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
  且不去妄下定论,先来纵观历史。李广,这位为世人所敬重、叹惋的“飞将军”,可谓是生错了时代——汉文帝就曾赞叹李广的英勇,说他要是生在高祖时代,轻轻松松就能当个万户侯;到了武帝时期,虽对匈奴用兵,却有卫青等名将斩除强虏。可惜李广生不逢时,将才难施,忧愁无奈,最终给后世留下一个“李广难封”的忧郁形象。再如张岱,这位曾经的富家公子,在尝尽家道中落、生活窘迫的苦涩后,看透世事苍凉,只能在雪中西湖独自赏那“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奇景。他的吟哦咏叹,无不是家庭变故、人世沧桑在其心灵上的投影。
  李广因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终生没有得封侯爵而郁愤难平;张岱因出身于书香门第而有着独特的艺术家气质。可见,一个人的经历是其性情、品格乃至思想的基石,犹如活水源头,高塔地基,这个人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塑造了他,也托举着他。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所言:“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没有了经历,人们便会成为米兰·昆德拉所说的“没有实体的影子,没有词语的推理者,精神上的无国籍者”。
  个人的气质性情,往往是自身经历的产物。孟子云:“居移气,养移体。”正如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的,成年人的言行举止与思维模式,都可以追溯到其童年的经历。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少时的经历对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它潜伏在内心深处,在未被察觉的每一分、每一秒内,默默地改变着一个人一生的轨迹。
  或许有人会以“天性”一词辩驳之,但天性本就是复杂的。单说人性善恶,自从战国时期荀、孟之辩以来,尚且未有定论,如今又怎能唯“天性”是论,拿本就不可捉摸的天性,来掩盖、抹杀经历的作用呢?更何况,许多人所谓的“天性”,其实是在懵懂的早期培养而成,说到底还是后天形成的,这不仍是经历所赐予的吗?沈从文少时师从“生活这本大书”,看惯了湘西的自然风光,日后才有了《边城》中川湘边界淳朴的风土人情;余光中年幼时在桐油灯下听多了父母的诗词吟诵,才使他的文章别有一种古风古韵。沈从文的自然淳朴,余光中的风雅诗意,难道全是两人的“天性”使然?
  至于李白与杜甫换个位,若历史真的开了这样一个玩笑,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或许是杜甫仗剑天涯、快意山水,而李白却心忧苍生、感伤时事吧。
  ●升格点评
  针对病文存在的问题,升格作文对语言进行了调整润色,增补了个别事例与名言,在事例后用更有张力的语言进行分析,使论证更有力量。结尾自然地得出“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或许是杜甫仗剑天涯,快意山水,而李白却心忧苍生,感伤时事吧”的结论,自然生动,形象有力。通篇彰显了考生的巧思,有些段落更是气盛而言宜。
  【唐惠忠/供稿】
其他文献
首先要踏实做事,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认认真真,有始有终;其次,无论何时都要尊重别人的学术思想和劳动。   2020年8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曹楚南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91岁。  曹楚南,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195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中国领导和开拓了腐蚀电化学领域,出版了《腐蚀电化学原理》等专著。  曹楚南刚参加工作时,正值新中国诞生
期刊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用的特殊表现手法。从近年的考查题型看,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从以下四大角度命题: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下面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做一个梳理,以便考生有系统直观的了解。  一、表达方式  诗词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其中以描写和抒情为主。  1.描寫  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
期刊
技法点拨  句式灵活,指在一篇作文中,能根据作文内容、体裁等特点,从强化表情达意的效果出发,恰当而自如地变换使用各种不同句式,力求长短相宜,整散结合,各得其所,各尽其妙。总之,要句随意转,活泼灵动。  1.长短相宜  句子的长短只就单句而言,而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界限。一般来说,用词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就是长句;反之,就是短句。长句能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腻、语意贯通,使作文气势磅礴;
期刊
一面国旗扬在院子里。  那鲜红色的绸缎面料洋溢着蓬勃生长的青春气息。麻雀驻足,喳喳鸣唱;阳光倾洒,闪耀温暖光芒;微风吹拂,旗帜随风飘扬……  小时候,我最喜欢跟在爷爷身后,看他捯饬花花草草。春天的映山红、夏天的朱华、秋天的桂花、冬天的腊梅,灰蒙蒙的天空都因它们的出现而变得明澈开阔,爷爷娴熟的种植技术令我叹为观止。每每有风吹过,国旗那抹红就在眼前飘扬,和爷爷弯腰忙个不歇的背影重叠,熠熠生辉。  南方
期刊
一个人要想取得一点成就,首先要勤奋。同时,年轻人要有一生的奋斗目标,要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他被誉为“钢铁院士”,81岁起笔,著就特殊钢百科全书;他生活节俭,甚至近乎“抠门”,一件衬衣穿了30年,却捐出千万元积蓄,资助贫困学子,回报社会。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崔崑。  崔崑院士凭借在金属材料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
期刊
阅读指要  1.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考生探究文本时,要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答题应多角度、全方位思考,角度不能单一,须分层答题;思考不能太肤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发掘其丰富的意蕴。(1)定区域,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划定答案的有效区域。(2
期刊
最近,在安徽郎溪的一家超市,老板因紧急外出忘了关门,顾客进店后,选了商品照价付钱,就跟老板在店里一样。2020年8月1日下午5点多,在自己新开的超市中营业的徐晓峰接到了当地蓝天救援队的电话,一家农场有人员溺水。身为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徐晓峰同13名队员一道紧急奔赴现场。因为走得匆忙,店内亮着灯,外面的卷帘门也没有关。第二天到店,徐晓峰才发现超市的门处于开启状态。当他打扫卫生时,发现了桌上放着几张字条
期刊
阅读指要  1.整体阅读,把握形象,揽旨品趣  文学类文本以塑造形象为主,通过描绘具体的形象来揭示作品主题。阅读文学类文本,首先要把握作品所叙写的文学形象,正确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以把握作品的主旨,揣摩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不同时代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色;同一时代的作品,由于作家的思想、性格等差异,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因此,考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家的不同风格,从整体上把
期刊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小区一名七岁男孩将一瓶墨水从高楼上泼下,把很多楼下住户晾晒的衣物都弄脏了。事情发生后,孩子父母迅速带孩子挨家挨户道歉,把被弄脏的衣物全部拿回家手洗,洗不干净的就买新的赔给人家,并请专人清理楼体外墙,清理期间让孩子一直在太阳底下陪着。孩子妈妈陈女士说:“必须让他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事后,网友们纷纷为孩子父母的行为点赞。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
期刊
教数学是我的乐趣,三尺讲台是我今生的挚爱。  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享誉全国的UGS(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师教育模式的开创者、推动者、实践者……他,就是被教育部评为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夯。  高校数学课,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枯燥、深奥、抽象的代名词。但在高夯的数学课上,学生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