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的民谣,是当年民俗生活的写照,人们通过拜年、守岁、拜神等各种方式来期待来年好运的习俗。虽然一些习俗逐渐式微,但是这些民谣还是一直在民间流传,今天当我们再次回忆起来的时候,仍然难以忘怀。
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胶东地区灶神画像贴在正屋东面的锅灶墙上,摆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汤,然后烧香叩头,把旧灶神揭下烧掉,这就是送灶王爷上天了。过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但在恩县、博平等地却是妇女率儿童焚香拜奠祀灶。
祀灶多用甜和黏的食品。临朐地区还用羊枣、柿饼,威海用糯米饼、小糖瓜,无棣、恩县、博平、招远、日照等地加用黍糕或枣糕,意思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或者是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所以成武等地称此为“涂神口”,淄川、招远等地在辞灶之后还有卜灶的习俗,即悄悄外出听人说话以卜吉凶。
【民谣】“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歹,五谷杂粮全带来。”那些迫切需要生儿育女的则念道:“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说好来少说歹,马尾巴上带个胖小子来。”
卖炮仗
进入腊月廿便是年集,大家便起早贪黑的赶集卖炮仗,卖炮仗是件很苦的差使,天不亮便须赶到集市上占摊子,待赶集的人们来到,大家便须抖擞精神,站到桌子上高声吆喝,一直到下午三四点钟散集。
【吆喝】南京到北京,好货到处兴,乡亲们,您走三步观六眼,回来再买也不晚,王家庄的炮仗等着你咧。乡亲们,你们认不准炮仗认不准人啊,认不准我这个厚嘴唇啊,来吧乡亲们,王家庄的炮仗今年又来啦。
贴门对
腊月三十,是贴对联的日子,院门、房门、迎门墙、粮囤、大车、锅灶、牲口圈、犁、耙都要贴,贴完了,满院满屋一片火红,过年的气氛浓极了。
【民谣】大红纸,写墨字,贴到门上添喜气,贴到院里添瑞气,贴到柜上添财气,贴到囤上添福气,拿在手上添年气,贴到脸上添乐气。
蒸花糕
每年的正月初二,是闺女与女婿回门的时候。丰盛的午饭过后,闺女要回婆家时,娘家会送上一个蒸好的大花糕。这花糕用上好的白面、红枣蒸成,上面捏着好看的花样,一层一层的迭码成一个金字塔形。闺女将花糕带回婆家,可一块一块切开来吃。吃着娘家给蒸的大花糕,闺女心头别提有多滋润了。
【民谣】腊月里,蒸花糕,磨白面,煮红枣,白面和上一大盆,大小子切得匀,先捏一个石榴花,六个红枣一边仨,再捏二龙来戏水,两个红枣当龙嘴,一个花糕七八层,层层花样都不同,俺姐带着回婆家,前街后街逢人夸。放上俩月舍不得吃,馋得姐夫哼吱吱。
庙会
庙会,又叫“庙市”或“节场”,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与其他民俗一样,庙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早期庙会,仅是一种祭祀活动,后与佛、道两教结合,成为重大的宗教节日活动。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的交流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成为中国集市的一种重要形式。
【民谣】莲台起庙会,唱戏天仙配,庙内参参佛,庙外逛一会,买头大骡马,买床缎子被,买双绣花鞋,买对小石坠。回头去饭铺,唱个二两醉。
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胶东地区灶神画像贴在正屋东面的锅灶墙上,摆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汤,然后烧香叩头,把旧灶神揭下烧掉,这就是送灶王爷上天了。过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但在恩县、博平等地却是妇女率儿童焚香拜奠祀灶。
祀灶多用甜和黏的食品。临朐地区还用羊枣、柿饼,威海用糯米饼、小糖瓜,无棣、恩县、博平、招远、日照等地加用黍糕或枣糕,意思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或者是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所以成武等地称此为“涂神口”,淄川、招远等地在辞灶之后还有卜灶的习俗,即悄悄外出听人说话以卜吉凶。
【民谣】“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歹,五谷杂粮全带来。”那些迫切需要生儿育女的则念道:“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说好来少说歹,马尾巴上带个胖小子来。”
卖炮仗
进入腊月廿便是年集,大家便起早贪黑的赶集卖炮仗,卖炮仗是件很苦的差使,天不亮便须赶到集市上占摊子,待赶集的人们来到,大家便须抖擞精神,站到桌子上高声吆喝,一直到下午三四点钟散集。
【吆喝】南京到北京,好货到处兴,乡亲们,您走三步观六眼,回来再买也不晚,王家庄的炮仗等着你咧。乡亲们,你们认不准炮仗认不准人啊,认不准我这个厚嘴唇啊,来吧乡亲们,王家庄的炮仗今年又来啦。
贴门对
腊月三十,是贴对联的日子,院门、房门、迎门墙、粮囤、大车、锅灶、牲口圈、犁、耙都要贴,贴完了,满院满屋一片火红,过年的气氛浓极了。
【民谣】大红纸,写墨字,贴到门上添喜气,贴到院里添瑞气,贴到柜上添财气,贴到囤上添福气,拿在手上添年气,贴到脸上添乐气。
蒸花糕
每年的正月初二,是闺女与女婿回门的时候。丰盛的午饭过后,闺女要回婆家时,娘家会送上一个蒸好的大花糕。这花糕用上好的白面、红枣蒸成,上面捏着好看的花样,一层一层的迭码成一个金字塔形。闺女将花糕带回婆家,可一块一块切开来吃。吃着娘家给蒸的大花糕,闺女心头别提有多滋润了。
【民谣】腊月里,蒸花糕,磨白面,煮红枣,白面和上一大盆,大小子切得匀,先捏一个石榴花,六个红枣一边仨,再捏二龙来戏水,两个红枣当龙嘴,一个花糕七八层,层层花样都不同,俺姐带着回婆家,前街后街逢人夸。放上俩月舍不得吃,馋得姐夫哼吱吱。
庙会
庙会,又叫“庙市”或“节场”,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与其他民俗一样,庙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早期庙会,仅是一种祭祀活动,后与佛、道两教结合,成为重大的宗教节日活动。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的交流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成为中国集市的一种重要形式。
【民谣】莲台起庙会,唱戏天仙配,庙内参参佛,庙外逛一会,买头大骡马,买床缎子被,买双绣花鞋,买对小石坠。回头去饭铺,唱个二两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