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来源 :中国药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_fire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咽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其病因复杂,病程往往迁延日久,缠绵难愈,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本文整合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慢性咽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其流行病学、病理机制以及临床治疗现状,旨在为慢性咽炎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慢性咽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非药物治疗,四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西医治疗本病多以改善局部症状为主,中医治疗本病以病因病机辨证,善用内治法与外治法结合治疗本病。结果反映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L.果实正丁醇部位中3种成分的含量,并评价该部位抑菌活性.方法 该药材正丁醇部位的分析采用岛津Inertsil ODS-3色谱柱(4.6 mm
目的应用LC-MS/MS对大鼠血清中14种胆汁酸进行代谢组学分析,评价菊三七致大鼠肝毒性,并筛选差异胆汁酸。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空白组,每组6只,分别灌胃给予菊三七15、7.5 g/(kg·d)和等量的纯化水,连续给药10 d,取出肝组织和血。检测血清中TBA、ALT、AST、TBIL水平,并对肝脏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切片。基于代谢组分析胆汁酸水平变化,筛选差异胆汁酸。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高、低剂量组血清中TBA、ALT、AST、TBIL均升高(P<0.05),其中高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