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zh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基于当前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所存在的逆反心理,笔者从学生、教师和教学等方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了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体育教学提供帮助,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关键词 体育课 逆反心理 原因 对策
   体育课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才能有效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但目前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有时部分学生学习情绪低落,不愿学、不想练等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本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严重时也会产生“情绪传染”,影响到同学、教师的情绪,更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体育教学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产生原因
   (一)学生方面
   当前独生子女占相当比重,受家庭溺爱,要么对错别人都说不得,明显对着干,要么嘴上不言语暗里叫着劲,什么都不信,心理矛盾激化,其结果是逆反心理不断强化;长期完不成体育课的要求,丧失了对体育课的兴趣,产生对体育课的逆反心理。
   (二)教师方面
   教师业务功底不扎实,教学技巧不熟练,理论知识不牢固,以至在教学中示范动作不规范,大大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另外教师对学生不关心爱护,不能换位思考,不注意学生的心理感受,一味批评指责学生,教学缺乏新意,进行“放羊式”教学,使学生对体育课的期望值逐步减低,最后产生“逆反心理”。
   (三)教学方面
   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单调、陈旧,教学语言生硬粗俗,讽刺挖苦学生;教学往往搞“一刀切”,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碰到问题,教师处理问题不公正,不一视同仁,以学生成绩、印象及相貌处理问题;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学生产生消极、被动、防范的“逆反心理”。
   二、克服和减轻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
   (一)了解学生心理,和学生建立感情
   体育教师要积极的学习和掌握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要知道学生这种逆反心理的产生是正常现象,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学生,了解学生,从教育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找出对策和相应的解决办法。要与学生建立感情,在课上要对学生爱护、关心,热情主动,态度善良和蔼,课后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并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逆反学生也乐于接近教师,听从教师的安排,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就会不反感,才会虚心接受。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始终是,尽可能对人提出较多的要求,但同时尽可能提高对人的尊重。”所以,学生的自尊心是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克服自身缺点的动力,教师要切记这一点,不能由于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更不能讽刺挖苦,甚至斥责、辱骂、体罚,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压制学生,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以学生成绩、印象及相貌来处理问题,更不能以自己个人的好恶来对待学生,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严格要求。教师还要自己有原则性,在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时,要坚持原则,使学生懂得该怎么样做而不应怎么做。
   (三)抓住榜样,树立典型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有动作要求学生进行示范,教师要抓住这个教育契机,适当的让这部分学生给全体学生做示范,让学生来讨论评价,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并不全是优秀生的,让这部分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但要切忌,要确以“好”示范,而不能以教师个人好恶,或以个人对某个学生的感情偏爱加以选择。
   (四)利用逆反心理,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通过学生对体育的好奇心,以及对知识和真理探求的一种心态,来提高教学效果。如体育教师希望学生在某节课上掌握哪些动作技术,就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哪个技术动作很不容易掌握,我们最好不要去学,这样反而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加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关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方法在使用时要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学生心理,变不利为有利,变消极为积极。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
   (五)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巧妙的让这些处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由于“逆反心理”造成的不同行为,要运用区别对待法进行教育。如:批评教育要注意场合,不当众批评,个别交换意见,要有耐心多进行诱导,要以情动人,切记不能使用暴力;对小事不过分追究,使学生产生“这么做老师不屑一顾”,不使其逆反心理得到满足。对于体育水平较差、因身体原因确实困难而“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教师要认真分析,制定个别化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到目标可以接受,愿意“跳一跳摘桃子”,逐步提高水平。
   (六)寓教于乐,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及趣味性,注意不同内容和新旧内容的合理搭配,难度适中,使学生变被动要我学为主动我要学,从“学会”转向“会学”。通过精心设计,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可多设计些带有趣味性的竞赛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用亲切的教态、幽默、风趣、激励、期待、具有个性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借助电教、音乐进行教学,创设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加油”、“相信你一定能行”、“别怕,让他们瞧瞧你的厉害”等这些充满鼓励、期待的话,消除学生恐惧、害怕、怕丢面子的心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王淑荣.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3.
   [2] 李艳.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与克服方法[J].四川体育科学.2002.9.
其他文献
本研究将定向越野运动员分为四组进行实验,发现补充牛磺酸新兴项目补充含1 50g糖和9g牛磺酸的饮料可有效预防脑力疲劳,效果好于单纯补糖或单纯补充牛磺酸,并能减轻热应激反应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在推进高效课堂的改革中,体育学科如何与时俱进,提高效益。笔者从巧妙激励——激发体育探究的兴趣、贵在得法——培养体育探究的能力、自主构建——搭建体育探究的平台三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兴趣 高效 体育 课堂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
期刊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也遭遇着越来越大的危机,严重的威胁到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并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认知方式和人们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2  摘 要 从语言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运动中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观众等的体态语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运动过程中非语言符号可分为动态无声类、静态无声类和有声类3种类型。它们具有普遍性、真实性、可控性、及时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体育运动中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2    摘 要 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健康,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巨大痛苦,也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预防的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伤害事故 原因 预防  由于体育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性,所以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2  摘 要 目的:分析和探讨内蒙古体育专业学生个性特征以及普通院校学生个性特征差异。本研究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为测试工具,随机抽取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学生80人,在普通院校学生150人进行测试。发现: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格特征与一般大学生有多项差异;特别是女生之间的人格特征存在着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