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鼓楼的守望

来源 :乡村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wxl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日里,农村的晚饭吃得晚,收拾完碗筷,夜,黑得刚刚好,大人们在闲着聊天,孩子们跑到院子里还要玩一会,坐在院子里,仰着头,看着漫天的繁星,然后比赛,看谁找到的那一颗最亮。我想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童年的记忆,不知道现在城里的孩子,有多少在童年里体验过一抬头,就看到满天眨着眼睛的星星。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小山村里,见过璀璨的星河、绚烂的星空。长大之后,回家的时间少之又少,于是那些对于星空的记忆,都只能埋在童年的时光里,成为童年美好的记忆标签。今天有一个地方,实现我重回童年的梦想,那就是增冲村,这是一个典型的侗族寨子,有侗族的古老建筑,特色文化,神秘传说,但我偏执的被这个地方的夜空吸引,我羡慕这个地方的小孩,他们拥有一个星空的童年,星空的世界就是孩子们探索未知的起源,我要去这里寻找我的童年……
  2012年,增冲村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增冲村位于从江县西北部,距从江县城83公里,距厦蓉高速公路往洞匝道8公里,辖2个自然寨,300多户,居住着侗、汉等民族1300多人。增冲村坐落在高山间的河谷坝子上,一条小溪三面绕寨而过,形成半岛,村寨四周青山环抱,古树参天,四季常青,森林覆盖率高达80%。走进寨子,溪边村妇浣纱,白鹅戏水,鲤鱼跃塘,织布声、石碓声,间杂鸡鸣犬吠,孩童嬉戏,老妪纺纱、织绣,与天籁的侗歌声和袅袅炊烟共同组成一幅静谧恬淡的活态乡间画卷。
  “增冲”属汉语地名,侗语称“通便棉”,意味着增冲在九洞地区富甲一方,由于这里土地肥沃,增产增收,人民生活富裕,后人将该地取名为“增通”,以后又改名为“增冲”而得名。 增冲侗寨建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600多年来,世世代代的增冲侗族人民创造出无数的神奇。尤其是增冲鼓楼,是贵州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侗家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为杉木结构,呈宝塔形,双葫芦顶,共十三层,八角攒尖顶,高25米,其中木构架高达17.65米,占地160平方米。
  增冲侗寨民族民俗原始古朴、独特,时常有男女青年行歌坐月(月光下集体谈情说爱)、与相邻村寨或其他村寨相邀吃相思等活动热闹非凡;神秘的娶、嫁、葬习俗让你为之一振;每逢节日,增冲人穿着全以自纺、自织、自染、自缝而成的精美盛装,无不感叹工艺的精湛;热情好客的增冲人以粘米饭、腌鱼、烧鱼、腌肉、红肉、牛瘪、羊瘪、自酿米酒让你回味無穷;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如过侗年、吃新节、关牛节、园秧节、开秧门等节日让你目不暇接。
  盛夏六月,走进拥有四百多年鼓楼的从江县增冲村,你会看到这样一个景象:增冲村寨子里一幢幢侗家雅阁掩映在四周环绕的青山上,在村寨不远处一块块波光粼粼的鱼塘和一排排整齐的猪牛圈点缀其中,美不胜收。这就是增冲村的“生态农业园”,主要种植辣椒、养殖田鱼、香猪、黄牛,增冲村的“生态农业园”让这里的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而增冲村这个传统侗寨也因为 “生态农业园”增添了几分色彩。
  增冲还有神秘的石氏龙凤三体墓。据说石氏龙凤三体墓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墓主人为一男二女,即一夫二妻墓,中间的墓碑上雕刻龙盘树,表示男墓主,两边的墓碑上雕刻凤盘树,表示女墓主;三体墓与石氏骄体墓基本一致,只是墓碑中央未设置能开合拆卸的石门,而是用整石雕刻的双龙抱柱和龙凤抱柱的镂空高浮雕固定式碑门。
  增冲村不止有最美的星空,还有清凉的古井水、精致的石雕花窗、惊叹万古的传名碑、迷宫式的古巷道,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神秘的村落,它的神秘我们都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只有你亲自到这个地方去看看,你才能够真正地体会到这种神秘。
  (责任编辑/杨倩)
其他文献
晨曦的阳光透过山的脊梁照射进我的窗,房间内一片灿烂。这是住在贵阳市郊区的我,在天气晴朗的清晨都会看到的风景。如果是阴雨天,推窗见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在氤氲的空气里,山顶白雾如带,远山墨影如画,仿佛就是传说中仙人隐逸、超尘出世的世界。  生活在贵州,有看不尽的山,走不完的山路,但贵州先民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建造了一座座或瑰丽恢弘或结构奇巧的宫庙寺观、祠堂会馆、佛塔牌坊、楼阁桥梁。贵州山地古建筑,既有
期刊
大利村位于黔东南自治州榕江县,村子四周古楠木参天林立,一条蜿蜒狭窄的柏油路和四条山林古道通往外界,村中潺潺流淌的小溪上建有5座风雨桥,村里的建筑多为青瓦木楼,有着“侗族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夏季,漫山遍野的绿意围绕着整个寨子,像极了世外桃源。冬季,雾气和常青树上的冰柱让绿色变得深沉,像一幅水墨画。  大利村有着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石板古道,利洞溪横穿整个寨子,民居分建于小溪两旁,恬淡宁静。村里有六眼
期刊
张启林,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福泉市作家协会主席,曾出版诗集《故里情深》,散文集《城市深处的风景》,有诗歌收入《21世纪贵州诗歌档案2015一2017》卷,现居贵州福泉。  福泉古称平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色秀丽,特别是由诸梁江、鱼梁江、沙河在城区汇合而成的洒金谷,更是集中峡谷“险、奇、幽、寂”的特点,让游客置身一个远离现代喧嚣都市的净土。  三江汇合处峡高谷深,谷底有小桥连接三江,曲径通幽,抬
期刊
贵州,曾是一片汪洋。  曾经自由遨游在这里的鱼龙们可以做证。在亿万年前的这片海洋中,身躯庞大或娇小的鱼龙们和其他各种动植物生活在一起。在新建成的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内,你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鱼龙化石,在这里,它们是吸引最多目光的明星。  鱼龙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鱼龙目的简称。这是一种体型类似鱼的海生爬行动物。鱼龙生活在2.5亿年前至9000万年前的中生代,统治了海洋相当长的时间。它们起源于三叠纪早期的
期刊
下司古镇古戏台,雕梁畫栋,宛若画框
期刊
走进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的序厅,就能看到一堵特别的墙——由贵州具有代表性的5个生物群,瓮安生物群、凯里生物群、盘县生物群、兴义生物群、关岭生物群产出的化石镶嵌在墙面上。贵州知名的古生物化石群落共有11个。博物馆选取的五个时期标志性生物群展示在序厅,既是按时间历程展现古生物的魅力,也取“五福临门”的好兆头,用以欢迎游客的到来。  瓮安生物群——地球动物生命的起源从此拉开序幕  “五福”化石墙的第一“福”
期刊
胡中:贵州省油画学会理事,遵义油画学会副会长。毕业于贵州大学美术学院。1990年至1992年期间为贵州党史刊物创作主题性连环画三套并发表。作品水粉(静物)入選1989年赤水、合江、泸州三县市开展的美术作品联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  胡中自述:  我天生对形色敏感,对艺术执着。我爱绘画,走到哪儿就画到哪儿,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的绘画强调四点:一是在造型上强调似与不似;二是提高暗面的亮度,寻找
期刊
甲秀樓,蕴藏“科挺甲秀”之意,与浮玉桥、涵碧亭、城南胜迹牌坊构成了横跨南明河的建筑美景。
期刊
姑苏小院,当你在武陵山区看到这个名字时,会不会有些好奇,它跟苏州有怎样的关系?这里有一个温暖的回答,2013年,苏州与铜仁结成对口帮扶城市,江口县云舍村成为第一个接受苏州帮扶打造的旅游村寨,而云舍·姑苏小院就是由苏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帮扶倾力打造的重点酒店。  “云舍”大概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村落名称之一,寓意为“云中房舍,神仙居住的地方”。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土家儿女始终保持着自己古老的民族文化
期刊
未进寨英古寨,先被那石城墙上的两条栩栩如生的大龙所震撼,毕竟是滚龙的故乡,显出了别样的霸气, 城墙后面就是黑色主调的寨子,像一幅丹青山水画,沧桑却处处彰显出当初的繁华,总觉得有好多的故事想要去探寻。  寨英古镇,位于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寨英村, 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东南麓,是梵净山宗教朝圣的梵净古道必经之地,为古军事驿站,历史悠久、规模最大、遗存最精美的古建筑群,有“梵净古都”之称。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