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能有几个28年?有一个人,来时还是翩翩少年,而今却已满头白发,他叫田野,来自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是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浰江中学一名任教28年的普通却不平凡的老师。
1991年秋天,刚20出头的田老师,怀揣着对教育的执着梦想,毅然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几经辗转,来到了位于粤北山区河源市的和平縣林寨镇,成了浰江中学的一名老师。那时的和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百姓世代以务农为生,“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地貌让那里的百姓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那时的和平县,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思想守旧,经济落后,一名普通教师的月工资只有120元钱。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120元钱连养活自己都困难,更别说养家糊口了。然而,田老师始终不忘初心,坚守三尺讲台。自从走进和平县,踏上浰江中学的土地,他的脚下便仿佛生了根,一待就是28年。
田老师任教的是英语学科,对于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学校来说,英语老师就跟大熊猫一样珍稀,田老师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然而,年轻的田老师内心并不轻松,一股无形的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由于当时的农村学校是到初中一年级才开始设立英语课程,学生都是零基础,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缺乏英语学习与交流的语境,老师恨不得把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全部塞到学生的脑子里去,可学生学起来却如坠云里雾里。
“怎么办?”田老师不断地问自己,“英语是一门主科,英语成绩上不去,会严重影响初三中招考试的总成绩,对学生顺利考取高中是一个极大的打击,甚至会因此改变很多学生的命运。”《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教师就要从备学情、备学生入手。通过平时的观察以及与学生、同事的深入交流探讨,田老师发现学生不喜欢学英语、成绩上不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英语课枯燥无味,对于学生来说,英语课本就像天书一样,他们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一上英语课,就有一大半学生趴下睡觉了;二是平时学生都是用家乡话或普通话交流,根本没有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语境,他们今天刚背下来的英语单词,睡一觉又忘了,边学边忘,越学越没信心。
找到了“病因”,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了。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田老师一改传统的“填鸭式”英语教学方式,着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英语课堂氛围,先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为了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他把课堂变成了一个舞台,他自己就像个导演,把所有的学生都变成了演员,充分利用初中生好奇心强、好玩心重的特点,通过有奖问答、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情景再现、单词接龙等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有时,他又像一位魔术师,讲到某些单词、句子的时候,能突然“变”出与所讲单词、句子有关的东西来,这让他的课堂永远都充满了笑声。由于他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和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学生特别喜欢他的英语课。半个学期以后,他的英语课堂上竟然没有一个学生睡觉,学生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让学生爱上英语课,这只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是如何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田老师认识到,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和交流的语境十分重要。那时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是早上六点多起床,上完两节课后才吃早饭。作为班主任的田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他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提前20分钟起床,而他自己则至少提前30分钟起床,到他选定的“英语角”等着学生。在“英语角”,他一方面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单词、句子和课文;另一方面用英语与学生进行口语交流。那时学校条件比较差,老师和学生的宿舍都是泥砖瓦房,有的连地板都还是黄泥地。在冬天的时候如果遇上下雨天,宿舍里湿滑阴冷,环境十分恶劣。然而,田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为了提高英语成绩这一共同目标,咬牙坚持早起练英语口语,并且还带动其他班级的学生一起加入了“英语角”。通过不断的英语口语表达与训练,学生的英语语感增强了、表达能力提高了,为他们中考英语成绩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他的班里有一个叫小浩的男生,平时十分勤奋好学,其他学科成绩都很好,唯独英语成绩总是在三四十分之间徘徊。为了帮他提高英语成绩,田老师可是没少操心。他根据小浩的成绩和学习特点,帮他制定了近期、中期和远期英语学习目标,平时注重加强对他的英语训练和辅导,并对他所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在初三中招考试时,小浩的英语考了80多分(100分制),并顺利被当时河源有名的老隆师范学校录取。他在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还特地写信给田老师。他在信中反复表达对田老师的感激之情,说如果没有田老师的悉心教导和鼓励,他不可能顺利考上师范学校。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小浩也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并将田老师那种对学生无私的爱播洒给更多的孩子。
由于工作出色,教学成绩突出,几年后,田老师升任浰江中学教务处主任。虽然没有再担任班主任,但他仍然没有离开英语学科的教学岗位,甚至还担任两三个班级的英语学科教学工作。平时除了加强英语教学教研工作,不断学习新知识,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以外,田老师还毫无保留地指导新来的年轻英语教师提升业务水平,促进大家共同提高。他所任教的班级的英语单科成绩曾多次在全县乡镇中排名第一。
2013年,因家人意外住院,田老师一边要请假照顾家人,一边又放不下班里的学生,每天都要询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到家人一出院,他就立刻赶回了学校,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有人开玩笑地对田老师说:“在你的心里,学生比家人更重要。”他笑了笑,说:“家人和学生一样重要,学生也是我的家人。”正是这份对学生无怨无悔的爱,让田老师一路走来,收获了许多鲜花和掌声。
2018年9月,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校领导找到田老师,希望他能再次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他二话没说便扛起了这个重担。对于一位年届五旬,为一所学校服务了28年的老教师来说,重新扛起已放下多年的班主任这面大旗,需要很大的勇气与魄力。如今,半个多学期过去了,在他的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的感染下,他所带的班级已经一改初一、初二时那种懒散、拖拉、厌学的班风、学风,变得团结、上进,充满朝气与活力。他班里有一个学生,初二第二学期就因厌学而辍学了,如今又回来读初三。田老师努力帮他补习初二落下的功课,不断关心、鼓励他,帮助他不断实现一些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也让他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田老师所带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在近段时间学校开展的运动会上,他所带的班级获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学生说,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会拿到这么好的成绩。欣喜之余,他们做了一个令人感动的举动:他们没有将第一名的奖状贴到班级荣誉栏里最显眼的位置,而是全班一致决定将奖状送给田老师。拿着那张奖状,田老师笑开了花,他说,这是他这辈子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这句话用在田老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在浰江中学任教28年,他早已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都成了各行各业的精英,甚至还有许多学生成了他的同事。他把一生的汗水和心血都播洒在了浰江中学这片热土上,对他来说,学校就是他的家。他这种工作在浰江、生活在浰江、奉献在浰江、开花结果在浰江的深厚教育情怀,这种对学生的爱的坚守,正是广大教师须努力达到的高度。
这28年来,田老师获得了许多荣誉,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研工作者”等等,但是他没有自满,仍然默默耕耘在教育这片土地上。他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自身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需要不断纠正和改进。我认为自己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看到我的学生比我更优秀,看到一批批学生不断成人、成才。在教育的路上,我永远都不会停下脚步,只要哪里有需要,我就会在哪里继续发光发热。”
1991年秋天,刚20出头的田老师,怀揣着对教育的执着梦想,毅然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几经辗转,来到了位于粤北山区河源市的和平縣林寨镇,成了浰江中学的一名老师。那时的和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百姓世代以务农为生,“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地貌让那里的百姓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那时的和平县,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思想守旧,经济落后,一名普通教师的月工资只有120元钱。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120元钱连养活自己都困难,更别说养家糊口了。然而,田老师始终不忘初心,坚守三尺讲台。自从走进和平县,踏上浰江中学的土地,他的脚下便仿佛生了根,一待就是28年。
田老师任教的是英语学科,对于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学校来说,英语老师就跟大熊猫一样珍稀,田老师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然而,年轻的田老师内心并不轻松,一股无形的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由于当时的农村学校是到初中一年级才开始设立英语课程,学生都是零基础,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缺乏英语学习与交流的语境,老师恨不得把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全部塞到学生的脑子里去,可学生学起来却如坠云里雾里。
“怎么办?”田老师不断地问自己,“英语是一门主科,英语成绩上不去,会严重影响初三中招考试的总成绩,对学生顺利考取高中是一个极大的打击,甚至会因此改变很多学生的命运。”《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教师就要从备学情、备学生入手。通过平时的观察以及与学生、同事的深入交流探讨,田老师发现学生不喜欢学英语、成绩上不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英语课枯燥无味,对于学生来说,英语课本就像天书一样,他们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一上英语课,就有一大半学生趴下睡觉了;二是平时学生都是用家乡话或普通话交流,根本没有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语境,他们今天刚背下来的英语单词,睡一觉又忘了,边学边忘,越学越没信心。
找到了“病因”,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了。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田老师一改传统的“填鸭式”英语教学方式,着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英语课堂氛围,先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为了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他把课堂变成了一个舞台,他自己就像个导演,把所有的学生都变成了演员,充分利用初中生好奇心强、好玩心重的特点,通过有奖问答、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情景再现、单词接龙等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有时,他又像一位魔术师,讲到某些单词、句子的时候,能突然“变”出与所讲单词、句子有关的东西来,这让他的课堂永远都充满了笑声。由于他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和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学生特别喜欢他的英语课。半个学期以后,他的英语课堂上竟然没有一个学生睡觉,学生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让学生爱上英语课,这只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是如何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田老师认识到,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和交流的语境十分重要。那时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是早上六点多起床,上完两节课后才吃早饭。作为班主任的田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他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提前20分钟起床,而他自己则至少提前30分钟起床,到他选定的“英语角”等着学生。在“英语角”,他一方面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单词、句子和课文;另一方面用英语与学生进行口语交流。那时学校条件比较差,老师和学生的宿舍都是泥砖瓦房,有的连地板都还是黄泥地。在冬天的时候如果遇上下雨天,宿舍里湿滑阴冷,环境十分恶劣。然而,田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为了提高英语成绩这一共同目标,咬牙坚持早起练英语口语,并且还带动其他班级的学生一起加入了“英语角”。通过不断的英语口语表达与训练,学生的英语语感增强了、表达能力提高了,为他们中考英语成绩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他的班里有一个叫小浩的男生,平时十分勤奋好学,其他学科成绩都很好,唯独英语成绩总是在三四十分之间徘徊。为了帮他提高英语成绩,田老师可是没少操心。他根据小浩的成绩和学习特点,帮他制定了近期、中期和远期英语学习目标,平时注重加强对他的英语训练和辅导,并对他所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在初三中招考试时,小浩的英语考了80多分(100分制),并顺利被当时河源有名的老隆师范学校录取。他在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还特地写信给田老师。他在信中反复表达对田老师的感激之情,说如果没有田老师的悉心教导和鼓励,他不可能顺利考上师范学校。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小浩也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并将田老师那种对学生无私的爱播洒给更多的孩子。
由于工作出色,教学成绩突出,几年后,田老师升任浰江中学教务处主任。虽然没有再担任班主任,但他仍然没有离开英语学科的教学岗位,甚至还担任两三个班级的英语学科教学工作。平时除了加强英语教学教研工作,不断学习新知识,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以外,田老师还毫无保留地指导新来的年轻英语教师提升业务水平,促进大家共同提高。他所任教的班级的英语单科成绩曾多次在全县乡镇中排名第一。
2013年,因家人意外住院,田老师一边要请假照顾家人,一边又放不下班里的学生,每天都要询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到家人一出院,他就立刻赶回了学校,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有人开玩笑地对田老师说:“在你的心里,学生比家人更重要。”他笑了笑,说:“家人和学生一样重要,学生也是我的家人。”正是这份对学生无怨无悔的爱,让田老师一路走来,收获了许多鲜花和掌声。
2018年9月,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校领导找到田老师,希望他能再次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他二话没说便扛起了这个重担。对于一位年届五旬,为一所学校服务了28年的老教师来说,重新扛起已放下多年的班主任这面大旗,需要很大的勇气与魄力。如今,半个多学期过去了,在他的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的感染下,他所带的班级已经一改初一、初二时那种懒散、拖拉、厌学的班风、学风,变得团结、上进,充满朝气与活力。他班里有一个学生,初二第二学期就因厌学而辍学了,如今又回来读初三。田老师努力帮他补习初二落下的功课,不断关心、鼓励他,帮助他不断实现一些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也让他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田老师所带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在近段时间学校开展的运动会上,他所带的班级获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学生说,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会拿到这么好的成绩。欣喜之余,他们做了一个令人感动的举动:他们没有将第一名的奖状贴到班级荣誉栏里最显眼的位置,而是全班一致决定将奖状送给田老师。拿着那张奖状,田老师笑开了花,他说,这是他这辈子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这句话用在田老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在浰江中学任教28年,他早已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都成了各行各业的精英,甚至还有许多学生成了他的同事。他把一生的汗水和心血都播洒在了浰江中学这片热土上,对他来说,学校就是他的家。他这种工作在浰江、生活在浰江、奉献在浰江、开花结果在浰江的深厚教育情怀,这种对学生的爱的坚守,正是广大教师须努力达到的高度。
这28年来,田老师获得了许多荣誉,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研工作者”等等,但是他没有自满,仍然默默耕耘在教育这片土地上。他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自身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需要不断纠正和改进。我认为自己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看到我的学生比我更优秀,看到一批批学生不断成人、成才。在教育的路上,我永远都不会停下脚步,只要哪里有需要,我就会在哪里继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