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重要一环。2021年即将入学的大学新生。他们出生在我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兴旺的时期,成长期又叠加了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本文试分析新时期大学生的一些总体特征,讨论在开展军事理论教育时,突出爱国主义价值观的方法。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爱国主义; 军事理论教育
一、新时代大学生总体特征的形成
(一)国家安全感的建立期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明。很长一段时间,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组织形式等都领先世界。进入工业化时期,由于统治阶级腐朽无能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华民族一度落后,落后在国防领域就意味着挨打。鸦片战争打破了当时统治者“中央帝国”的腐朽世界观,打醒了国人“天朝上国”的美梦。在此后一百多年中,中华民族没有放弃,一次次的寻找复兴方法。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令我们沉沦。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新中國,中华民族看到了扭转乾坤的希望。抗美援朝的胜利,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际上第一个重要亮相。它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不仅是一句口号。它意味着,“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极大地加强中国人的国家安全感,提振了民族复兴的信心。我们再不惧怕任何侵略者直接攻击。此后,国家安全方面虽然有过不小的挑战,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再没有出现过大规模外部入侵。
(二)经济成就发展期
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由于西方封锁和国际关系动荡,一度落后于世界主要国家。国内极少数人基于形而上的认识,认为当时中国发展有太多不足,应该接受西方对我们的改造。虽不至于像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汉字拉丁化等极端西化的要求。但也期望做出改变,靠近西方制度。事实证明这样是徒劳的。即使我们按照西方意愿改造,也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将会永久的被压在产业链底端,为西方服务。正如美国前总统说:“如果十数亿中国人过着与美国相同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这句话清晰的表明了西方基于意识形态的险恶与伪善。他们根本不在乎中国人是否过上富强安定的生活,只希望中国永远为他们的幸福生活买单。这一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积极调整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找到了符合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的途径。在这个世纪初实现了经济起飞,取得了傲立于世界的各项发展成就。
(三)新时期大学生的特征
新时代大学生正是在经济发展期生长起来。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基础设施、国防军事等多方面建设情况,都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与以往他们的前辈相比较,他们有着一开始就平视世界的视角。同时,他们成长期叠加了互联网普及。获取信息方式的巨大变化,也对他们产生影响。可以说,他们从一开始就感受到祖国的安定富强。对于国外的发展,通过网络、游学等方式也有了解,能够看到各国都有自身存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能够比较正确的看待,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不再盲目地崇拜西方。对于国家道路、理论、制度和所传承的文化,更加有自信。他们也必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人。
二、基于大学生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新时代大学生既有相同的时代特征和受教育经验,也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总体上来说,时代特点鲜明突出。为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需求,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应对:
(一)大学生热爱祖国是新时代的主流意识。我在军事理论的课堂上,问学生,“大家爱国吗?”所有班级都会同声回答,“爱!”。以小见大,证明学生能够从以往的教育中,理解到爱国是每一个公民的本能本分,是理所应当的。从大环境来看,在历次涉及到国家利益的事件中。大学生们在网络上的发声,几乎都是热爱祖国、壮我国威的言论。足以证明热爱祖国是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当我再问如何爱国,学生们面面相觑,有时答非所问。可见学生虽对爱国主义基本命题达成共识,但落实到行动上又有些无从下手。在教学中,应鼓励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将这一股热情融入到日常的学习中。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时,要挺身而出,实现高价值的人生。军事理论课中有太多的英模事迹,他们都在关键时刻,选择牺牲个人利益成就国家集体利益。这种高尚的情操是人价值的升华,值得我们学习、铭记和传扬。但这样的时刻不多,因此要引导学生将爱国热情,融入到自己学习中,提高个人能力。并在将来工作中全部发挥出来,这就是从更高的维度上实现自己。国防科工领域也有许多典型人物,从两弹一星的元勋们到火箭发动机火药雕刻师徐立平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教育学生在任何岗位上,要兢兢业业工作,并心怀国家,这都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
(二)在引导学生爱国的同时,不要过分渲染爱国热情,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往就有因为被过分渲染的爱国热情鼓动,去打砸特定国家品牌车辆,最终被依法惩处。要清楚的和学生说明,这不是爱国主义的体现,同时毁坏的都是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或公共财物,是违法行为。过分渲染爱国热情也表现在网络上,在我国与他国发生小摩擦时。就会出现网友建议要出动武力去教训某国。需知道国际交往中,两国之间各有立场是常事。只要不涉及到国家根本利益,问题都是可以谈的。我国一直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睦邻友好。如习总书记在中央外事会议中强调:“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实走深、行稳致远…”。不能一有问题就靠诉诸武力。建设国防是为了巩固自身安全,而不是掠夺他国。教育和引导学生清晰思辨,并要充分相信和支持,党为了国家总体利益所做决策。
最后,在开展教学时,使学生接受到系统和完整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尤其是军事理论教育,这门课程特别能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传导。这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具有很高的指导性意义。加深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提高个人对国家法律、方针、政策的理解。更好的投身到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中去,并在为国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毛瑶、张利民.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培育[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21(3).
[2]周婧.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2020年.28期.
(广州工商学院 510850)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爱国主义; 军事理论教育
一、新时代大学生总体特征的形成
(一)国家安全感的建立期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明。很长一段时间,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组织形式等都领先世界。进入工业化时期,由于统治阶级腐朽无能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华民族一度落后,落后在国防领域就意味着挨打。鸦片战争打破了当时统治者“中央帝国”的腐朽世界观,打醒了国人“天朝上国”的美梦。在此后一百多年中,中华民族没有放弃,一次次的寻找复兴方法。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令我们沉沦。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新中國,中华民族看到了扭转乾坤的希望。抗美援朝的胜利,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际上第一个重要亮相。它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不仅是一句口号。它意味着,“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极大地加强中国人的国家安全感,提振了民族复兴的信心。我们再不惧怕任何侵略者直接攻击。此后,国家安全方面虽然有过不小的挑战,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再没有出现过大规模外部入侵。
(二)经济成就发展期
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由于西方封锁和国际关系动荡,一度落后于世界主要国家。国内极少数人基于形而上的认识,认为当时中国发展有太多不足,应该接受西方对我们的改造。虽不至于像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汉字拉丁化等极端西化的要求。但也期望做出改变,靠近西方制度。事实证明这样是徒劳的。即使我们按照西方意愿改造,也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将会永久的被压在产业链底端,为西方服务。正如美国前总统说:“如果十数亿中国人过着与美国相同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这句话清晰的表明了西方基于意识形态的险恶与伪善。他们根本不在乎中国人是否过上富强安定的生活,只希望中国永远为他们的幸福生活买单。这一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积极调整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找到了符合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的途径。在这个世纪初实现了经济起飞,取得了傲立于世界的各项发展成就。
(三)新时期大学生的特征
新时代大学生正是在经济发展期生长起来。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基础设施、国防军事等多方面建设情况,都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与以往他们的前辈相比较,他们有着一开始就平视世界的视角。同时,他们成长期叠加了互联网普及。获取信息方式的巨大变化,也对他们产生影响。可以说,他们从一开始就感受到祖国的安定富强。对于国外的发展,通过网络、游学等方式也有了解,能够看到各国都有自身存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能够比较正确的看待,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不再盲目地崇拜西方。对于国家道路、理论、制度和所传承的文化,更加有自信。他们也必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人。
二、基于大学生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新时代大学生既有相同的时代特征和受教育经验,也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总体上来说,时代特点鲜明突出。为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需求,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应对:
(一)大学生热爱祖国是新时代的主流意识。我在军事理论的课堂上,问学生,“大家爱国吗?”所有班级都会同声回答,“爱!”。以小见大,证明学生能够从以往的教育中,理解到爱国是每一个公民的本能本分,是理所应当的。从大环境来看,在历次涉及到国家利益的事件中。大学生们在网络上的发声,几乎都是热爱祖国、壮我国威的言论。足以证明热爱祖国是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当我再问如何爱国,学生们面面相觑,有时答非所问。可见学生虽对爱国主义基本命题达成共识,但落实到行动上又有些无从下手。在教学中,应鼓励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将这一股热情融入到日常的学习中。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时,要挺身而出,实现高价值的人生。军事理论课中有太多的英模事迹,他们都在关键时刻,选择牺牲个人利益成就国家集体利益。这种高尚的情操是人价值的升华,值得我们学习、铭记和传扬。但这样的时刻不多,因此要引导学生将爱国热情,融入到自己学习中,提高个人能力。并在将来工作中全部发挥出来,这就是从更高的维度上实现自己。国防科工领域也有许多典型人物,从两弹一星的元勋们到火箭发动机火药雕刻师徐立平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教育学生在任何岗位上,要兢兢业业工作,并心怀国家,这都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
(二)在引导学生爱国的同时,不要过分渲染爱国热情,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往就有因为被过分渲染的爱国热情鼓动,去打砸特定国家品牌车辆,最终被依法惩处。要清楚的和学生说明,这不是爱国主义的体现,同时毁坏的都是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或公共财物,是违法行为。过分渲染爱国热情也表现在网络上,在我国与他国发生小摩擦时。就会出现网友建议要出动武力去教训某国。需知道国际交往中,两国之间各有立场是常事。只要不涉及到国家根本利益,问题都是可以谈的。我国一直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睦邻友好。如习总书记在中央外事会议中强调:“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实走深、行稳致远…”。不能一有问题就靠诉诸武力。建设国防是为了巩固自身安全,而不是掠夺他国。教育和引导学生清晰思辨,并要充分相信和支持,党为了国家总体利益所做决策。
最后,在开展教学时,使学生接受到系统和完整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尤其是军事理论教育,这门课程特别能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传导。这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具有很高的指导性意义。加深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提高个人对国家法律、方针、政策的理解。更好的投身到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中去,并在为国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毛瑶、张利民.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培育[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21(3).
[2]周婧.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2020年.28期.
(广州工商学院 51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