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三产业竞争力探析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dan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安徽省第三产业竞争力进行四分量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得出安徽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波动性很大,竞争力总体较弱,但某些年份又表现出强势。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偏离份额分量第三产业
  
  自2000年以来,安徽省第三产业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产业增加值3318.7亿元,增长11%,不但在中部地区,即使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一、所用模型
  
  以下偏离模型参考Kian-Heng Peh和Fot--Chyi Wong(1999)使用的四分量偏离份额模型,Kian-Heng Peh和Fot-Chyi Wong将其用于一国对别国的贸易产品分析中。本文借鉴该模型对安徽省第三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即实际增量:VG_SE+IME+RE+IE,其中SE为份额分量、IME为结构分量、RE竞争力分量、IE交叉竞争力分量。IME,RE和IE三者之和为净偏离NE。
  
  二、结果分析
  
  本文选择安徽省1997-2007年共10年的数据。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从1998-2001年全国来看一直都是高增长的行业,1998年增长优势最明显,IME对安徽省该部分的贡献量达7.58个亿。安徽省该部分的竞争优势并没有跟随全国同步发展,一直还处于落后状态。批发和零售业发展比较平稳,并且安徽省和全国的发展速度基本一致,只是在2005年出现反常。说明2005年安徽省批发和零售业的竞争优势明显。住宿和餐饮业从净偏离量可看出,NE基本上都为负值。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安徽省住宿和餐饮业的结构优势不明显,竞争力始终处于劣势。安徽省的金融业发展变化情况一直好于全国,但结构上处于劣势,是低水平增长。数据显示,相对全国房地产行业的大起大落,安徽房地产业的发展比较平稳或滞后,1999年NE达到13.382亿,到了2004年又变成7.582亿。
  
  三、结论
  
  批发和零售业处于稳定发展和全国步调基本保持一致,这与该行业具有一定的完全竞争性分不开,进入和退出成本都比较低。住宿和餐饮业为竞争力持续衰退萎缩行业,这与安徽省旅游业木发达密切相关。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大力开发农家乐等特色旅游,利用特有的丰富旅游资源振兴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发展稍优于全国的行业,虽然也有一定的起伏,但竞争力优势略显突出。
其他文献
可持续是人类发展的目标。文章对鄂尔多斯市近6年的发展进行了定量评价及限制因子分析。目的是通过研究其发展的过去和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限制因素。可持续发展指标是用以
国有企业改革历经两权分离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成效是显著的。但改革并没有解决所有问题。本文立足于中国国情,建议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产权改革,在公司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竞争机制,并提出管理重组是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核心。    一、两权分离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    经过30年理论探索与改革实践,我国从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一步步稳健
世界经济自2009年1月以来已进一步恶化,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远超人们想象。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间经济联系越发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在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灾难中独善其身。中国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产业活动的载体和基石,应该抓住时机进行战略调适以应对这场危机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使企业的资金链受到影响,造
一、问题的提出    温州是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的地区之一。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时间里,温州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速度、水平和活力三项指标曾高居全国前列,拥有“中国鞋都”、“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包装城”等19个“国”字规模的产业。温州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快速、制度创新活跃的一块热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在全国名列前茅,率先以市场化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著名的“温州模
该文对内蒙古草原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测度与对比分析,发现内蒙古草原生态足迹现增加的态势,而其生态承载力呈现减小的趋势,特别是草原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内蒙
产品伤害危机使危机企业遭受重创的同时,由于负面溢出效应的存在,也常常对与之相关的竞争企业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索产品伤害危机负面溢出发生时,
股权分置改革扫除了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开启了A股市场全流通新时代。本文从西方股利分配理论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与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吸取了当前管理层和业界所持态度和观点,提出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思路和建议。    一、西方股利分配理论    (一)股利无关论  股利无关论又称“MM”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Modigliani和财务学家Miller于1961年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