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底线与人心向背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zl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往改善社会生态、个体心态两个方向上努力,在制度、环境、道德、信仰诸多层面上协力,才是人心向善、长治久安之道。
  
   这是一个高歌猛进的时代,也是一个普遍焦虑的时代。此为急剧转型之社会必然呈现的现实图景。真正让人不安的是,这种焦虑,并非来自个体欲念的普遍提升,而是源于伦理底线的屡屡失守。
   2011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历数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痛斥“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回望2011年,不难发现,类似的事件反复发生,同样的悲剧一再重演,常常只是更换了一些人物、时间和地点而已。
   譬如,在小悦悦被撞之后,18个路人冷眼旁观,无人试图伸出援手。最终,一名拾破烂的阿婆将她抱到路边。一位高官对此痛心疾首:“我看的时候恨不得跳进荧屏去唤醒那些麻木的路人。”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甚至联想到鲁迅的旧作《一件小事》,文中鲁迅讲述了主人公“我”对搀扶跌倒路人的黄包车夫从蔑视到敬仰的心理变化:“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
   道德确有层次之分。中国古代儒家的一些人,以道德高尚、内圣外王作为其人生最高的甚至唯一的目标。时至今日,人们的价值追求逐渐走向多元化。例如很多人未必会有很高的道德追求,他们不想加害于人,不想成为英雄,只求本本分分赚钱、平平安安生活,这也无可指摘。并且,必须承认,绝大多数个体普遍具有的恻隐之心与向善之心,恰恰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动力所在。
   不过,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伴随着多年来形成的生活共同体趋于瓦解,原本比较亲密的同事、朋友乃至家庭的情感纽带,逐渐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中淡化甚至消融。深圳公务员廖某对父母拳脚相加,媒体问其为什么这样做,廖某回应:“你们还要管啥,(我和父母)反正都这样了,无所谓了。”
   从更深的层面来看,整个社会实际上还潜藏着一种精神信仰的缺失。在成功地解决了人们最初级的生存需要之后,我们已经在向着更高的需求,即对权利和尊严的需求迈进。然而,财富的分配却不尽合理,对低收入者的刺激不断放大。他们的收入尽管在提高,但始终赶不上贫富差距拉大对精神刺激的强度。倘若到处都是物欲的肆虐横行、功利的甚嚣尘上,凡事都以外在的成败论英雄,每时每刻都以权力、金钱划分人的等级,弱者势必痛感在精神上缺乏寄托,找不到一块足以安身立命的绿洲。
   值得警惕的是,那些突破伦理底线的人,对于公共权力和法律机构往往缺乏起码的信任。在介入公共事务过程中,也多充满了挫败感,其结果就是觉得个人很渺小,甚至选择用绝望的暴力“说话”,毁人而又毁己。以抚州连环爆炸案为例,由于当地政府迟迟没有兑现拆迁补偿,肇事者钱明奇在事发前多次致电区长、区政法委书记,暗示其将采取极端行动。就在政府再度失信之时,钱明奇终于失去了耐心。
   由此,我们需要铭记,走投无路者很可能铤而走险,日暮途穷者则容易孤注一掷。而抚慰一个绝望者就是减少一份社会风险。国家以尊重每个个体生命的价值,保护每个公民的自由、幸福、安全为立国之本。政府应当努力通过法治的轨道来解决问题,通过法律来关怀和救济“穷民而无告者”,通过法律来援助和支持弱势群体,通过法律来运行和实现公平正义。
   最近,深圳开全国之先河,向社会公布了《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拟从举证规则、免责原则、损害赔偿等多方面对见义勇为者予以保护,在舆论界引发一片喝彩之声。此前,南京“彭宇案”的判决结果导向,打压了本来就已狭小的道德生存空间,导致“老人街头倒地无人敢扶”现象接连发生。对于一个法治社会而言,承认判决的错误并勇于纠正错误,无疑是挽救世道人心的必要之举。
   更为根本的是,我们需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权力本为天下公器,执掌权柄者理当成为社会道德之表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日前,中组部印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要求突出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注重群众公论。可见,总是要有一只“天眼”监督政府,这“天眼”其实是所有公民;而公民为了更好地监督政府,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国之命,在人心。只有往改善社会生态、个体心态两个方向上努力,在制度、环境、道德、信仰诸多层面上协力,才是人心向善、长治久安之道。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电力企业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迎合时代发展潮流,积极促进管理会计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于电网企业运用管理会
在制浆造纸过程中,需要使用许多造纸化学助剂,用以来解决分散、助留、助滤等诸多问题,而分散剂的加入就可以解决造纸过程中分散的问题,减少纤维絮聚缠结,从而生产出匀度稳定,纸张性
(一)一切从零开始1960年初.北京的寒冬尚未退去。我背着简单的行李.手里提着一箱子书籍、资料,从北京东郊(光华路)赶往西郊(马神庙),踏上新的工作岗位。那时候,西郊从阜成门外算起.只有稀
用AKD中性施胶剂代替松香胶对重施胶、高湿强的特种工业用纸进行了实验室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产试验。探讨总结了生产应用中的影响因素。
这张奖状大小的“识字证书”我珍藏了44年。时间太长证书已变软且散发着霉味然而我却舍不得丢弃。我这一生是靠这张识字证书来圆梦的呀1919年我生于南通城里一个编花炮
由中国造纸机械网、纸业沙龙、上海浦江造纸技术中心联合主办的“2013绿色造纸国际峰会”于2013年12月4-6日在上海圆满举行。鉴于此次会议主要围绕绿色造纸技术.节能环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