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以前是从事工程建设的,在广州生活了20多年,摄影一直是我的业余爱好。2008年后,我专注于人文纪实摄影,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拍摄。其间,逐渐认识到摄影的力量不在影像本身,而在于影像牵扯出来的现实生活、时代的精彩。这让我把镜头聚焦在当下,聚焦在我生活的广州,这座城市化、全球化最典型的城市。经过多次比选,我选中了位于广州市中心的宝汉直街,这里是广州最大的非洲人聚居地,又被称为非洲人街。上世纪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非洲人来到这里租住,这里逐渐形成了一种马赛克式的社会空间景象—五十多个非洲国家的商客和非洲人中介都汇集在这生活、消费、交往、交易,再与这城中村的居民和农民工、新来者混住在一起,还有众多为他们服务的新疆人和宁夏人,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浓缩的、非常生猛、鲜活、稍有些无序的多种族、多民族的社会空间。而非洲人在这儿的聚居生活,让我尤其震撼:难道我们的移民拐点已经来了?移民问题从此将如欧美发达国家一样,开始困扰着中国?
2013年春节后,为了方便拍摄,我租住进了宝汉直街,与这些非洲人生活在一起八个多月。在2014年春节后,我在广州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融入与区隔:广州非洲人街》摄影展,展览得到了主流媒體持续至今的关注,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论。我也应邀在巴黎、科隆、布鲁塞尔展览了三个月。随后,宝汉直街进行了一年多的全面整顿、整改。至今它也一直在变,原来马赛克式的社会空间景观变成了欧陆风情街,宝汉直街只接受学生签证和工作签证的非洲人居住。虽然居住的非洲人少了,但还是有不少的非洲人一到傍晚就从四面八方汇集在此,这里还是他们习惯的生活空间,还是他们交流信息的重要场所,只是夜深后再陆续散去回到自己居住的金沙洲、凤凰城、白云区等。
从2011年开始至今,我一直关注着非洲人在广州的生活状况,可以感觉到大众对非洲人的观点是非常矛盾的。每次我的这个专题在网络上发布时,有关拒绝还是包容的话题,都会引来激烈争论。分析这么多年的争论,我的体会是:越是远离着、没有接触过非洲人的读者,越是持拒绝的态度;越是近距离和非洲人打过交道的读者,越是持包容的态度。
几年过去了,学界、媒体都投入了更多的研究、报道,非洲人在广州的状况也渐渐浮出了水面,也让我越来越明白他们不过是在中国经济大潮的涌动下,被这块热土所吸引,期待改善自己生活而来此打拼的寻梦人,与我们从乡土、从其他城市里汇集到广州城中村的中国人一样,都是来寻找自己的梦想,只是他们多了些文化和生活上的差异。其实他们的境遇与我们遍及全球各个角落的中国人的遭遇多少也有些类似。虽然社会对他们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依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我相信,在非洲崛起后,非洲的国家、民族强大了,非洲就会与世界平等地对话。或许那时候,我们会一起回过头来更有滋味地翻看这些影像。
2013年春节后,为了方便拍摄,我租住进了宝汉直街,与这些非洲人生活在一起八个多月。在2014年春节后,我在广州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融入与区隔:广州非洲人街》摄影展,展览得到了主流媒體持续至今的关注,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论。我也应邀在巴黎、科隆、布鲁塞尔展览了三个月。随后,宝汉直街进行了一年多的全面整顿、整改。至今它也一直在变,原来马赛克式的社会空间景观变成了欧陆风情街,宝汉直街只接受学生签证和工作签证的非洲人居住。虽然居住的非洲人少了,但还是有不少的非洲人一到傍晚就从四面八方汇集在此,这里还是他们习惯的生活空间,还是他们交流信息的重要场所,只是夜深后再陆续散去回到自己居住的金沙洲、凤凰城、白云区等。
从2011年开始至今,我一直关注着非洲人在广州的生活状况,可以感觉到大众对非洲人的观点是非常矛盾的。每次我的这个专题在网络上发布时,有关拒绝还是包容的话题,都会引来激烈争论。分析这么多年的争论,我的体会是:越是远离着、没有接触过非洲人的读者,越是持拒绝的态度;越是近距离和非洲人打过交道的读者,越是持包容的态度。
几年过去了,学界、媒体都投入了更多的研究、报道,非洲人在广州的状况也渐渐浮出了水面,也让我越来越明白他们不过是在中国经济大潮的涌动下,被这块热土所吸引,期待改善自己生活而来此打拼的寻梦人,与我们从乡土、从其他城市里汇集到广州城中村的中国人一样,都是来寻找自己的梦想,只是他们多了些文化和生活上的差异。其实他们的境遇与我们遍及全球各个角落的中国人的遭遇多少也有些类似。虽然社会对他们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依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我相信,在非洲崛起后,非洲的国家、民族强大了,非洲就会与世界平等地对话。或许那时候,我们会一起回过头来更有滋味地翻看这些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