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医学生正经历着价值观的嬗变,核心价值观对其他价值观起着决定性作用。文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据,分析了当代医学生价值观的现状,阐述了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探索了如何培育医学生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医学生 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曹砚辉(1977- ),女,湖南益阳人,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社科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东莞 52380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70-0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更深入的阐释。医学院校由于其医学专业性很强,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相对较弱,迫切需要培育医学生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医务工作者。
一、医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是人类的健康使者,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总体而言,当代医学生在理想追求、人生态度、医德等方面的主流是健康的,他们大部分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拥有献身医学的人生态度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标准,认为扎实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是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追求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处于历史转型期,拜金主义悄然滋生,个别医学生出现了自我迷失与主体失落的现象:他们有较强的个性,但在学习、求职、恋爱等行为中,表现相当的从众性;他们渴望成功,但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认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但也赞成医生收受“红包”和“回扣”的行为。他们一方面承认医生职业的崇高,另一方面又目睹医生不太受尊敬的现象,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了他们价值观的形成。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
医学生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之间是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价值主体的范围上,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仅包括未来的医务人员,而后者则涵盖我国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标准上,国家对医务工作者的道德素质标准要高于一般社会成员。因此对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论根基,又要凸显医学行业的色彩,纳入医学的话语体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可凝练为“健康至上,献身医学;勤于学习,敢于创新;救死扶伤,廉洁行医”。
1.健康至上,献身医学。“健康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医疗领域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管是哲学、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政治经济学,都是紧紧围绕人展开的,在根本上对人进行改造,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恩格斯则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种层次:生存、享受和发展创造的需要。其中医疗需要属于人的生存需要,人正是在需要的不断产生和满足过程中,发展其本质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献身医学”是医学生所追求的共同理想。它可以激励医学生们掌握和实践医学知识,促使他们在漫漫的求医之路上精益求精,引导他们准确认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鼓励他们精医报国,为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贡献。
2.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它符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要求。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于爱国主义。医学生肩负着神圣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和接班人,因此更要心怀祖国和人民。一个优秀的医生会情系祖国,以人为本,视患者为亲人。医生是一种知识永无止境的职业,许多疑难杂症还有待攻克。广大医学生只有增强医学责任,打好基本功,学习世界范围内先进医学知识,了解医学界最新前沿动态,才能实现“医学梦”。医学不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广大医学生要拓展创新思维,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盲目迷信权威,敢于向书本和老师质疑,努力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
3.救死扶伤,廉洁行医。它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医务人员应当把维护病人生命,促进人民健康,看作自己最光荣的使命。马克思认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古人曰:医以德为本,无德不成医。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然而随着西方思想的不断渗入,市场经济的“双刃剑”效应,部分医学生逐渐迷失了方向,价值观出现了错位。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为依据,医务人员可审视自己的荣辱观:以救死扶伤为荣,以玩忽职守为耻;以廉洁行医为荣,以违法谋私为耻。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是医学赋予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医学生只有把“慎独”作为自己行医的指南,心系患者,淡泊名利,才能把关心和尊重患者这一人道主义最基本的要求内化为其价值取向,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温暖患者受伤的心灵,有效地守护“白衣天使”的职业尊严。
三、培育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渗透在学校育人工作的各个环节。其中课堂教学是培育的主渠道,校园文化活动是重要载体,临床实践活动是有效阵地。只有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临床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才能提高培育的实效。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培育医学生核心价值观,首要的是加强和改进高校课堂教育。要紧密结合医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医学生关注的焦点,通过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让医学生能够在大千世界中,通过政治理论的学习较好地解决思想上的疑惑,使他们在面对价值多元取向时,能在比较中辨别、困惑中清醒,从而确立有意义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只有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教师要改变单方面灌输的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用心、用情启发学生思考,多运用通俗风趣的语言、鲜活生动的案例、新颖别致的形式,充分发挥医学生在价值观培育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辨析善恶美丑。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无所不在,非常丰富。学校各类课程都蕴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中要充分挖掘这类资源,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当“经师”,又当“人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把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医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开发专业课程中的价值观教育资源,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教师可多宣传人类器官的移植可挽救许多危重病人生命的意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垂危病人的真切关怀——捐赠器官、献出爱心,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
2.充分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理论如果不回归生活就会被生活遗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培育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根植于生活。医学生中思想困惑问题,是靠辅导员及班主任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的。拉思斯认为,如何处理生活中常见的友谊、恐惧、合作、爱情、贫穷、金钱、暴力等问题,不是学生个人的问题,而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并且正是这些问题使生活复杂化,造成价值问题显得扑朔迷离。这就要求我们贴近学生,以学生为本,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与其他非医专业的大学生不同,医学生有着更多的现实困扰:学习任务繁重,考试密集,不少学生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就业压力大,医患关系的紧张,媒体的不当渲染,使得不少医学生心理失衡。针对这些困惑,我们要通过走访、座谈、QQ群等形式,把核心价值观融入这些问题的解决之中。通过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心理上疏导等方式,切实满足医学生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引导他们在艰辛的求医道路上,选择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风貌的展示,是培育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校风是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加强学校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形成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民主管理的优良作风;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严谨笃学、淡泊名利,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指导者;要引导学生孜孜不倦,勤于思考,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能积极促进学生价值行为的养成。其次,学校要以核心价值观来统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着力于培养学生关爱弱者、乐于施善的行为习惯,让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医学生的意识中去。
此外,学校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要精心规划,楼亭与走廊悬挂医学名人的画像和名言,让墙壁会说话,从而增强医学文化意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同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在校园网或校报开辟核心价值观专栏,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倡导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
4.发挥医学生临床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重在实践教育。马克思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赖于活生生的临床实践活动。
注重临床实习的医德教育。医院里病人痛苦的呻吟、血淋淋的伤疤、无助的呼唤,都会使医学生产生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医学生形成“救死扶伤、健康至上”的价值观。在临床实践中,实习医院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自身医疗服务中的经验教训,组织学生分开展医疗行风评议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冷静思考,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同时,能促使学生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约束自身行为的一种信念,牢牢确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收到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收到的好的效果。
感悟名医榜样,学习身边典型。古往今来,我国许多优秀的医生,继承了“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的优良医风,默默奉献,谱写了一首首生命的赞歌。2012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周月华、艾起残疾夫妇,凭着惊人的毅力和满腔的热情,坚持20多年在大山中蹒跚行医,为辖区近5000名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典型更具亲和力、感染力。实习医院要多角度宣传身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善于在平凡的事迹中挖掘不平凡的闪光点,使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内容,为医学生所接受,“内乎于心,外化为形”,内化为稳定的心理结构,外化为现实的个体行为,最终完成核心价值观由“隐价值”向“显价值”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美)路易斯·拉思斯.价值与教学[M].谭松贤,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2](前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王金剑.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3).
[4]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医学生 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曹砚辉(1977- ),女,湖南益阳人,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社科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东莞 52380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70-0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更深入的阐释。医学院校由于其医学专业性很强,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相对较弱,迫切需要培育医学生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医务工作者。
一、医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是人类的健康使者,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总体而言,当代医学生在理想追求、人生态度、医德等方面的主流是健康的,他们大部分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拥有献身医学的人生态度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标准,认为扎实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是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追求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处于历史转型期,拜金主义悄然滋生,个别医学生出现了自我迷失与主体失落的现象:他们有较强的个性,但在学习、求职、恋爱等行为中,表现相当的从众性;他们渴望成功,但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认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但也赞成医生收受“红包”和“回扣”的行为。他们一方面承认医生职业的崇高,另一方面又目睹医生不太受尊敬的现象,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了他们价值观的形成。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
医学生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之间是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价值主体的范围上,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仅包括未来的医务人员,而后者则涵盖我国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标准上,国家对医务工作者的道德素质标准要高于一般社会成员。因此对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论根基,又要凸显医学行业的色彩,纳入医学的话语体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可凝练为“健康至上,献身医学;勤于学习,敢于创新;救死扶伤,廉洁行医”。
1.健康至上,献身医学。“健康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医疗领域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管是哲学、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政治经济学,都是紧紧围绕人展开的,在根本上对人进行改造,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恩格斯则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种层次:生存、享受和发展创造的需要。其中医疗需要属于人的生存需要,人正是在需要的不断产生和满足过程中,发展其本质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献身医学”是医学生所追求的共同理想。它可以激励医学生们掌握和实践医学知识,促使他们在漫漫的求医之路上精益求精,引导他们准确认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鼓励他们精医报国,为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贡献。
2.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它符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要求。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于爱国主义。医学生肩负着神圣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和接班人,因此更要心怀祖国和人民。一个优秀的医生会情系祖国,以人为本,视患者为亲人。医生是一种知识永无止境的职业,许多疑难杂症还有待攻克。广大医学生只有增强医学责任,打好基本功,学习世界范围内先进医学知识,了解医学界最新前沿动态,才能实现“医学梦”。医学不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广大医学生要拓展创新思维,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盲目迷信权威,敢于向书本和老师质疑,努力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
3.救死扶伤,廉洁行医。它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医务人员应当把维护病人生命,促进人民健康,看作自己最光荣的使命。马克思认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古人曰:医以德为本,无德不成医。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然而随着西方思想的不断渗入,市场经济的“双刃剑”效应,部分医学生逐渐迷失了方向,价值观出现了错位。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为依据,医务人员可审视自己的荣辱观:以救死扶伤为荣,以玩忽职守为耻;以廉洁行医为荣,以违法谋私为耻。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是医学赋予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医学生只有把“慎独”作为自己行医的指南,心系患者,淡泊名利,才能把关心和尊重患者这一人道主义最基本的要求内化为其价值取向,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温暖患者受伤的心灵,有效地守护“白衣天使”的职业尊严。
三、培育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渗透在学校育人工作的各个环节。其中课堂教学是培育的主渠道,校园文化活动是重要载体,临床实践活动是有效阵地。只有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临床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才能提高培育的实效。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培育医学生核心价值观,首要的是加强和改进高校课堂教育。要紧密结合医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医学生关注的焦点,通过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让医学生能够在大千世界中,通过政治理论的学习较好地解决思想上的疑惑,使他们在面对价值多元取向时,能在比较中辨别、困惑中清醒,从而确立有意义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只有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教师要改变单方面灌输的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用心、用情启发学生思考,多运用通俗风趣的语言、鲜活生动的案例、新颖别致的形式,充分发挥医学生在价值观培育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辨析善恶美丑。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无所不在,非常丰富。学校各类课程都蕴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中要充分挖掘这类资源,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当“经师”,又当“人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把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医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开发专业课程中的价值观教育资源,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教师可多宣传人类器官的移植可挽救许多危重病人生命的意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垂危病人的真切关怀——捐赠器官、献出爱心,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
2.充分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理论如果不回归生活就会被生活遗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培育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根植于生活。医学生中思想困惑问题,是靠辅导员及班主任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的。拉思斯认为,如何处理生活中常见的友谊、恐惧、合作、爱情、贫穷、金钱、暴力等问题,不是学生个人的问题,而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并且正是这些问题使生活复杂化,造成价值问题显得扑朔迷离。这就要求我们贴近学生,以学生为本,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与其他非医专业的大学生不同,医学生有着更多的现实困扰:学习任务繁重,考试密集,不少学生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就业压力大,医患关系的紧张,媒体的不当渲染,使得不少医学生心理失衡。针对这些困惑,我们要通过走访、座谈、QQ群等形式,把核心价值观融入这些问题的解决之中。通过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心理上疏导等方式,切实满足医学生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引导他们在艰辛的求医道路上,选择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风貌的展示,是培育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校风是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加强学校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形成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民主管理的优良作风;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严谨笃学、淡泊名利,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指导者;要引导学生孜孜不倦,勤于思考,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能积极促进学生价值行为的养成。其次,学校要以核心价值观来统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着力于培养学生关爱弱者、乐于施善的行为习惯,让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医学生的意识中去。
此外,学校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要精心规划,楼亭与走廊悬挂医学名人的画像和名言,让墙壁会说话,从而增强医学文化意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同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在校园网或校报开辟核心价值观专栏,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倡导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
4.发挥医学生临床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重在实践教育。马克思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赖于活生生的临床实践活动。
注重临床实习的医德教育。医院里病人痛苦的呻吟、血淋淋的伤疤、无助的呼唤,都会使医学生产生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医学生形成“救死扶伤、健康至上”的价值观。在临床实践中,实习医院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自身医疗服务中的经验教训,组织学生分开展医疗行风评议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冷静思考,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同时,能促使学生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约束自身行为的一种信念,牢牢确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收到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收到的好的效果。
感悟名医榜样,学习身边典型。古往今来,我国许多优秀的医生,继承了“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的优良医风,默默奉献,谱写了一首首生命的赞歌。2012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周月华、艾起残疾夫妇,凭着惊人的毅力和满腔的热情,坚持20多年在大山中蹒跚行医,为辖区近5000名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典型更具亲和力、感染力。实习医院要多角度宣传身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善于在平凡的事迹中挖掘不平凡的闪光点,使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内容,为医学生所接受,“内乎于心,外化为形”,内化为稳定的心理结构,外化为现实的个体行为,最终完成核心价值观由“隐价值”向“显价值”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美)路易斯·拉思斯.价值与教学[M].谭松贤,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2](前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王金剑.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3).
[4]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