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视角下的养育与治愈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snow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初决定读这本书,是希望能和刚出生的女儿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尽最大的努力为女儿奠定人生的安全基石。而后反复阅读这本书并想把它推荐给身边的人,则是因为这本书从依恋视角看待关系,能让我们对现实层面的养育关系以及心理治疗关系产生新的觉察和领悟。
  一、依恋视角下的养育建议
  从现实层面的养育关系来说,作者总结依恋领域的经典研究,将实证研究成果转化为独特的养育建议。
  对于养育者而言,提供高质量的依恋关系能够为子女奠定一生的安全基石。可什么样的依恋关系才是安全的呢?作者说,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安全基地”。安全基地是指当儿童和母亲之间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时,儿童能够将母亲作为安全基地来使用,能够敢于探索外界的陌生环境。与不安全依恋的同龄人相比,安全型依恋的儿童表现出更高程度的自尊、情绪健康和社交能力。对于儿童后来的发展而言,早期发展出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更强的心理复原力,能发展出更为整合的自我。
  显然,就个体成长与发展而言,生命早期能否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才能构建安全的依恋关系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决定依恋关系安全与否的关键在于早期母婴之间的沟通品质。高质量的母婴沟通具有合作性、随机应变性和情感调谐性的特点,具体来说:(1)合作性是指母亲或养育者应当接纳孩子的全部体验,而不只是对孩子表达的痛苦做出反应;(2)随机应变性是指养育者应当契合、适配或共鸣孩子的情绪体验,采用不同的感知方式来共情孩子的感受,如孩子高兴地大声喊叫,母亲用晃动身体的方式进行反应,这一过程不仅能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主观体验是正当的、可被分享的,而且养育者的共情性反馈能让孩子感到自己被感受到了;(3)情感调谐性是指当养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时,养育者应当主动去修复关系,这样做能让孩子心生期望:通过和他人互动,自己情绪上的失衡有可能得以恢复。
  二、依恋视角下的咨访关系建构
  从心理治疗中的咨访关系来看,作者从依恋视角重新诠释并建构具有疗愈性质的咨访关系,将咨访关系转化成重要的心理治愈情境。
  就像生命最初的依恋关系能让儿童得以发展一样,与治疗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最终能够让来访者发生变化,这是作者对咨访关系的重新诠释。我们作为咨询师,如果能够像母亲一样和来访者建立一种安全的依恋关系,这种关系就能为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基地,在这个安全基地中,来访者敢于触及、表达那些未曾言表以及无法言表的各种被否认或被解离的体验。
  如何才能建构具有“依恋”性质的咨访关系呢?作者反复强调,建构新的依恋关系需要咨询师在心理治疗中促进合作性沟通。具体到临床操作策略,作者建议:(1)让对话具有包纳性。咨询师要处在情绪层面当下,让自己有足够的接受性、参与性,要尽可能多地容纳来访者的主观体验,并且还要及时将自己的感受反馈给来访者,让来访者感到自己被深深地理解和接纳,进而感到安全;(2)主动发起修复。当咨访关系出现破裂时,咨询师要主动借助共情、有意的自我暴露或者解释等咨询技术去修复咨访双方的关系,咨询师主动修复的姿态能增强来访者的信心,让来访者看到可以依靠关系去容纳并处理那些困难的感受;(3)具有面质、设定限制,与来访者一起努力的意愿。咨询师应当利用面质、设定限制等方式去反对来访者的自我挫败行为。咨询师积极参与的意愿,则是合作性沟通得以持续进行的关键,这些建议对于如何建构咨访关系,如何利用新的具有“依恋”性质的咨访关系促进治愈性改变,如何使心理治疗工作的焦点清晰化等问题,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借鉴意义。
  正如这本书的标题所示,作者从养育谈到治愈,由理论走向临床实践,将发展心理学研究和以关系为焦点的心理治疗结合起来。这种独特的尝试为心理治疗打开了一扇新窗,透过这扇窗,我们能够感受到依恋对于个体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作用,也能知曉依恋关系就像一所学校,在这个关系里我们学习有效地调节情绪,学习安心地适应这个世界,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希望每一位读到这本书的人都能开启一段独特的依恋之旅。
其他文献
【摘要】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以积极心理学为支撑,以“博雅教育”课题为引领,针对女性特点,构筑心育环境、打造心育队伍、坚守心育课堂、搭建心育平台、延伸心育时空,實施积极心理教育,努力开创和建立现代心理教育的新范式,实现“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班华教授语)的心育功能与目标,让学生的生命优雅绽放,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根据人们在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心态和表现,将人的思维分为两种——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相信才能是一成不变的,失败是因为自身能力有限,所以刻意回避困難,只挑选相对简单容易的事情做;同时他们时刻都需要对自己的智力、个性以及特征进行证明;他们关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害怕被评价,害怕失败,严重缺乏自信。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能力主
【关键词】生涯辅导;目标管理;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0-0052-03  【作者简介】徐梦,江苏省常熟中学(江苏常熟,215500)心理健康教师,二级教师。  【设计理念】  生涯目标是促进个体生涯发展的最大影响因素,目标对个体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指引作用。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目标管理方面的辅导,帮助学生聚焦、澄清个人目
“四个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四个自信”源自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在本质上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自信,既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实践探索的宝贵经验,也是未来创造更大成就的光辉指引。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探索和开创中国道路的历史。道路问题是根本问题,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
今年3月25日,是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京70周年。香山双清别墅,是毛泽东进驻北平后最早居住和办公的地方。著名摄影家徐肖冰先生有一幅知名的摄影作品:1949年4月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凉亭中读报。但至今对于这幅照片的说明词却说法种种。因报纸上有“南京解放”的醒目标题,故一般都写为毛泽东在看南京解放的报道,有的则写为在看南京解放的捷报、号外等等,有的对此还有细节的描写,连摄影者本人也
“瞪眼虎”不是山中猛虎,而是一个人的乳名。这人本名韩志诚,生于1928年6月,河北省赵县大马村人。他出生的时候,父亲看他长得一双大眼睛,虎头虎脑,就给他起了个乳名“瞪眼虎”。  “瞪眼虎”十三四岁时,就当上了小侦察员,而且屡建奇功,在邻近几个县声名远扬,是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被作家徐光耀写进了小说《平原烈火》,接着又成了《小兵张嘎》中嘎子的原型。  “瞪眼虎”的父亲早年因吸食大烟去世,把家也
【关键词】挫折;动力;五年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2-0075-03  【作者简介】葛艳青,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300)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小学五年级学生对社会和生活有了自己的认识,对生活和成长的理解开始变得多元,学习压力、交友压力等挫折现象逐步显现。但由于学生的心理还处于懵懂的半成熟状态,加
从青年时期开始,毛泽东就十分注意锻炼身体。当时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毛泽东说,我们一定要把“东亚病夫”的称号革掉,他说,湖南要做东方的斯巴达和东方的普鲁士。青年毛泽东曾写了一篇《体育之研究》的文章,发表在1917年4月的《新青年》上。文章极力主张中华民族要有“尚武”的精神,要养成一种扫除文弱书生的新风气。他还推崇岳飞的“八段锦”,据说是岳飞的老师传下来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后来,青年毛泽东自己又创造
1985年1月,我带中国轻工业部服装设计师代表团赴法国参观考察第49届巴黎国际成衣博览会,萌生了要办国际服装博览会的想法。当年9月我又随中国轻工业部服装工业代表团首次参加了第50届巴黎国际成衣博览会,考察结束后,我们一行人向部领导建议:经过三五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准备,我国也应举办国际服装博览会,之后,我们也着手开始筹划国家层面的服装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许多地方相继举办博览会和服
梁必业(1916—2002),江西省吉安县人,1929年投身土地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他直接参与指挥了一系列重要战役战斗,模范地实践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历史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中南军区、解放军政治学院、济南军区等单位任职,担任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以及总政治部副主任职务